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湖库上下层水体交换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控藻的湖库层间水交换装置。
背景技术:
2.提升水动力,加强上下层水体的物质混合交换,促进表层水循环,是控制湖库藻类生长、改善湖库水质的措施之一。提升水动力的方式常见有三种:一是提高上游来水量从而提高水动力;二是提高下泄流量来提高水动力;三是通过局部区域层间水交换提升水动力。
3.若采用提高上游来水量的方法,则需要寻合适的水源,既要保证水质达标,又要满足水量需求,还必须考虑引水工程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难以解决藻类爆发的燃眉之急;若采用提高下泄流量来提高水动力,可能会导致湖库水位低、生物质聚集,对控藻不利。因此,现今常用局部区域层间水交换提升水动力的方式进行应急控藻。该方法通过在水下设置潜
潜水泵,将底层水上扬至上层,实现局部层间水交换,方法简单、设备易采购,现有工艺常用绳索将潜潜水泵固定在指定位置。
4.受浮力、水流波动等影响,潜水泵的固定往往需要多根绳索,且需控制好牵拉角度,导致施工难度加大;而潜水泵仅用绳索牵引,虽能将潜水泵固定在指定位置,但在运行过程中,潜水泵容易发生倾斜,导致扬水效果不佳。
5.基于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用于控藻的湖库层间水交换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湖库层间水交换装置,用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控藻的湖库层间水交换装置,包括有
支架和六个潜水泵,
所述支架为六边形支架,所述六边形的各角部分别设置有一个安装位,六个所述潜水泵分别固定在对应的安装位上,每一所述潜水泵均连接有一个牵引浮筒。
8.优选的,所述潜水泵的底部设置有
挡板,所述挡板包括有连接部和挡泥部,所述连接部与潜水泵连接,所述挡泥部固定在连接部的下端,所述挡泥部的外壁倾斜向上连接有倾斜部。
9.优选的,所述倾斜部与挡泥部的夹角为45度。
10.优选的,所述六边形支架由不锈钢管焊接组成,所述六边形支架的内部焊接有加强筋条。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1、将六个潜水泵固定于支架上,替代单个的大功率潜水泵,支架呈六边形,在水中浮力更加均匀,稳定性好,整体装置保持水平位运行。多个小功率潜水泵组合相较单个大功率潜水泵工作效率更高,扬水效果更好;当出现个别水泵故障时,剩余水泵也可正常运行,
保障工作的连续性。
13.2、在潜水泵下方设置挡板,水泵从挡板侧方进水,可有效减小对底泥的扰动,也可防止底泥阻塞潜水泵。
14.3、在潜水泵上方牵引浮筒,可保持水泵出水向上,维持扬水效果,有效带动上下层水体交换。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图1所示装置的局部俯视图。
18.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9.1、六边形支架;2、潜水泵;3、牵引浮筒;4、连接部;5、挡泥部;6、倾斜部;7、不锈钢管;8、加强筋条。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实施例:
22.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控藻的湖库层间水交换装置,包括有支架和六个潜水泵2,支架为六边形支架1,六边形的各角部分别设置有一个安装位,六个潜水泵2分别固定在对应的安装位上,每一潜水泵2均连接有一个牵引浮筒3。
23.具体的,潜水泵2的底部安装有挡板,挡板包括有连接部4和挡泥部5,连接部4与潜水泵2连接,挡泥部5固定在连接部4的下端,挡泥部5的外壁倾斜向上连接有倾斜部6。在挡板和潜水泵之间的水被潜水泵抽走后,水从挡板的侧面补充到挡板和潜水泵之间。通过上述设置,能够有效减小对底泥的扰动,也可防止底泥阻塞水泵。
24.具体的,倾斜部6与挡泥部5的夹角为45度。
25.具体的,六边形支架1由不锈钢管7焊接组成,六边形支架1的内部焊接有加强筋条8。支架呈六边形的设置,使得整个装置在水中浮力更加均匀,稳定性好。
26.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在潜水泵与六边形支架连接后,将其沉入到湖库中。通过设置浮筒,使潜水泵与六边形支架能够漂浮在湖库的水层之间,避免潜水泵与六边形支架沉入到湖底。六边形支架的设置,能够使得整个装置在水中浮力更加均匀,稳定性好。使用六边形支架搭载六个潜水泵较单个潜水泵更具有稳定性,更容易固定于水中,减轻水下施工量,更加方便、快捷、安全。多个小功率潜水泵组合相较单个大功率潜水泵工作效率更高,扬水效果更好;当出现个别水泵故障时,剩余水泵也可正常运行,保障工作的连续性。
27.在潜水泵下方设置挡板,在潜水泵抽水时,潜水泵从挡板侧方进水,可有效减小对底泥的扰动,也可防止底泥阻塞水泵。在潜水泵上方牵引浮筒,可保持水泵出水向上,维持扬水效果,有效带动上下层水体交换。
28.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29.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控藻的湖库层间水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支架和六个潜水泵(2),所述支架为六边形支架(1),所述六边形的各角部分别设置有一个安装位,六个所述潜水泵(2)分别固定在对应的安装位上,每一所述潜水泵(2)均连接有一个牵引浮筒(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控藻的湖库层间水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潜水泵(2)的底部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包括有连接部(4)和挡泥部(5),所述连接部(4)与潜水泵(2)连接,所述挡泥部(5)固定在连接部(4)的下端,所述挡泥部(5)的外壁倾斜向上连接有倾斜部(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控藻的湖库层间水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部(6)与挡泥部(5)的夹角为45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控藻的湖库层间水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六边形支架(1)由不锈钢管(7)焊接组成,所述六边形支架(1)的内部焊接有加强筋条(8)。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控藻技术中的湖库上下层水体交换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湖库层间水体交换装置,包括有支架和六个潜水泵,所述支架为六边形支架,所述六边形的各角部分别设置有一个安装位,六个所述潜水泵分别固定在对应的安装位上,每一所述潜水泵均连接有一个牵引浮筒。将六个潜水泵固定于支架上,替代单个的大功率潜水泵,支架呈六边形,在水中浮力更加均匀,稳定性好,保持装置水平方位运行。多个小功率潜水泵组合相较单个大功率潜水泵工作效率更高,扬水效果更好;当出现个别水泵故障时,剩余水泵也可正常运行,保障工作的连续性。在潜水泵下方设置挡板,水泵从挡板侧方进水,可有效减小对底泥的扰动,也可防止底泥阻塞潜水泵。泵。泵。
技术研发人员:
钟启俊 姜霖 卓静 梅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福建省闽环水生态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7.13
技术公布日:
202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