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强度低起毛性无纺布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纺布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高强度低起毛性无纺布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无纺布又称不织布、针刺棉、针刺无纺布等,采用
聚酯纤维,涤纶纤维(简称:pet)材质生产,经过针刺工艺制作而成,可做出不同的厚度、手感、硬度等。无纺布具有防潮、透气、柔韧、轻薄、阻燃、无毒无味、价格低廉、可循环再用等特点、可用于不同的行业,比如隔音,隔热,电热片,口罩,服装,医用,填充材料等,而当前的无纺布在使用过程中往往强度不高、容易起毛。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高强度低起毛性无纺布,能够使其具有较高的强度且不易起毛。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高强度低起毛性无纺布,包括第一基布层、第二基布层、表布层,所述第一基布层、第二基布层的数目均为
若干个,第一基布层、第二基布层的数目相等,每相邻的两个第一基布层之间夹一个第二基布层,每相邻的两个第二基布层之间夹一个第一基布层,若干个第一基布层、若干个第二基布层组合体的上端面、下端面均设有一层表布层,所述第一基布层由第一
长丝、第二长丝组成,若干个第一长丝互相平行,若干个第一长丝均设在同一水平面上,若干个第一长丝均前后方向直线设置,若干个第二长丝互相平行,若干个第二长丝均设在同一水平面上,若干个第二长丝均前后方向直线设置,若干个第一长丝粘在若干个第二长丝上端面上,第一长丝、第二长丝交叉且交叉的夹角为四十五度,所述第二基布层由第三长丝、第四长丝组成,若干个第三长丝互相平行,若干个第三长丝均设在同一水平面上,若干个第三长丝均左右方向直线设置,若干个第四长丝互相平行,若干个第四长丝均设在同一水平面上,若干个第四长丝均左右方向直线设置,若干个第三长丝粘在若干个第四长丝上端面上,第三长丝、第四长丝交叉且交叉的夹角为四十五度,第三长丝、第二长丝垂直,第四长丝、第一长丝垂直,所述表布层由若干个多孔聚酯纤维长丝组成,若干个多孔聚酯纤维长丝随机排布成纤网结构,若干个多孔聚酯纤维长丝彼此粘连在一起。
5.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基布层上端面设有前后方向直线设置的若干个第一
褶皱,若干个第一褶皱相互平行,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一褶皱相互靠近,第二基布层上端面设有左右方向直线设置的若干个第二褶皱,若干个第二褶皱相互平行,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二褶皱相互靠近,第一褶皱、第二褶皱垂直。
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第一长丝、第二长丝的交叉且交叉的夹角为四十五度,第三长丝、第四长丝的交叉且交叉的夹角为四十五度,第三长丝、第二长丝垂直,第四长丝、第一长丝垂直,使第一基布层、第二基布层的组合布层在各个方向均能
够承受高强度的拉力;第一褶皱、第二褶皱分别增强了第一基布层的纵向强度、第二基布层的横向强度,进而增强了第一基布层、第二基布层的组合布层强度;无纺布是将纺织短纤维或者长丝进行定向或随机排列,形成纤网结构,然后采用机械、热粘或化学等方法加固而成,因此构成无纺布的纤维越短,能够起毛的纤维就越多,表布层由若干个多孔聚酯纤维长丝组成,若干个多孔聚酯纤维长丝随机排布成纤网结构,若干个多孔聚酯纤维长丝彼此粘连在一起,表布层完全由长丝组成能够减少表布层表面的起毛数目,无纺布起毛是因为纤维或者长丝的两端固定不牢固,而且纤维或者长丝的两端本来就容易磨损进而脱落起毛,多孔聚酯纤维长丝的两端具有多个孔洞,相比常规纤维或者长丝光滑的两端,多孔聚酯纤维长丝两端的固定更加牢固,因此多孔聚酯纤维长丝两端不易脱落起毛。
7.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8.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高强度低起毛性无纺布的主视图;
9.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高强度低起毛性无纺布的第一基布层俯视部分结构示意图;
10.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高强度低起毛性无纺布的第二基布层俯视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1.参阅图1、图2、图3,本实用新型一种高强度低起毛性无纺布,包括第一基布层1、第二基布层2、表布层3,所述第一基布层1、第二基布层2的数目均为若干个,第一基布层1、第二基布层2的数目相等,每相邻的两个第一基布层1之间夹一个第二基布层2,每相邻的两个第二基布层2之间夹一个第一基布层1,若干个第一基布层1、若干个第二基布层2组合体的上端面、下端面均设有一层表布层3,所述第一基布层1由第一长丝11、第二长丝12组成,若干个第一长丝11互相平行,若干个第一长丝11均设在同一水平面上,若干个第一长丝11均前后方向直线设置,若干个第二长丝12互相平行,若干个第二长丝 12均设在同一水平面上,若干个第二长丝12均前后方向直线设置,若干个第一长丝11粘在若干个第二长丝12上端面上,第一长丝11、第二长丝12交叉且交叉的夹角为四十五度,所述第二基布层2由第三长丝21、第四长丝22组成,若干个第三长丝21互相平行,若干个第三长丝21均设在同一水平面上,若干个第三长丝21均左右方向直线设置,若干个第四长丝22互相平行,若干个第四长丝22均设在同一水平面上,若干个第四长丝22均左右方向直线设置,若干个第三长丝21粘在若干个第四长丝22上端面上,第三长丝21、第四长丝22交叉且交叉的夹角为四十五度,第三长丝21、第二长丝12垂直,第四长丝22、第一长丝11垂直,所述表布层3由若干个多孔聚酯纤维长丝组成,若干个多孔聚酯纤维长丝随机排布成纤网结构,若干个多孔聚酯纤维长丝彼此粘连在一起。
12.其中,所述第一基布层1上端面设有前后方向直线设置的若干个第一褶皱,若干个第一褶皱相互平行,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一褶皱相互靠近,第二基布层2 上端面设有左右方向直线设置的若干个第二褶皱,若干个第二褶皱相互平行,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二褶皱相互靠近,第一褶皱、第二褶皱垂直。
13.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
14.本实用新型一种高强度低起毛性无纺布在工作过程中,第一长丝11、第二长丝12的交叉且交叉的夹角为四十五度,第三长丝21、第四长丝22的交叉且交叉的夹角为四十五度,第三长丝21、第二长丝12垂直,第四长丝22、第一长丝11垂直,使第一基布层1、第二基布层2的组合布层在各个方向均能够承受高强度的拉力;第一褶皱、第二褶皱分别增强了第一基布层1的纵向强度、第二基布层2的横向强度,进而增强了第一基布层1、第二基布层2的组合布层强度;无纺布是将纺织短纤维或者长丝进行定向或随机排列,形成纤网结构,然后采用机械、热粘或化学等方法加固而成,因此构成无纺布的纤维越短,能够起毛的纤维就越多,表布层3由若干个多孔聚酯纤维长丝31组成,若干个多孔聚酯纤维长丝31随机排布成纤网结构,若干个多孔聚酯纤维长丝31彼此粘连在一起,表布层3完全由长丝组成能够减少表布层3表面的起毛数目,无纺布起毛是因为纤维或者长丝的两端固定不牢固,而且纤维或者长丝的两端本来就容易磨损进而脱落起毛,多孔聚酯纤维长丝31的两端具有多个孔洞,相比常规纤维或者长丝光滑的两端,多孔聚酯纤维长丝31两端的固定更加牢固,因此多孔聚酯纤维长丝31两端不易脱落起毛。
15.上述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任何对本实用新型简单变换后的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高强度低起毛性无纺布,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基布层(1)、第二基布层(2)、表布层(3),所述第一基布层(1)、第二基布层(2)的数目均为若干个,第一基布层(1)、第二基布层(2)的数目相等,每相邻的两个第一基布层(1)之间夹一个第二基布层(2),每相邻的两个第二基布层(2)之间夹一个第一基布层(1),若干个第一基布层(1)、若干个第二基布层(2)组合体的上端面、下端面均设有一层表布层(3),所述第一基布层(1)由第一长丝(11)、第二长丝(12)组成,若干个第一长丝(11)互相平行,若干个第一长丝(11)均设在同一水平面上,若干个第一长丝(11)均前后方向直线设置,若干个第二长丝(12)互相平行,若干个第二长丝(12)均设在同一水平面上,若干个第二长丝(12)均前后方向直线设置,若干个第一长丝(11)粘在若干个第二长丝(12)上端面上,第一长丝(11)、第二长丝(12)交叉且交叉的夹角为四十五度,所述第二基布层(2)由第三长丝(21)、第四长丝(22)组成,若干个第三长丝(21)互相平行,若干个第三长丝(21)均设在同一水平面上,若干个第三长丝(21)均左右方向直线设置,若干个第四长丝(22)互相平行,若干个第四长丝(22)均设在同一水平面上,若干个第四长丝(22)均左右方向直线设置,若干个第三长丝(21)粘在若干个第四长丝(22)上端面上,第三长丝(21)、第四长丝(22)交叉且交叉的夹角为四十五度,第三长丝(21)、第二长丝(12)垂直,第四长丝(22)、第一长丝(11)垂直,所述表布层(3)由若干个多孔聚酯纤维长丝组成,若干个多孔聚酯纤维长丝随机排布成纤网结构,若干个多孔聚酯纤维长丝彼此粘连在一起。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低起毛性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布层(1)上端面设有前后方向直线设置的若干个第一褶皱,若干个第一褶皱相互平行,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一褶皱相互靠近,第二基布层(2)上端面设有左右方向直线设置的若干个第二褶皱,若干个第二褶皱相互平行,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二褶皱相互靠近,第一褶皱、第二褶皱垂直。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强度低起毛性无纺布,包括第一基布层、第二基布层、表布层,所述第一基布层、第二基布层的数目均为若干个,第一基布层、第二基布层的数目相等,每相邻的两个第一基布层之间夹一个第二基布层,每相邻的两个第二基布层之间夹一个第一基布层,若干个第一基布层、若干个第二基布层组合体的上端面、下端面均设有一层表布层。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第一长丝、第二长丝交叉且交叉的夹角为四十五度,第三长丝、第四长丝交叉且交叉的夹角为四十五度。四十五度。四十五度。
技术研发人员:
杨峰 陆鲁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杭州优纺新材料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1.12.28
技术公布日:
202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