锂离子电池是一种充电电池,它主要依靠锂离子在正极
和负极
之间移动来工作。在充放电过程中,Li+ 在两个电极之间往返嵌入和脱嵌:充电池时,Li+从正极脱嵌,经过电解质嵌入负极,负极处于富锂状态;放电时则相反。 锂离子电池容易与下面两种电池混淆:
(1)锂电池:存在锂单质。
(2)锂离子聚合物电池:用多聚物取代液态有机溶剂。
锂离子电池组成部分:
钢壳/铝壳/圆柱/软包装系列:
(1)正极——活性物质一般为锰酸锂或者钴酸锂,现在又出现了镍钴锰酸锂材料,电动自行车则用磷酸铁锂,导电集流体使用厚度10--20微米的电解铝箔 (2)隔膜——一种特殊的复合膜,可以让离子通过,但却是电子的绝缘体
(3)负极——活性物质为石墨,或近似石墨结构的碳,导电集流体使用厚度7-15微米的电解铜箔
(4)有机电解液——溶解有六氟磷酸锂的碳酸酯类溶剂,聚合物的则使用凝胶状电解液
(5)电池外壳——分为钢壳(现在方型很少使用)、铝壳、镀镍铁壳(圆柱电池使用)、铝塑膜(软包装)等,还有电池的盖帽,也是电池的正负极引出端。
作用机理
锂系电池分为锂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目前手机和笔记本电脑使用的都是锂离子电池,通常人们俗称其为锂电池,而真正的锂电池由于危险性大,很少应用于日常电子产品。
锂离子电池以碳素材料为负极,以含锂的化合物作正极,没有金属锂存在,只有锂离子,这就是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是指以锂离子嵌入化合物为正极材料电池的总称。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过程,就是锂离子的嵌入和脱嵌过程。在锂离子的嵌入和脱嵌过程中,同时伴随着与锂离子等当量电子的嵌入和脱嵌(习惯上正极用嵌入或脱嵌表示,而负极用插入或脱插表示)。在充放电过程中,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往返嵌入/脱嵌和插入/脱插,被形
象地称为“摇椅电池”。
工作状态和效率
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
大,平均输出电压高。自放电小,好的电池,每月在2%以下(可恢复)。没有记忆效应。工作温度范围宽为-20℃~60℃。循环性能优越、可快速充放电、充电效率高达100%,而且输出功率大。使用寿命长。不含有毒有害物质,被称为绿电池。 化学解析:
和所有化学电池一样,锂离子电池也由三个部分组成:正极、负极和电解质。电极材料都是锂离子可以嵌入(插入)/脱嵌(脱插)的。
正极
正极材料:如上文所述,可选的正极材料很多,目前商业化产品多采用钴酸锂。不同的正极材料对照
正极材料 | 平均输出电压 | 能量密度 | 价格 |
LiCoO2 | 3.7 V | 140 mAh/g | 23.7-24.2万/吨 |
LiMn2O4 | 3.7 V | 100 mAh/g | 4.5-5.5万元/吨 |
LiFePO4 | 芯撑3.2 V | 130 mAh/g | 12-15万元/吨 |
大田西瓜种植技术Li2FePO4F | 3.6 V | 115 mAh/g | |
| | | |
正极反应:放电时锂离子嵌入,充电时锂离子脱嵌。 充电时:LiCoO2挤压件 → Li1-x麦克风咪头 CoO2 + xLi + xe 放电时:Li1-x CoO2 + xLi + xe →LiCoO2
负极
负极材料:多采用石墨。新的研究发现钛酸盐可能是更好的材料。 负极反应:放电时锂离子脱插,充电时锂离子插入。 充电时:xLi + xe + 6C → LixC6 放电时:LixC6 → xLi + xe + 6C
电解质溶液
溶质:常采用锂盐,如高氯酸锂(LiClO4)、六氟磷酸锂(LiPF6)、四氟硼酸锂(LiBF4)。 溶剂:由于电池的工作电压远高于水的分解电压,因此锂离子电池常采用有机溶剂,如乙醚、乙烯碳酸酯、丙烯碳酸酯、二乙基碳酸酯等。有机溶剂常常在充电时破坏石墨的结构,导致其剥脱,并在其表面形成固体电解质膜(solid electrolyte interphase,SEI)导致电极钝化。有机溶剂还带来易燃、易爆等安全性问题。
可充电锂离子电池是目前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现代数码产品中应用最广泛的电池,但它较
为“娇气”,在使用中不可过充、过放(会损坏电池或使之报废)。因此,在电池上有保护元器件或保护电路以防止昂贵的电池损坏。 锂离子电池充电要求很高,要保证终止电压精度在±1%之内,目前各大半导体器件厂已开发出多种锂离子电池充电的IC,以保证安全、可靠、快速地充电。
现在手机已十分普遍,基本上都是使用锂离子电池。正确地使用锂离子电池对延长电池寿命是十分重要的。它根据不同的电子产品的要求可以做成扁平长方形、圆柱形、长方形及扣式,并且有由几个电池串联并联在一起组成的电池组。 锂离子电池的额定电压,因为近年材料的变化,一般为3.7V,磷酸铁锂(以下称磷铁)正极的则为3.2V。充满电时的终止充电电压一般是4.2V,磷铁3.65V。锂离子电池的终止放电电压为2.75V~3.0V(电池厂给出工作电压范围或给出终止放电电压,各参数略有不同,一般为3.0V,磷铁为2.5V)。低于2.5V(磷铁2.0V)继续放电称为过放,过放对电池会有损害。
钴酸锂类型材料为正极的锂离子电池不适合用作大电流放电,过大电流放电时会降低放电时间(内部会产生较高的温度而损耗能量),并可能发生危险;但现在研发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锂电池,可以以20C甚至更大(C是电池的容量,如C=800mAh,1C充电率即充电电
流为800mA)的大电流进行充放电,特别适合电动车使用。因此电池生产工厂给出最大放电电流,在使用中应小于最大放电电流。 锂离子电池对温度有一定要求,工厂给出了充电温度范围、放电温度范围及保存温度范围,过压充电会造成锂离子电池永久性损坏。锂离子电池充电电流应根据电池生产厂的建议,并要求有限流电路以免发生过流(过热)。一般常用的充电倍率为0.25C~1C。在大电流充电时往往要检测电池温度,以防止过热损坏电池或产生爆炸洗肾机。
锂离子电池充电分为两个阶段:先恒流充电,到接近终止电压时改为恒压充电。例一种800mAh容量的电池,其终止充电电压为4.2V。电池以800mA(充电率为1C)恒流充电,开始时电池电压以较大的斜率升压,当电池电压接近4.2V时,改成4.2V恒压充电,电流渐降,电压变化不大,到充电电流降为1/10-50C(各厂设定值不一,不影响使用)时,认为接近充满,可以终止充电(有的充电器到1/10C后启动定时器,过一定时间后结束充电)。 锂离子电池在充电或放电过程中若发生过充、过放或过流时,会造成电池的损坏或降低使用寿命。
锂离子电池主要优点:
电压高、比能量大、循环寿命长、安全性能好、自放电小、可快速充电。
锂离子电池主要缺点:
衰老、不耐受过充、不耐受过放、需多重保护机制、排气孔、隔膜一旦激活,将使电池永久失效。
锂离子电池的新发展
聚合物锂离子电池
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是在液态锂离子电池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导电材料为正极,碳材料为负极,电解质采用固态或凝胶态有机导电膜组成,并采用铝塑膜做外包装的最新一代可充锂离子电池。由于性能的更加稳定,因此它也被视为液态锂离子电池的更新换代产品。目前很多企业都在开发这种新型电池。
动力锂离子电池
动力锂离子电池:严格来说,动力锂离子电池是指容量在3AH以上的锂离子电池,目前则
泛指能够通过放电给设备、器械、模型、车辆等驱动的锂离子电池,由于使用对象的不同,电池的容量可能达不到单位AH的级别。动力锂离子电池分高容量和高功率两种类型。高容量电池可用于电动工具、自行车、滑板车、矿灯、医疗器械等;高功率电池主要用于混合动力汽车及其它需要大电流充放电的场合。根据内部材料的不同,动力锂离子电池相应地分为液态动力锂离子电池和聚合物理离子动力电池两种,统称为动力锂离子电池。
钴酸锂生产技术:
1.高温固相发
钴酸锂传统生产方法主要是高温固相反应法, 由碳酸盐或氢氧化物( 如 LiOH·H2O、 Li2CO3 ,CoCO3 ) 在 800~960℃ 条件下经长时间煅烧固相反应生成。
2. 络合法
将分析纯的LiOH·H2O、Co(NO3)2·6 H2O和 E D T A( 乙二胺四乙酸) 按摩尔比 1:1 :1 溶解在 8 0℃的蒸馏水中,充分搅 拌,同时加入少量的 H2O2 。溶液保持在 6 0℃条件下缓慢蒸发溶剂,直至得到紫红的固态前驱物。 将前驱化合物干燥,分别在 6 0 0℃、 7 0
0℃和 8 0 0℃ 下合成 1 0h制备 LiCoO2粉体。
3.共沉淀法
用醋酸锂( CH3COOL i·2H2O) 、醋酸钴 [ Co(CHCOO)2rfid标签生产·4H2O] 为原料, 在草酸 ( H2C2O4·2 H2O ) 的作用下, 溶液中搅拌生成沉淀, 并用氨水调 pH:6~7 ,干燥后,4 0 0℃预热 1 h ,8 5 0℃ 焙烧 8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