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蕈1号菌包工厂化培植技术

阅读: 评论:0

园艺学现代农业科技2018年第3期
新时代现代农业的要求是实现规模化经营,达到高效、优质。食用菌工厂化栽培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发展食用菌产业要因地制宜,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做到品种搭配,优化结构发展。莆蕈1号是福建省莆田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通过品种认定的大杯蕈新品种,是国内目前唯一经过认定的大杯蕈品种,其子实体鲜品脆嫩如笋,干品浓香味甜。夏季高温季节是食用菌的淡季,为了生产出大量优质的莆蕈1号产品,应进行莆蕈1号工厂化生产。由于莆蕈1号菌包生产工艺及技术要求与其他品种(金针菇、海鲜菇、杏鲍菇)工厂化栽培菌类有所不同,其菌包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工厂化生产能否顺利进行。莆蕈1号菌包培植遵循统一的生产工艺流程:配料→菌包装袋→灭菌、冷却→接种→标记→培养及检查→成品或贮藏→出菇管理。现对莆蕈1号菌包工厂化培植技术进行总结,以期为莆蕈1号工厂化产品生产提供优质菌包。
1菌种来源
莆蕈1号菌种来源于菌种工厂化自己培植,贮藏用种注意不能超过90d [1]。贮藏的菌种(务必黑暗环境)在16~18℃菌种室室温条件下可自然贮藏10~15d ,不影响使用效果。如果需要贮藏15d 以上,就要人为创造更低的温度(13~15℃)条件进行贮藏[1]。大杯蕈(猪肚菇)有许多品种,切记要选用优质种[2]。一般选用枝条种,可以缩短菌包在培养房的培养时间,提前7d 供出菇房覆土或不覆土出菇。2菌包培养料选择
莆蕈1号菌包培养料选用棉籽壳、木屑及牛粪粉作为培养主料。所选用培养原料要求新鲜、无霉变、洁净、干燥;若有霉变的材料务必进行预堆发酵后使用。培养料有以下2种配方:①木屑40%、棉籽壳20%、麦麸18%、发酵牛粪粉18%、轻质碳酸钙2%、石灰2%,调节培养料含水量为60%~65%[3];②木屑46%、棉籽壳32%、麦麸18%、轻质碳酸钙2%、石灰2%,调节培养料含水量为60%~65%。预先称取主料和辅料,做到正确配料。进行堆制发酵预处理后更有利于该种菌丝萌发和生长,可以提早出菇[4]。预堆发酵方法每隔3d 翻堆
1次,具体参照文献[4]。3菌包装袋
采用规格为扁径18cm 、长36cm 、厚0.5mm 的菌袋,采
用装袋机机械装袋,分装菌袋每袋装干料重0.48~0.51kg ,中间有打孔,以适宜莆蕈1号菌丝生长。4菌包灭菌及冷却
最好在6h 内完成配料和上锅过程。装袋后马上进行灭菌(平压与高压均可,尽量采用高压灭菌,本文以高压灭菌为准),特别是在高温高湿季节,更不可过夜搁置。高压灭菌具体程序:锅内温度上升至105℃后保持30min ,再升至115℃保持30min ,再升至121℃保持180min ,灭菌压力为0.15MPa ,最后焖置60min ,待气压平衡后出锅[1]。5接种
灭菌后菌袋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冷却至28℃以下,注意冷却室应保持洁净,做到无尘和无菌,防止菌袋表面落上杂菌。冷却后接种,要求按照无菌操作规范,具体为清洁接种室,搬入菌袋和菌种,消毒,接种,搬出接种好的物品,清理和消毒接种室。注意选用菌丝浓密健壮、无污染的栽培种,不使用有任何问题的栽培种[1]。6标记
用记号笔直接写在菌包外部侧面。同一批次可选择代表性的写一部分。接种日期是必须标明的内容。标记时间也可预先在接种前就安排做记号,接种过程中若有变化在接种之后要马上改写内容。7菌包检查
菌包检查内容有3项。一是菌包是否漏接种;二是菌种的萌发菌丝活力和生长势;三是是否有污染,尤其要注意隐性污染。检查内容包括菌丝粗细、浓密程度、洁白度、整齐度等指标。及时拣出漏接种、生长势不良、菌种没萌发、污染杂菌边缘生长带不整齐的个别菌包。第1次检查在接种后3~5d 进行;第2次检查在接种后13~15d 进行;第3次检查在80%以上菌包菌丝生长将近满包时进行。经过3次检查后,一切都正常的菌包可以作为出菇的合格菌包。经过以上3次检查后不正常的菌包,可以作为发酵料加入下一批菌包
的制作当中。添加不正常菌包最大加入量限制在20%以下。8成品或贮藏
莆蕈1号菌包菌丝生长极旺盛,特别是第1次、第2次菌包检查无污染,后期才出现污染的,莆蕈1号菌
HDPE多孔加筋缠绕波纹管丝可完全将杂菌覆盖,且正常出菇。菌包菌丝成品丰满、浓密、均匀,菌包均可闻到浓郁的菇香味。作为工厂化栽培菌包制作成为成品就是要及时出菇(菌包菌丝满袋后经10~15d 后熟,有利出菇整齐)[5-7]。若是出菇房腾不出空间,也可在13~16℃
(下转第113页)
摘要莆蕈1号是通过品种认定的大杯蕈新品种。总结莆蕈1号菌包工厂化培植技术,包括菌种来源、菌包培养料选择、菌包装袋、菌包灭菌及冷却、接种、标记、菌包检查、成品或贮藏、培养过程中环境条件的控制等方面内容,以期实现莆蕈1号菌包的工厂化栽培。
关键词大杯蕈;莆蕈1号;工厂化培植技术中图分类号S646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5739(2018)03-0110-01
莆蕈1号菌包工厂化培植技术
林俊扬1陈政明1*郑永德1邱春锦1李碧琼1卢翠香1邹勇谦2
(1莆田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福建莆田351144;2得真元新农业(连云港)公司)
基金项目福建省区域发展科技计划项目(2016N3019)。
作者简介林俊扬(1963-),男,福建莆田人,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
食用菌栽培及生物技术。*通信作者
收稿日期2017-11-01
110
.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接第110页)
甚至更低的温度条件下贮藏(控制低温条件和黑暗培养),在冬季温度低于16℃条件下可3个月以上不出菇。
9培养过程中环境条件的控制360度旋转拖把
开发运维一体化一是温度。培养前期8~13d保持培养房室内温度为23~25℃,第14天或者15d开始再降温2℃,一般为21~ 23℃,既能保证菌丝正常快速生长,又能防止菌袋发温过热。二是湿度。培养房培养期间控制空间湿度为60%~70%。三是通风换气。培养期间必须循环通风换气,通风为内循环通风加外通风(排出
废气二氧化碳等),二氧化碳浓度以不超过5000~8000mg/kg为宜。四是光线。莆蕈1号菌丝培养阶段要求黑暗培养,菌包检查时用手电筒照明,人员进出要随手关灯关门。
10参考文献
[1]林俊扬,郑永德,陈政明.莆蕈1号菌种工厂化生产培植技术[J].现代
农业科技,2015(10):104-111.
[2]董洪新,蔡德华,李玉.猪肚菇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中国食用菌, 2010,29(3):3-6.
[3]吴健.猪肚菇高产栽培技术[J].新农村,2006(12):13.
[4]陈克华,卢翠香,陈政明.大杯蕈新品种‘莆蕈1号’栽培技术[J].福建电机减速机构
农业科技,2017(5):39-40.
[5]马成武.笋菇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辽宁农业科学,2007(2):88.
[6]陈政明,彭建平,卢翠香,等.猪肚菇新种中柄侧耳人工驯化栽培技术
研究[J].热带作物学报,2013,34(12):2358-2362.
[7]朱元弟,马付元.猪肚菇的栽培技术[J].食用菌,2007(2):38.
(上接第111页)
2.4双孢蘑菇栽培户严重减少
由于近几年砂糖橘等水果产业效益好,双孢蘑菇主产县全州、荔浦、临桂等县(区)的菇农纷纷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菇农种植双孢蘑菇的意愿不高,而改种果树等经济作物。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双孢蘑菇生产的发展。
伞齿轮传动2.5深加工能力差
双孢蘑菇收购和加工企业少,大量产品均以鲜品形式销售,导致出菇高峰期产品价格和效益难以保障,规避风险的能力不强。
3发展思路
总体来说,应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以效益为中心,提高产品品质,抓好双孢蘑菇栽培技术推广,实现食用菌产业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的转变,引导食用菌生产从分散经营的传统格局向集约化、规模化生产方向发展。3.1切实加强对产业发展的领导
农业主管部门要把发展双孢蘑菇生产工作纳入议事日程,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制订扶持政策,建立考核机制,向市财政争取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技术推广经费,支持双孢蘑菇产业发展。推广及科研部门要经常帮助菇农解决生产中出现的各种技术难题和具体问题。
3.2加大扶持力度,提升发展水平
一是要加强科技队伍建设,充实县、乡科技力量和发展社会服务机构,壮大科技队伍,健全服务体系。二是要加大资金投入,提高科学技术服务水平。每年安排一定经费,用于食用菌技术研发、新品种新技术引进与推广及产品加工等项目。三是加强技术培训,抓点示范,培训农民。通过培训,不断提高食用菌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与技术水平,提高菇农的科技致富与创新意识。
3.3加强双孢蘑菇工厂化栽培技术的应用
工厂化生产是今后双孢蘑菇生产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要增强节能减排意识,科学合理设计节能工艺,提升生产技术水平;提高机械化、自动化生产能力,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提升行业竞争力,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的目标[3]。
3.4培育龙头企业,促进食用菌产业化发展
把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作为推动双孢蘑菇生产发展的主要工作来抓,充分发挥其带动作用。通过招商政
策扶持壮大一批龙头企业,引进资金、人才、技术,使农民生产出来的产品能通过龙头企业轻松走向市场,能尽快推进双孢蘑菇的产业化发展[4]。
3.5抓菌政,促管理,提高菌种质量
抓好菌政建设,对菌种生产实行规范管理,杜绝无证生产、销售菌种的行为。尽快出台具有法律效力的食用菌菌种生产经营管理办法和食用菌菌种质量标准,逐步规范食用菌菌种生产、销售等环节,改善菌种生产、供应的混乱局面。在此基础上,推出一批菌种质量好、企业信誉度高、技术力量雄厚的“信得过”菌种厂,以促进桂林市菌种质量水平的提高。
3.6创新模式,循环发展
在发展双孢蘑菇生产的过程中,坚持走循环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实行“稻—菇”循环种植模式,即在水稻收获后利用稻草作为菇料种菇,收菇后菌渣还田,结合粮食生产,带动食用菌产业稳定发展[5]。这样既确保了粮食生产安全,又能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双孢蘑菇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4参考文献
[1]覃培升,黎金锋,黄福常.双孢蘑菇生产种常见问题及生产改进[J].中
国食用菌,2007(3):27-28.
[2]徐春荣.桂林市食用菌生产效益调查分析[J].南方园艺,2010,21(3): 16-18.
[3]黄建春.中国双孢蘑菇工厂化生产现状与发展的思考[J].食用菌, 2012,34(2):1-3.
[4]贾改秀,张金文,王托和,等.河西走廊双孢蘑菇生产及产业发展的探
讨[J].食用菌,2012,34(2):3-4.
[5]李应明,曾宪堂,杜晓宇.稻田双孢菇栽培技术[J].四川农业科技, 2012(8):33-34.
4.3加强田间管理
康定市春季雨水相对较少,易出现干旱灾害,春季播种马铃薯土壤墒情绝大部分是通过上年秋收后储存水分而成。因此,农户在每年秋季应深耕,以提升土壤中水分含量,降低水分蒸发速率。在雨水较多时期及时做好排水工作,避免田间积水严重。对于低温霜冻天气,要采取覆膜技术防御,同时科学喷药,做好病虫害防治。5参考文献
[1]谢萍,王连喜,李剑萍,等.气象条件对宁夏马铃薯生长及品质的影
响[J].广东农业科学,2011,38(19):6-8.
119b[2]韦剑锋,吴炫柯,韦冬萍,等.广西冬种马铃薯的气候条件分析[J].安
徽农学通报,2011,17(23):155-157.
[3]杨江红.临汾马铃薯种植的农业气候条件分析[J].科技风,2015(13): 60.
[4]李国璋,温芸芸.宁夏隆德县马铃薯全生育期气象条件分析[J].安徽
农业科学,2015,43(34):294-295.
李正蓉等:康定市马铃薯种植适宜性气候条件分析及气象灾害应对措施
113 .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文发布于:2023-06-06 01:57:5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2/12755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生产   发展   菌种   蘑菇   工厂化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