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无负压供水设备领域,且特别涉及市政无负压供水设备用的稳压补偿罐。
背景技术:
2.补偿罐即膨胀罐,是市政无负压供水设备的一个重要部件。膨胀罐由带有真空消除器的
罐体、气囊、接水口及排气口四部份组成。用于闭式水循环系统中,起到了平衡水量及压力的作用,避免安全阀频繁开启和自动补水阀频繁补水,当外界有压力的水进入膨胀罐气囊内时,密封在罐内的氮气被压缩,根据波义耳气体定律,气体受到压缩后体积变小压力升高,直到膨胀罐内气体压力与水的压力达到一致时停止进水。
3.污水进入补偿罐内后,会在罐腔中停留一段时间,在停留的过程中其内部的
杂质会沉淀到罐底,久而久之沉淀层会逐步上升,由此就使得罐腔体积变小,由于罐腔较深,因此会导致其沉淀物不易清理。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市政无负压供水设备用的稳压补偿罐,罐体内设置了过滤罩,利用过滤罩可将水中的杂质向上提起,便于统一处理。
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市政无负压供水设备用的稳压补偿罐,包括罐体和设置在
所述罐体顶部的真空消除器,所述罐体内设有过滤罩,所述罐体的外围套设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上连接有上拉绳,所述上拉绳沿着罐体的外侧向上延伸后又自罐体的顶部向下贯穿至罐体内并连接于过滤罩,过滤罩设有开口朝上的过滤腔,过滤罩上开设有若干个位于过滤腔范围内的过滤孔,所述罐体的顶部开设有位于真空消除器附近的槽口,所述槽口与罐体相通,所述过滤腔的内腔底是向上耸起的锥形面,所述槽口上设有盖板。
6.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升降板的内面固定有若干个撑轮,撑轮滚动接触在罐体的外壁面上,所述罐体上还安装有过度轮,上拉绳途经过度轮。
7.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过滤罩的底面与罐体的内腔底面之间连接有用于使过滤罩向上移动后又可向下反向移动的拉簧。
8.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罐体的底面外围固定有至少三处第一
脚轮,罐体的底面中部还安装有一处第二脚轮,第二脚轮的中部开设有绕槽,绕槽内卷绕有下拉绳,下拉绳的释放端向上延伸并连接于升降板。
9.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罐体的顶面中部贯穿固定有橡胶套,上拉绳贯穿通过橡胶套进入罐体内。
10.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1.在补偿罐的罐体内设置了过滤罩,在罐体外围设置了升降板,升降板与过滤罩之间连接有拉绳,拉绳位于罐体外侧,随着升降板下降动作,即可利用拉绳将过滤罩向上拉起,以此可将罐体内的杂质向上捞起,由于水中的杂质在罐体内得以清理,因此这些杂质就
不会在罐体内存积,也不会因久而久之存积有大量的杂质而造成其容积缩小,也就不会因容积逐渐变小而影响其增压或减压效果。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剖开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4.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过滤罩内的过滤孔的结构示意图;
15.图4为由图1引出的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5为过滤罩底面上设置的拉簧的结构示意图;
17.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底部仰视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罐体;2、真空消除器;3、过滤罩;4、升降板;5、上拉绳;6、过滤腔;7、过滤孔;8、槽口;9、盖板;10、撑轮;11、过度轮;12、拉簧;13、第一脚轮;14、第二脚轮;15、绕槽;16、下拉绳;17、橡胶套。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所属的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0.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市政无负压供水设备用的稳压补偿罐,包括罐体1和设置在罐体1顶部的真空消除器2,真空消除器2用于对罐体1内的压力进行调节,真空消除器2为现有技术,大部分稳压罐上都会安装,本发明不再赘述,在本发明中所提出的是,在其具有调压的基础上还在罐体1内设有过滤罩3,一般情况下过滤罩3位于罐腔底部,罐体1的外围套设有升降板4,升降板4上连接有上拉绳5,上拉绳5沿着罐体1的外侧向上延伸后又自罐体1的顶部向下贯穿至罐体1内并连接于过滤罩3,过滤罩3设有开口朝上的过滤腔6,即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在罐腔内形成大量的沉淀杂质,这些杂质就会沉淀在过滤罩3的过滤腔6内,过滤罩3上开设有若干个位于过滤腔6范围内的过滤孔7,过滤罩3在升降板4下降动作下而上升,水经过滤孔7过滤后滴落到罐腔中,杂质则被过滤罩3向上捞起,在罐体1的顶部开设有位于真空消除器2附近的槽口8,槽口8与罐体1相通,过滤腔6的内腔底是向上耸起的锥形面,槽口8上设有盖板9,将盖板9移出,可穿过槽口8将提起的过滤罩3内的杂质向外清理,由于水中的杂质在罐体1内可以实现定期清理,因此这些杂质就不会在罐腔内存积,也不会因久而久之存积有大量的杂质而造成其容积缩小,也就不会因容积逐渐变小而影响真空消除器2调压时其增压或减压效果。
21.如图1至图4所示,升降板4的内面固定有若干个撑轮10,撑轮10滚动接触在罐体1的外壁面上,罐体1上还安装有过度轮11,上拉绳5途经过度轮11,由此使得升降板4进行升降动作时更加平稳。且如图5所示,过滤罩3的底面与罐体1的内腔底面之间连接有用于使过滤罩3向上移动后又可向下反向移动的拉簧12。
22.如图6所示,罐体1的底面外围固定有至少三处第一脚轮13,罐体1的底面中部还安装有一处第二脚轮14,第二脚轮14的中部开设有绕槽15,绕槽15内卷绕有下拉绳16,下拉绳
16的释放端向上延伸并连接于升降板4,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脚轮14和第一脚轮13除了对罐体1起到位移辅助作用以外,第二脚轮14随罐体1移动时所产生的滚动效应还会缠绕下拉绳16,以此利用下拉绳16将升降板4下拉,即当要清理罐体1内的杂质而需要将过滤罩3向上提起时,可令罐体1位移,罐体1在位移的过程中不但第一脚轮13滚动动作,而且第二脚轮14也会滚动动作,第二脚轮14滚动动作时就会将下拉绳16绕入绕槽15内,下拉绳16在绕制的过程中就会对下拉升降板4,升降板4下拉动作的同时就会向上拖拽上拉绳5,以此将过滤罩3自罐腔底部向上捞起,此时将盖板9开启,操作者穿过槽口8将过滤罩3内捞起的杂质全面清理,便于操作。
23.如图2所示,罐体1的顶面中部贯穿固定有橡胶套17,上拉绳5贯穿通过橡胶套17进入罐体1内,橡胶套17对罐体1顶部穿入的上拉绳5起密封作用,即罐体1正常使用时,其槽口8被盖板9遮盖,其顶部用于上拉绳5的穿入孔被橡胶套17密封。
24.以上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技术方案、以及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特别指出,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市政无负压供水设备用的稳压补偿罐,包括罐体(1)和设置在所述罐体(1)顶部的真空消除器(2),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内设有过滤罩(3),所述罐体(1)的外围套设有升降板(4),所述升降板(4)上连接有上拉绳(5),所述上拉绳(5)沿着罐体(1)的外侧向上延伸后又自罐体(1)的顶部向下贯穿至罐体(1)内并连接于过滤罩(3),过滤罩(3)设有开口朝上的过滤腔(6),过滤罩(3)上开设有若干个位于过滤腔(6)范围内的过滤孔(7),所述罐体(1)的顶部开设有位于真空消除器(2)附近的槽口(8),所述槽口(8)与罐体(1)相通,所述过滤腔(6)的内腔底是向上耸起的锥形面,所述槽口(8)上设有盖板(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市政无负压供水设备用的稳压补偿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板(4)的内面固定有若干个撑轮(10),撑轮(10)滚动接触在罐体(1)的外壁面上,所述罐体(1)上还安装有过度轮(11),上拉绳(5)途经过度轮(1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市政无负压供水设备用的稳压补偿罐,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罩(3)的底面与罐体(1)的内腔底面之间连接有用于使过滤罩(3)向上移动后又可向下反向移动的拉簧(12)。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市政无负压供水设备用的稳压补偿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的底面外围固定有至少三处第一脚轮(13),罐体(1)的底面中部还安装有一处第二脚轮(14),第二脚轮(14)的中部开设有绕槽(15),绕槽(15)内卷绕有下拉绳(16),下拉绳(16)的释放端向上延伸并连接于升降板(4)。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市政无负压供水设备用的稳压补偿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的顶面中部贯穿固定有橡胶套(17),上拉绳(5)贯穿通过橡胶套(17)进入罐体(1)内。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市政无负压供水设备用的稳压补偿罐,涉及实偿罐技术领域,解决了杂质不易清理的问题,包括罐体和设置在所述罐体顶部的真空消除器,所述罐体内设有过滤罩,所述罐体的外围套设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上连接有上拉绳,所述上拉绳沿着罐体的外侧向上延伸后又自罐体的顶部向下贯穿至罐体内并连接于过滤罩,过滤罩设有开口朝上的过滤腔,过滤罩上开设有若干个位于过滤腔范围内的过滤孔,利用拉绳将过滤罩向上拉起,以此可将罐体内的杂质向上捞起,由于水中的杂质在罐体内得以清理,因此这些杂质就不会在罐体内存积,也不会因久而久之存积有大量的杂质而造成其容积缩小,也就不会因容积逐渐变小而影响其增压或减压效果。压效果。压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
王洋 黄升 陈江赟 郁强 祝海健 柴金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杭州杭开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6.07
技术公布日:
2022/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