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半轴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工装结构。
背景技术:
2.在半轴生产过程中,往往需要对半轴进行铣键槽加工,但由于没有一种用于固定半轴的夹具,从而导致对半轴固定较困难,导致加工难度大。
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专利公开号cn205552069u公开了一种汽车半轴加工用夹具,包括固定盘,固定盘上设置有圆柱,圆柱内设置有盲孔,盲孔内设置有顶针,顶针和盲孔之间设置有压紧弹簧,圆柱上固定有定位板,定位板上设置有凹槽,顶针上设置有定位台,定位板上设置有阶梯通孔,定位台卡装在阶梯通孔的台阶上,凹槽上设置有辅助定位装置,辅助定位装置包括定位螺栓、压板、防滑垫等,先将半轴通过顶针进行固定,然后在旋拧定位螺栓,压板压在半轴的三点进行定位,防滑垫由耐高温材料制成,能够使半轴固定更加可靠,并且不损伤半轴,以此能够更方便的对半轴进行固定,降低了加工难度。
4.但在上述方式中,在旋拧定位螺栓的过程中,浪费了大量时间成本,从而降低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装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在旋拧定位螺栓的过程中,浪费了大量时间成本,从而降低了生产效率的技术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种工装结构,包括架体、第一
气缸、块体、第一电机、铣件和夹持组件,
所述架体设置有凹槽,所述块体与所述凹槽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气缸与所述架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气缸的输出端与所述块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安装在所述块体上,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铣件固定连接,所述夹持组件包括动力单元、双向螺杆、两个
衬套、
两块滑块、两块契合板、两块连接块、连接件和两块放置块,所述架体还设置有滑槽,两块所述滑块均与所述滑槽滑动连接,所述动力单元与所述架体固定连接,所述动力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双向螺杆固定连接,两个所述衬套对称设置在所述双向螺杆上,两块所述滑块分别与对应的所述衬套固定连接,两块所述契合板分别与对应的所述滑块固定连接,两块所述连接块的一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衬套铰接,两块所述连接块的另一端均与所述连接件铰接,所述连接件均与两块所述放置块固定连接。
7.其中,所述夹持组件还包括孔杆和杆体,所述孔杆的一端与其中一个所述衬套固定连接,所述孔杆的另一端套设所述杆体,所述杆体远离所述孔杆的一端与另一个所述衬套固定连接。
8.其中,所述动力单元包括支板和第二电机,所述支板与所述架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机安装在所述支板上。
9.其中,所述夹持组件还包括第二气缸和抵持板,所述第二气缸与所述架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气缸的输出端与所述抵持板固定连接。
10.其中,所述夹持组件还包括防护件,所述防护件与所述抵持板远离所述第二气缸的一面粘接。
1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工装结构,通过设置所述夹持组件,在需要对半轴进行铣键槽加工时,首先将半轴放置在两块所述放置块上,之后启动所述动力单元,所述动力单元的输出端带动所述双向螺杆转动,所述双向螺杆带动两个所述衬套相向运动,两个所述衬套带动两块所述连接块的一端分别在对应的所述衬套上转动,带动两块所述连接块的另一端均在所述连接件上转动,从而使得所述连接件带动两块所述放置块移动,使得两块所述放置块上的半轴移动至指定位置,与此同时,两个所述衬套带动两块所述滑块均在所述滑槽内滑动,两块所述滑块带动两块所述契合块相向运动,两块所述契合块配合对两块所述放置块上的半轴进行夹持固定,之后启动所述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带动所述铣件转动,所述第一气缸带动所述块体在所述凹槽内滑动,所述块体带动所述第一电机移动,从而使得所述铣件能够对半轴进行铣键槽加工,以此方式替代了现有技术对半轴进行夹持固定,省去了旋拧定位螺栓的过程,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主视图。
14.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侧视图。
15.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图2的a-a线结构剖视图。
16.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侧视图。
17.101-架体、102-第一气缸、103-块体、104-第一电机、105-铣件、106-双向螺杆、107-衬套、108-滑块、109-契合板、110-连接块、111-连接件、112-放置块、113-孔杆、114-杆体、115-凹槽、116-滑槽、117-支板、118-第二电机、201-第二气缸、202-抵持板、203-防护件。
具体实施方式
18.第一实施例:
19.请参阅图1~图3,其中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主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侧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图2的a-a线结构剖视图。
20.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工装结构:包括架体101、第一气缸102、块体103、第一电机104、铣件105和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包括动力单元、双向螺杆106、两个衬套107、两块滑块108、两块契合板109、两块连接块110、连接件111、两块放置块112、孔杆113和杆体114,前述方案解决了在旋拧定位螺栓的过程中,浪费了大量时间成本,从而降低了生产效率的技术问题,前述方案同样适用于型号相近的半轴铣键槽加工;
21.针对本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架体101设置有凹槽115,所述块体103与所述凹槽115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气缸102与所述架体10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气缸102的输出端与所述块
体10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104安装在所述块体103上,所述第一电机104的输出端与所述铣件105固定连接,启动所述第一电机104,所述第一电机104的输出端带动所述铣件105转动,所述第一气缸102带动所述块体103在所述凹槽115内滑动,所述块体103带动所述第一电机104移动,从而使得所述铣件105能够对半轴进行铣键槽加工。
22.其中,所述架体101还设置有滑槽116,两块所述滑块108均与所述滑槽116滑动连接,所述动力单元与所述架体101固定连接,所述动力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双向螺杆106固定连接,两个所述衬套107对称设置在所述双向螺杆106上,两块所述滑块108分别与对应的所述衬套107固定连接,两块所述契合板109分别与对应的所述滑块108固定连接,两块所述连接块110的一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衬套107铰接,两块所述连接块110的另一端均与所述连接件111铰接,所述连接件111均与两块所述放置块112固定连接,通过设置所述夹持组件,在需要对半轴进行铣键槽加工时,首先将半轴放置在两块所述放置块112上,之后启动所述动力单元,所述动力单元的输出端带动所述双向螺杆106转动,所述双向螺杆106带动两个所述衬套107相向运动,两个所述衬套107带动两块所述连接块110的一端分别在对应的所述衬套107上转动,带动两块所述连接块110的另一端均在所述连接件111上转动,从而使得所述连接件111带动两块所述放置块112移动,使得两块所述放置块112上的半轴移动至指定位置,与此同时,两个所述衬套107带动两块所述滑块108均在所述滑槽116内滑动,两块所述滑块108带动两块所述契合块相向运动,两块所述契合块配合对两块所述放置块112上的半轴进行夹持固定,之后启动所述第一电机104,所述第一电机104的输出端带动所述铣件105转动,所述第一气缸102带动所述块体103在所述凹槽115内滑动,所述块体103带动所述第一电机104移动,从而使得所述铣件105能够对半轴进行铣键槽加工,以此方式替代了现有技术对半轴进行夹持固定,省去了旋拧定位螺栓的过程,提高了生产效率。
23.其次,所述孔杆113的一端与其中一个所述衬套107固定连接,所述孔杆113的另一端套设所述杆体114,所述杆体114远离所述孔杆113的一端与另一个所述衬套107固定连接,通过设置所述孔杆113和所述杆体114,在两个所述衬套107移动时,对应的所述衬套107带动所述杆体114在所述孔杆113内滑动,以此能够提升两个所述衬套107的稳定性。
24.同时,所述支板117与所述架体10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机118安装在所述支板117上,通过设置所述支板117和所述第二电机118,能够通过所述支板117将所述第二电机118固定在所述架体101上。
25.使用本实施例的一种工装结构,通过设置所述夹持组件,在需要对半轴进行铣键槽加工时,首先将半轴放置在两块所述放置块112上,之后启动所述第二电机118,所述第二电机118的输出端带动所述双向螺杆106转动,所述双向螺杆106带动两个所述衬套107相向运动,两个所述衬套107带动两块所述连接块110的一端分别在对应的所述衬套107上转动,带动两块所述连接块110的另一端均在所述连接件111上转动,从而使得所述连接件111带动两块所述放置块112移动,使得两块所述放置块112上的半轴移动至指定位置,与此同时,两个所述衬套107带动两块所述滑块108均在所述滑槽116内滑动,两块所述滑块108带动两块所述契合块相向运动,两块所述契合块配合对两块所述放置块112上的半轴进行夹持固定,之后启动所述第一电机104,所述第一电机104的输出端带动所述铣件105转动,所述第一气缸102带动所述块体103在所述凹槽115内滑动,所述块体103带动所述第一电机104移动,从而使得所述铣件105能够对半轴进行铣键槽加工,以此方式替代了现有技术对半轴进
行夹持固定,省去了旋拧定位螺栓的过程,提高了生产效率,通过设置所述孔杆113和所述杆体114,在两个所述衬套107移动时,对应的所述衬套107带动所述杆体114在所述孔杆113内滑动,以此能够提升两个所述衬套107的稳定性。
26.第二实施例:
27.在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请参阅图4,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侧视图。
28.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工装结构包括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还包括第二气缸201、抵持板202和防护件203。
29.针对本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二气缸201与所述架体10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气缸201的输出端与所述抵持板202固定连接,通过设置所述第二气缸201和所述抵持板202,在通过两块所述契合板109对半轴进行夹持后,打开所述第二气缸201,所述第二气缸201的输出端带动所述抵持板202抵持在半轴上,以此能够提升对半轴固定的稳定性。
30.其中,所述防护件203与所述抵持板202远离所述第二气缸201的一面粘接,通过设置所述防护件203,能够对抵持板202与半轴之间起到防滑效果。
31.使用本实施例的一种工装结构,通过设置所述第二气缸201和所述抵持板202,在通过两块所述契合板109对半轴进行夹持后,打开所述第二气缸201,所述第二气缸201的输出端带动所述抵持板202抵持在半轴上,以此能够提升对半轴固定的稳定性,通过设置所述防护件203,能够对抵持板202与半轴之间起到防滑效果。
32.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工装结构,包括架体、第一气缸、块体、第一电机和铣件,所述架体设置有凹槽,所述块体与所述凹槽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气缸与所述架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气缸的输出端与所述块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安装在所述块体上,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铣件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包括动力单元、双向螺杆、两个衬套、两块滑块、两块契合板、两块连接块、连接件和两块放置块,所述架体还设置有滑槽,两块所述滑块均与所述滑槽滑动连接,所述动力单元与所述架体固定连接,所述动力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双向螺杆固定连接,两个所述衬套对称设置在所述双向螺杆上,两块所述滑块分别与对应的所述衬套固定连接,两块所述契合板分别与对应的所述滑块固定连接,两块所述连接块的一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衬套铰接,两块所述连接块的另一端均与所述连接件铰接,所述连接件均与两块所述放置块固定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还包括孔杆和杆体,所述孔杆的一端与其中一个所述衬套固定连接,所述孔杆的另一端套设所述杆体,所述杆体远离所述孔杆的一端与另一个所述衬套固定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单元包括支板和第二电机,所述支板与所述架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机安装在所述支板上。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还包括第二气缸和抵持板,所述第二气缸与所述架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气缸的输出端与所述抵持板固定连接。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工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还包括防护件,所述防护件与所述抵持板远离所述第二气缸的一面粘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半轴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工装结构,包括架体、第一气缸、块体、第一电机、铣件和夹持组件,架体设置有凹槽,夹持组件包括动力单元、双向螺杆、两个衬套、两块滑块、两块契合板、两块连接块、连接件和两块放置块,架体还设置有滑槽,两块滑块均与滑槽滑动连接,动力单元与架体固定连接,动力单元的输出端与双向螺杆固定连接,两块滑块分别与对应的衬套固定连接,两块契合板分别与对应的滑块固定连接,两块连接块的一端分别与对应的衬套铰接,两块连接块的另一端均与连接件铰接,以此方式替代了现有技术对半轴进行夹持固定,省去了旋拧定位螺栓的过程,提高了生产效率。提高了生产效率。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
张兵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重庆鼎思航机械配件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9.21
技术公布日:
2022/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