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置式智能排水站的制作方法

阅读: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涉及变电站防汛排水领域,具体为一种外置式智能排水站。


背景技术:



2.目前变电站站内排水大多以潜水泵进行强排的方式为主,在实际运行时,存在以下缺陷:易锈蚀、维护难、在集水井狭小的空间,拆卸、维修、更换等操作困难,效率很低。
3.如公开号为cn215058240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防堵塞式深水潜水泵,涉及深水潜水泵技术领域,包括潜水泵主体、拉把、过滤管、固定环、固定孔、密封装置和卡扣装置,拉把安装在潜水泵主体的顶端,固定环分别固装在潜水泵主体的底端和过滤管的顶端,固定孔开设在固定环的外表面,密封装置设置在固定环的外表面,卡扣装置设置在潜水泵主体底端的侧壁。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密封装置,一方面能够提升潜水泵主体和过滤管连接处的密封性,另一方面能够将螺栓与固定孔的内部进行隔绝,以防止螺栓与固定孔的内壁因生锈而粘接在一起,进而避免淤泥进入潜水泵主体的内部导致工人拆卸潜水泵主体的步骤,从而避免淤泥与杂物堵塞管口的情况出现。
4.又如公开号为cn103560608b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湿式潜水泵,包括相连接的泵体和电机,所述电机包括壳体、上端盖、下端盖和转动轴,所述上端盖与所述转动轴的连接处设置有单端面机械密封装置,所述单端面机械密封装置依次包括静环、动环、平垫、卡环;所述单端面机械密封装置还包括一个橡胶调压膜,所述橡胶调压膜的一端套设在所述动环外所述橡胶调压膜外设置有弹簧;所述电机内包含有绕组接头线,所述绕组接头线贯穿所述壳体或下端盖,并进行密封连接;所述壳体上设置有注水孔,所述注水孔可拆卸连接一密封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湿式潜水泵,为已注水型,电机内各部件不会发生化学反应而生锈,从而提高了潜水泵的使用寿命。
5.基于上述现有技术而言,现在变电站站内排水大多以潜水泵进行强排的方式为主,在实际运行时,存在以下缺陷:
6.1、维护难:因为上述各种弊端、隐患的存在,潜水泵频繁维修更换则不可避免。潜水泵安装于集水井内,维修工作开始前,首先必须排水,使潜水泵完全从水中露出,采取一系列安全措施后维修人员下井,现缺少泵在维修更换时更简便快捷的方式,如何使泵更加便于维修人员维修;
7.2、易锈蚀:潜水泵的工作方式决定潜水泵必须长期泡在水中,其外壳一般为铸铁,泡水一段时间后极易锈蚀。叶轮、叶片也多为铸铁材质,泡水后长时间不工作也会生锈,叶轮生锈后,导致轴承式叶轮卡死,启动后因叶轮卡死不能转动,电流比额定值增大,时间稍长定子绕阻就会被烧坏;
8.3、在集水井狭小的空间,拆卸、维修、更换等操作困难,效率很低。
9.鉴于潜水泵加集水井强排方式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以上诸多缺陷,改变传统的排水方式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10.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外置式智能排水站,以解决上述问题。
11.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12.一种外置式智能排水站,包括多向可调节水泵基座、装配式泵房、自吸水泵、智能控制装置,所述多向可调节水泵基座设置在装配式泵房内部,且上方装有自吸水泵,所述智能控制装置固定在装配式泵房上,且一端与多向可调节水泵基座、自吸水泵两者分别连接,所述多向可调节水泵基座包括基础板、石墨烯加热装置、螺旋升降杆、金属交叉可活动支架、水泵基座板,智能控制装置控制各部件和内部传感器对实时环境的监测反馈,以避免目前广泛使用的潜水泵普遍存在的易锈蚀、维护难、在集水井狭小的空间,拆卸、维修、更换等操作困难、效率很低的问题,各部件结合使自吸水泵不易锈蚀:本方案自吸水泵的工作方式避免像潜水泵一样长期泡在水中,外壳不易锈蚀,叶轮、叶片采用不锈钢材质,泡水后长时间不工作也不会很快生锈,更不会导致轴承式叶轮卡死或是启动后因叶轮卡死不能转动、电流比额定值增大时间稍长定子绕阻就会被烧坏的情况发生,整体维护简单:上述各种弊端、隐患的存在,如目前广泛使用的潜水泵普遍存在的频繁维修更换则不可避免,因为潜水泵是在集水井内工作的,维修工作开始前,首先必须排水,使潜水泵完全从水中露出,采取一系列安全措施后维修人员下井;不过现在通过智能控制装置去监控调节多向可调节水泵基座即可完成自吸水泵的一系列的维修准备工作。
13.优选的,所述基础板位于多向可调节水泵基座的底部,且上端连接有螺旋升降杆一端。
14.优选的,所述石墨烯加热装置固定在基础板上,石墨烯加热装置与智能控制装置信号连接,所述螺旋升降杆另一端与水泵基座板连接,且螺旋升降杆内部设有驱动电机,螺旋升降杆有两点效果,第一点在于:通过螺旋升降杆可将自吸水泵提升至合适的工作位置,第二点在于:还可通过螺旋升降杆调节自吸水泵至合适的维修位置,方便维修人员维修。
15.优选的,所述金属交叉可活动支架可交叉活动式的连接基础板与水泵基座板。
16.优选的,所述水泵基座板上设有弯月眉式滑槽。
17.优选的,所述自吸水泵与多向可调节水泵基座螺纹连接,所述自吸水泵下方的螺纹连接孔与弯月眉式滑槽可活动式对应,在装配式泵房的空间内,拆卸、维修、更换操作简单,效率大幅度提高:使用自吸水泵进行吸取排放,但是与多向可调节水泵基座的基础板、石墨烯加热装置、螺旋升降杆、金属交叉可活动支架、水泵基座板这几者相配合,使得整体能够便于拆装维修,实现效率大幅度的提高,并且在水泵基座板的弯月眉式滑槽内固定自吸水泵,使得自吸水泵在装配式泵房内拆卸、维修、更换操作变的简单。
18.优选的,所述装配式泵房的两侧设有百叶窗,且一侧百叶窗旁设有排风降温设备。
19.优选的,所述排风降温设备的信号端与智能控制装置连接。
20.优选的,所述智能控制装置还连接有压力式水位传感器、集水井led灯、摄像装置、温度探测器,所述压力式水位传感器、集水井led灯、摄像装置都设置在集水井内的,所述温度探测器设置在装配式泵房内。
21.优选的,所述石墨烯加热装置、螺旋升降杆内部的驱动电机两者都与智能控制装置信号连接。
22.相比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外置式智能排水站,包括多向可调节水泵基座、装配式泵房、自吸水泵、智能控制装置,智能控制装置控制各部件和内部传感器对实时环境的监测反馈,以避免潜水泵易锈蚀、维护难、在集水井狭小的空间,拆卸、维修、更换等操作困难、效率很低的问题,
23.各部件结合使自吸水泵不易锈蚀:本方案自吸水泵的工作方式避免像潜水泵一样长期泡在水中,外壳不易锈蚀,叶轮、叶片采用不锈钢材质,泡水后长时间不工作也不会很快生锈,更不会导致轴承式叶轮卡死或是启动后因叶轮卡死不能转动、电流比额定值增大时间稍长定子绕阻就会被烧坏的情况发生;
24.整体维护简单:上述各种弊端、隐患的存在,如潜水泵频繁维修更换则不可避免,因为潜水泵是在集水井内工作的,维修工作开始前,首先必须排水,使潜水泵完全从水中露出,采取一系列安全措施后维修人员下井;不过现在通过智能控制装置去监控调节多向可调节水泵基座即可完成自吸水泵的一系列的工作与维修准备措施,相比于潜水泵维修更加方便快捷;
25.在装配式泵房的空间内,拆卸、维修、更换操作简单,效率大幅度提高:使用自吸水泵进行吸取排放,但是与多向可调节水泵基座的基础板、石墨烯加热装置、螺旋升降杆、金属交叉可活动支架、水泵基座板这几者相配合,使得整体能够便于拆装维修,实现效率大幅度的提高,并且在水泵基座板的弯月眉式滑槽内固定自吸水泵,使得自吸水泵在装配式泵房空间内拆卸、维修、更换操作变的简单;
26.其中螺旋升降杆有两点效果,第一点在于:通过螺旋升降杆可将自吸水泵提升至合适的工作位置,第二点在于:还可通过螺旋升降杆调节自吸水泵至合适的维修位置,方便维修人员维修。
附图说明
27.图1为本实用新型外置式智能排水站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为本实用新型装配式泵房的结构示意图;
29.图3为本实用新型多向可调节水泵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30.图4为本实用新型外置式智能排水站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31.图5为本实用新型工作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33.一种外置式智能排水站,包括多向可调节水泵基座、装配式泵房1、自吸水泵11、智能控制装置2,所述多向可调节水泵基座设置在装配式泵房1内部,且上方装有自吸水泵11,所述智能控制装置2固定在装配式泵房1上,且一端与多向可调节水泵基座、自吸水泵11两者分别连接,所述多向可调节水泵基座包括基础板5、石墨烯加热装置6、螺旋升降杆7、金属交叉可活动支架8、水泵基座板9,装配式泵房1外部涂刷反光材料。
34.所述基础板5位于多向可调节水泵基座的底部,且上端连接有螺旋升降杆7一端,
所述石墨烯加热装置6固定在基础板5上,所述螺旋升降杆7另一端与水泵基座板9连接,且螺旋升降杆7内部设有驱动电机,可通过驱动电机驱动螺旋升降杆7上下活动,也可通过操作人员手动的方式调节螺旋升降杆7的上下升降的位置,基础板5由混凝土浇筑而成,然后上方安装螺旋升降杆7,安装前需要调整好角度位置,安装完毕后再设置金属交叉可活动支架8,螺旋升降杆7和金属交叉可活动支架8的上方固定水泵基座板9,所述金属交叉可活动支架8可交叉活动式的连接基础板5与水泵基座板9,维修拆卸时,可通过自吸水泵11在水泵基座板9平面上微转或上下升降调整到最合适的位置,更快速便捷的操作,其中可通过螺旋升降杆7的上下升降使水泵基座板9至少能实现两个初始位置的变化,第一个初始位置为水泵基座板9上方自吸水泵11正常工作时的工作位置;第二个初始位置为自吸水泵11在需要维修时的维修位置,本实用新型虽提出两个初始位置,但却不限于上述位置,具体是否需要增加额外的位置可根据实际工作情况而定,同时螺旋升降杆7也设有电动与手动的两种升降方法。
35.所述水泵基座板9上设有弯月眉式滑槽10,弯月眉式滑槽10既可以调整自吸水泵11的摆放位置,以更好的适应各种工作情况及环境,还可以通过弯月眉式滑槽10实现自吸水泵11的维修拆卸。
36.所述自吸水泵11与多向可调节水泵基座螺纹连接,所述自吸水泵11下方的螺纹连接孔与弯月眉式滑槽10可活动式对应,自吸水泵11下方的螺纹连接孔在用螺栓固定在多向可调节水泵基座上时可通过弯月眉式滑槽10小角度调整自吸水泵11的摆放位置,以更好的适应各种工作情况及环境。
37.所述装配式泵房1的两侧设有排风降温设备4,自吸水泵11通过水管穿过装配式泵房1连接外侧,自吸水泵11两侧还设有进水管与出水管,并且与进水管、出水管软连接,如图5所示,进水管从装配式泵房1内伸出,出水管连接下方集水井,对集水井内的水进行吸取,再通过出水管进行排放,在维修时自吸水泵11安装在水泵基座板9后,接上进水管、出水管并固定所有紧固件。在维修时卸下自吸水泵11的接口,在水泵基座板9平面上微转,上下平移后,自吸水泵11的接口很快和各水管分开,修复后的平面、上下移到合适位置,拧紧固定所有的紧固件,整个维修工作完成。金属交叉可活动支架8与螺旋升降杆7两者可共同承受自吸水泵11的压力和工作时的振动力,自吸水泵11使用一次后,后续启动排水无需加水,启动后一分钟内即可排水,自吸水泵11内部的叶轮、叶片均为不锈钢材质。所述装配式泵房1的两侧设有百叶窗3,且一侧百叶窗3旁设有排风降温设备4。
38.所述排风降温设备4的信号端与智能控制装置2连接。
39.所述智能控制装置2还连接有压力式水位传感器、集水井led灯、摄像装置、温度探测器,所述压力式水位传感器、集水井led灯、摄像装置都设置在装配式泵房1下方的集水井内,所述温度探测器设置在装配式泵房1内。
40.所述石墨烯加热装置6、螺旋升降杆7内部的驱动电机两者都与智能控制装置2信号连接。
41.根据上述可实施的技术特征,列出如下的工作模式及功能:
42.自动水位检测:压力式水位传感器不间断采集水位数据,水位有变化时,快速传送数据到智能控制装置2,智能控制装置2通过无线或光纤传至用户终端,间隔时间长至多3秒钟。根据设定的水位,智能控制装置2自动或远程控制自吸水泵11启动;自动检测自吸水泵
11的工况,包括电压、电流、相位,远程实时传送数据;超警戒水位、工况异常警报;当水位达到设定的报警水位时,自动打开集水井led灯,摄像装置自动抓拍水位照片,并自动上传用户端,供用户判断是否为误报警。同时上传实时工况,包括电流、电压供用户判断水位超警原因。如果电流为0,电压正常,说明自吸水泵11故障停止工作,如果电流远超正常工作电流值,说明自吸水泵11堵死造成过压,设定的过流保护会自动关闭自吸水泵11,避免自吸水泵11烧坏。如果电压为0,说明动力电源缺失,如果系统无信号,则说明所有的电源缺失。
43.实时监测装配式泵房1温度:装配式泵房1内置温度探测器,实时探测、上传装配式泵房1温度至智能控制装置2,智能控制装置2同步远程传送至终端。根据设定的温度,智能控制装置2自动或远程控制装配式泵房1温度。如果温度低于设定值,智能控制装置2启动石墨烯加热装置6加热升温,如果温度高于设定值,智能控制装置2启动排风降温设备4通风降温。
44.定期自动巡检:自动启动自吸水泵11,防止自吸水泵11长期不工作叶轮卡死,可设定周期每隔五天自动启动一下自吸水泵11,每次启动时长20秒,避免自吸水泵11长期不运转造成叶轮卡壳。特定超低环境温度,如低于零下2摄氏度,每半小时自动启动自吸水泵11一次,启动时长20秒,避免自吸水泵11的泵腔低温结冰涨坏。
45.因为自吸水泵11会在非工作阶段内部保留一部分所吸取的液体,所以装配式泵房1控温很重要,汛期多在夏季,气温较高,需要给自吸水泵11一个合适的工作温度,保证自吸水泵11正常运行,延长自吸水泵11寿命。温度探测器探测到装配式泵房1温度超过设定阈值后,启动排风降温设备4通风降温,降温到设定的阈值后,通风关闭。
46.冬天由于自吸水泵11的泵腔内有残留水,温度过低会导致残留水结冰,当温度下降到设定阈值,如零下2摄氏度时,智能控制装置2接收到前端温度探测器相关数据反馈后启动石墨烯加热装置6,加热提升装配式泵房1的温度,如因外部气温太低,因为装配式泵房1外置于户外,整体不是非常密封,而江苏地区冬天极寒温度可能会达到零下10摄氏度,此时单纯靠石墨烯加热装置6达不到效果,虽然在不断加热,装配式泵房1温度还是低于零下2摄氏度。根据设定,每间隔半小时启动自吸水泵11,每次启动20秒,避免泵腔余水结冰。
47.智能控制装置2控制自吸水泵11工作,监测水位以及自吸水泵11工况,自动或远程控制自吸水泵11工作,水位及工况异常时发出警报。温度探测器探测装配式泵房1温度,温度高时自动通风降温,温度低时启动加热装置,使装配式泵房1温度达到设定参数。如果环境温度太低,装配式泵房1内温度加热后上不去,则在设备的时间同期内频繁短时启动自吸水泵11,防止泵腔结冰而损坏泵体。当温度低于设定过低温启动值,如:-5℃时,系统可根据预设参数启动自吸水泵11,如:间隔半小时启动自吸水泵11一次,每次运行20秒。避免泵腔余水冻结。在设定的过低温度条件下,根据设定,每间隔半小时启动自吸水泵11,每次启动20秒,避免泵腔余水结冰。在枯水期,自吸水泵11长时间不工作时,智能控制自吸水泵11自动巡检。设定启动周期如每周5次定期自动巡检功能和启动时间如每次20秒,防止自吸水泵11生锈,叶轮卡死,起到自动维护自吸水泵11的功能。
48.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49.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5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外置式智能排水站,其特征在于:包括多向可调节水泵基座、装配式泵房(1)、自吸水泵(11)、智能控制装置(2),所述多向可调节水泵基座设置在装配式泵房(1)内部,且上方装有自吸水泵(11),所述智能控制装置(2)固定在装配式泵房(1)上,且一端与多向可调节水泵基座、自吸水泵(11)两者分别连接,所述多向可调节水泵基座包括基础板(5)、石墨烯加热装置(6)、螺旋升降杆(7)、金属交叉可活动支架(8)、水泵基座板(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置式智能排水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板(5)位于多向可调节水泵基座的底部,且上端连接有螺旋升降杆(7)一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置式智能排水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烯加热装置(6)固定在基础板(5)上,所述螺旋升降杆(7)另一端与水泵基座板(9)连接,且螺旋升降杆(7)内部设有驱动电机。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置式智能排水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交叉可活动支架(8)可交叉活动式的连接基础板(5)与水泵基座板(9)。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置式智能排水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泵基座板(9)上设有弯月眉式滑槽(10)。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外置式智能排水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吸水泵(11)与多向可调节水泵基座螺纹连接,所述自吸水泵(11)下方的螺纹连接孔与弯月眉式滑槽(10)可活动式对应。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置式智能排水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式泵房(1)的两侧设有百叶窗(3),且一侧百叶窗(3)旁设有排风降温设备(4)。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外置式智能排水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降温设备(4)的信号端与智能控制装置(2)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置式智能排水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控制装置(2)还连接有压力式水位传感器、集水井led灯、摄像装置、温度探测器。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置式智能排水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烯加热装置(6)、螺旋升降杆(7)内部的驱动电机两者都与智能控制装置(2)信号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外置式智能排水站,包括多向可调节水泵基座、装配式泵房、自吸水泵、智能控制装置,智能控制装置通过对水位、工况、环境温度等参数的实时监测,自动或远程手动控制各部件。自吸水泵等部件安装于地面以上,以避免目前广泛使用的潜水泵普遍存在的易锈蚀、维护难、在集水井狭小的空间,拆卸、维修、更换等操作困难,效率很低的问题。效率很低的问题。效率很低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

张瀛文 黄玮超 邢松尧 戴劲松 汪东旭 俞文俊 张振宇 汤思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南通供电分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7.20

技术公布日:

2022/11/15

本文发布于:2022-12-14 08:51:2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2/3299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吸水   所述   基座   泵房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