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
曲面显示屏。
背景技术:
2.随着amoled显示技术的不断创新及改善,面板设计的方案也趋于多元化,其中“曲屏”市场占有率逐渐提升,而且客户对应3d屏的需求越来越高。
3.针对目前市场上的曲屏,主要是左右曲屏和上下左右曲屏,受限于结构和贴合问题,完全的四曲仍未实现量产。其中左右曲屏的面板在手机的左右两侧实现了曲屏的处理,但在上下两侧和四角的设计依然未实现曲屏的设计和贴合。上下左右曲屏的面板在手机的上下两侧和左右两侧分别实现了曲屏的处理,但是在四角的位置依然未实现完全的曲屏设计。
4.如何实现完全四曲的显示屏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曲面显示屏,旨在实现四边和四角的曲屏显示。
6.本技术提供一种曲面显示屏,
所述曲面显示屏至少包括:
7.显示面板,包括第一
平面显示区、曲面显示区和第二平面显示区,所述曲面显示区位于所述第一平面显示区的四边,所述第二平面显示区位于相邻所述曲面显示区之间形成的拐角处;
8.
盖板,覆盖所述显示面板、且包括过渡区和位于所述过渡区周围的圆弧区,所述过渡区包括对应所述第二平面显示区的第一过渡区;
9.其中,所述盖板在所述第一过渡区具有朝向所述显示面板的开槽,所述开槽的表面具有第一半反半透膜,所述盖板在所述圆弧区靠近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具有第二半反半透膜。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曲面显示屏还包括:
11.偏光片,位于所述显示面板和盖板之间,且具有对应所述第二平面显示区的缺口。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开槽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所述截面的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平面显示区、且从所述第一过渡区向所述圆弧区的方向延伸。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三角形具有位于所述盖板表面的第一边和第二边,所述第一边位于所述第一过渡区和圆弧区的边界处且垂直于所述第二平面显示区,所述第二边位于所述第一过渡区且与所述第二平面显示区形成夹角。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平面显示区的俯视形状为扇形,所述第一过渡区的俯视形状为扇形,所述第一过渡区与所述第二平面显示区重叠。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盖板还包括正常平面区,所述过渡区位于所述正常平面区和圆弧区之间,且所述过渡区还包括第二过渡区,所述第二过渡区位于所述正常平面区的四边。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圆弧区与所述曲面显示区对应,所述正常平面区与所述第一平面显示区对应。
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开槽中填充有透明介质。
18.在一些实施例中,从所述第二平面显示区发出的光线,一部分经所述第一半反半透膜发生透射,并从所述第一过渡区的盖板射出;另一部分经所述第一半反半透膜发生反射到达第二半反半透膜,并在所述第二半反半透膜发生反射后从所述圆弧区的盖板射出。
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20.空白区,位于相邻所述曲面显示区之间、且位于所述第二平面显示区的外围。
2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一种曲面显示屏,包括显示面板和覆盖显示面板的盖板。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平面显示区、曲面显示区和第二平面显示区,该曲面显示区位于第一平面显示区的四边,该第二平面显示区位于相邻曲面显示区之间形成的拐角处,因此显示面板在拐角处(或四角处)是第二平面显示区不需要进行弯曲贴合,进而不会引起四角的褶皱而导致显示不良。盖板包括过渡区和位于过渡区周围的圆弧区,该过渡区包括对应第二平面显示区的第一过渡区。其中,盖板在第一过渡区具有朝向显示面板的开槽,开槽的表面具有第一半反半透膜,盖板在所述圆弧区靠近显示面板的一侧具有第二半反半透膜。本技术通过第一半反半透膜和第二半反半透膜可以将从第二平面显示区发出的光线反射到圆弧区的盖板,因此即使显示面板在四角处没有弯曲贴合,也可以通过第一半反半透膜和第二半反半透膜在四角处的圆弧区实现正常显示,进而在曲面显示屏的四边和四角处都可以实现曲屏显示。
附图说明
22.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23.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曲面显示屏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24.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曲面显示屏中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25.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曲面显示屏在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6.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曲面显示屏在b-b1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9.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
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0.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技术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技术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技术。此外,本技术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技术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31.请参阅图1和图2,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曲面显示屏的背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曲面显示屏中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该曲面显示屏100可以应用于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也可以应用于其他显示器。
32.该曲面显示屏100包括显示面板10和覆盖所述显示面板10的盖板20,图1中曲面显示屏100的背面显示的是盖板20而没有显示出显示面板10。如图2所示,显示面板10包括第一平面显示区101、曲面显示区102和第二平面显示区103,所述曲面显示区102位于所述第一平面显示区101的四边,所述第二平面显示区103位于相邻所述曲面显示区102之间形成的拐角处。
33.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平面显示区101位于显示面板10的中心且是平面显示的,第二平面显示区103也是平面显示的,即第一平面显示区101和第二平面显示区103都不需要弯折。第一平面显示区101一般为长方形,四个曲面显示区102分别与长方形的一条边连接,且每个曲面显示区102相当于第一平面显示区101向一侧的延伸部分。相邻两个曲面显示区102之间形成一个拐角(为直角),第二平面显示区103位于所述拐角处。
3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平面显示区103的俯视形状可以为扇形,例如直角扇形。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平面显示区103的俯视形状也可以为椭圆形、多边形或不规则形状。本技术不对第二平面显示区103的形状和面积进行限定。
35.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平面显示区101、曲面显示区102和第二平面显示区103都设置有子像素,用于在对应区域实现显示功能。
36.需要说明的是,图2显示的是曲面显示区102处于展开状态时显示面板10的结构,但曲面显示区102在产品中实际上是弯曲的,即四个曲面显示区102向同一侧弯曲以实现曲面显示屏100的上下左右四边的曲面显示。其中,曲面显示区102展开时为长方形,其宽度大于直角扇形的弧长。
37.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显示面板10还可以包括空白区104,所述空白区104位于相邻所述曲面显示区102之间、且位于所述第二平面显示区103的外围。空白区104实际上没有设置显示面板10的结构。
38.如图1所示,盖板20包括过渡区21和位于所述过渡区21周围的圆弧区22,所述过渡区21包括对应所述第二平面显示区103的第一过渡区211。圆弧区22包括围绕盖板20的四边和四角。
39.请参阅图3,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曲面显示屏在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过渡区211的俯视图形也为扇形,且与第二平面显示区103重叠。
40.如图1所示,该盖板20还包括正常平面区23,所述过渡区21位于所述正常平面区23和圆弧区22之间。该过渡区21还可以包括第二过渡区212,所述第二过渡区212位于所述正常平面区23的四边。也就是说,第一过渡区211位于相邻第二过渡区212之间形成的拐角处。其中,本技术对正常平面区23、过渡区21和圆弧区22的厚度不进行限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41.其中,正常平面区23是平整的表面,过渡区21介于正常平面区23和圆弧区22之间也是平整的表面,而圆弧区22则是弯曲的。
42.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盖板20与显示面板10贴合时,第一平面显示区101与正常平面区23对应,第二平面显示区103与第一过渡区211对应,曲面显示区102与第二过渡区212和部分圆弧区22对应。需要注意的是,圆弧区22还覆盖或对应显示面板10的空白区104。
43.请参阅图4,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曲面显示屏在b-b1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44.在本实施例中,盖板20在所述第一过渡区211具有朝向所述显示面板10的开槽201,所述开槽201的表面具有第一半反半透膜202,所述盖板20在所述圆弧区22靠近所述显示面板10的一侧具有第二半反半透膜203。第一半反半透膜202和第二半反半透膜203指的是既可以发生透射又可以发生反射的光学膜层,且第一半反半透膜202和第二半反半透膜203的形成工艺不限,包括贴合或镀膜等工艺。本技术对第一半反半透膜202和第二半反半透膜203的材质不进行限定。
4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开槽201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所述截面的方向(即b-b1平面)为垂直于所述第二平面显示区103、且从所述第一过渡区211向所述圆弧区22的方向延伸。其中,b-b1平面或所述截面经过第一过渡区211扇形的顶点。
46.具体的,所述三角形具有位于所述盖板20表面的第一边2011和第二边2012,所述第一边2011位于所述第一过渡区211和圆弧区22的边界处且垂直于所述第二平面显示区103,所述第二边2012位于所述第一过渡区211且与所述第二平面显示区103形成夹角。
47.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半反半透膜202设置在开槽201的第二边2012,这样从所述第二平面显示区103中子像素10p发出的光线,一部分经所述第一半反半透膜202发生透射,并从所述第一过渡区211的盖板20射出;另一部分经所述第一半反半透膜202发生反射到达第二半反半透膜203,并在所述第二半反半透膜203发生反射后从所述圆弧区22的盖板20射出。由此,虽然四角处的圆弧区22下方(空白区104)没有设置弯曲的显示面板(避免显示面板10在四角处贴合引起褶皱而造成显示不良),但是通过设置开槽201和位于开槽201表面的第一半反半透膜202,以及在所述圆弧区22靠近所述显示面板10的一侧的第二半反半透膜203,可以在四角处的圆弧区22显示图像。其中,第一平面显示区101的发出的光线直接穿过正常平面区23的盖板20。
48.在其他实施例中,开槽201的形状和大小(或厚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本技术对此不进行限定。
49.在一些实施例中,开槽201中可以填充透明介质。
5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半反半透膜202和第二半反半透膜203也可以为具有透光和
反射功能的偏光片。
5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曲面显示屏100还包括偏光片11,所述偏光片11位于所述显示面板10和盖板20之间,且具有对应所述第二平面显示区103的缺口。也就是说除了第二平面显示区103,在其他显示面板10的位置都设置有偏光片11。因为偏光片11的透光率只有40%左右,而正常平面区23和第一过渡区211的盖板20下方都设置有一层偏光片(第一半反半透膜202为偏光片),在显示面板10的第二平面显示区103去除偏光片11可以确保第一过渡区211和正常平面区23的透光率相近,因此亮度相差较小。
5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曲面显示屏100,包括显示面板10和覆盖显示面板10的盖板20。显示面板10包括第一平面显示区101、曲面显示区102和第二平面显示区103,该曲面显示区102位于第一平面显示区101的四边,该第二平面显示区103位于相邻曲面显示区102之间形成的拐角处,因此显示面板10在拐角处(或四角处)是第二平面显示区103不需要进行弯曲贴合,进而不会引起四角的褶皱而导致显示不良。盖板20包括过渡区21和位于过渡区21周围的圆弧区22,该过渡区21包括对应第二平面显示区103的第一过渡区211。其中,盖板20在第一过渡区211具有朝向显示面板10的开槽201,开槽201的表面具有第一半反半透膜202,盖板20在所述圆弧区22靠近显示面板10的一侧具有第二半反半透膜203。本技术通过第一半反半透膜202和第二半反半透膜203可以将从第二平面显示区103发出的光线反射到圆弧区22的盖板20,因此即使显示面板10在四角处没有设置弯折区,也可以通过第一半反半透膜202和第二半反半透膜203的光学作用在四角处的圆弧区22实现正常显示,进而在曲面显示屏100的四边和四角处都可以实现曲屏显示。
53.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核心思想;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曲面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曲面显示屏至少包括: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平面显示区、曲面显示区和第二平面显示区,所述曲面显示区位于所述第一平面显示区的四边,所述第二平面显示区位于相邻所述曲面显示区之间形成的拐角处;盖板,覆盖所述显示面板、且包括过渡区和位于所述过渡区周围的圆弧区,所述过渡区包括对应所述第二平面显示区的第一过渡区;其中,所述盖板在所述第一过渡区具有朝向所述显示面板的开槽,所述开槽的表面具有第一半反半透膜,所述盖板在所述圆弧区靠近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具有第二半反半透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曲面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曲面显示屏还包括:偏光片,位于所述显示面板和盖板之间,且具有对应所述第二平面显示区的缺口。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曲面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槽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所述截面的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平面显示区、且从所述第一过渡区向所述圆弧区的方向延伸。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曲面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角形具有位于所述盖板表面的第一边和第二边,所述第一边位于所述第一过渡区和圆弧区的边界处且垂直于所述第二平面显示区,所述第二边位于所述第一过渡区且与所述第二平面显示区形成夹角。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曲面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平面显示区的俯视形状为扇形,所述第一过渡区的俯视形状为扇形,所述第一过渡区与所述第二平面显示区重叠。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曲面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还包括正常平面区,所述过渡区位于所述正常平面区和圆弧区之间,且所述过渡区还包括第二过渡区,所述第二过渡区位于所述正常平面区的四边。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曲面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区与所述曲面显示区对应,所述正常平面区与所述第一平面显示区对应。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曲面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槽中填充有透明介质。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曲面显示屏,其特征在于,从所述第二平面显示区发出的光线,一部分经所述第一半反半透膜发生透射,并从所述第一过渡区的盖板射出;另一部分经所述第一半反半透膜发生反射到达第二半反半透膜,并在所述第二半反半透膜发生反射后从所述圆弧区的盖板射出。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曲面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空白区,位于相邻所述曲面显示区之间、且位于所述第二平面显示区的外围。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一种曲面显示屏,包括显示面板和覆盖显示面板的盖板。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平面显示区、曲面显示区和第二平面显示区,该曲面显示区位于第一平面显示区的四边,该第二平面显示区位于相邻曲面显示区之间形成的拐角处。盖板包括过渡区和位于过渡区周围的圆弧区,该过渡区包括对应第二平面显示区的第一过渡区。其中,盖板在第一过渡区具有朝向显示面板的开槽,开槽的表面具有第一半反半透膜,盖板在所述圆弧区靠近显示面板的一侧具有第二半反半透膜。因此即使显示面板在四角处没有弯曲贴合,也可以通过第一半反半透膜和第二半反半透膜在四角处的圆弧区实现正常显示,进而在曲面显示屏的四边和四角处都可以实现曲屏显示。显示屏的四边和四角处都可以实现曲屏显示。显示屏的四边和四角处都可以实现曲屏显示。
技术研发人员:
吴渊 吴婷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7.29
技术公布日:
202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