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尾箱补光照明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尤其是轿车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代步工具,一般的汽车尾箱只有一个尾箱灯用于照明,而且不少车型的汽车只在尾箱的其中一侧设置有尾箱灯,尾箱灯的亮度较弱。当处于比较黑暗的环境中,例如地下停车场,汽车尾箱的尾箱灯缺乏足够的照明能力,不便于用户查物品。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汽车尾箱补光照明系统,能够增强汽车尾箱的照明亮度。
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尾箱补光照明系统,应用于具有尾箱的汽车,包括:太阳能发电板,安装在
所述汽车的挡风玻璃的一侧,且朝向所述汽车的挡风玻璃;光控感应头,安装在所述尾箱内,所述光控感应头的感应端抵接于所述尾箱内的尾箱灯;补光灯,安装在所述尾箱内;亮度传感器,安装在所述尾箱内且邻接于所述尾箱的开口;控制器,与所述太阳能发电板、所述光控感应头、所述补光灯和所述亮度传感器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光控感应头的检测信号启动或关闭所述补光灯,并根据所述亮度传感器的检测信号对所述补光灯进行亮度调节。
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太阳能发电板和所述控制器集成在同一壳体内。
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补光灯和所述控制器集成在同一壳体内。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光控感应头通过遮光带贴装在所述尾箱灯上。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光控感应头安装在一支架上,并通过所述支架与所述尾箱灯连接。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控制器包括单片机以及与所述单片机连接的光控
单元、开关单元、
调光单元和滤波单元,所述光控单元与所述光控感应头连接,所述开关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调光单元连接,所述调光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补光灯连接,所述调光单元的控制端与所述单片机连接,所述滤波单元与所述亮度传感器连接。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光控单元包括比较器u1、
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和端子j1,所述比较器u1的输出端与所述单片机连接,所述比较器u1的输出端还与所述电阻r1连接,并通过所述电阻r1接地,所述比较器u1的同相输入端连接于所述电阻r2的第一端和所述电阻r3的第一端,所述电阻r2的第二端连接于工作电源vcc,所述电阻r3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电阻r4的第一端与所述工作电源vcc连接,所述电阻r4的第二端与所述端子j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端子j1的第一端还与所述比较器u1的反相输入端连接,所述
端子j1的第二端接地。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开关单元包括隔离光耦u2、电阻r5、电阻r6、电阻r7、三极管q1、继电器k1和二极管d1,所述隔离光耦u2的第一端与所述电阻r5连接,并通过所述电阻r5与工作电源vcc1连接,所述隔离光耦u2的第二端与所述单片机连接,所述隔离光耦u2的第三端与工作电源vcc连接,所述隔离光耦u2的第四端与所述电阻r6连接,并通过所述电阻r6与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所述电阻r7的第一端与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所述电阻r7的第二端接地,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所述继电器k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继电器k1的第二端与所述工作电源vcc连接,所述继电器k1的第三端与工作电源vdd连接,所述继电器k1的第四端用作所述开关单元的输出端,所述二极管d1的阳极与所述继电器k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阴极与所述继电器k1的第二端连接。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调光单元包括三极管q2、三极管q3、电阻r8、电阻r9、电容c1和端子j2,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与所述单片机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3为pnp三极管,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与所述开关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所述端子j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端子j2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电阻r8的第一端与所述开关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阻r8的第二端与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所述电阻r9的第一端与所述开关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阻r9的第二端与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电容c1的第一端与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所述电容c1的第二端接地。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滤波单元包括端子j3、电阻r10和电容c2,所述端子j3的第一端与所述电阻r10连接,并通过所述电阻r10连接于所述单片机,所述端子j3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电容c2的第一端与所述电阻r10连接,所述电容c 2的第二端接地。
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5.太阳能发电板在光照良好的环境下进行发电,当车辆进入照明条件不良的环境且尾箱被打开时,光控感应头检测到尾箱灯开启,控制器根据光控感应头的检测信号启动补光灯,有利于增强汽车尾箱的照明亮度,控制器还根据亮度传感器的检测信号对补光灯进行亮度调节,从而根据不同亮度环境进行适应性调节,当尾箱关闭时,光控感应头检测到尾箱灯关闭,控制器根据光控感应头的检测信号关闭补光灯。
16.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17.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尾箱补光照明系统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19.图2为图1中圈示位置a的局部放大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尾箱补光照明系统的电路原理框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尾箱补光照明系统的控制器的原理框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尾箱补光照明系统的光控单元的电路原理图;
23.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尾箱补光照明系统的开关单元的电路原理图;
24.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尾箱补光照明系统的调光单元的电路原理图;
25.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尾箱补光照明系统的滤波单元的电路原理图。
26.附图标记:
27.尾箱灯010、太阳能发电板100、光控感应头200、补光灯300、亮度传感器400、控制器500、单片机510、光控单元520、开关单元530、调光单元540、滤波单元550。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9.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0.请参照图1、图2和图3,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汽车尾箱补光照明系统,应用于具有尾箱的汽车,汽车尾箱补光照明系统包括太阳能发电板100、光控感应头200、补光灯300、亮度传感器400和控制器500,太阳能发电板100安装在汽车的挡风玻璃的一侧,且朝向汽车的挡风玻璃,其中,挡风玻璃可以是汽车前、后、左、右中的任意一处挡风玻璃,其目的是为了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在通常情况下,太阳能发电板100安装在后挡风玻璃的一侧,既可以接收太阳能,还不会影响行车安全。光控感应头200安装在尾箱内,光控感应头200的感应端抵接于尾箱内的尾箱灯010,补光灯300安装在尾箱内,亮度传感器400安装在尾箱内且邻接于尾箱的开口,便于检测环境亮度,控制器500与太阳能发电板100、光控感应头200、补光灯300和亮度传感器400电性连接,控制器500用于根据光控感应头200的检测信号启动或关闭补光灯300,并根据亮度传感器400的检测信号对补光灯300进行亮度调节,动态调整充电电池的输出,从而根据环境亮度的变化而调光,降低功耗,有利于延长充电电池的使用时间和使用寿命。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进行图示,本实施例的尾箱灯010设置在尾箱的内侧壁,根据不同车型的设计,尾箱灯010可以设置在尾箱内的任意位置,而光控感应头200的安装位置跟随尾箱灯010而改变。
31.太阳能发电板100在光照良好的环境下进行发电,当车辆进入照明条件不良的环境且尾箱被打开时,光控感应头200检测到尾箱灯010开启,辅助照明,有利于增强汽车尾箱的照明亮度,控制器500根据光控感应头200的检测信号启动补光灯300,控制器500还根据亮度传感器400的检测信号对补光灯300进行亮度调节,从而根据不同亮度环境进行适应性调节,当尾箱关闭时,光控感应头200检测到尾箱灯010关闭,控制器500根据光控感应头200的检测信号关闭补光灯300。应当了解的是,对于大部分车型,当尾箱被开启时,尾箱灯010会自动开启。另外,本实施例采用光控感应头200对尾箱灯010进行检测,安装方便,无需对尾箱进行破环性安装。
32.为了便于安装,太阳能发电板100和控制器500集成在同一壳体内,其中,太阳能发电板100连接有充电电池,当光照条件良好时,太阳能发电板100发电,并为充电电池蓄电,
当补光灯300开启后,充电电池为补光灯300供电。当然,充电电池和太阳能发电板100可以集成一体,或者,充电电池和控制器500集成一体。
33.在一些应用示例中,补光灯300和控制器500集成在同一壳体内,有利于减少零部件的数量,便于安装。
34.在安装时,光控感应头200通过遮光带贴装在尾箱灯010上,遮光带可以是黑胶带或其他具有遮光效果的胶带,如此,可以降低环境光线对光控感应头200的影响,使光控感应头200只检测尾箱灯010是否开启。
35.在一些应用示例中,光控感应头200安装在一支架上,并通过支架与尾箱灯010连接。支架可以是具有遮光效果的遮光支架,遮光支架通过卡扣或粘结等可拆卸方式与尾箱灯010连接,便于安装和拆卸,且不会对尾箱进行破环性影响。
36.请参照图4,控制器500包括单片机510以及与单片机510连接的光控单元520、开关单元530、调光单元540和滤波单元550,光控单元520与光控感应头200连接,开关单元530的输出端与调光单元540连接,调光单元540的输出端与补光灯300连接,调光单元540的控制端与单片机510连接,滤波单元550与亮度传感器400连接。
37.请参照图5,光控单元520包括比较器u1、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和端子j1,比较器u1的输出端与单片机510连接,比较器u1的输出端还与电阻r1连接,并通过电阻r1接地,比较器u1的同相输入端连接于电阻r2的第一端和电阻r3的第一端,电阻r2的第二端连接于工作电源vcc,电阻r3的第二端接地,电阻r4的第一端与工作电源vcc连接,电阻r4的第二端与端子j1的第一端连接,端子j1的第一端还与比较器u1的反相输入端连接,端子j1的第二端接地。
38.请参照图6,开关单元530包括隔离光耦u2、电阻r5、电阻r6、电阻r7、三极管q1、继电器k1和二极管d1,隔离光耦u2的第一端与电阻r5连接,并通过电阻r5与工作电源vcc1连接,隔离光耦u2的第二端与单片机510连接,隔离光耦u2的第三端与工作电源vcc连接,隔离光耦u2的第四端与电阻r6连接,并通过电阻r6与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电阻r7的第一端与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电阻r7的第二端接地,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继电器k1的第一端连接,继电器k1的第二端与工作电源vcc连接,继电器k1的第三端与工作电源vdd连接,继电器k1的第四端用作开关单元530的输出端,二极管d1的阳极与继电器k1的第一端连接,二极管d2的阴极与继电器k1的第二端连接。
39.请参照图7,调光单元540包括三极管q2、三极管q3、电阻r8、电阻r9、电容c1和端子j2,三极管q2的基极与单片机510连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3为pnp三极管,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与开关单元530的输出端连接,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端子j2的第一端连接,端子j2的第二端接地,电阻r8的第一端与开关单元530的输出端连接,电阻r8的第二端与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电阻r9的第一端与开关单元530的输出端连接,电阻r9的第二端与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电容c1的第一端与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电容c1的第二端接地。
40.请参照图8,滤波单元550包括端子j3、电阻r10和电容c2,端子j3的第一端与电阻r10连接,并通过电阻r10连接于单片机510,端子j3的第二端接地,电容c2的第一端与电阻r10连接,电容c 2的第二端接地。
41.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
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技术特征:
1.一种汽车尾箱补光照明系统,应用于具有尾箱的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太阳能发电板,安装在所述汽车的挡风玻璃的一侧,且朝向所述汽车的挡风玻璃;光控感应头,安装在所述尾箱内,所述光控感应头的感应端抵接于所述尾箱内的尾箱灯;补光灯,安装在所述尾箱内;亮度传感器,安装在所述尾箱内且邻接于所述尾箱的开口;控制器,与所述太阳能发电板、所述光控感应头、所述补光灯和所述亮度传感器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光控感应头的检测信号启动或关闭所述补光灯,并根据所述亮度传感器的检测信号对所述补光灯进行亮度调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尾箱补光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发电板和所述控制器集成在同一壳体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尾箱补光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光灯和所述控制器集成在同一壳体内。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汽车尾箱补光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控感应头通过遮光带贴装在所述尾箱灯上。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汽车尾箱补光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控感应头安装在一支架上,并通过所述支架与所述尾箱灯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尾箱补光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包括单片机以及与所述单片机连接的光控单元、开关单元、调光单元和滤波单元,所述光控单元与所述光控感应头连接,所述开关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调光单元连接,所述调光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补光灯连接,所述调光单元的控制端与所述单片机连接,所述滤波单元与所述亮度传感器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尾箱补光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控单元包括比较器u1、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和端子j1,所述比较器u1的输出端与所述单片机连接,所述比较器u1的输出端还与所述电阻r1连接,并通过所述电阻r1接地,所述比较器u1的同相输入端连接于所述电阻r2的第一端和所述电阻r3的第一端,所述电阻r2的第二端连接于工作电源vcc,所述电阻r3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电阻r4的第一端与所述工作电源vcc连接,所述电阻r4的第二端与所述端子j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端子j1的第一端还与所述比较器u1的反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端子j1的第二端接地。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尾箱补光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单元包括隔离光耦u2、电阻r5、电阻r6、电阻r7、三极管q1、继电器k1和二极管d1,所述隔离光耦u2的第一端与所述电阻r5连接,并通过所述电阻r5与工作电源vcc1连接,所述隔离光耦u2的第二端与所述单片机连接,所述隔离光耦u2的第三端与工作电源vcc连接,所述隔离光耦u2的第四端与所述电阻r6连接,并通过所述电阻r6与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所述电阻r7的第一端与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所述电阻r7的第二端接地,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所述继电器k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继电器k1的第二端与所述工作电源vcc连接,所述继电器k1的第三端与工作电源vdd连接,所述继电器k1的第四端用作所述开关单元的输出端,所述二极管d1的阳极与所述继电器k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阴极与所述继电器k1的第二端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6或8所述的汽车尾箱补光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光单元包括三极管q2、三极管q3、电阻r8、电阻r9、电容c1和端子j2,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与所述单片机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3为pnp三极管,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与所述开关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所述端子j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端子j2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电阻r8的第一端与所述开关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阻r8的第二端与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所述电阻r9的第一端与所述开关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阻r9的第二端与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电容c1的第一端与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所述电容c1的第二端接地。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尾箱补光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单元包括端子j3、电阻r10和电容c2,所述端子j3的第一端与所述电阻r10连接,并通过所述电阻r10连接于所述单片机,所述端子j3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电容c2的第一端与所述电阻r10连接,所述电容c2的第二端接地。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尾箱补光照明系统,应用于具有尾箱的汽车,汽车尾箱补光照明系统包括太阳能发电板、光控感应头、补光灯、亮度传感器和控制器,太阳能发电板安装在汽车的挡风玻璃的一侧,且朝向汽车的挡风玻璃,光控感应头安装在尾箱内,光控感应头的感应端抵接于尾箱内的尾箱灯,补光灯安装在尾箱内,亮度传感器安装在尾箱内且邻接于尾箱的开口,控制器与太阳能发电板、光控感应头、补光灯和亮度传感器电性连接,控制器用于根据光控感应头的检测信号启动或关闭补光灯,并根据亮度传感器的检测信号对补光灯进行亮度调节。本实用新型能够增强汽车尾箱的照明亮度,可广泛应用于汽车技术领域。汽车技术领域。汽车技术领域。
技术研发人员:
冯悦传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珠海新悦信创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5.05
技术公布日:
202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