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青素产业化现状分析

阅读: 评论:0

青素产业化现状分析
作者:阎毅,孟春晓
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第22
        摘要系统介绍近年来利用生物技术规模化生产虾青素的几种主要方法,如雨生红球藻(Haematococcus pluvialis)培养法、法夫酵母(Phaffia rhodozyma 发酵法、虾壳浸提法、小球藻(Chlorella zofingiensis)培养法等,以期推动国内虾青素的产业化进程。
        关键词虾青素;雨生红球藻;法夫酵母;虾壳浸提
        中图分类号Q178.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22-0047-03
        虾青素(33′-二羟基-44′-二酮基β′-胡萝卜素,C40H52O4)是一种具有超强抗氧化活性的次生类胡萝卜素,在药品、食品和化妆品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国际上已具备的虾青素生产工艺主要有化学合成和生物技术提取2种,化学合成的虾青素在结构、功能、应用和安全性等方面较天然虾青素均逊不少,而天然虾青素的商业化生产存在成本高、产量低等问题,导致价格居高不下,因而无法与化学合成的虾青素竞争。美国、瑞典和
以列已进入天然虾青素的规模化生产,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葡萄牙等国家的大公司已在积极地开发,我国则起步较晚,这方面研究开展的也相对较少,今后应加大研究力度。目前,国内利用生物技术规模化生产天然虾青素的方法主要有2种:雨生红球藻(Haematococcus pluvialis)大池培养法和法夫酵母(Phaffia rhodozyma)工业发酵法。由于技术难度高及受藻种或菌种本身的问题等限制,使天然虾青素的产量有限,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因此,利用各种生物技术大规模生产天然虾青素一直是国内外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该文对近年来虾青素的产业化现状进行系统分析,以期提高我国虾青素产业化发展水平。
        1雨生红球藻培养法

本文发布于:2023-05-08 12:49:3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2/9170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青素   生产   技术   产业化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