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辨“即”与“既”

阅读: 评论:0

明辨
[摘要] “很容易混淆。人们把误写为”,一方面,是没注意二者在音、形、义方面的差异;另一方面,是由于粗心大意,书写马虎。我们需要通过音、形、义来明辨二者的区别。
[关键词] 即使 既使
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很容易混淆,很多学生,甚至教师经常把即使(jí shǐ)”读成既使(jì shǐ),既往不咎写成即往不咎”,“召之即来写成召之既来。甚至在小学作文和报刊杂志上都有这种误用现象。这里仅举两例:
1.具有良好教学机智的教师,在课堂上总是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既使他们遇到了令人恼火的突发事件,也能够保持冷静,作出妥善的处理(《语文教学研究》1994年第623)
2.既使我们有较深的文化专业知识,也未必能教好书(《进修通讯》1994年第8期第5)。文句不通,如果把既使换成即使”,两个句子就文通字顺了。
确实,这两个字在字音、字形上很接近,容易读错、写错。即使不能读成既使”,就像既然不能写成即然一样。之所以不能互相代替,是因为这两个字在音、形、义上都有着很大的区别。
首先,这两个字的声调不同。jí(阳平),不读jì;“jì(去声),不读。二者不能混读。
其次,这两个字的字形不同。这两个字左旁虽都是“”,但右边却大不相同。字右边为“”,“字右边为“”,二者不能混用。
最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这两个字的字义不同。要想搞清这两上字的字义,我们必须从这两个字的本义上去区分。
那么,“当什么讲呢?下面,我们就对字做一个具体分析。这两个字虽然左边的偏旁都相同,都是,表示一件里面盛着饭的食器,但右边却不同。
本义引申,“在古书里当事毕,完、尽,已经讲。如孙樵《书褒城骚壁》:“语未既,有老毗笑于旁。意思是说:话还没有说完,有个老农就在一旁笑了。又如,《曹判论战》中既克,公问其故一句,“既克就是已经攻克、已经胜利的意思。再如,“既成事实
既得利益中的都当已经讲。既然就是已经如此、已经这样的意思。在现代汉语既然属连词,也、就搭配,是提出推论的前提条件,表示根据这个条件推出结论或提出疑问,如既然他已经回去,说也来不及了。除此之外,“还可跟又、且、也配合,连接并列成分,表示不止这一方面,两种情况兼而有之。如既生动又活泼,既高且大,她既懂英语,也懂法语。
即使既然都属连词,在现代汉语中经常被使用。生活中既使误用为即使的现象比较普遍,从词性和句法功能看,“既使是两个词,“是副词,常和副词配合使用,表示分句间的并列关系.如我们既学习,又劳动。”“使是动词,常作句子的谓语。如这种理论,既使人口服,也使人心服我们同敌人打仗,既使,又使炮。”“即使则是一个词,是一个连接分句的连词,搭配,表示假设性让步,先承认假定的情况,再转入正意,如即使他已经回去,我也得说。可见二者在用法上是有明显区别的。
人们把误写为”,一方面,是没注意二者在音、形、义方面的差异;另一方面,是由于粗心大意,书写马虎。汉字本身很复杂,难认、难写、难记,形近字、同音字较多,人们在读书、写字、做文章时稍不注意便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这一点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刘月华.实用现代汉语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3]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4]佟惠君,梅立崇.汉语同义词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本文发布于:2023-05-11 05:55:1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2/9481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二者   不能   表示   现代汉语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