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念:
1.原药:未经加工的农药称原药。固体的原药称原粉,液体原药称原油。
原药不能直接使用:
(1)大多数原药难溶于水,分散性能差,有些蜡状原药不易粉碎。
(2)原药一般用量少,再先进的使用技术也不能将少量的原药均匀地分散到所需要覆盖的面积上。因而,要使少量的原药用到较大的面积上,必需改善其物理性状,提高分散度方可使用。 2.制剂(pesticide preparations):经过加工的农药称制剂。制剂包括三个内容:①有效成份(active ingredient,缩写a.i.);②含量;③剂型。如电子跳绳50%硫磷乳油。
覆膜胶3.剂型(pesticides formulations):农药制剂形式或制剂的物理形态。如粉状物称粉剂;混溶的油状物称乳油。剂型主要表现农药本身的物理状态,也可反映可能的使用方法,如5%
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外观状态是粉剂,使用方法:可以加水喷雾。
同种药剂可有多种制剂。如:辛硫磷有50%乳油、1.5%颗粒剂。 一、农药有分散度与分散体系有概念
农药的物态可分为气、液、固,各种农药的物态(即制剂)经过使用与自然界中的空气、水分、土类等分散介质相混合,就可形成各种分散体系。常见的分散体系如下:
分散介质 | 气 | 液 | 固 |
气 | 混合气(熏蒸) | × | × |
液 | 雾 静音冷却塔 | 乳油 | 粉剂,可湿粉 |
固 | 喷粉或烟剂 | 悬浮液 | 粉剂 |
| | | |
分散体系=分散介质(自然界固有)+分散质(药剂)
Disperse system== dispersing agents + disperse phase (disperser)
农药使用中具有良好的分散体系,才能得到良好的防治效果。分散体系主要与分散质和分散介质有关。自然界的气、液、固等分散介质是固有的,特定的,只有改变农药(分散质)的性质,提高分散质的分散度,才能获得良好的分散体系,提高农药有使用性能。
分散度(dispersity):药剂的分散性能。其表示方法有两种:
1.分散质的直径(disperser):直径越小,分散度越高。
2.比面:比面=S/V
颗粒越小,个数就越多,比表面积就越大,S/V比值就越大,即分散度就越高。分散度越高,就意味着雾滴越细,粉粒细度就越细。
例如:把1cm的立方体,分割成100μm的立方体:
总表面积S就由原来的6 cm2增加到6×102 cm2
颗粒个数就由原来的一个增加到106个。
农药的分散体系的分散度:
溶剂的颗粒直径小于0.01μm;
胶悬剂的颗粒直径为0.01-0.1μm;
烟剂的颗粒直径为0.1-0.2μm;
乳剂的油珠直径为0.1-10μm;
粉粒的粉粒直径<25μm。
二、分散度对药剂性能的影响:一定体积的农药总表积增大,将会给药剂的物理性质、运动性能、与靶体的撞击性能以及化学反应性能带来一系列的变化:
(1)提高药粒或雾滴与生物靶体的撞击机会和撞击频率;
爬梯安全装置
(2)加速药剂的溶解度和气化速度;弹性夹头
(3)扩大药剂与生物靶体的覆盖面积和覆盖度;
(4)增加药剂在空气中的漂浮力。
1.增加覆盖面积:分散度大,覆盖面积大,尤其是杀菌剂的保护剂,分散度大可增加保护面积;如杀虫剂对蚜螨类等活动性小的昆虫进行触杀防治时可增加触杀防治面积;如使用触杀型除草剂,药剂分散度高,覆盖均匀,均可提高防治效果。
2.提高药剂在受药表面的吸附性:
固体农药要吸附到物体表面上,表面对药粒的吸引力必须大于地心对它的吸引力,而吸引力的大小与颗粒的大小有关。颗粒大,重力大,地心引力大,在受药表面易滚落。分散度的提高就可使颗粒的吸引力增加,吸附性能提高,增强在受药表面的沉积率。
3.能够改变颗粒的运动性能:
病虫危害往往隐蔽在作物的株冠层内部为害,杂草常在作物的株冠层的荫蔽之下生长,药剂要喷到病虫杂草等生物靶体上,必须能穿透作物的株冠层。
药剂从喷粉(雾)器喷出后,可以有以下三种运动状态:
(1)药剂中的大颗粒受地心引力的影响,颗粒呈抛物线隆落;
(2)较小(>10μm)的颗粒受地心引力影响小,但受空气浮力影响大,在空间作漂移运动;
(3)颗粒在2μm 以下的细微粒,由于空气浮力可使它不定向的改变运动方向,在空间作布朗运动,可以向植物的各层次扩散,但沉积效果差,颗粒沉降速度慢,药剂尚未沉积即被上升气流所带走,影响沉积。
以上分析可看出:药剂颗粒若能在植物表面上沉积,必须具备足够的能量,这种能量就是能够穿过侧风气流,而不被侧风气流所带走。因此,必需考虑以下两种因素:
①药械送风速度要快,加速药剂的送风速度;
②颗粒不能过细,要有一定的重量,增加颗粒本身的动能,但颗粒的重量不能过大,否则在生物体上易滚落。
如果是重量适中的颗粒,加上药剂所具有湿展性和植物叶片表面的毛、刺、突起而产生的截留作用,就可在植物表面上沉积。
因此,药剂的分散度并不是越大越好,理想的分散度应该是即能穿过侧风气流,又能在受药表面沉积。
生物靶体的粒径选择性(BODS):(海墨尔聚醚类消泡剂-伍克 Himel-Uk 1980)
各种生物靶体所能捕获的雾滴细度都有一定的范围,过粗过细的雾滴都不易发生有效的撞击; 如以20~60μm的雾滴在有风的情况下喷洒栖息在枝条上的萃萃蝇,结果发现这些雾滴大量沉积到萃萃蝇身上,而枝条上几乎没有雾滴分布。
4.分散度对药剂理化性能的影响:
农药的理化性质主要是指:溶解性、气化速度、化学反应速度、吸附性能等,这些是药剂
的固有性质,也称药剂的表面能,药剂的这些表面能可随着分散度的提高而显著增强。药剂的这些理药性质可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利用,若为了加速药剂分解,提高气化和反应速度,可采取提高分散度的方法;反之为了使药剂缓慢释放,可以降低分散度,增加药剂的粒度,如颗粒剂。
5.提高液体药液的悬浮率和乳液的稳定性:
可湿性粉剂固体原药的粉末是不溶于水的,只有提高分散度才能提高药剂的悬浮率,保证悬浮液的稳定性。乳液分散度提高就是提高乳化率,不致于产生油水分离现象。
6.分散度与植物的耐药力:
植物对农药的耐药力往往也同药剂的分散度有关,但这种相关性较复杂。对于水溶性较强的药剂来说,粗的颗粒易引起药害,因药剂容易在露水中生成浓度高的药液;对于水溶性较弱的药剂,细的颗粒溶解速度加快,反而也易引起药害,细药粒可在露滴中浓度迅速增高所致,但这又取决于药剂溶解度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