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申请涉及
基坑支护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坑支护用预应力梁。
背景技术:
2.目前,在基坑支护工程中,内支撑支护结构常用的围檩,主要有钢筋混凝土围檩和型钢围檩;而为了减少支撑结构中的对撑和角撑的数量,增大基坑的施工空间,需要增大其围檩的跨度。
3.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在围檩上设置预应力梁的方式增大围檩的刚度,在施工时,需要先在支护板上安装长
腰杆,并在长腰杆的两侧安装两个短腰杆,用于对钢绞线进行支撑。
4.在实现本申请过程中,发明人发现该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在实际施工中,两个短腰杆的安装位置需要根据钢绞线的张拉弧度进行调整,而短腰杆一般采用螺栓固定在支护板,在调整时费时费力,因此,现在提出一种基坑支护用预应力梁。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改善两个短腰杆的安装位置不方便调整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基坑支护用预应力梁。
6.本申请提供一种基坑支护用预应力梁,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基坑支护用预应力梁,包括支护板、固定安装在支护板中部的长腰杆以及设置在长腰杆两侧的短腰杆,
所述支护板靠近长腰杆的一侧滑动安装有支撑板,所述短腰杆固定安装在支撑板上;
8.所述支护板内部位于长腰杆的两侧均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的内部转动安装有
螺杆,所述螺杆的表面螺纹连接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与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螺杆的一端安装有用于驱动螺杆转动的驱动组件。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时,可使用驱动组件带动螺杆转动,使螺杆带动活动块沿螺杆的长度方向运动,使活动块带动支撑板移动,使支撑板带动短腰杆移动,从而方便对短腰杆的位置进行调整,省时省力。
10.可选的,所述长腰杆和短腰杆远离支护板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弧形板。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弧形板用于对钢绞线进行导向。
12.可选的,所述长腰杆的两侧与支护板之间固定安装有第一支撑杆,所述短腰杆的两侧与支撑板之间固定安装有第二支撑杆。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支撑杆可对长腰杆起到支撑加固作用,通过第二支撑杆可对短腰杆起到支撑加固作用。
14.可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转动安装在所述支护板内的蜗杆和固定安装在所述螺杆一端的蜗轮,所述蜗杆与蜗轮相啮合。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蜗杆可带动蜗轮转动,蜗轮可带动螺杆转动。
16.可选的,所述蜗杆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摇把。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摇把可控制蜗杆转动。
18.可选的,所述支护板表面靠近摇把的位置开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开口处设置有盖板。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容纳槽用于对摇把进行容纳,盖板用于对容纳槽起到遮盖作用。
20.可选的,所述空腔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与螺杆平行的导杆,所述活动块滑动套接在导杆上。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杆用于对活动块起到导向作用。
22.可选的,所述支护板的表面开设有滑槽,所述活动块与支撑板之间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滑动连接在滑槽内。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滑槽与滑块的配合,能够对支撑板起到滑动限位作用。
24.综上所述,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5.1.本申请通过支撑板、螺杆、活动块和驱动组件的配合,在使用时,可使用驱动组件带动螺杆转动,使螺杆带动活动块沿螺杆的长度方向运动,使活动块带动支撑板移动,使支撑板带动短腰杆移动,从而方便对短腰杆的位置进行调整,省时省力;
26.2.本申请通过驱动组件的设置,在操作时,可转动摇把控制蜗杆转动,使蜗杆带动蜗轮转动,使蜗轮带动螺杆转动,进一步提高操作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申请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申请图1中a处结构放大图。
29.图3是本申请支护板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30.附图标记说明:
31.1、支护板;2、长腰杆;3、短腰杆;4、支撑板;5、空腔;6、螺杆;7、活动块;8、驱动组件;81、蜗杆;82、蜗轮;83、摇把;84、容纳槽;85、盖板;9、弧形板;10、第一支撑杆;11、第二支撑杆;12、导杆;13、滑槽;14、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3.请参照图1,一种基坑支护用预应力梁,包括支护板1、固定安装在支护板1中部的长腰杆2以及设置在支护板1的底部且位于长腰杆2两侧的两个短腰杆3,支护板1靠近长腰杆2的一侧滑动安装有支撑板4,短腰杆3固定安装在支撑板4上,长腰杆2的两侧与支护板1之间均倾斜安装有第一支撑杆10,通过第一支撑杆10可对长腰杆2起到支撑加固作用,同时,在短腰杆3的两侧与支撑板4之间均倾斜安装有第二支撑杆11,通过第二支撑杆11可对短腰杆3起到支撑加固作用。
34.其中,长腰杆2和短腰杆3远离支护板1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弧形板9,弧形板9能够用于对钢绞线进行导向。
35.参照图1和图2,支护板1内部位于长腰杆2的两侧均开设有空腔5,空腔5的内部转动安装有螺杆6,螺杆6为水平布置,螺杆6的表面螺纹连接有活动块7,活动块7与支撑板4固定连接,螺杆6的一端安装有用于驱动螺杆6转动的驱动组件8,在使用时,可使用驱动组件8带动螺杆6转动,使螺杆6带动活动块7沿螺杆6的长度方向运动,使活动块7带动支撑板4移动,使支撑板4带动短腰杆3移动,从而方便对短腰杆3的位置进行调整,省时省力。
36.参照图1和图2,驱动组件8包括转动安装在支护板1内的蜗杆81和固定安装在螺杆6一端的蜗轮82,蜗杆81与蜗轮82相啮合,蜗杆8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摇把83,在操作时,可转动摇把83控制蜗杆81转动,使蜗杆81带动蜗轮82转动,通过蜗轮82带动螺杆6转动,从而进一步提高操作的便利性。
37.另外,在支护板1表面靠近摇把83的位置开设有容纳槽84,容纳槽84用于对摇把83进行容纳,容纳槽84的开口处设置有盖板85,盖板85用于对容纳槽84起到遮盖作用。
38.参照图1和图3,空腔5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与螺杆6平行的导杆12,活动块7滑动套接在导杆12上,导杆12用于对活动块7起到导向作用。其中,在支护板1的表面开设有滑槽13,活动块7与支撑板4之间固定连接有滑块14,滑块14滑动连接在滑槽13内,通过滑槽13与滑块14的配合,能够对支撑板4起到滑动限位作用。
39.本申请的实施原理为:在使用时,可使用驱动组件8带动螺杆6转动,使螺杆6带动活动块7沿螺杆6的长度方向运动,使活动块7带动支撑板4移动,使支撑板4带动短腰杆3移动,从而方便对短腰杆3的位置进行调整,省时省力。
40.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基坑支护用预应力梁,包括支护板(1)、固定安装在支护板(1)中部的长腰杆(2)以及设置在长腰杆(2)两侧的短腰杆(3),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板(1)靠近长腰杆(2)的一侧滑动安装有支撑板(4),所述短腰杆(3)固定安装在支撑板(4)上;所述支护板(1)内部位于长腰杆(2)的两侧均开设有空腔(5),所述空腔(5)的内部转动安装有螺杆(6),所述螺杆(6)的表面螺纹连接有活动块(7),所述活动块(7)与支撑板(4)固定连接,所述螺杆(6)的一端安装有用于驱动螺杆(6)转动的驱动组件(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支护用预应力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长腰杆(2)和短腰杆(3)远离支护板(1)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弧形板(9)。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支护用预应力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长腰杆(2)的两侧与支护板(1)之间固定安装有第一支撑杆(10),所述短腰杆(3)的两侧与支撑板(4)之间固定安装有第二支撑杆(1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支护用预应力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8)包括转动安装在所述支护板(1)内的蜗杆(81)和固定安装在所述螺杆(6)一端的蜗轮(82),所述蜗杆(81)与蜗轮(82)相啮合。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坑支护用预应力梁,其特征在于:所述蜗杆(8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摇把(83)。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坑支护用预应力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板(1)表面靠近摇把(83)的位置开设有容纳槽(84),所述容纳槽(84)的开口处设置有盖板(85)。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支护用预应力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5)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与螺杆(6)平行的导杆(12),所述活动块(7)滑动套接在导杆(12)上。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支护用预应力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板(1)的表面开设有滑槽(13),所述活动块(7)与支撑板(4)之间固定连接有滑块(14),所述滑块(14)滑动连接在滑槽(13)内。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坑支护用预应力梁,涉及基坑支护技术领域,改善两个短腰杆的安装位置不方便调整的问题,包括支护板、长腰杆和短腰杆,所述短腰杆固定安装在支撑板上,所述支护板内部位于长腰杆的两侧均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的内部转动安装有螺杆,所述螺杆的表面螺纹连接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与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螺杆的一端安装有用于驱动螺杆转动的驱动组件。本申请通过支撑板、螺杆、活动块和驱动组件的配合,在使用时,可使用驱动组件带动螺杆转动,使螺杆带动活动块沿螺杆的长度方向运动,使活动块带动支撑板移动,使支撑板带动短腰杆移动,从而方便对短腰杆的位置进行调整,省时省力。省时省力。省时省力。
技术研发人员:
杨启胜 赵海亮 候江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中国核工业芜湖基础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7.26
技术公布日:
2022/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