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级应生B班 074120252 张治国
摘要:农业生产作为食品的源头,在植物生长过程中,外部投入物质的不正确使用,引起食品安全问题日益严重和突出,它直接危害人类的健康和生命。仅从食物供应链源头来看,农产品在种植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受到农药、化肥及工业“三废”的污染。 农药的使用,可以有效地控制病虫害,消灭杂草,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而且农药用于公共卫生和疾病控制等方面,在增加动物性食品产量、减少虫媒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发生、控制人兽共患病、保障人体健康方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许多农药又是有害物质,在生产和使用中带来了环境污染和食品农药残留问题,当食品中农药残留量超过最大残留限量时,则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化肥在农作物增产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过度依赖施用化肥不仅造成浪费,也会给人类生活带来很多化学污染。 关键词:农药;化肥;食品;安全
农药是“三农”的重要生产资料,主要用于农作物、林果、牧草病虫杂草鼠害等有害生物的治
理和防除,并调节农作物的生长发育,保障它们安全正常完成生长、成熟、收获,使人类得到理想的收成和经济效益,满足人们对农、林、牧产品日益增长的需要;其次也用于杀灭和控制危害人畜的蚊、蝇、虱、蚤、嶂等非农业的卫生和健康害虫及其病菌,使人畜安宁,稳定的生活,健康的成长。。但是它在给人们带来利益的同时,也造成了危害。例如:危害人畜健康造成中毒死亡;大量杀伤天敌和其他有益生物,破坏生态“食物链”,打乱生态平衡;污染大气环境,毒化土壤、水域,使自然失缺和谐,形成“二次中毒”,恶性循环。 目前,我国使用量最大的农药是有机合成农药,一是有机磷农药,二是除虫菊酯类农药,三是六六六、滴滴涕等有机氯农药。目前在蔬菜生产中使用的农药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有机磷农药。
该农药是广谱杀虫剂,应用广泛,主要有乐果、、敌敌畏、内吸磷、对硫磷、等60余种。有机磷不稳定,挥发性强,在自然环境容易分解,进入生物体内易被酶分解,故不污染环境,在食物中残留时间也短,因此慢性中毒少,急性中毒多。作为神经毒物,会引起神经功能紊乱、震颤、精神错乱、语言失常等症状。人们吃了施用有机磷农药的果蔬或茶叶、薯类、谷物等,可能发生肌肉震颤、痉挛、血压升高、心跳加快等症状,
甚至昏迷死亡。
二是有机氯农药。
该农药是高残毒农药,其中六六六、DDT等我国早已禁用,但至今仍有违规使用的情况,尤其林丹、七O五四、毒杀芬、氯丹等仍继续使用。有机氯脂溶性强,不易水解和降解,非常稳定,聚集于人体脂肪,在自然和食物中能长期残留,停用后自然环境要经25~110年才能复原。
食物受有机氯污染常是从水体中经浮游生物吸食开始,鱼虾吃浮游生物,最终进入水鸟、人体,其富集可提高到800万倍。果蔬及粮、谷、薯、茶、烟草都可残留有机氯,禽、鱼、蛋、奶等动物性食物污染率高于植物性食物,而且不会因其贮藏、加工、烹调而减少,很容易进入人体积蓄。
有机氯农药可致急性或慢性中毒。急性中毒引发中毒者中枢神经症状。因其积蓄在人体脂肪,故急性中毒性低、症状轻,一般为乏力、恶心、眩晕、失眠;慢性中毒可造成人的肝、肾和神经系统损伤,DDT还有致癌性。
三是氨基甲酸酯类农药。
该类农药是应用很广的新型杀虫剂与除草剂,如抗蚜威、克百威、西维因、残杀威、杀螟丹等,其毒性跟有机磷相似,但毒性较轻,恢复也快。食用了残留这类农药较多的果蔬及谷、薯、茶等,中毒者会产生和有机磷中毒大致相同的症状,但因其毒性较轻,一般几小时就能自行恢复。
四是拟除虫菊酯类农药。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主要有氯氰菊脂(灭百可)、溴氰菊脂(敌杀死)、杀灭菌脂(速灭杀丁)等,对人类低毒,但有蓄积性,中毒表现症状为神经系统症状和皮肤刺激症状。 农药在给人类带来利益的同时也造成了危害,危害人畜健康,杀伤其他有益生物,污染土壤、水域,破坏生态“食物链”,打乱生态平衡,这类称为“显性危害”或“暴露危害”的影响能够引起人们的重视。而农药的另一类被称为“隐性危害”或“潜在危害”是在短时间内显示不出来,要经过较长时间才被人们逐渐察觉和体验出来。一般情况下,农药在植物中的残留是针对土壤中生长的植物,随着植物生长成熟过程,农药直接进入植物的根茎叶中,可将农药残留在农产品内。如果无视科学喷洒就会出现农产品农药残留严重超标,导致非常严重的食品安
全问题。还有一种农药残留是附着在蔬菜、水果的表面,有些在较短时间内可以通过生物降解成为无害物质,而一些农药却难以降解,是残留性强的农药。而农药的生物富集是农药对生物间接危害的最严重形式,植物中的农药可经过食物链逐级传递并不断蓄积,长期接触或食用含有农药残留的食品,可使农药在人体内不断蓄积,对人体健康构成最大的潜在危害是慢性中毒和“三致”作用,动物实验已经证明,有些农药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如:甲胺磷、、1059、灭多威等禁用、剧毒农药,可影响神经系统,使精神错乱、语言失常等,可破坏肝脏功能,造成生理障碍,影响生殖系统,产生畸形怪胎,通过人乳传给婴幼儿引发下一代病变导致癌症。还有一些除草剂,影响收茬农作物正常生长而减产。
近年来,化肥在农作物增产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过度依赖施用化肥不仅造成浪费,也会给人类生活带来很多化学污染。化肥对土壤产生污染的主要物质是重金属和放射性物质,主要来源于化肥制造的原料中。产生污染的重金属主要有镉、镍、钴、锌、铜等,土壤一旦遭受重金属污染就难以彻底消除,进入土壤后不仅不能被微生物降解,而且可以通过食物链不断在植物和生物体内富集,甚至可以转化为毒性更大的甲基化合物,最终在人体内积累危害人体健康。另外过度使用化肥可使土壤酸化,土壤酸化可能会威胁到
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并会影响营养物质的生物化学循环以及土壤中的毒性成分。
目前我国施用的化肥以无机化肥为主,有机肥料较少。长期单一施用过量氮肥能造成土壤中硝酸盐累积和地下水污染。例如:农用硝酸铵施入土壤便很快溶解,解离成NH4-和NO3-,长期过量施用,一是随灌溉向下淋失导致地下水污染,水中NO3-浓度迅速增高;还有氨水中往往含有大量的酚,用于农田浇灌造成土壤污染,以致生产出的农产品有异味,进入人体蓄积会造成慢性中毒;二是蓄积在土壤中导致农作物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大大增加,尤以果蔬中含量超标问题较为突出,摄入人体后被微生物还原为亚硝基胺,转变成致癌物质,危害人体健康。
化肥施用得当,对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都有好的影响,更不会引起食物的污染和安全问题。目前由于一些误导,使人们对使用化肥及食用施过化肥的农产品产生了恐惧心理,这些问题是应当予以澄清的,大致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担心施用化肥后,农产品中是否也育某些有害物质的残留。化肥是高浓度的植物养分,是植物需要的“粮食”,化肥本身也不是对人、畜有害的物质,一般说,使用化肥不存在有害物质残留的问题。化肥中的各种育效成分,如氮、磷、钾肥遇水后解离成的各种离
于等都是土壤中和有机肥料中本身就存在的物质,对人,畜既无毒性,也无危害。
二、把化学肥料与有机肥料对立起来,这是完全站不住脚的。认为生产绿食品和有机食品只能使用有机肥,不能使用化肥,这是搞有机农业的人的错误观点。据1972年成立于欧洲、有一定影响的民间组织“有机农业运动国际联盟”的资料介绍,有机农业在肥料使用方面大致有以下几点要求:1.在一个封闭的系统中进行生产,不给环境和土壤造成污染,做到农业和自然的协调;2.尽可能考虑有机物的循环利用,避免使用化学合成肥料和农药;3.无机肥料,如低氯的钾盐,碱性矿渣和磷矿粉是允许使用的,应被看作营养物质循环的补充物,而不是替代物。但是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封闭式的农业生产是不可取的,也是难以办到的。农产品也是商品,要上市,要流通,任何一个农业生产单位不可能在封闭式的条件下进行生产,农产品既使在封闭的山沟沟里生产出来,总要卖出去,那么当地土壤中养分的补充不是还是需要化肥吗?国内外的经验都证明,依靠农业内部物质循环利用的有机农业,农作物产量无法大幅度迅速提高,难以满足人口增长和生活改善的需要。化肥提供的大多数是植物可直接吸收的养分,有机肥中的各种有机组分植物一般不能直接吸收利用,必须经微生物分解成矿质养分后才能被植物利用。实际上施用化肥(无机肥)后,农作物产量增加了,有机肥的原料也增加了,有机肥数量也多了。我国长期以来在肥料方面推
行的有机,无机相结合的方针,在绿食品、无公害食品生产方面同样是正确的,而把两者对立起来,从理论和实践上都是完全站不住脚的。
三,把硝态氮和铵态氮。尿素态氮对立起来,认为生产绿食品(a级)可以使用尿素和磷酸二铵,但是禁止使用硝态氮肥这种规定是不正确的,是一种完全错误的导向。在尿素作为氮肥主要品种的今天,硝酸铵在世界氮肥生产中仍占有较大的比重。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1999年的肥料年鉴分析,在美洲一些国家硝酸校约占氮肥总产量的10%,在欧洲一些国家硝酸铵约占氮肥总产量的30%,而我国只占1.8%。
目前,我国一方面要禁止硝酸铵生产,同时2002年1月至7月又进口硝酸铵51万吨。我国每年都进口数百万吨的氮,磷,钾三元复合肥,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用硝酸磷肥生产的,氮素中约有一半是硝态氮。目前国内有些地方以文件的形式禁止使用硝酸铵和硝酸磷肥,其结果是打击了国内的产品,而国外的同类产品却通行无阻。这种不正常的现象希望引起有关部门领导的重视。硝态氮和铵态氮一样,是植物容昌吸收、利用的两种氮素形态,在生产绿食品中禁止使用硝态氟是完全没有道理的。从土壤养分的角度说,禁硝态氮不对,也是禁不掉的。
首先,在土壤中硝态氮和铵态氮是同时存在的,尤其是旱地土壤,其中无机态氮往往以硝态氮为主。所以不管是否施用硝态氮肥,土壤中本身存在硝态氮。 第二,尿素在脲酶作用下会很快水解为铵态氮,再经亚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作用,氧化为硝态氮。第三,有些作物是喜硝态氮作物,如蔬菜,烟草等,在氮素营养以硝态氮为主的条件下,生长明显好于以铵态氮为主的情况。 第四,有些人反对在蔬菜等作物上使用硝态氮肥,是担心蔬菜中硝酸盐含量过高,有资料认为,人体摄入的硝态氮有80%左右来自蔬菜,其实蔬菜硝酸盐含量的高低受多种因素影响,在施肥方面,单一施用氮肥,用量过高,采收期离追肥时间太近,都会引起蔬菜中硝酸盐含量增加,不同的氮肥品种有一定影响。甚至有机肥施用过量,也会使蔬菜中硝酸盐含量超标。
种植业是食品安全生产的第一关,优质安全的原料是加工生产健康合格食品的必要条件。加强对生产源头农药化肥的检验监测工作,严格控制各类农药化肥的使用剂量,预防控制污染,确保农作物生产源头的安全。尽可能使用有机肥料和农作物轮作种植,利用生物防治技术控制病虫害,不用高浓、高残留农药,保障生产的农作物即安全又不失掉营养品质,使食品在源头上确保安全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