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冻存管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立底冻存管。
背景技术:
2.冻存管又称
菌种保存管、磁珠保存管、磁珠冻存管,微生物实验室用的实验室常用的菌种保存方法有牛奶法、甘油法、斜面法等,复杂程度各异,效果也差别很大,菌种保存管的产生使得这些变得极其容易,冻存管是商用名菌种保存管的通称。
3.目前关于实验用生物试剂所使用的冻存管仍存在不足之处,将菌种放入管中时,由于管口较大,外部的污染物体容易带入管内,冻存管的密封性差,管盖容易裂开。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立底冻存管,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将菌种放入管中时,由于管口较大,外部的污染物体容易带入管内,冻存管的密封性差,管盖容易裂开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立底冻存管,包括
锥形注液嘴、冻存管体和倒锥形防溢罩,
所述冻存管体的顶端的
外圈设有管嘴密封帽,所述管嘴密封帽的内部的中间位置设有固定密封板,所述锥形注液嘴通过镶嵌连接设在固定密封板的内部,所述管嘴密封帽的顶部设有密封盖,所述冻存管体的内部的顶端设有倒锥形防溢罩,所述冻存管体的内部的底端设有锥形集液槽,所述冻存管体的底部设有橡胶底盖。
6.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密封盖的外圈与定位圈通过塑胶连接带连接,所述管嘴密封帽的外圈位于定位圈的下方设有多个防滑条,且定位圈与管嘴密封帽通过镶嵌连接。
7.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密封盖的与管嘴密封帽的顶部通过内密封盖镶嵌连接,所述内密封盖内的外圈设有若干个防滑圈,所述内密封盖的底部的外圈设有缝隙密封层,且缝隙密封层与内密封盖通过热熔粘合连接。
8.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锥形注液嘴的内部的下方设有输液管,所述锥形注液嘴的顶端设有垫圈,且垫圈与锥形注液嘴通过镶嵌连接。
9.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锥形注液嘴与倒锥形防溢罩连接的边侧设有内镶嵌密封塞,所述锥形注液嘴与倒锥形防溢罩通过通口镶嵌连接,且内镶嵌密封塞的横截面设为三角形结构。
10.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橡胶底盖与锥形集液槽的底部通过镶嵌定位塞镶嵌连接,且橡胶底盖设为圆形结构。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1、该实用新型中管嘴密封帽的内部设有锥形注液嘴,通过管嘴密封帽可以将冻存管体的管口的位置进行密封,将管口进行缩小,增加内部的密封性,通过锥形注液嘴可以扩大内部注液的开口,便于注液,将其设为锥形,可以使上端的开口变大,下端的开口便小,有
效的防止内部存放的菌种向外溢出,同时也提高内部的密封效果,防止外部的污染物质带入内部,且冻存管体的内部的顶端设有倒锥形防溢罩,通过倒锥形防溢罩可以将倒流至管口的液体从新回流至管内,与锥形注液嘴结合使用,大大的提高内部的密封性。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立底冻存管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锥形注液嘴的主视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倒锥形防溢罩的结构示意图;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管嘴密封帽的俯视图;
17.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管嘴密封帽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密封盖;2、塑胶连接带;3、管嘴密封帽;4、固定密封板;5、内镶嵌密封塞;6、锥形注液嘴;7、冻存管体;8、镶嵌定位塞;9、橡胶底盖;10、防滑条;11、定位圈;12、倒锥形防溢罩;13、通口;14、锥形集液槽;15、防滑圈;16、缝隙密封层;17、内密封盖;18、垫圈;19、输液管。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0.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可立底冻存管,包括锥形注液嘴6、冻存管体7和倒锥形防溢罩12,冻存管体7的顶端的外圈设有管嘴密封帽3,管嘴密封帽3用于将冻存管体7的管口进行密封,管嘴密封帽3的内部的中间位置设有固定密封板4,固定密封板4用于将锥形注液嘴6安装的位置进行固定,锥形注液嘴6用于加大注液的开口,缩小进液的入口,锥形注液嘴6通过镶嵌连接设在固定密封板4的内部,管嘴密封帽3的顶部设有密封盖1,密封盖1用于将管嘴密封帽3进行打开或密封,冻存管体7的内部的顶端设有倒锥形防溢罩12,倒锥形防溢罩12用于防止内部存放的菌种溢出,冻存管体7的内部的底端设有锥形集液槽14,锥形集液槽14用于将底部残留的菌种进行收集,便于菌种全部排出,冻存管体7的底部设有橡胶底盖9,橡胶底盖9用于增加冻存管体7的底部的稳固性。
21.进一步,密封盖1的外圈与定位圈11通过塑胶连接带2连接,通过塑胶连接带2便于将密封盖1连接,管嘴密封帽3的外圈位于定位圈11的下方设有多个防滑条10,且定位圈11与管嘴密封帽3通过镶嵌连接,通过镶嵌便于将定位圈11安装固定。
22.进一步,密封盖1的与管嘴密封帽3的顶部通过内密封盖17镶嵌连接,通过内密封盖17可以增加密封盖1关闭的密封性,内密封盖17内的外圈设有若干个防滑圈15,防滑圈15用于增加密封盖1关闭的密封性,内密封盖17的底部的外圈设有缝隙密封层16,缝隙密封层16用于增加内密封盖17盖紧的密实度,且缝隙密封层16与内密封盖17通过热熔粘合连接。
23.进一步,锥形注液嘴6的内部的下方设有输液管19,输液管19用于将菌种加入管内存放的,锥形注液嘴6的顶端设有垫圈18,垫圈18用于增加内密封盖17与锥形注液嘴6盖紧的程度,且垫圈18与锥形注液嘴6通过镶嵌连接。
24.进一步,锥形注液嘴6与倒锥形防溢罩12连接的边侧设有内镶嵌密封塞5,内镶嵌
密封塞5用于将倒锥形防溢罩12的边侧进行密封,锥形注液嘴6与倒锥形防溢罩12通过通口13镶嵌连接,通过通口13便于将锥形注液嘴6的下半部分进行定位,且内镶嵌密封塞5的横截面设为三角形结构。
25.进一步,橡胶底盖9与锥形集液槽14的底部通过镶嵌定位塞8镶嵌连接,通过镶嵌定位塞8便于将橡胶底盖9与锥形集液槽14连接的缝隙进行密封固定,且橡胶底盖9设为圆形结构,通过圆形结构可以增加底部的稳定性。
26.工作原理:使用时,将内镶嵌密封塞5镶嵌安装在倒锥形防溢罩12的边侧,将管嘴密封帽3镶嵌安装在冻存管体7的管口的位置固定,使固定密封板4与内镶嵌密封塞5紧密镶嵌,使锥形注液嘴6卡嵌在通口13的内部,通过专用的容器将菌种加入锥形注液嘴6内,通过输液管19将菌种滴入冻存管体7内保存,将密封盖1盖上,使内密封盖17镶嵌在管嘴密封帽3的内部,通过缝隙密封层16将锥形注液嘴6与内密封盖17连接的缝隙进行密封,通过镶嵌定位塞8将橡胶底盖9安装在冻存管体7的底部,保证底部放置的稳固性,将冻存管体7放置在存放盒内收纳即可。
27.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技术特征:
1.一种可立底冻存管,包括锥形注液嘴(6)、冻存管体(7)和倒锥形防溢罩(12),其特征在于:所述冻存管体(7)的顶端的外圈设有管嘴密封帽(3),所述管嘴密封帽(3)的内部的中间位置设有固定密封板(4),所述锥形注液嘴(6)通过镶嵌连接设在固定密封板(4)的内部,所述管嘴密封帽(3)的顶部设有密封盖(1),所述冻存管体(7)的内部的顶端设有倒锥形防溢罩(12),所述冻存管体(7)的内部的底端设有锥形集液槽(14),所述冻存管体(7)的底部设有橡胶底盖(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立底冻存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盖(1)的外圈与定位圈(11)通过塑胶连接带(2)连接,所述管嘴密封帽(3)的外圈位于定位圈(11)的下方设有多个防滑条(10),且定位圈(11)与管嘴密封帽(3)通过镶嵌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立底冻存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盖(1)的与管嘴密封帽(3)的顶部通过内密封盖(17)镶嵌连接,所述内密封盖(17)内的外圈设有若干个防滑圈(15),所述内密封盖(17)的底部的外圈设有缝隙密封层(16),且缝隙密封层(16)与内密封盖(17)通过热熔粘合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立底冻存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注液嘴(6)的内部的下方设有输液管(19),所述锥形注液嘴(6)的顶端设有垫圈(18),且垫圈(18)与锥形注液嘴(6)通过镶嵌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立底冻存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注液嘴(6)与倒锥形防溢罩(12)连接的边侧设有内镶嵌密封塞(5),所述锥形注液嘴(6)与倒锥形防溢罩(12)通过通口(13)镶嵌连接,且内镶嵌密封塞(5)的横截面设为三角形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立底冻存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底盖(9)与锥形集液槽(14)的底部通过镶嵌定位塞(8)镶嵌连接,且橡胶底盖(9)设为圆形结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立底冻存管,包括锥形注液嘴、冻存管体和倒锥形防溢罩,所述冻存管体的顶端的外圈设有管嘴密封帽,所述管嘴密封帽的内部的中间位置设有固定密封板,所述锥形注液嘴通过镶嵌连接设在固定密封板的内部,所述管嘴密封帽的顶部设有密封盖。该实用新型中管嘴密封帽的内部设有锥形注液嘴,通过管嘴密封帽可以将冻存管体的管口的位置进行密封,将管口进行缩小,增加内部的密封性,通过锥形注液嘴可以扩大内部注液的开口,便于注液,将其设为锥形,可以使上端的开口变大,下端的开口便小,有效的防止内部存放的菌种向外溢出,同时也提高内部的密封效果,防止外部的污染物质带入内部。染物质带入内部。染物质带入内部。
技术研发人员:
凌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上海斤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4.06
技术公布日:
202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