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歇脚板
结构及车辆。
背景技术:
2.现有汽车歇脚板一般为与地毯一体成型,下部增加发泡块支撑结构。此种结构角度是固定的,歇脚板设计时虽考虑了大部分人的驾驶姿态,但舒适度仍不可能满足所有人,部分消费者实际使用时会感觉不舒服。另外在驾驶员行驶过程中脚步也只能维持一种姿态,长途驾驶时脚及腿部容易产生疲劳、麻木,严重时影响行驶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歇脚板结构及车辆,用于解决现有歇脚板角度固定不可调对部分消费者不友好,使用舒适度差;长途驾驶时脚及腿部容易产生疲劳、麻木,严重时影响行驶安全的问题。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歇脚板结构,包括:
5.歇脚板
总成;
6.驱动结构,
所述驱动结构包括
转轴,所述转轴通过万向球与所述歇脚板总成连接;通过所述转轴的转动能够带动所述歇脚板总成转动;
7.按键,与所述驱动结构电连接,向所述驱动结构输入转动驱动信号。
8.其中,所述驱动结构还包括:控制电机;
9.所述控制电机与所述转轴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转轴的第二端通过万向球与所述歇脚板总成连接;
10.其中,所述控制电机带动所述转轴转动。
11.其中,所述驱动结构还包括:控制支架;
12.所述转轴的第二端与所述控制支架可旋转地连接,所述控制支架与所述歇脚板总成固定连接。
13.其中,所述驱动结构还包括:电机安装板;
14.所述电机安装板与车身钣金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控制电机下方。
15.其中,所述电机安装板与所述车身钣金通过第一安装螺栓固定连接。
16.其中,所述控制支架与所述歇脚板总成通过第二安装螺栓固定连接。
17.其中,所述歇脚板总成包括脚踏面,所述脚踏面上设置有防滑结构。
18.其中,所述歇脚板总成采用塑料材料制成。
19.其中,所述按键包括至少两个方向驱动键。
2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如上中任一项所述的歇脚板结构。
21.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如下:
22.上述方案中,乘员通过操作按键向驱动结构输入转动驱动信号,通过控制电机作用使控制支架变动,从而带动歇脚板总成进行上下左右角度的调节,并且歇脚板可以连续
前后左右旋转,满足自身舒适度要求。解决了现有歇脚板角度固定不可调对部分消费者不友好,使用舒适度差;长途驾驶时脚及腿部容易产生疲劳、麻木,严重时影响行驶安全的问题。
附图说明
23.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歇脚板结构的歇脚板总成、电机总成装配的示意图;
24.图2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歇脚板结构的歇脚板总成、电机总成装配的剖面图;
25.图3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歇脚板结构的操作面板示意图。
26.附图标记说明:
27.1、歇脚板总成;
28.2、电机总成;
29.3、车身钣金;
30.4、车身安装螺栓;
31.5、螺栓饰盖;
32.6、电机安装板;
33.7、电机转轴;
34.8、控制电机;
35.9、控制支架;
36.10、歇脚板安装螺栓;
37.11、操作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38.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且能够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39.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歇脚板结构,包括:
40.歇脚板总成1;
41.驱动结构2,所述驱动结构2包括转轴7,所述转轴7通过万向球与所述歇脚板总成1连接;通过所述转轴7的转动能够带动所述歇脚板总成1转动;
42.按键11,与所述驱动结构2电连接,向所述驱动结构2输入转动驱动信号。
43.需要说明的是,万向球滚动灵活,可以使转轴7与控制支架9连接的更紧密、转动的角度更大,可以使歇脚板总成1连续前后左右旋转,更大程度地满足用户的需求。用户可以将按键11安装在车内适合乘员操作的位置,使乘员更加方便地操作按键11,从而控制歇脚板总成1的转动。
44.其中,所述驱动结构2还包括:控制电机8;
45.所述控制电机8与所述转轴7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转轴7的第二端通过万向球与所述歇脚板总成1连接;
46.其中,所述控制电机8带动所述转轴7转动。
47.需要说明的是,转轴7将歇脚板总成1与控制电机8连接,使控制电机8与歇脚板总成1保持一个相对位置并留有一定的空间,更有利于歇脚板总成1的角度调节。
48.其中,所述驱动结构2还包括:控制支架9;
49.所述转轴7的第二端与所述控制支架9可旋转地连接,所述控制支架9与所述歇脚板总成1固定连接。
50.需要说明的是,控制支架9与歇脚板总成1固定连接,可以很好地为歇脚板总成1提供支撑,使歇脚板总成1在转动时不易抖动,提高了歇脚板总成1的稳定性。
51.其中,所述驱动结构2还包括:电机安装板6;
52.所述电机安装板6与车身钣金3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控制电机8下方。
53.需要说明的是,电机安装板6的两端与车身钣金3固定连接,并支撑控制电机8工作,增加了驱动结构2的稳定性。
54.其中,所述电机安装板6与所述车身钣金3通过第一安装螺栓4固定连接。
55.其中,所述控制支架9与所述歇脚板总成1通过第二安装螺栓10固定连接。
56.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安装螺栓4和第二安装螺栓10的使用可以将歇脚板结构的关键部件固定,不易出现脱落,保证了歇脚板结构的稳固性。
57.其中,所述歇脚板总成1包括脚踏面,所述脚踏面上设置有防滑结构。
58.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了增加乘员的舒适度,歇脚板总成1所包括的脚踏面上设置有防滑结构,可选地,该防滑结构可以为防滑凸台或者防滑凸条等。
59.其中,所述歇脚板总成1采用塑料材料制成。
60.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歇脚板总成1采用塑料材料制成,使歇脚板结构更加轻便,方便乘员安装,也降低了歇脚板结构的成本。
61.其中,所述按键11包括至少两个方向驱动键。
62.需要说明的是,如图3所示,按键11包括一个上下左右方位键和一个auto键,操控按键11向驱动结构2输入转动驱动信号,从而带动歇脚板总成1的转动。操控上下左右方位键可以控制歇脚板总成1的上下左右角度调节;操控auto键可以使歇脚板总成1连续前后左右旋转,旋转角度范围在乘员舒适范围内。按键11的设置更简单直观,乘员能够更加灵活、方便地操控歇脚板总成1。
63.其中,螺栓饰盖5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螺栓10上方。
6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如上中任一项所述的歇脚板结构。
65.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包括上述的歇脚板结构,则上述的歇脚板结构的所有实施例均适用于该车辆,且能够达到相同或者相似的技术效果。
66.以上所述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原理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歇脚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歇脚板总成(1);驱动结构(2),所述驱动结构(2)包括转轴(7),所述转轴(7)通过万向球与所述歇脚板总成(1)连接;通过所述转轴(7)的转动能够带动所述歇脚板总成(1)转动;按键(11),与所述驱动结构(2)电连接,向所述驱动结构(2)输入转动驱动信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歇脚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结构(2)还包括:控制电机(8);所述控制电机(8)与所述转轴(7)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转轴(7)的第二端通过万向球与所述歇脚板总成(1)连接;其中,所述控制电机(8)带动所述转轴(7)转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歇脚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结构(2)还包括:控制支架(9);所述转轴(7)的第二端与所述控制支架(9)可旋转地连接,所述控制支架(9)与所述歇脚板总成(1)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歇脚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结构(2)还包括:电机安装板(6);所述电机安装板(6)与车身钣金(3)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控制电机(8)下方。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歇脚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安装板(6)与所述车身钣金(3)通过第一安装螺栓(4)固定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歇脚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支架(9)与所述歇脚板总成(1)通过第二安装螺栓(10)固定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歇脚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歇脚板总成(1)包括脚踏面,所述脚踏面上设置有防滑结构。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歇脚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歇脚板总成(1)采用塑料材料制成。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歇脚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11)包括至少两个方向驱动键。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歇脚板结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歇脚板结构及车辆,包括:歇脚板总成、驱动结构和按键;驱动结构包括转轴,转轴通过万向球与歇脚板总成连接;通过转轴的转动能够带动歇脚板总成转动;按键与驱动结构电连接,向驱动结构输入转动驱动信号。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歇脚板角度固定不可调对部分消费者不友好,使用舒适度差;长途驾驶时脚及腿部容易产生疲劳、麻木,严重时影响行驶安全的问题。行驶安全的问题。行驶安全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
季晓冬 谢全广 卢蒙生 郭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9.08
技术公布日:
2022/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