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光片及偏光片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与流程

阅读: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偏光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偏光片及偏光片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2.一般产品对偏光片的雾度需求为40%左右,而在全反射液晶显示的情况下,由于偏光片需要很强的光扩散的能力,将外界环境的直射光,绝大部分转化成散射光,这就需要偏光片具有很高的雾度(85%以上,甚至达到90%)。
3.解决这个问题目前有两种方案:一种是采用散射膜,而散射膜的造价高昂,使得带有散射膜的偏光片成本较高;散射膜膜材质地较软,生产过程中易产生不良;其扩散方向不均,导致侧视角会出现发白现象;散射膜雾度值固定,不能根据不同需求改变。第二种是采用雾度胶,造价低廉;制造工艺简单;对光的扩散角度均匀,且可以根据不同需求,对雾度值进行调整。
4.然而,随着雾度值的升高,雾度胶的胶水中所添加的扩散粉的比例也会随之增高,因此导致胶水中的部分位置对于偏振片的粘结力下降,在高温的可靠性测试中,偏振片与胶水会发生局部分离,出现形状像雪花的外观不良。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偏光片及偏光片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以解决高雾度的偏光片存在雪花状外观不良的问题。
6.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偏光片,所述偏光片包括偏振膜层、依次设于所述偏振膜层一侧的第一透明复合胶层和第一雾度胶层,所述第一雾度胶层包括粘着剂和分散于所述粘着剂中的扩散微粒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偏光片还包括一个或多个光学膜层,所述光学膜层设于所述雾度胶层背离所述透明复合胶层的一侧。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学膜层为tac、pc、cop、apf、pet、pmma、cpi中的至少一种。
9.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光学膜层包括第一补偿膜、第二透明复合胶层、第二雾度胶层、第二补偿膜和透明成品胶。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透明复合胶层与所述雾度胶层包括相同的所述粘着剂。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粘着剂为丙烯酸酯共聚物和醋酸乙酯的混合物。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雾度胶层中的扩散微粒为有机微粒、无机微粒中至少一种;所述有机微粒为聚苯乙烯微粒、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粒、聚碳酸酯微粒、聚乙烯微粒、三聚氰胺树脂微粒、丙烯酸-苯乙烯共聚物微粒、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微粒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无机微粒为二氧化硅微粒、二氧化钛微粒、氧化锡微粒、氧化锌微粒、氧化锆微粒中的一种或几种。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扩散微粒在所述第一雾度胶层中的体积比例大于或等于
25%。
14.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偏光片制作方法,所述偏光片制作方法用于制作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偏光片,所述偏光片制作方法包括:
15.将透明复合胶涂布在第一离型膜上,并将涂布有所述透明复合胶的第一离型膜与偏振膜层进行复合;
16.将雾度胶涂布在第二离型膜上,并将涂布有所述雾度胶的第二离型膜与光学膜层进行复合;
17.去除所述第一离型膜和所述第二离型膜,将所述偏振膜层、所述透明复合胶、所述雾度胶、所述光学膜层进行复合。
18.本技术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偏光片。
19.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偏光片包括偏振膜层和第一雾度胶层,以及设于偏振膜层与第一雾度胶层之间的第一透明复合胶层,第一雾度胶层能够使偏光片具有一定的雾度,以适应显示产品的需要;第一透明复合胶层能够提升第一雾度胶层与偏振膜层之间的粘结力,避免扩散微粒导致第一雾度胶层与偏振膜层局部分离的问题,进而解决了偏光片在可靠性测试之后发生雪花状不良的问题。上述偏光片结构简单且制造方便,成本较低。
20.本技术提供的偏光片制作方法能够制作具有雾度的偏光片,先将透明复合胶涂布在第一离型膜上,以及将雾度胶涂布在第二离型膜上,能够使透明复合胶、雾度胶涂布均匀;通过将偏光片、透明复合胶、雾度胶、光学膜层进行复合获得偏光片,第一透明复合胶层提升了偏振膜层与第一雾度胶层的粘结力,进而避免偏光片在信赖性测试后出现偏振膜层与第一雾度胶层发生分离的现象,进而解决雪花状不良的问题。上述偏光片制作方法工艺简单,成本较低。
21.显示装置包括上述偏光片,同样能够解决偏光片出现雪花状不良的问题;偏光片能够将外界环境的直射光转换为散射光,且偏光片对光的扩散角度均匀,提升了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3.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偏光片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偏光片的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偏光片制作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26.图中标记的含义为:
27.100、偏光片;10、偏振膜层;20、第一透明复合胶层;30、第一雾度胶层;31、扩散微粒;40、光学膜层;51、第一补偿膜;52、第二透明复合胶层;53、第二雾度胶层;54、第二补偿膜;55、透明成品胶。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29.需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部件上。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便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0.还需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以同一附图标记表示同一组成部分或同一零部件,对于本技术实施例中相同的零部件,图中可能仅以其中一个零件或部件为例标注了附图标记,应理解的是,对于其他相同的零件或部件,附图标记同样适用。
31.为了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及实施例来进行说明。
32.本技术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偏光片100,偏光片100包括偏振膜层10、依次设于偏振膜层10一侧的第一透明复合胶层20和第一雾度胶层30,第一雾度胶层30包括粘着剂和分散于粘着剂中的扩散微粒31。
33.第一雾度胶层30是具有雾度的胶层,所述第一雾度胶层30包括粘着剂和分散于所述粘着剂中的扩散微粒31。扩散微粒31在粘着剂中均匀分布,对光形成散射,以此达到光扩散的,因此,第一雾度胶层30可以增加偏光片100的雾度,以此来达到更好的显示效果。
34.第一雾度胶层30中扩散微粒31的比例可依据需要设置,当扩散微粒31的比例较大时,因扩散微粒31自身不具有粘性,第一雾度胶层30与偏振膜层10之间的粘度就会下降;第一透明复合胶层20是透明的胶层,第一透明复合胶层20设于偏振膜层10与第一雾度胶层30之间,能够提升第一雾度胶层30与偏振膜层10之间的粘结力。
3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偏光片100包括偏振膜层10和第一雾度胶层30,以及设于偏振膜层10与第一雾度胶层30之间的第一透明复合胶层20,第一雾度胶层30能够使偏光片100具有一定的雾度,以适应显示产品的需要;第一透明复合胶层20能够提升第一雾度胶层30与偏振膜层10之间的粘结力。在对偏光片100进行可靠性测试后,偏光片100可能会因收缩而局部变形,第一透明复合胶层20能够避免因扩散微粒31导致第一雾度胶层30与偏振膜层10局部分离的问题,进而解决了偏光片100在可靠性测试之后发生雪花状不良的问题。上述偏光片100结构简单且制造方便,成本较低。
36.在一些实施例中,偏光片100还包括一个或多个光学膜层40,光学膜层40设于第一雾度胶层30背离第一透明复合胶层20的一侧。
37.光学膜层40的层数和具体材质可依据偏光片100的光学需要进行设置,第一雾度胶层30能够将光学膜层40粘结于偏振膜层10上。光学膜层40可为补偿膜,但不限于此。
38.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膜层40为tac(三醋酸纤维素,triacetyl cellulose)、pc(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cop(环烯烃聚合物,cyclo olefin polymer)、apf(advanced polarizer film,反射型偏光超薄光学膜)、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cpi(透明聚酰亚胺)中的至少一种。
39.例如,光学膜层40为apf膜,apf膜是反射型偏光超薄光学膜,此时,偏光片100为高
雾度增亮片,偏光片100可用于液晶显示面板中,起到增强雾度和亮度的作用。
4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偏光片100可包括偏振膜层10、第一透明复合胶层20、第一雾度胶层30和至少一层光学膜层40,且光学膜层40具有多种选择,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偏光片100可依据实际需要选择贴附于第一雾度胶层30一侧的光学膜层40,适用范围较广。
41.可以理解,偏光片100中也可设有两层或两层以上的雾度胶层,以提升偏光片100的雾度。
42.请参照图2,在另一实施例中,偏光片100还包括多个光学膜层,多个光学膜层包括依次设于第一雾度胶层30背离第一透明复合胶层20一侧的第一补偿膜51、第二透明复合胶层52、第二雾度胶层53、第二补偿膜54和透明成品胶55。
43.第一补偿膜51可为1/2补偿膜,第二补偿膜54可为1/4补偿膜。
44.本实施例中,第二透明复合胶层52可提升第二雾度胶层53的粘结力;偏光片100包括两层雾度胶层,以及偏振膜层10、第一补偿膜51和第二补偿膜54,具有较高的雾度以及较强的光扩散能力,能够满足全反射显示装置的需要。
45.请参照图1和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透明复合胶层20与第一雾度胶层30包括相同的粘着剂。
4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保证第一透明复合胶层20与第一雾度胶层30之间的胶水性能一致性。
47.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透明复合胶层20与第一雾度胶层30的粘着剂也可具有部分相同的组分或完全不同,但需要保证第一透明复合胶层20的粘结能力。
48.在一些实施例中,粘着剂为丙烯酸酯共聚物和醋酸乙酯的混合物。如此,粘着剂为透明的胶体且具有较佳的粘结能力,成本较低。
49.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雾度胶层30中的扩散微粒31为有机微粒、无机微粒中至少一种;有机微粒为聚苯乙烯微粒、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粒、聚碳酸酯微粒、聚乙烯微粒、三聚氰胺树脂微粒、丙烯酸-苯乙烯共聚物微粒、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微粒中的一种或几种;无机微粒为二氧化硅微粒、二氧化钛微粒、氧化锡微粒、氧化锌微粒、氧化锆微粒中的一种或几种。
50.无机微粒对光具有较好的折射效果,但是无机微粒和有机涂层具有较弱的界面结合力;有机微粒和有机涂层具有较好的界面结合力,但是有机微粒对光具有较差的折射效果。通过对有机微粒、无机微粒进行优化,可以根据雾度涂层的雾度进行选择,提高偏光片100的实用性。
51.在一些实施例中,扩散微粒31在第一雾度胶层30中的体积比例大于或等于25%,第一雾度胶层30的雾度可达到60%以上。
52.扩散微粒31在第一雾度胶层30中的体积比例,是指第一雾度胶层30固化后,第一雾度胶层30中的所有扩散微粒31在第一雾度胶层30中的体积占比。其中,若扩散微粒31在第一雾度胶层30中的体积比例为25%,则在第一雾度胶层30固化前,扩散微粒31在溶剂中的体积比例为6%。
53.由于第一雾度胶层30的雾度值较大,扩散微粒31的添加比例较大,导致第一雾度胶层30中的部分位置对于偏振片的粘结力下降;在此情况下,由于本技术提供的偏光片100包括设于偏振膜层10与第一雾度胶层30之间的第一透明复合胶层20,第一透明复合胶层20
提升了偏振膜层10与第一雾度胶层30的粘结力,进而避免偏光片100在信赖性测试后出现偏振膜层与第一雾度胶层30发生分离的现象,进而解决雪花状不良的问题。
54.在一实施例中,扩散微粒31在第一雾度胶层30中的体积比例大于或等于33%,第一雾度胶层30的雾度可达到80%以上。在第一雾度胶层30固化前,扩散微粒31在溶剂中的体积比例为8%以上。
55.本技术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偏光片制作方法,用于制作如第一方面的偏光片100。请参照图1和图3,偏光片制作方法包括:
56.步骤s110:将透明复合胶涂布在第一离型膜上,并将涂布有透明复合胶的第一离型膜与偏振膜层10进行复合。
57.将透明复合胶涂布在第一离型膜上,可使透明复合胶涂布均匀;在涂布后,将涂布有透明复合胶的第一离型膜与偏振膜层10进行复合,使透明复合胶粘结于偏振膜层10的一侧。复合时通过复合辊的压力,使第一离型膜、透明复合胶与偏振膜层10相贴合。
58.可选的,在将透明复合胶涂布在第一离型膜上之后,对透明复合胶进行烘烤和热固化。第一离型膜在高温下不易变形,能够保证透明复合胶的均一性。
59.步骤s120:将雾度胶涂布在第二离型膜上,并将涂布有雾度胶的第二离型膜与光学膜层40进行复合。
60.将雾度胶涂布在第二离型膜上,可使雾度胶涂布均匀;在涂布后,将涂布有雾度胶的第二离型膜与光学膜层40进行复合,使雾度胶粘结于光学膜层40的一侧。复合时通过复合辊的压力,使第二离型膜、雾度胶与光学膜层40相贴合。
61.光学膜层40可为一层或多层,光学膜层40可为tac、pc、cop、apf、pet、pmma、cpi中的至少一种。
62.可选的,在将雾度胶涂布在第二离型膜上之后,对雾度胶进行烘烤和热固化。第二离型膜在高温下不易变形,能够保证雾度胶的均一性。
63.步骤s130:去除第一离型膜和第二离型膜,将偏振膜层10、透明复合胶、雾度胶、光学膜层40进行复合。
64.具体的,先去除第一离型膜和第二离型膜,使透明复合胶与雾度胶相对,然后将偏光片100、透明复合胶、雾度胶、光学膜层40进行复合,以形成偏光片100,其中,透明复合胶形成为第一透明复合胶层20,雾度胶形成为第一雾度胶层30。
65.本技术提供的偏光片100制作方法能够制作具有雾度的偏光片100,先将透明复合胶涂布在第一离型膜上,以及将雾度胶涂布在第二离型膜上,能够使透明复合胶、雾度胶涂布均匀;通过将偏振膜层10、透明复合胶、雾度胶、光学膜层进行复合获得偏光片100,第一透明复合胶层20提升了偏振膜层10与第一雾度胶层30的粘结力,进而避免偏光片100在信赖性测试后出现偏振膜层与第一雾度胶层30发生分离的现象,进而解决雪花状不良的问题。上述偏光片100制作方法工艺简单,成本较低。
66.在一实施例中,在制作偏光片100后,对偏光片100进行可靠性测试。可靠性测试的条件可为85℃、500h,经实验,采用本技术实施例的偏光片100没有异常,不存在雪花状不良的问题。
67.本技术第三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方面的偏光片100。
68.显示装置可为液晶显示装置,例如全反射液晶显示装置,但不限于此。偏光片100
可设于液晶显示装置的两侧。
69.显示装置包括上述偏光片100,同样能够解决偏光片100出现雪花状不良的问题;偏光片100能够将外界环境的直射光转换为散射光,且偏光片100对光的扩散角度均匀,提升了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70.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偏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光片包括偏振膜层、依次设于所述偏振膜层一侧的第一透明复合胶层和第一雾度胶层,所述第一雾度胶层包括粘着剂和分散于所述粘着剂中的扩散微粒。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光片还包括一个或多个光学膜层,所述光学膜层设于所述雾度胶层背离所述透明复合胶层的一侧。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偏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膜层为tac、pc、cop、apf、pet、pmma、cpi中的至少一种。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偏光片,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光学膜层包括第一补偿膜、第二透明复合胶层、第二雾度胶层、第二补偿膜和透明成品胶。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复合胶层与所述雾度胶层包括相同的所述粘着剂。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偏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着剂为丙烯酸酯共聚物和醋酸乙酯的混合物。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偏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雾度胶层中的扩散微粒为有机微粒、无机微粒中至少一种;所述有机微粒为聚苯乙烯微粒、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粒、聚碳酸酯微粒、聚乙烯微粒、三聚氰胺树脂微粒、丙烯酸-苯乙烯共聚物微粒、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微粒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无机微粒为二氧化硅微粒、二氧化钛微粒、氧化锡微粒、氧化锌微粒、氧化锆微粒中的一种或几种。8.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偏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微粒在所述第一雾度胶层中的体积比例大于或等于25%。9.一种偏光片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光片制作方法用于制作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偏光片,所述偏光片制作方法包括:将透明复合胶涂布在第一离型膜上,并将涂布有所述透明复合胶的第一离型膜与偏振膜层进行复合;将雾度胶涂布在第二离型膜上,并将涂布有所述雾度胶的第二离型膜与光学膜层进行复合;去除所述第一离型膜和所述第二离型膜,将所述偏振膜层、所述透明复合胶、所述雾度胶、所述光学膜层进行复合。10.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偏光片。

技术总结


本申请适用于偏光片技术领域,提出一种偏光片,所述偏光片包括偏振膜层、依次设于所述偏振膜层一侧的第一透明复合胶层和第一雾度胶层,所述雾度胶层包括粘着剂和分散于所述粘着剂中的扩散微粒。本申请还提出了一种偏光片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本申请能够解决高雾度的偏光片存在雪花状外观不良的问题。偏光片存在雪花状外观不良的问题。偏光片存在雪花状外观不良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

金宇翔 张建军 霍丙忠 杨斯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深圳市三利谱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9.22

技术公布日:

2022/12/16

本文发布于:2022-12-17 14:08:0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2/3482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微粒   所述   偏振   偏光片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