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橇装式加氢站的冷却管路结构的制作方法

阅读: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涉及橇装式加氢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橇装式加氢站的冷却管路结构。


背景技术:



2.加氢站主要分为橇装式加氢站和固定开放式加氢站。其中,橇装式加氢站是将氢气增压设备、加氢机、管路系统、电气系统、仪控系统以及安全附件全部或者部分集成于一个橇装式箱体中,因此,橇装式加氢站具有设备紧凑、占地较小、现场施工周期短的优点。此外,鉴于当今土地市场价格较高,固定式加氢站将导致高昂的土地成本和资金成本,所以,模块化、高集成度、安全可靠的橇装式加氢装备则更适合氢能源发展初期的市场。
3.现有的橇装式加氢站的冷却系统中,压缩机和加氢机各使用一套冷却管路系统,且冷却水管路通常采用卧式布置,占用空间较大,不利于橇装站的集成;此外,两套冷却管路系统的布设使用将会导致整体成本的增加。
4.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用于加深对本公开的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5.鉴于以上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项,本公开提供了一种适用于橇装式加氢站的立式冷却管路,通过立式布局及分支管路的设置,实现了占用空间体积的缩小和多路冷却管路的集成控制。
6.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适用于橇装式加氢站的冷却管路结构,包括进液管路、回液管路、放散管路、排污管路,
7.所述进液管路和所述回液管路并列竖立设置,两者分别包括由一横向段和一竖向段组成的l型管路,且各设至少两条进液支路或回液支路;
8.所述进液管路的竖向段管路设有温度计和温度变送器;所述回液管路的竖向段管路设有流量开关、连接所述放散管路的安全阀、压力变送器;
9.所述排污管路包括分别连通于所述l型进液管路和回液管路弯折处的排污支路、并接所述排污支路并与所述放散管路连接的公共排污管路。
10.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进液管路和回液管路横向段管路的端部分别设有用于连接冷却机组的法兰盘。
11.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液支路包括从进液端依次连接的截止阀和流量计。
12.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各进液支路均包括截止阀,在其中一条进液支路之外的其余进液支路中还设有对应的流量计,且所述流量计位于对应的截止阀下游。
13.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回液支路包括从出液端依次连接的流量视窗器和球阀。
14.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各排污支路中分别设有对应的球阀。
15.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16.1. 由于采用了l型立式进/回液管路,实现管路结构的紧凑布局,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冷却管路卧式布置导致占用空间大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了对橇装有限空间的合理充分利用,减小了冷却管路的占用空间,橇装装置整体上得以更加紧凑。
17.2. 由于采用了进液支路和回液支路,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需要多套冷却系统对不同换热设备进行冷却造成成本增加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了一套冷却系统满足多台换热设备冷却需要的技术效果,使得系统的集成度更高,减小占用空间的同时,减少成本投入。
18.3. 由于采用了放散管路接入排污管路公共端的设计,合理优化了管路排布,减少了管路布设距离,实现了放散口和排污口的共用,进一步提高了橇装设备的集成度。
19.4.由于设置了流量开关及流量视窗器,有效解决了多路管路的故障判断问题,通过流量开关的报警信息可以获知冷却管路循环状态,通过流量视窗器可以判断发生泄漏等其他循环故障的支路。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立式冷却管路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中立式冷却管路的结构示意图。
22.以上各图中,1为进液管路,2为回液管路,3为放散管路,4为排污管路,5为温度计,6为温度变送器,7为进液支路,8为截止阀,9为流量计,10为流量开关,11为安全阀,12为压力变送器,13为回液支路,14为球阀,15为流量视窗器。
具体实施方式
2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竖直”、“液平”、“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而本技术所涉及“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
24.以下实施例中所涉及或依赖的程序均为本技术领域的常规程序或简单程序,本领域技术人员均能根据具体应用场景做出常规选择或者适应性调整。
25.以下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单元模块(零部件、结构、机构)或传感器等器件,如无特别说明,则均为常规市售产品。
26.为了更好的理解本技术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27.本例公开一种适用于橇装式加氢站的立式冷却管路,参见图1,包括进液管路、回液管路、放散管路、排污管路,各管路均采用不锈钢材质,防止腐蚀,提高使用年限。
28.进液管路和回液管路为并列竖立的l型管路,包括液平向管路和竖直向管路。其中,液平向管路用于与冷却机组相连,故该液平向管路的端部设有与冷却机组对应的法兰盘。
29.进/回液管路的l形折弯处采用三通接头连接,由此实现液平向管路到竖直向管路的转折,进而将剩余部分的管路引入竖直向,在竖直向布设,实现竖向空间的充分利用。
30.此外,进/回液管路的l形折弯处的三通接头余留的一端口分别连接一排污支路,则排污支路处于整个冷却管路的底部,可更有利和更充分的排除冷却管路内的杂质。
31.两排污支路分别接入同一公共排污管路,共用一排污口,增加集成度。其中,两排污支路上各设置一排污球阀,当冷却管路正常工作时关闭该球阀,不影响冷却液循环,有排污需要的情况下,再打开该球阀进行排污。
32.进液管路竖直向管路上依次设有温度计、温度变送器、若干进液支路。本实施例中,共设三条进液支路,分别用于压缩机油路冷却、压缩机后冷却、加氢前冷却。其中,温度计、温度变送器分别通过三通接头接入进液管路中,进液管路中位于中间的两路通过三通接头接入进液管路,最上部的支路通过弯头与进液管路连接。此外,温度计和温度变送器接在各进液支路上游的公共管路中,能有效测量进液温度,具有代表性,为各支路提供进液温度依据。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进液管路设有其他数量的至少两条进液支路。在另外的一些实施例中,进液管路最上部的进液支路采用一端封闭的三通接头接入进液管路,方便后期支路的拓展。
33.各进液支路中分别设有截止阀和流量计,冷却进液依次经过截止阀和流量计,此种流经顺序可有效保证截止阀关断后各路流量计间不产生干扰,保证测量的精度。截止阀用于控制其所处支路的开断,流量计用于测量其所属支路流量大小,进而控制制冷程度。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进液支路中任一一条支路仅设置截止阀,其余支路从进液端依次设置截止阀和流量计,参见图2,由于冷却系统在设置前,需要提前计算各换热设备的换热需求并由此确定冷水机组的参数,因此,仅需根据设计需求通过截止阀调整设有流量计的进液支路流量,由于冷却机组供给量一定,故未设置流量计的支路在其余支路调整完毕后自然达到设计的冷却进液量,由此,节省了装置,简化了结构,降低了成本。
34.回液管路竖直管路上依次设有流量开关、安全阀、压力变送器、若干回液支路。本实施例中,共设与进液支路一一对应的三条回液支路,实现冷却液的循环。其中,流量开关和安全阀分别通过三通接头接入回液管路中,回液管路中位于中间的两路通过三通接头接入回液管路,最上部的支路通过弯头与回液管路连接。
35.各回液支路中分别设有球阀和流量视窗器,回液依次经由球阀和流量视窗器后进入回液管路。其中,球阀用于控制其所处回液支路的开合程度,流量视窗器设有观察用窗口,本实施例中采用型号为sg-yl11-1叶轮流量视窗,可通过该窗口观察管路内流体情况,进而可判断该管路的循环是否出现障碍。
36.回液管路中设置的安全阀与放散管路连接,用于冷却管路超压时的放散。该放散管路接入公共排污管路,与公共排污管路共用一排出口,由此进一步提高了集成度,节省了管路。此外,排污支路中设置的球阀能保证接入公共排污管路的放散管路不影响各排污支路,放散物直接经由公共排污管路进行放散。
37.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38.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
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技术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适用于橇装式加氢站的冷却管路结构,包括进液管路、回液管路、放散管路、排污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路和所述回液管路并列竖立设置,两者分别包括由一横向段和一竖向段组成的l型管路,且各设至少两条进液支路或回液支路;所述进液管路的竖向段管路设有温度计和温度变送器;所述回液管路的竖向段管路设有流量开关、连接所述放散管路的安全阀、压力变送器;所述排污管路包括分别连通于所述l型进液管路和回液管路弯折处的排污支路、并接所述排污支路并与所述放散管路连接的公共排污管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橇装式加氢站的冷却管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进液管路和回液管路横向段管路的端部分别设有用于连接冷却机组的法兰盘。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橇装式加氢站的冷却管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支路包括从进液端依次连接的截止阀和流量计。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橇装式加氢站的冷却管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各进液支路均包括截止阀,在其中一条进液支路之外的其余进液支路中还设有对应的流量计,且所述流量计位于对应的截止阀下游。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橇装式加氢站的冷却管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液支路包括从出液端依次连接的流量视窗器和球阀。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橇装式加氢站的冷却管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各排污支路中分别设有对应的球阀。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橇装式加氢站的冷却管路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冷却管路占用空间大、集成度低的技术问题。包括进液管路、回液管路、放散管路、排污管路,所述进液管路和所述回液管路并列竖立设置,两者分别包括由一横向段和一竖向段组成的L型管路,且各设至少两条进液支路或回液支路;所述进液管路的竖向段管路设有温度计和温度变送器;所述回液管路的竖向段管路设有流量开关、连接所述放散管路的安全阀、压力变送器;所述排污管路包括分别连通于所述L型进液管路和回液管路弯折处的排污支路、并接所述排污支路并与所述放散管路连接的公共排污管路。具有空间利用率高、节省成本、集成度高等优点。集成度高等优点。集成度高等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

石林萍 王海龙 周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正星氢电科技郑州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7.06

技术公布日:

2022/11/21

本文发布于:2022-11-25 05:43:3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2/167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管路   支路   所述   技术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