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水体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水生态修复用生态滤
水池。
背景技术:
2.水生态修复主要作用是通过保护、种植、养殖、繁殖适宜在水中生长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改善生物落结构和多样性,增加水体的自净能力,消除或减轻水体污染;生态修复区域在城镇和风景区附近,应具有良好的景观作用,生态修复具有美学价值,可以创造城市优美的水生态景观;但是河流等流动的水体中常含有漂浮
垃圾,漂浮垃圾进入生态修复区域后被植物阻拦,易在生态修复区域内堆积,对神态修复区域造成污染,影响植被生长。
3.发明人有鉴于此,提供了水生态修复用生态滤水池,以便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水生态修复用生态滤水池,以解决漂浮垃圾易随水流进入生态修复区域造成污染的问题。
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基础方案提供水生态修复用生态滤水池,包括设置在滤水池入口处的浮板、导向壳、定位壳、传动
链条以及电机;浮板与导向壳滑动连接,定位壳固定连接在浮板前侧左右两端;定位壳上转动连接有支撑轴,支撑柱前侧键连接有
链轮,链轮上缠绕有传动链条,传动链条外侧均匀设置有多节清理片;浮板右侧的支撑轴后侧固定连接有联轴器,电机固定连接在浮板后侧,电机轴与联轴器后端键连接;链轮右侧设置有垃圾池,浮板右侧设置有扒除机构。
6.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其优点在于:浮板放置在水面上,浮板与导向壳滑动连接,浮板可随水位的变化顺着导向架上下滑动;带有漂浮垃圾的水体进入滤水池入口处时,电机带动支撑轴在定位壳上旋转;链轮带动传动链条上转动,清理片可与水体表面接触,传动链条在旋转时,清理片将水体上的漂浮垃圾扒入垃圾池中,扒除机构清除清理片上残留的垃圾,便于收集集中处理;漂浮垃圾经过清理之后,进入生态滤水池的垃圾减少;解决了漂浮垃圾易随水流进入生态修复区域造成污染的问题。
7.进一步,扒除机构包括支撑管、清理刷;支撑管固定连接在浮板右侧,清理刷固定连接在支撑管前端,清理刷设置在浮板右侧链轮右侧,清理刷贴近清理片。
8.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其优点在于:链轮带动传动管链条清理水体时;漂浮垃圾种类复杂,清理刷贴近清理片,清理片上残留的垃圾经过清理刷时被清理刷上软毛清除掉
9.进一步,支撑轴前端伸出浮板,传动链条上的清理片与水面接触。
10.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其优点在于:支撑轴前端伸出浮板,留出链轮与的安装空间;传动链条上的清理片与水面接触,传动链条在旋转时,清理片将水体上的漂浮杂物扒拉到垃圾池中。
11.进一步,垃圾池设置有围栏,围栏左侧设置有开口,清理刷设置在开口内。
12.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其优点在于:垃圾池设置有围栏,围栏透水,在水位有变化时,垃圾池中的垃圾杂物不会脱离垃圾池,围栏将漂浮垃圾固定在垃圾池内。
13.进一步,清理片包括方板、竖板;竖板垂直固定连接在方板上,清理刷设置在竖板右侧;方板固定连接在传动链条上,相邻方板之间间隔布置。
14.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其优点在于:方板提供清理片与传动链条的固定空间;相邻方板之间间隔布置,清理片不会妨碍出动链条的旋转;竖板与水面接触,在传动链条旋转时,竖板将水面上的垃圾扒拉到垃圾池中。
15.进一步,还包括盖板;定位壳上开设有轴孔,支撑轴转动连接在轴孔上;盖板固定连接在定位壳前后两侧,盖板抵住支撑轴。
16.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其优点在于:轴孔提供给支撑轴的转动连接位置;盖板抵住支撑轴,盖板固定住支撑轴在定位壳上的轴向位置。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水生态修复用生态滤水池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水生态修复用生态滤水池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0.图3示出了图1中a-a面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2.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23.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浮板1、方板2、竖板201、链轮3、支撑轴4、定位壳5、盖板6、联轴器7、电机8、浮板9、导向壳10、围栏11、清理刷12、
24.实施例1:
25.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水生态修复用生态滤水池,包括设置在滤水池入口处的浮板91、导向壳10、定位壳5、传动链条以及电机 8;浮板91与导向壳10滑动连接,定位壳5固定连接在浮板91前侧左右两端;定位壳5上转动连接有支撑轴4,支撑柱前侧键连接有链轮3,链轮3上缠绕有传动链条,传动链条外侧均匀设置有多节清理片;浮板91右侧的支撑轴4后侧固定连接有联轴器7,电机8固定连接在浮板91后侧,电机8轴与联轴器7后端键连接;链轮3右侧设置有垃圾池,浮板91右侧设置有扒除机构。
26.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其优点在于:浮板91放置在水面上,浮板91与导向壳10滑动连接,浮板91可随水位的变化顺着导向架上下滑动;带有漂浮垃圾的水体进入滤水池入口处时,电机8带动支撑轴4在定位壳5上旋转;链轮3带动传动链条上转动,清理片可与水体表面
接触,传动链条在旋转时,清理片将水体上的漂浮垃圾扒入垃圾池中,扒除机构清除清理片上残留的垃圾,便于收集集中处理;漂浮垃圾经过清理之后,进入生态滤水池的垃圾减少;解决了漂浮垃圾易随水流进入生态修复区域造成污染的问题。
27.如图1、图2所示:扒除机构包括支撑管、清理刷12;支撑管固定连接在浮板91右侧,清理刷12固定连接在支撑管前端,清理刷12设置在浮板91右侧链轮3右侧,清理刷12贴近清理片。
28.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其优点在于:链轮3带动传动管链条清理水体时;漂浮垃圾种类复杂,清理刷12贴近清理片,清理片上残留的垃圾经过清理刷 12时被清理刷12上软毛清除掉
29.支撑轴4前端伸出浮板91,传动链条上的清理片与水面接触。
30.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其优点在于:支撑轴4前端伸出浮板91,留出链轮 3与的安装空间;传动链条上的清理片与水面接触,传动链条在旋转时,清理片将水体上的漂浮杂物扒拉到垃圾池中。
31.如图2、图3所示:垃圾池设置有围栏11,围栏11左侧设置有开口,清理刷12设置在开口内。
32.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其优点在于:垃圾池设置有围栏11,围栏11透水,在水位有变化时,垃圾池中的垃圾杂物不会脱离垃圾池,围栏11将漂浮垃圾固定在垃圾池内。
33.如图1、图2以及图3所示:清理片包括方板2、竖板201;竖板201垂直固定连接在方板2上,清理刷12设置在竖板201右侧;方板2固定连接在传动链条上,相邻方板2之间间隔布置;
34.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其优点在于:方板2提供清理片与传动链条的固定空间;相邻方板2之间间隔布置,清理片不会妨碍出动链条的旋转;竖板201 与水面接触,在传动链条旋转时,竖板201将水面上的垃圾扒拉到垃圾池中。
35.如图2所示:还包括盖板6;定位壳5上开设有轴孔,支撑轴4转动连接在轴孔上;盖板6固定连接在定位壳5前后两侧,盖板6抵住支撑轴4。
36.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其优点在于:轴孔提供给支撑轴4的转动连接位置;盖板6抵住支撑轴4,盖板6固定住支撑轴4在定位壳5上的轴向位置。
37.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驱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技术特征:
1.水生态修复用生态滤水池,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滤水池入口处的浮板、导向壳、定位壳、传动链条以及电机;浮板与导向壳滑动连接,定位壳固定连接在浮板前侧左右两端;定位壳上转动连接有支撑轴,支撑柱前侧键连接有链轮,链轮上缠绕有传动链条,传动链条外侧均匀设置有多节清理片;浮板右侧的支撑轴后侧固定连接有联轴器,电机固定连接在浮板后侧,电机轴与联轴器后端键连接;链轮右侧设置有垃圾池,浮板右侧设置有扒除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生态修复用生态滤水池,其特征在于:扒除机构包括支撑管、清理刷;支撑管固定连接在浮板右侧,清理刷固定连接在支撑管前端,清理刷设置在浮板右侧链轮右侧,清理刷贴近清理片。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生态修复用生态滤水池,其特征在于:支撑轴前端伸出浮板,传动链条上的清理片与水面接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生态修复用生态滤水池,其特征在于:垃圾池设置有围栏,围栏左侧设置有开口,清理刷设置在开口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生态修复用生态滤水池,其特征在于:清理片包括方板、竖板;竖板垂直固定连接在方板上,清理刷设置在竖板右侧;方板固定连接在传动链条上,相邻方板之间间隔布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生态修复用生态滤水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盖板;定位壳上开设有轴孔,支撑轴转动连接在轴孔上;盖板固定连接在定位壳前后两侧,盖板抵住支撑轴。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体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水生态修复用生态滤水池;包括设置在滤水池入口处的浮板、导向壳、定位壳、传动链条以及电机;浮板与导向壳滑动连接,定位壳固定连接在浮板前侧左右两端;定位壳上转动连接有支撑轴,支撑柱前侧键连接有链轮,链轮上缠绕有传动链条,传动链条外侧均匀设置有多节清理片;浮板右侧的支撑轴后侧固定连接有联轴器,电机固定连接在浮板后侧,电机轴与联轴器后端键连接;滤水池入口处右侧设置有垃圾池,浮板右侧设置有扒除机构;本实用新型解决了漂浮垃圾易随水流进入生态修复区域造成污染的问题。随水流进入生态修复区域造成污染的问题。随水流进入生态修复区域造成污染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
董济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重庆蓝调城市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5.17
技术公布日:
2022/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