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桩基础施工监理
桥梁工程桩基施工可作为独立下部工程单独递交开工申请报告。开工报告应详列施工桥名、桥位桩号,按监理程序要求向项目驻地监理工程师递交书面报告。
1.2监理工程师对开工报告进行审核,审核内容包括: 1.2.1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是否已编制完成、进行灌注桩施工的开工条件是否具备。 1.2.2工程材料及砼配合比审定。
1.2.3对承包人提供的桩位平面图、桩位施工顺序进行审定。
1.2.4对承包人提供的测量资料、桥位控制桩、护桩、平面高程桩进行复核。
1.2.5钢筋笼制作:从钢材进场前后到钢筋笼制作的各种质量验收合格签证是否全部完成;电焊工等特殊工种是否持证上岗。
1.2.6现场施工布置是否安全、符合环保要求。
1.3钻孔灌注桩施工监理
监理工程师对钻孔灌注桩施工的监理要点如下:
1.3.1要求承包人对钻机就位后钻孔的各项准备工作如护筒埋设是否牢固、制备泥浆设施是否合理等进行检查,并检查参钻人员进行技术交底的有关文字交底纪录及参加交底人员的名单及参与人的签名。
1.3.2监理工程师、监理员对钻孔过程进行巡检,主要检查泥浆是否符合钻孔施工要求,施工纪录是否真实、完全,钻孔过程中偏位情况,质量自检体系是否在有效运作。
1.3.3监理工程师、监理员对清孔后的钻孔深度、孔位、孔径、孔斜、沉渣厚度进行监控,承包人质检部门同时参与,必要时可进行单项和多项质量抽验。承包人不得采用加深钻孔深度的方法代替清孔。清孔前、清孔后、灌注砼前测定孔底沉淀土厚度、泥浆性能应符合规范要求。
1.3.4监理工程师、监理员对清孔检查合格后向孔内沉放钢筋笼骨架进行监控。
1.3.4.1监理人员将按下表对钢筋笼进行检查:
灌注桩钢筋骨架制作和安装质量标准
谷氨酸发酵项目 | 允许偏差 | | 项目 | 允许偏差 |
主筋间距(mm) | ±10 | 保护层厚度(mm) | ±20 |
箍筋间距(mm) | ±20 | 中心平面偏位(mm) | 20 |
外径(mm) | ±10 | 顶端高程(mm) | ±20 |
倾斜度(%) | 剥线 0.5 | 底端高程(mm) | 清洗喷嘴±50 |
| | | | |
多任务手势
1.3.4.2检查钢筋笼在运输到现场并起吊到孔位时是否发生截面变形或笼骨架松散、脱焊。钢筋应避免在结构的最大应力处设置接头,并应尽可能使接头交错排列。配置在同一截面内(35d长度范围内,但不小于50cm)的受拉钢筋接头,其截面积不得超过配筋总面积的50%,焊缝要饱满,满足焊接施工规范要求。
1.3.4.3旁站检查钢筋笼骨架向孔内沉放过程中,每节钢筋笼连接是否按照规范要求进行焊接。
1.3.4.3检查按设计要求同时布放的声测管、是否牢固,并确保不渗漏进管内水泥浆,不发生扭曲变形。
1.3.4.4监理工程师、监理员检查钢筋笼骨架沉放时位置是否偏位、钢筋笼下放是否采取了有效措施确保笼身固定不致产生上浮或下沉、钢筋笼笼顶标高是否正确、钢筋笼保护层控制措施是否到位,确保钢筋保护层满足设计要求。钢段
1.3.5钻孔灌注桩混凝土灌注
1.3.5.1清孔后到沉放钢筋笼工序这段时间内,检查是否同时已将灌注砼的各项准备工作基本就绪。为了缩短清孔到开始灌注砼的时间,监理工程师督促承包人尽快处理安排各项工作,确保孔底减少沉渣和发生意外塌孔(清孔后发生塌孔的可能性会增加)。承包人要在清孔后4小时内灌注混凝土,否则应重新清孔。
1.3.5.2监理工程师在现场灌注水下砼时对首批砼灌注数量、孔深探测手段、导管埋深及埋
深纪录、砼灌注速度等进行旁站监理,并督促、检查承包人做好钻孔灌注桩砼的浇筑施工纪录。
1.3.5.3监理工程师对现场灌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故障进行监控;如发现故障处理不当将会存在质量隐患或质量事故时,监理工程师将根据情况发出相应指令,如:在灌注砼时发现导管进水、导管堵塞、塌孔、钢筋笼骨架上浮现象、埋管(导管拔不出或拔不动)、判断有夹层或断桩等。监理工程师要求承包人在此工序施工准备阶段就应拟定好各种故障的处理方案及准备好灌注桩补强措施所需的设备,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质量事故和经济损失。
1.3.5.4灌注桩灌注时间不宜过长,首批砼入孔后,砼应连续灌注,不得中断。
1.3.5.5水下砼灌注应用钢导管,导管内径为250mm~350mm,视桩径大小而定,导管使用前应进行水密承压和接头抗拉试验(严禁用气压试验)且试验时要通知监理人员到场参加,经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试验参数计算可参照有关技术文件。
1.3.5.6钻孔灌注桩砼浇筑需比设计桩顶标高高出0.5—1.0米以上。
1.3.5.7监理工程师在现场督促检查灌注砼过程中,孔内溢出的水或泥浆是否流至预定地点,
是否按环保要求进行处理排放。
1.3.6桩头凿除
1.3.6.1 桩头基坑开挖,应结合承台、系梁等基坑要求进行开挖,同时必须符合明挖基础基坑开挖施工安全技术要求。
1.3.6.2桩头凿除时,应采取措施,确保桩顶标高处钢筋笼四周砼保护层不被破坏。
1.3.6.3桩头凿除至桩顶标高后,应检查桩顶砼是否达到设计要求,若桩顶砼出现松散、空洞、夹渣或达不到设计强度时,应要求施工单位上报处理措施,经审批后实施。
1.3.6.4破桩头工艺流程(参考):
第一步:在桩顶位置设置10~15CM的切割线,
第二步:人工凿开缺口,深度致钢筋。便于后续的风镐作业不会破坏钢筋保护层。
第三步:风镐剥离缺口上侧钢筋外保护层。
第四步:钢筋向外侧微弯,便于施工。
第五步,加钻顶断,钻头水平或稍向上,位置在桩顶线以上10~15CM。
第六步:将桩头破除混凝土提出(注意保护声测管),然后用人工凿除并清顶,保证不破坏钢筋保护层,并至桩头微凸。
第七步:清洗桩头
1.3.7监理工程师对钻孔灌注桩的检测
1.3.7.1成孔质量检测-----与承包人质检部门一起进行
散堆填料
其中包括:桩位偏差检查、孔径检查、桩倾斜度检查、孔底沉淀土厚度检查,合格后当场办理质量检验签证。
成孔检验设计要求:
排架桩孔中心位置偏差≤±50mm,桩≤±100 mm
孔径不小于设计孔径
倾斜度小于1%
孔深不小于设计规定
孔内沉淀土厚度:
直径≤1.5m的桩,≤200mm;直径>1.5m或桩长>40m或土质较差的桩,≤30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