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
实用新型属于道路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道路施工隔音
屏障结构。
背景技术:
2.在距居民区较近的施工现场,对主要噪声源如空压机、铲车等采用有效的吸音、隔音材料施作封闭隔声屏,使其对居民的干扰降至规定标准。
3.现有路施工隔音屏障结构一般通过铁丝固定,这样安装方式需在屏障板上进行钻孔,而道路施工结束后,屏障板会从钻孔上产生裂痕,造成屏障板不能循环进行使用,而通过铁丝安装的方式,一方面会降低屏障板拆装的效率,另一方面铁丝会造成施工人员受伤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道路施工隔音屏障结构,解决了现有道路施工隔音屏障板不易拆装的技术问题。
5.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6.一种道路施工隔音屏障结构,包括两个支撑柱,两个支撑柱之间装设有第一固定杆、位于第一固定杆上侧的第二固定杆;
7.多个屏障板,且屏障板位于第一固定杆、第二固定杆的一侧,屏障板的一侧弹性且滑动配合
有两个第一
弧形板,且第一弧形板与第一固定杆配合,屏障板的一侧装设有两个第二弧形板,且第二弧形板与第二固定杆配合。
8.可选的,第一固定杆、第二固定杆的两端均装设有两个第一抱箍,第一抱箍的一侧配合有第二抱箍,第二抱箍与第一抱箍之间装设有两个螺栓,第一抱箍、第二抱箍的内侧壁均贴合在支撑柱的外侧壁上,支撑柱的底部装设有两个支撑杆。
9.可选的,屏障板的一侧装设有两个固定块,固定块的内部滑动配合有滑动杆,滑动杆的第一端装设有滑动块,滑动块与固定块之间装设有弹簧,第一弧形板的外侧壁装设在滑动杆的第二端上,屏障板的两侧均开设有卡槽。
10.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1.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通过设置的第一弧形板、第二弧形板,方便了通过第一弧形板、第二弧形板对屏障板进行固定及解除固定,减少了屏障板在使用后发生裂痕的情况,方便了对屏障板进行循环使用,提高了屏障板安装的效率,卡槽的设置,方便了通过卡槽对屏障板进行叠加放置,减少了相邻两个屏障板产生间隙的情况,使得屏障板隔音屏障的效果更好。
12.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13.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
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图1中a处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图3中b处结构示意图。
18.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9.支撑柱1,支撑杆101,第一固定杆102,第二固定杆103,第一抱箍104,第二抱箍105,螺栓106;
20.屏障板2,卡槽201,第一弧形板202,第二弧形板203,固定块204,滑动杆205,滑动块206,弹簧207。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22.为了保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以下说明清楚且简明,本实用新型省略了已知功能和已知部件的详细说明。
23.请参阅图1-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道路施工隔音屏障结构,包括:两个支撑柱1,两个支撑柱1之间装设有第一固定杆102、位于第一固定杆102上侧的第二固定杆103;
24.多个屏障板2,且屏障板2位于第一固定杆102、第二固定杆103的一侧,屏障板2的一侧弹性且滑动配合有两个第一弧形板202,且第一弧形板202与第一固定杆102配合,屏障板2的一侧装设有两个第二弧形板203,且第二弧形板203与第二固定杆103配合。
25.当需要对屏障板2进行安装时,首先把屏障板2放置在第一固定杆102、第二固定杆103的一侧,然后向下滑动第一弧形板202,然后推动屏障板2,屏障板2向第一固定杆102、第二固定杆103的一侧靠近,然后把第二弧形板203的内侧壁贴合在第二固定杆103的外侧壁上,然后再松开第一弧形板202,第一弧形板202的内侧壁贴合在第一固定杆102的外侧壁上,进而完成屏障板2的安装,然后把其他需要安装的屏障板2依次通过卡槽201进行叠加并对其进行安装;
26.当需要拆卸屏障板2时,参考上述步骤即可。
27.设置的第一弧形板202、第二弧形板203,方便了通过第一弧形板202、第二弧形板203对屏障板2进行固定及解除固定,减少了屏障板2在使用后发生裂痕的情况,方便了对屏障板2进行循环使用,提高了屏障板2安装的效率,卡槽201的设置,方便了通过卡槽201对屏障板2进行叠加放置,减少了相邻两个屏障板2产生间隙的情况,使得屏障板2隔音屏障的效果更好。
28.具体的,第一固定杆102、第二固定杆103的两端均装设有两个第一抱箍104,第一抱箍104的一侧配合有第二抱箍105,第二抱箍105与第一抱箍104之间装设有两个螺栓106,
方便了通过螺栓106把第一抱箍104、第二抱箍105固定在支撑柱1上,第一抱箍104、第二抱箍105的内侧壁均贴合在支撑柱1的外侧壁上,支撑柱1的底部装设有两个支撑杆101,方便了通过支撑杆101对支撑柱1进行支撑。
29.具体的,屏障板2的一侧装设有两个固定块204,固定块204的内部滑动配合有滑动杆205,滑动杆205的第一端装设有滑动块206,滑动块206与固定块204之间装设有弹簧207,第一弧形板202的外侧壁装设在滑动杆205的第二端上,屏障板2的两侧均开设有卡槽201,方便了通过卡槽201使多个屏障板2进行叠加放置,减少了屏障板2发生漏隙的情况。
30.上述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
31.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3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技术特征:
1.一种道路施工隔音屏障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支撑柱(1),两个支撑柱(1)之间装设有第一固定杆(102)、位于第一固定杆(102)上侧的第二固定杆(103);多个屏障板(2),且屏障板(2)位于第一固定杆(102)、第二固定杆(103)的一侧,屏障板(2)的一侧弹性且滑动配合有两个第一弧形板(202),且第一弧形板(202)与第一固定杆(102)配合,屏障板(2)的一侧装设有两个第二弧形板(203),且第二弧形板(203)与第二固定杆(103)配合。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道路施工隔音屏障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固定杆(102)、第二固定杆(103)的两端均装设有两个第一抱箍(104),第一抱箍(104)的一侧配合有第二抱箍(105),第二抱箍(105)与第一抱箍(104)之间装设有两个螺栓(106)。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道路施工隔音屏障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抱箍(104)、第二抱箍(105)的内侧壁均贴合在支撑柱(1)的外侧壁上,支撑柱(1)的底部装设有两个支撑杆(10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道路施工隔音屏障结构,其特征在于,屏障板(2)的一侧装设有两个固定块(204),固定块(204)的内部滑动配合有滑动杆(205),滑动杆(205)的第一端装设有滑动块(206),滑动块(206)与固定块(204)之间装设有弹簧(207)。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道路施工隔音屏障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弧形板(202)的外侧壁装设在滑动杆(205)的第二端上。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道路施工隔音屏障结构,其特征在于,屏障板(2)的两侧均开设有卡槽(201)。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道路施工隔音屏障结构,涉及道路施工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两个支撑柱,两个支撑柱之间装设有第一固定杆、位于第一固定杆上侧的第二固定杆;多个屏障板,且屏障板位于第一固定杆、第二固定杆的一侧,屏障板的一侧弹性且滑动配合有两个第一弧形板。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第一弧形板、第二弧形板,方便了通过第一弧形板、第二弧形板对屏障板进行固定及解除固定,减少了屏障板在使用后发生裂痕的情况,方便了对屏障板进行循环使用,提高了屏障板安装的效率,卡槽的设置,方便了通过卡槽对屏障板进行叠加放置,减少了相邻两个屏障板产生间隙的情况,使得屏障板隔音屏障的效果更好。音屏障的效果更好。音屏障的效果更好。
技术研发人员:
吕鹏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北京中泰新远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7.15
技术公布日:
2022/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