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属于电动车相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共享电动车多功能提升稳定性的
脚踏板。
背景技术:
2.共享电动车是一种新的交通工具,通过扫码开锁,循环共享。在电动车新国家标准中,共享电动车也必须配置脚踏板。
3.申请号为cn202122824754.7公开了一种新型电动车脚踏板,包括脚踏板底板,脚踏板底板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折叠板,折叠板正面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卡块,脚踏板底板顶端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一卡槽,两个第一卡槽的内壁均与相邻第一卡块的外壁卡合连接,折叠板两侧的底部均开设有滑槽,两个
所述滑槽的内壁均滑动连接有拉伸板;该装置通过折叠板与脚踏板底板的配合,在雨天时,转动折叠板至与脚踏板底板垂直能够保证将腿部和脚部的正面进行遮挡,从而在雨天时达到防雨与防风的作用。
4.然而上述电动车脚踏板仍技术存在以下问题:上述电动车脚踏板的限位防护缺失一面,使得在骑行过程中容易滑脱,尤其是在下雨湿滑的环境下骑行时更容易造成安全事故,整体体型较大影响骑行,且舒适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共享电动车多功能提升稳定性的脚踏板,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容易滑脱、体型大影响骑行、且舒适性较差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共享电动车多功能提升稳定性的脚踏板,包括脚踏板主体,所述脚踏板主体的顶面设有向下凹陷的踩踏区,所述踩踏区的中部位置开设有贯穿脚踏板主体的槽口,所述脚踏板主体的顶面侧边固定连接有第一侧护板,所述脚踏板主体的顶面一端固定连接有防护板,所述槽口内设置有气压组件以及在气压组件的承托下悬空在脚踏板主体上方的踩
压板;
7.优选的,所述踩压板与踩踏区的
底面平行设置,所述脚踏板主体远离防护板的一端内部中空形成容置腔,且容置腔内设置有弹性护件;
8.优选的,所述防护板对侧的踩踏区底面开设有与容置腔相通的弧形槽,以至于所述踩压板在受到按压时通过气压组件向容置腔内的弹性护件加气,使所述弹性护件由弧形槽膨胀出容置腔;
9.优选的,所述第一侧护板对侧的脚踏板主体上开设有活动槽,所述活动槽内设置有用于在踩压板受到按压的同时向踩压板靠近的侧护组件。
10.优选的,所述气压组件共设置有三组,且三组所述气压组件呈x形交错设置于踩压板的底面。
11.优选的,所述气压组件包括伸缩气杆,所述伸缩气杆的一端铰接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固定于槽口的内壁上,所述伸缩气杆的另一端铰接有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
固定块固定于踩压板的底面,所述伸缩气杆的底部一侧开设有导气孔。
12.优选的,所述弹性护件包括气囊,所述气囊嵌设于容置腔内,所述气囊通过管路与各个伸缩气杆上的导气孔相通。
13.优选的,所述侧护组件包括第二侧护板,所述第二侧护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转向板,所述转向板为弯型结构,其中部两侧均固定有轴杆,所述轴杆与活动槽转动连接,且所述轴杆与活动槽的连接处卡接有扭簧,以至于所述转向板远离第二侧护板的一端抵在踩压板的底面。
14.优选的,所述槽口位于第一侧护板与侧护组件所在方向的内壁上对称固定有两个限位挡板,所述踩压板的底面与限位挡板接触时踩压板的顶面刚好与踩踏区底面所在平面重合。
15.优选的,所述防护板采用弧形硬质板状结构。
16.与现有电动车脚踏板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共享电动车多功能提升稳定性的脚踏板,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7.1、本发明通过设置踩压板、气压组件、弹性护件以及侧护组件,在当按压踩压板向下移动时,能够挤压三组伸缩气杆,使气囊由弧形槽膨胀出容置腔,而对脚后跟部位进行限位保护,同时踩压板能够同步按压转向板,使转向板克服扭簧的扭力并以轴杆为旋转中心进行转动,进而使第二侧护板向踩压板方向靠近,与第一侧护板配合对脚部侧边进行限位,在骑行过程中,脚部持续对踩压板用力,第一侧护板与第二侧护板分别对脚部两侧边进行限位保护、防护板与气囊分别对脚尖及脚后跟进行限位保护,避免脚部从踏板上滑脱,使骑行过程中能够保持稳定;
18.2、本发明踩压板的底面与限位挡板接触时踩压板的顶面刚好与踩踏区底面所在平面重合,由两侧的限位挡板对踩压板进行限位,使脚部底面平缓保持舒适感,同时气囊的膨胀程度达到最大值而不再膨胀、第二侧护板转动至最大角度而与第一侧护板保持平行;
19.3、本发明在将脚部抬起时,踩压板失去压力下,受到气囊的弹性恢复下逐渐保持初始高度,第一侧护板向远离脚部方向转动、气囊收缩在容置腔内,进而便于脚部快速脱离脚踏板。
附图说明
20.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21.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共享电动车多功能提升稳定性的脚踏板三维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共享电动车多功能提升稳定性的脚踏板另一视角下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共享电动车多功能提升稳定性的脚踏板俯视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气压组件与踩压板三维结构示意图;
25.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气压组件与踩压板正视结构示意图;
26.图6为本发明提出的侧护组件三维结构示意图;
27.图中:1、脚踏板主体;2、踩踏区;3、槽口;4、防护板;5、第一侧护板;6、侧护组件;61、第二侧护板;62、转向板;63、轴杆;7、踩压板;8、弧形槽;9、气压组件;91、第一固定块;92、伸缩气杆;93、第二固定块;94、导气孔;10、限位挡板;11、活动槽。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9.请参阅图1-图6,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共享电动车多功能提升稳定性的脚踏板,包括脚踏板主体1,脚踏板主体1的顶面设有向下凹陷的踩踏区2,踩踏区2的中部位置开设有贯穿脚踏板主体1的槽口3,脚踏板主体1的顶面侧边固定连接有第一侧护板5,第一侧护板5采用具有一定软度的橡胶材质,其高度与正常鞋底高度持平或略低于鞋底高度,用于对脚部一侧边进行限位,脚踏板主体1的顶面一端固定连接有防护板4,防护板4采用弧形硬质板状结构,一方面防护板4可对脚尖部位进行限位,另一方面可对脚尖部位进行保护,避免撞击磕碰出现损伤。
30.需要说明的是,槽口3内设置有气压组件9以及在气压组件9的承托下悬空在脚踏板主体1上方的踩压板7,如图2、4、5所示,气压组件9共设置有三组,且三组气压组件9呈x形交错设置于踩压板7的底面,以保证结构的稳定性,使踩压板7水平悬浮在脚踏板主体1上方,在当向下踩踏踩压板7时,踩压板7能够挤压气压组件9向脚踏板主体1收合,而气压组件9包括伸缩气杆92,伸缩气杆92的一端铰接有第一固定块91,第一固定块91固定于槽口3的内壁上,伸缩气杆92的另一端铰接有第二固定块93,第二固定块93固定于踩压板7的底面,伸缩气杆92的底部一侧开设有导气孔94,伸缩气杆92内设有活塞,在当伸缩气杆92受到挤压时,由其内部活塞压缩空气;
31.值得提出的是,踩压板7与踩踏区2的底面平行设置,脚踏板主体1远离防护板4的一端内部中空形成容置腔,且容置腔内设置有弹性护件,弹性护件包括气囊,气囊嵌设于容置腔内(气囊与容置腔图中未画出),气囊通过管路与各个伸缩气杆92上的导气孔94相通,气囊采用弹性材质,在当伸缩气杆92内空气通过管路挤入气囊内后,气囊能够迅速膨胀而充满容置腔;
32.进一步来说,防护板4对侧的踩踏区2底面开设有与容置腔相通的弧形槽8,以至于踩压板7在受到按压时通过气压组件9向容置腔内的弹性护件加气,使弹性护件由弧形槽8膨胀出容置腔,可对脚后跟部位进行限位,同时对其进行保护;
33.需要注意的是,第一侧护板5对侧的脚踏板主体1上开设有活动槽11,活动槽11内设置有用于在踩压板7受到按压的同时向踩压板7靠近的侧护组件6,如图1、6所示,,侧护组件6包括第二侧护板61,第二侧护板6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转向板62,转向板62为弯型结构,其中部两侧均固定有轴杆63,轴杆63与活动槽11转动连接,且轴杆63与活动槽11的连接处卡接有扭簧(扭簧图中未画出),以至于转向板62远离第二侧护板61的一端抵在踩压板7的底面,在当向下踩踏踩压板7时,踩压板7能够按压转向板62,使转向板62克服扭簧的扭力并以轴杆63为旋转中心进行转动,进而使第二侧护板61向踩压板7方向靠近,与第一侧护板5
配合对脚部侧边进行限位。
34.需要补充的是,槽口3位于第一侧护板5与侧护组件6所在方向的内壁上对称固定有两个限位挡板10,踩压板7的底面与限位挡板10接触时踩压板7的顶面刚好与踩踏区2底面所在平面重合,由两侧的限位挡板10对踩压板7进行限位,使脚部底面平缓保持舒适感,同时对气囊的膨胀程度进行限定,使气囊的膨胀值处于极限范围内。
35.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如下:在使用时,骑乘人员的脚部中心可放置于踩压板7上,并稍用力向下踩踏,在此过程中,踩压板7向下移动时能够挤压三组伸缩气杆92,由于伸缩气杆92内设有活塞,在当伸缩气杆92受到挤压时,由其内部活塞压缩空气,并通过管路挤入气囊内后,使气囊能够迅速膨胀而充满容置腔,随着踩压板7的继续按压,可使气囊由弧形槽8膨胀出容置腔,而对脚后跟部位进行限位,同时对其进行保护;
36.在上述向下踩踏踩压板7的过程中,踩压板7能够同步按压转向板62,使转向板62克服扭簧的扭力并以轴杆63为旋转中心进行转动,进而使第二侧护板61向踩压板7方向靠近,与第一侧护板5配合对脚部侧边进行限位;
37.踩压板7的底面与限位挡板10接触时踩压板7的顶面刚好与踩踏区2底面所在平面重合,由两侧的限位挡板10对踩压板7进行限位,使脚部底面平缓保持舒适感,同时气囊的膨胀程度达到最大值而不再膨胀、第二侧护板61转动至最大角度而与第一侧护板5保持平行;
38.在骑行过程中,脚部持续对踩压板7用力,第一侧护板5与第二侧护板61分别对脚部两侧边进行限位保护、防护板4与气囊分别对脚尖及脚后跟进行限位保护,在需要下车时,将脚部抬起,踩压板7失去压力下,受到气囊的弹性恢复下逐渐保持初始高度,第一侧护板5向远离脚部方向转动、气囊收缩在容置腔内,进而便于脚部快速脱离脚踏板。
39.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共享电动车多功能提升稳定性的脚踏板,包括脚踏板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踏板主体(1)的顶面设有向下凹陷的踩踏区(2),所述踩踏区(2)的中部位置开设有贯穿脚踏板主体(1)的槽口(3),所述脚踏板主体(1)的顶面侧边固定连接有第一侧护板(5),所述脚踏板主体(1)的顶面一端固定连接有防护板(4),所述槽口(3)内设置有气压组件(9)以及在气压组件(9)的承托下悬空在脚踏板主体(1)上方的踩压板(7);所述踩压板(7)与踩踏区(2)的底面平行设置,所述脚踏板主体(1)远离防护板(4)的一端内部中空形成容置腔,且容置腔内设置有弹性护件;所述防护板(4)对侧的踩踏区(2)底面开设有与容置腔相通的弧形槽(8),以至于所述踩压板(7)在受到按压时通过气压组件(9)向容置腔内的弹性护件加气,使所述弹性护件由弧形槽(8)膨胀出容置腔;所述第一侧护板(5)对侧的脚踏板主体(1)上开设有活动槽(11),所述活动槽(11)内设置有用于在踩压板(7)受到按压的同时向踩压板(7)靠近的侧护组件(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共享电动车多功能提升稳定性的脚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压组件(9)共设置有三组,且三组所述气压组件(9)呈x形交错设置于踩压板(7)的底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共享电动车多功能提升稳定性的脚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压组件(9)包括伸缩气杆(92),所述伸缩气杆(92)的一端铰接有第一固定块(91),所述第一固定块(91)固定于槽口(3)的内壁上,所述伸缩气杆(92)的另一端铰接有第二固定块(93),所述第二固定块(93)固定于踩压板(7)的底面,所述伸缩气杆(92)的底部一侧开设有导气孔(9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共享电动车多功能提升稳定性的脚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护件包括气囊,所述气囊嵌设于容置腔内,所述气囊通过管路与各个伸缩气杆(92)上的导气孔(94)相通。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共享电动车多功能提升稳定性的脚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护组件(6)包括第二侧护板(61),所述第二侧护板(6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转向板(62),所述转向板(62)为弯型结构,其中部两侧均固定有轴杆(63),所述轴杆(63)与活动槽(11)转动连接,且所述轴杆(63)与活动槽(11)的连接处卡接有扭簧,以至于所述转向板(62)远离第二侧护板(61)的一端抵在踩压板(7)的底面。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共享电动车多功能提升稳定性的脚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口(3)位于第一侧护板(5)与侧护组件(6)所在方向的内壁上对称固定有两个限位挡板(10),所述踩压板(7)的底面与限位挡板(10)接触时踩压板(7)的顶面刚好与踩踏区(2)底面所在平面重合。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共享电动车多功能提升稳定性的脚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板(4)采用弧形硬质板状结构。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一种共享电动车多功能提升稳定性的脚踏板,包括脚踏板主体,所述脚踏板主体的顶面设有向下凹陷的踩踏区,所述踩踏区的中部位置开设有贯穿脚踏板主体的槽口;在当按压踩压板向下移动时,能够挤压三组伸缩气杆,使气囊由弧形槽膨胀出容置腔,而对脚后跟部位进行限位保护,同时踩压板能够同步按压转向板,使转向板克服扭簧的扭力并以轴杆为旋转中心进行转动,进而使第二侧护板向踩压板方向靠近,与第一侧护板配合对脚部侧边进行限位,在骑行过程中,脚部持续对踩压板用力,第一侧护板与第二侧护板分别对脚部两侧边进行限位保护、防护板与气囊分别对脚尖及脚后跟进行限位保护,避免脚部从踏板上滑脱,使骑行过程中能够保持稳定。够保持稳定。够保持稳定。
技术研发人员:
汪伟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福建省小钻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8.15
技术公布日:
2022/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