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危机

阅读: 评论:0

乌克兰危机
一、事件经过
大致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1、:乌克兰政府暂停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定的准备工作
2013年11月21日,乌克兰政府暂停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定的准备工作,同时表示“保证国家安全以及恢复与俄罗斯和独联体国家的经贸关系”。同月24日,数万人在乌克兰首都基辅举行游行抗议,要求政府回到通往欧盟的道路上。
2014年1月22日乌克兰警方与示威者冲突致至少5人死亡
1月28日,乌克兰总理阿扎罗夫突然提出辞职,根据法律,现任政府也将解散。辞呈随即获得总统批准。当日议会召开临时会议,议员们以超过半数以上的绝对多数票撤销了16日通过的限制民众集会的法案。
2月18日,几千名示威者前往议会大楼附近举行抗议,意图迫使议会通过决议,恢复2004年宪法。示威者与警方随即爆发激烈冲突。冲突造成26人死亡,近800人受伤,包括392名执法人员,其中83名受伤警官“遭受严重击”。
2、发展:亚努科维奇下台,亲西方新议长图尔奇诺夫暂时履行总统职责、亚采纽克组建乌克兰临时政府,并担任临时政府总理,克里米亚共和国否认乌克兰当局,决定举行公投。    2月21日,亚努科维奇宣布将提前举行总统大选,恢复2004年宪法,限制总统权力,将总统部分权力分配给议会,承诺邀请反对派加入政府,组建联合政府。随后,亚努科维奇的建议得到了反对派的认可,并同意签署和解协议。
2月22日,乌克兰议会在投票后宣布,亚努科维奇“自动丧失总统职权”。之后亚努科维奇行踪成谜。23日,议会以压倒性多数通过决议,支持新议长、前总理的季莫申科的盟友图尔奇诺夫在新总统选举产生前履行总统职责。
2月27日凌晨,克里米亚首府辛菲罗波尔,约50名亲俄武装人员闯入当地议会和政府大楼,在没有使用武力的情况下将楼内安保人员驱逐,并阻止政府工作人员上班。成功占领大楼后,这伙武装分子在楼顶上升起俄罗斯国旗。
3月1日俄罗斯议会批准普京总统提出的在乌克兰克里米亚地区使用俄罗斯军队的要求。
3月4日,俄罗斯总统普京首次就乌克兰事件表态:乌克兰的事件可以被定性为违反宪法的和武装夺取政权,乌克兰当局现在没有被全民认可的委任权力。同时他强调,俄罗斯不会考虑合并克里米亚。
3月6日,克里米亚议会已经进行表决,一致同意加入俄罗斯。乌克兰克里米亚共和国将于3月16日举行公民投票,决定继续留在乌克兰,还是加入俄罗斯。克里米亚议会公投有2个问题,包括:第一,你支持克里米亚成为俄罗斯联邦领土吗?第二,你支持恢复克里米亚1992年宪法吗?
3月7日代行乌克兰总统职责的议长图尔奇诺夫签署命令,终止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议会6日关于举行全民公决决定的效力。
3月12日美国白宫发表由七国集团成员领导人共同签字的声明,称即将在乌克兰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举行的全民公投没有“法律效力”,七国领导人将不承认公投结果。
3月15日联合国安理会就美国起草的、有关乌克兰问题的决议草案举行投票表决,由于俄罗斯投票否决,决议草案未通过。俄罗斯常驻联合国代表丘尔金在投票前发言说明了俄罗斯的立场,并回顾了克里米亚地区的历史。他说,俄方决定尊重克里米亚人民的意愿。当天投票结果为13票赞成、1票否决、1票弃权。中国对决议草案投了弃权票。
3、高潮:克里米亚进行公投
3月16日,克里米亚进行公投。
3月17日,克里米亚以81.36%投票率公布最终投票统计结果,共有96.77%的克里米亚选民赞成加入俄
硅气凝胶罗斯。
4、俄罗斯与西方的较量
3月17日,乌克兰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议会决定,克里米亚独立成为主权国家,命名为克里米亚共和国。并向俄罗斯联邦提出建议,以新的自治主体加入俄罗斯联邦。
3月17日下午,俄罗斯议会下院将通过立法,允许克里米亚“在不久的将来”加入俄罗斯。
3月17日美国17日宣布对7名俄罗斯政府高官与议员,以及乌克兰前总统亚努科维奇等实施经济制裁。
3月18日,俄罗斯与克里米亚签署有关共和国和塞瓦斯托波尔市加入俄联邦的条约。(俄罗斯总统普京、克里米亚议会议长康斯坦丁诺夫、克里米亚总理阿克肖诺夫和塞瓦斯托波尔市议会主席恰雷共同签署条约。)
俄罗斯及独联体问题专家罗英杰老师于3月6日举行的讲座“乌克兰局势:不同角度的解读”中从历史变迁、社会生态、大国博弈和焦点透视四个角度解读了乌克兰的局势。林宏宇教授也于3月15日的电子校报上撰文“乌克兰危机的三个看点”,分别从乌克兰对俄罗斯的重要性、乌克兰对西方世界的意义以及我国对乌克兰危机的态度探讨了乌克兰危机。
二、乌克兰危机:一种地缘政治的解读
地缘政治学者的两个基本观点是1、地理因素是国家权力的基础和国家行为的决定性因素;2、利用地缘环境可以扩大国家权力延伸的范围。从地缘政治来看,乌克兰是“欧亚的桥梁”,具有亲西方的地缘优势,同时亦无法摆脱俄罗斯的影响。
1、乌克兰对俄罗斯具有战略意义,它不仅是俄罗斯的西面屏障,还是俄罗斯南向海洋的唯一出口。克里米亚半岛上的塞瓦斯托波尔是俄罗斯黑海舰队的基地,是俄罗斯海军南下的唯一出口,也是目前俄罗斯在海外的最大军事基地。普京为恢复俄罗斯大国地位所大力推倡的欧亚联盟(Eurasian Union)离不开乌克兰的参与和支持,必然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发泡海绵
2、乌克兰对西方世界的意义。西方国家认为脱离俄罗斯控制的乌克兰是西方赢得冷战的重要成果之一,是遏堵俄罗斯影响力的东面门户。如果失去乌克兰,或者让俄罗斯重新获得影响力,将为俄罗斯的势力重回东欧打开缺口。而乌克兰如果能成功加入欧盟,将是欧盟东扩的重大战略成果,将极大增强欧盟的经济实力与影响力。
进攻性现实主义学者约翰·米尔斯海默于2001年出版了《大国政治的悲剧》the tragedy of great power politics一书,认为国际政治的历史就是大国兴衰的历史,一个崛起中的大国要挑战现存的大国、现存大国必然恐惧于另一个大国的崛起、一个大国被另外一个大国所取代,战争因此不可避免。不过,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郑永年先生则认为国际政治更是中小国家的悲剧历史。在3月25日的联合早报网上
发表“国际政治中的‘乌克兰悲剧’”一文,认为很少有大国尊重小国的主权,俄罗斯是这样,其他大国也是这样,只是在干预他国的时候,各大国的话语包装不同而已。乌克兰处于西方和俄罗斯两大力量之间,本身没有足够的能力在大国政治中求得自主的生存空间,包围着乌克兰的这两大阵营,也从来没有真正考量过乌克兰的利益;相反,两个阵营随时都可以牺牲乌克兰,来获取自己的地缘政治利益。
三、从“文明冲突论”看乌克兰危机
1996年美国哈佛大学政治学者塞缪尔·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认
为文明之间的冲突是对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西方与非西方冲突的根源在于军事、经济、社会制度的竞争和与基本价值观念及思想信仰有关的文化差异。非西方社会希望走一条现代化但却不西方化的道路,在可预见的未来,冲突焦点将集中在不屑加入西方的儒教和伊斯兰教国家与西方阵营间爆发的纷争。在第九章“多文明的全球政治”中,亨廷顿认为文明间的冲突在地区或微观层次上,断层线冲突发生在属于不同文明的临近国家之间、一个国家中属于不同文明的集团之间,或者想在残骸之上建立起新国家的集团之间;在全球层次或宏观层次上,主要是不同文明的主要国家之间的核心国冲突。在第十一章“断层线战争的动力”中,亨廷顿分析认为国际和集团介入断层线战争的程度有所不同。他把这种文明的集结归于基于亲缘性的三个层次,而第三层次的参与者往往是该文明的核心国家,他们对战争的结果产生重要影响。
高铬衬板
乌克兰是孕育俄罗斯民族的摇篮。俄、乌在文化、经济、社会方面有着长达数百年的深厚纽带,很多俄罗斯人都把乌克兰视为其文化、社会与历史的一部分,而且目前乌克兰有1000万的俄罗斯族人口。据了解,乌克兰国家官方语言为乌克兰语,全国约有2/3的人讲乌克兰语,主要生活在中西部,倾向于靠近欧盟。而国内东部靠近俄罗斯地区居民及政府日常用语为俄语,讲俄语的人约占全国人口的1/3人。乌克兰国内民众在“近俄”还是“亲欧盟”问题上产生本质性对立。
四、关于民主的讨论
“阿拉伯之春”、泰国政局动荡、中国香港泛民主派的“占领中环”运动、乌克兰政局哗变、地区大学生体突袭占领立法院、行政院,抗议《两岸服务贸易协议》。
郑永年教授2013和2014年在联合早报网上发表了多篇关于民主和政治秩序的文章,对于民主和政治秩序的解释可以为我们了解两者的关系提供帮助。
亨廷顿除了《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 and the remaking of world order一书为国际政治学者熟知外,他还有两本书经常被政治学者提及,即《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political order in changing societies 和《第三波:20世纪后期民主化浪潮》The Third Wave:Democratization in the Late Twentieth Century。《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主要讨论政治现代化问题,这里主要谈一下《第三波》。根据统治集团和在野集团在民主转型过程中扮演的不同角,人们
区分三种不同的民主过程:第一种是转型,这种情况主要出现于执政精英主动实现民主的场合;
第二种是置换,它表示威权政体垮台或被推翻,反对派带头实现民主;
第三是置移,它表示政府和反对派联合采取行动而实现民主。
三次民主化浪潮的基本特点:
1、在特定的时间范围内许多国家开始了民主化进程;
2、在若干点状爆发后,周边国家接继扩散式或加速的同质发展进入民主化进程;
3、造成普适化发展的原因是多样的,复杂的。
民主实现的条件:
(1)高水平的经济发展对民主的持续的确有保证作用;
(2)政治领导人在建立和设计民主过程中及在事关民主的生死存亡的时刻有中心作用;
(3)对于民主的持续议会制优于总统制;
总线上的音频设备(4)民族和国际问题的确定对于民主的质量和生存是关键的;
(5)老而巩固和新而脆弱的民主国家有共同的基础, 即不确定的( 政治) 结果, 但一个有确定的程序, 一个有不确定的程序, 这是区分这两类民主国家的标志。
五、乌克兰危机启示
王义桅教授在“乌克兰危机启示录”一文中认为乌克兰政局并没有随着苏联解体、乌克兰独立并交出世界第三大核武库而消停,恰恰相反,这些年来成为冷战最后的战场,甚至在引发第二次冷战。乌克兰又倒向了西方,克里米亚地区则公投要重回俄罗斯。俄西地缘政治拉锯战进入最后阶段,带给我们诸多启示:
一、政治断裂带易引发大国政治的悲剧。
二、基督教文明的扩张性从未停息。
三、政治危机源于经济危机,对外经济依存是国家安全的软肋。
mmbbs四、对历史的错误解读,是战略折腾的诱因。
五、西方的双重标准再次折射其虚伪性。
钢制重力式无阀过滤器
六、国际法只有在势力均衡时起作用;失衡的世界里,仍然是实力说了算。
七、一旦遭遇俄罗斯这样的强大对手,欧盟的尴尬地位一再暴露。
八、乌克兰危机只是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一环。
九、俄罗斯与中国已成唇亡齿寒关系。
启示十、中国的战略选择是空间换取时间。

本文发布于:2023-05-23 01:11:1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3/11035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俄罗斯   政治   国家   大国   民主   议会   总统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