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振工具
1.[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减振工具,特别涉及一种装修、建筑等场合所用的减振工具。
[0002]
[
背景技术:
]减振工具例如电锤,在作业过程中会产生相对强烈的振动,该振动被传递到减振工具的手柄上,操作人员会不舒适,甚至可能危害健康。
[0003]
由德国发明公开专利de10136015a1揭露了一种具有减振手柄的减振工具,该手柄具有两个和减振工具纵向大致平行的腿并且和机器
壳体弹性地耦合,在手柄的两个腿中的每一个上铰接有一个和该纵向基本垂直的杠杆的一个端部,该杠杆以另一端部铰接在机器壳体的位于手柄两个腿之间的铰接区域中,手柄与机壳之间同时设有减振弹簧。该减振工具利用铰接部与弹簧的配合仅仅缓冲了传递到操作人员的反冲力,却不能减少或者抵消反冲力。
[0004]
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减振工具,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
[0005]
[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改善振动的减振工具。
[0006]
本发明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减振工具,包括第一壳体、电池包、支撑于第一壳体内的第二壳体
组件与减振组件,
所述第二壳体组件相对滑动的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内部,所述减振组件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组件后方,所述减振组件包括连杆、支撑杆及安装所述电池包的连接件,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固定于所述第一壳体上,所述连接件滑动的支撑于所述支撑杆上,所述连杆的上下两端分别活动连接于第二壳体组件的后端与连接件上,所述连杆的上下两端之间枢转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上,所述第二壳体组件通过连杆带动电池包沿前后方向滑动。
[0007]
进一步改进方案为:一对所述支撑杆支撑于所述第一壳体上,所述连接件的上端两侧分别具有一对间隔设置的悬挂部,所述悬挂部支撑于所述支撑杆上,所述支撑杆上还套设有位于悬挂部与第一壳体之间的弹簧。
[0008]
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第一壳体的后端具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通过螺钉固定于第一壳体上,所述支撑杆的前端插接于第一壳体上,另一端支撑于所述支撑板上。
[0009]
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支撑杆的前后端均套设有贴靠于第一壳体的第一挡圈,所述弹簧的一端抵靠于所述第一挡圈上。
[0010]
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支撑杆的上还套设有贴靠于所述悬挂部的第二挡圈,所述弹簧的另一端抵靠于所述第二挡圈上。
[0011]
进一步改进方案为:第二壳体组件包括传动壳及固接于传动壳下方的电机壳,所述传动壳内收容有传动组件,所述电机壳内设有驱动所述传动组件的电机。
[0012]
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传动壳的后端连接有垂直于前后方向的第一销,所述连接件上连接有垂直于前后方向的第二销,所述第一壳体上固设有位于所述第一销与第二销之间的第三销,所述连杆上具有分别套设所述第一销、第二销及第三销上的贯通孔。
[0013]
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连接件上端设有向上延伸的一对传动臂,所述第二销连
接于所述一对所述传动臂之间,且所述连杆位于一对所述传动臂之间。
[0014]
进一步改进方案为:一对所述传动臂之间的宽度小于连接件两侧的悬挂部之间的宽度。
[0015]
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第二壳体组件或第一壳体的任意一个设有导轨,另一个设有沿所述导轨滑动的滑动部。
[0016]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所述减振工具进行作业时,所述第二壳体组件产生朝向操作者的反冲力,所述减振组件直接承受反冲力,并使的第二壳体组件相对于第一壳体前后移动,操作者握持第一壳体以隔绝第二壳体组件直接产生的反向冲击力。第二壳体组件借助连杆将反冲力直接传递给质量较大的电池包,该电池包的反向运动直接抵消第二壳体组件反向冲击力,减振效果明显。电池包同时承担供电与配重块的功能使得减振工具更加小巧。
[0017]
[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减振工具的正视图;图2是图1所示的减振工具的剖视图;图3是图1所示的减振工具的局部立体图;图4是图3所示的减振工具的局部的分解视图。
[0018] [具体实施方式]在本发明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例如下述的“上”、“下”、“前”、“后”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词语仅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19]
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涉及的一种减振工具100,尤其是一种在装修、建筑等场合进行冲击作业的电锤。所述减振工具100,包括第一壳体10及支撑于第一壳体10内的第二壳体组件20与减振组件30,所述第二壳体组件20内收容有电机221及传动组件212,所述减振工具100作业时,第二壳体组件20直接对被加工表面冲击,所述减振组件30对第二壳体组件20产生的反冲力进行缓冲与吸收,所述第二壳体组件20相对于第一壳体10进行前后滑动。
[0020]
请参照图2及图3所示,所述第二壳体组件20包括传动壳21及通过螺钉固接于传动壳21下方的电机壳22,所述传动壳21内收容有传动组件212,所述传动组件212具有用于冲击输出的冲击活塞、冲锤及旋转输出的旋转齿轮与旋转输出轴等,所述电机壳22内设有驱动所述传动组件212的电机221。所述第二壳体组件20将所述减振工具100的传动元件全部集成于一体,以方便第二壳体组件20整体相对于第一壳体10相对滑动,以隔绝第二壳体组件20直接产生的反向冲击力。
[0021]
请参照图3及图4所示,所述减振组件30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组件20后方,所述减振组件30包括连杆31、支撑杆32及连接件33。所支撑杆32的两端固定于第一壳体10上,第一壳体10的后端具有支撑板13,支撑板13通过螺钉固定于第一壳体10上。所述支撑杆32的前端插接于第一壳体10上,另一端支撑于支撑板13上,连接件33滑动的支撑于所述支撑杆32上,连接件33的上端两侧分别具有一对间隔设置的悬挂部331,所述悬挂部331支撑于所述
支撑杆32上。本实施方式中,一对支撑杆32沿前后方向固定于第一壳体10上,对连接件33两侧的悬挂部同时进行支撑,有利于支撑稳定,并使得连接件33滑动更加顺滑。
[0022]
所述支撑杆32上还套设有位于悬挂部331与第一壳体10之间的弹簧34,即支撑杆32上套设有四个弹簧34;所述支撑杆32的前后端均套设有贴靠于第一壳体10的第一挡圈35,所述弹簧34的一端抵靠于所述第一挡圈上;所述支撑杆32的上还套设有贴靠于所述悬挂部331的第二挡圈36,所述弹簧34的另一端抵靠于所述第二挡圈上,以防止连接件33滑动时压缩弹簧34并导致第一壳体10与悬挂部331被磨损。
[0023]
所述传动壳21的后端连接有垂直于前后方向的第一销39;所述连接件33位于传动壳21的下方,所述电池包40可拆卸的插接于连接件33上,该连接件33连接有垂直于前后方向的第二销37;连接件33上端设有向上延伸的一对传动臂332,所述第二销37连接于一对所述传动臂332之间;所述第一壳体10上固设有位于所述第一销39与第二销37之间的第三销38,第一壳体10为两半式壳体,所述第三销38被两半式壳体夹持固定;所述连杆31上具有分别套设所述第一销39、第二销37及第三销38的贯通孔,即连杆31以第三销38为枢转轴心分别活动连接于第二壳体组件20与连接件33,本实施方式中的活动连接为铰接方式;所述第二壳体组件20相对滑动的连接于第一壳体10内部,所述第二壳体组件20或第一壳体10的任意一个设有导轨,另一个设有沿导轨滑动的滑动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壳体上设有三个导轨11,所述第二壳体组件20上设有三个滑动部211,以利于第二壳体组件20稳定的与第一壳体10进行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壳体组件20沿第一壳体10前后滑动并将反冲力通过连杆31传递给连接件33,连接件33及插接于连接件33上的电池包40直接抵消了大部分反冲力,所述电池包再将剩余的反冲力通过弹簧34缓冲后传递给第一壳体10,并由第一壳体10再次吸收部分反冲力。
[0024]
上述连杆31的下端套设于第二销37上并位于一对所述传动臂332之间,以将冲击力分解到连接件33的两个传动臂332上,增加了单个传动臂332的寿命,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所述传动臂332之间的宽度小于连接件33两侧的悬挂部331之间的宽度,使得空间紧凑,使得整机变得小巧。
[0025]
本发明中,所述第二壳体组件20产生朝向操作者的反冲力,所述减振组件30直接承受反冲力,第二壳体组件20相对于第一壳体10前后移动,操作者握持第一壳体10以隔绝第二壳体组件20直接产生的反向冲击力。所述减振组件30包括连杆31及连接件33,连杆31的两端分别铰接于第二壳体组件20与连接件33,所述连杆31两端之间的任意位置枢转的连接于第一壳体10上,第二壳体组件20借助连杆31将反冲力直接传递给质量较大的电池包40,该电池包40的反向运动直接抵消第二壳体组件20反向冲击力,减振效果明显。电池包40同时承担供电与配重块的功能使得减振工具更加小巧。
[0026]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很容易地理解到,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和范畴的前提下,本发明的减振工具还有很多的替代方案。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的内容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减振工具,包括第一壳体、电池包、支撑于第一壳体内的第二壳体组件与减振组件,所述第二壳体组件相对滑动的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内部,所述减振组件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组件后方,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组件包括连杆、支撑杆及安装所述电池包的连接件,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固定于所述第一壳体上,所述连接件滑动的支撑于所述支撑杆上,所述连杆的上下两端分别活动连接于第二壳体组件的后端与连接件上,所述连杆的上下两端之间枢转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上,所述第二壳体组件通过连杆带动电池包沿前后方向滑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工具,其特征在于:一对所述支撑杆支撑于所述第一壳体上,所述连接件的上端两侧分别具有一对间隔设置的悬挂部,所述悬挂部支撑于所述支撑杆上,所述支撑杆上还套设有位于悬挂部与第一壳体之间的弹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振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后端具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通过螺钉固定于第一壳体上,所述支撑杆的前端插接于第一壳体上,另一端支撑于所述支撑板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振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的前后端均套设有贴靠于第一壳体的第一挡圈,所述弹簧的一端抵靠于所述第一挡圈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减振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的上还套设有贴靠于所述悬挂部的第二挡圈,所述弹簧的另一端抵靠于所述第二挡圈上。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振工具,其特征在于:第二壳体组件包括传动壳及固接于传动壳下方的电机壳,所述传动壳内收容有传动组件,所述电机壳内设有驱动所述传动组件的电机。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减振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壳的后端连接有垂直于前后方向的第一销,所述连接件上连接有垂直于前后方向的第二销,所述第一壳体上固设有位于所述第一销与第二销之间的第三销,所述连杆上具有分别套设所述第一销、第二销及第三销上的贯通孔。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减振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上端设有向上延伸的一对传动臂,所述第二销连接于所述一对所述传动臂之间,且所述连杆位于一对所述传动臂之间。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减振工具,其特征在于:一对所述传动臂之间的宽度小于所述连接件两侧的悬挂部之间的宽度。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组件或第一壳体的任意一个设有导轨,另一个设有沿所述导轨滑动的滑动部。
技术总结
一种减振工具,包括第一壳体、电池包、支撑于第一壳体内的第二壳体组件与减振组件,第二壳体组件相对滑动的连接于第一壳体内部,减振组件连接于第二壳体组件后方,减振组件包括连杆、支撑杆及安装电池包的连接件,支撑杆的两端固定于第一壳体上,连接件滑动的支撑于支撑杆上,连杆的上下两端分别铰接于第二壳体组件的后端与连接件上,连杆的上下两端之间的任意一点枢转连接于第一壳体上,第二壳体组件通过连杆带动电池包沿前后方向滑动。如此设置,使得第二壳体组件产生的反向冲击力被电池包吸收,有利于握持舒适。有利于握持舒适。有利于握持舒适。
技术研发人员:
陈果 蒲元维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江苏东成工具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8.25
技术公布日:
202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