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qikan
作者:周文武
来源:《农家科技下旬刊》2014年第01期
摘要:通过对我镇水稻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以及常规田间管理防治方法综合运用。到对
我镇水稻稻曲病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这对我镇水稻稻曲病防治,减少水稻生产中的经济损失具有重要意义。发热器
关键词:水稻;稻曲病;发病规律;防治措施
水稻稻曲病是水稻后期为害,稻曲病我们当地又叫酒曲子、霉坨坨,稻曲病不仅含有有毒素,降低稻米的品质,还能造成减产,稻曲病早期发病病症表现不明显,农民很容易无视,从而错过防治的最佳时期,当到了水稻生长后期,稻曲病表现明显时自觉用药,不只防治没有效果还形成稻米质量降落,食用后影响健康。以往发生零星,一般不造成为害,近年来我镇由于气候和品种影响此病发生较为突出。2005年我镇马头乡,2012年我镇八里乡上埝村,发病比较严重。对我镇水稻的产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根据近年来对水稻稻曲病的调查与分析。现有效的控制了水稻稻曲病在我镇的蔓延和危害。现就有效控制稻曲病,确保水稻优质、高产,将其发病症状、病原菌及发病规律和我镇的综合防治技术阐述如下。电火花笔
放血笔
金刚石悬浮抛光液一、危害症状
稻曲病在开花后至乳熟期发生,主要在水稻抽穗扬花期感病,稻曲病只为害穗部个别谷粒。一般一穗有3-5粒受害。多的达20粒以上。病菌在颖壳内生长,起初“稻曲”很小,以后撑开内外颖从合缝处外露,将整个花器包裹起来,表面光滑,外被薄膜,逐渐向两侧膨大,成稍扁平的球形。大于谷粒数似“酒曲”,薄膜随稻曲的长大而破裂。颜由橙黄转为黄绿,最后成墨绿,外壳龟裂,形成直径1厘米左右近圆球形的“稻曲”,代替米粒。“稻曲”外被覆一层墨绿粉状物,带粘性,不易飞散。 二、病原菌及发病规律
热水回收稻曲病是真菌性病害,谷粒内长出的球状稻曲,是病菌的孢子座。可见中心为白,由紧密的菌丝块及寄生的颖片等物组成。第2层为黄,外层墨绿着生许多墨绿粉末,即病原菌的厚垣孢子。厚垣孢子萌发菌丝,形成分生孢子梗,着生分生孢子;孢子座中的黄部分可形成菌核,在厚垣孢子散落时出现于病粒表面。菌核落入土中,至翌年夏秋间再抽出肉质子痤数个,产生子囊和子囊孢子。并随风传播散落,在水稻破口期损害花器和幼嫩器官,招致谷粒发作病害。病菌在气温24-32℃发育较 好,而厚垣孢子发芽和菌丝生长则以28℃最适宜,低于12℃或高于34℃不能生长。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都可侵害花器及幼颖。病害早期侵入花器,
晚期侵害成熟的谷粒。稻曲病的发作与气候、施肥程度、大田管理和种类抗性有亲密关系。水太阳能充电背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