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箱分频器制作本工程地埋管道采用PVC管材,管道安装必须严格按照《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进行施工。管道安装具体施工办法是挖掘机开挖管沟,人工辅助清理沟道,人工安装管道,人工配合机械回填管沟。 7.1管道土方开挖
管沟采用机械开挖为主,辅以人工的施工方法。挖土尽量堆放在沟槽的同一侧,以利于管道安装施工。沟底修整及底部保护层由人工完成,开挖沟槽同时安装管道,如有局部超挖,应以同类土回填。
(1)施工现场应设置测量控制网点,在管道中心线上每隔30-50m打一木桩,并在管线的转折点、出水口、闸阀等处或地形变化较大的地方加桩,桩上应标注开挖深度。施工现场测量控制网采用全站仪进行测量施工控制,精确放样出开挖轮廓,用白石灰画出轮廓线,经监理人确认后进行下一步工作。
(2)管道开挖采用挖掘机直接开挖,采用梯形断面,要求沟线顺直,沟底平整,开挖土料
尽可能堆放在一侧,以便管道安装。槽底宜挖弧型管床,管床对薄壁塑料管的包角应不小于120°;管材与管件连接处,管槽开挖尺寸可适当加大。
(3)管沟的挖掘,须依照管线设计线路正直平整施工,不得任意偏斜曲折,而管线如必须弯曲时,其弯曲角度应按照管子每一承口允许弯折的角度进行。 (4)管沟挖掘,应视土壤性质,作适当的斜坡,以防止崩塌及发生危险,如在规定的深度,发现砾石层或坚硬物体时,须加挖深度10㎝,以便于配管前的填砂,再行放置PVC-U管。
(5)土质较松软的外,应作挡土设施,以防崩塌,管底并须夯实。管沟中如有积水,应予抽干,方可放管。
(6)沟槽底部20cm以内用人工开挖,尽量不扰动设计沟底标高以下的原状土,进行整平。沟底遇大颗粒石块,应将其开挖至设计标高以下0.20m,再用粗砂或软土夯实至沟底设计标高。
(7)挖土超挖在15cm以内且无地下水时,可用原状土回填夯实,密实度为95%;沟底遇
地下水时,采用砂夹石回填。
(8)当在深沟内挖土施工时,要注意沟壁的稳定情况,所有人员不得在沟内坐卧、休息,要在沟上设专人监视,并采取措施,防止塌方伤人。在电杆、变压器附近堆土时,其堆土高度要考虑到距电线的安全距离。
7.2管材、管件的运输及堆放
管材、管件的运输要采用科学合理的运输方法,要轻拿轻放,管外要用海绵、棉纱等柔软材料保护、填充,防止损坏和变形。管材运输时严禁扔或激烈碰撞,同时要避免日光爆晒。
(1)管材应按不同规格分别进行扎捆,管端宜采用适当保护性包装,每捆长度应一致,重量不超过50Kg。
(2)管材、管件在运输、装卸和搬动时应轻拿轻放,排放整齐,避免油污。不得受到剧烈撞击即尖锐物品碰触,不得抛、摔、滚、拖。
(3)管材及管件应存放在温度不超过40℃及有良好通风的库房火棚内,不得受到露天存放在阳光下长期爆晒,距一般热源距离不应小于1m。
(4)管材应水平堆放在平整且夯实的地面上,堆放高度不宜超过1.5m。插口及承口宜交替平行堆放,不得垂直堆放。承口部分应悬出插口端部。 (5)当管材从生产到使用的存放超过18个月时,宜对管材的物理学性能重新进行检测,合格后再使用。
7.3下管及铺管
7.3.1现场运管
由于PVC-U管不允许爆晒,所以施工现场不能堆放管道,应随用随从仓库中取,现场运输采用车拉人扛均可,要小心轻放。
7.3.2下管:所谓下管就是将管节从沟槽上运到沟槽下的过程。
(1)下管方法有人工和机械两种方法。本工程采用人工下管的方法。
(2)人工下管可采用压绳下管法:
压绳下管法中一种最常用的人工下管方法。适用于中小型管子,方法灵活,经济实用。常用的方法有人工压绳法、埋锚桩压绳法和竖管压绳法等三种。
人工压绳法用两根大绳分别套住管节的两端,然后分别将两根大绳的一端用数人脚踩牢固,并用手拉紧绳子的另一端,在专人指挥下,徐徐放松绳子,直到将管节放至沟槽底部。为了节省人力,保证安全,有时也在槽边打入两根撬棍,利用大绳和撬棍和摩擦力,帮助下管。
7.3.3管道位置控制
(1)管轴线位置控制
墙布拼接①中心线法:在沟槽上口每隔一定距离(一般不大于20米),埋设坡度板,在坡度板上到管道的中心位置。钉上中心钉,然后用20#左右的铅丝拉紧---即管道中心线。在中心线上悬挂一垂球,在拟稳管中放一带有中心刻度的水平尺。当垂球的尖端或垂线对准水平尺的中心刻度时,则表明管子已经对中。若垂线在水平尺中心刻度左边时,表明管子向右偏
离;若垂线在水平尺中心刻度右边时,表明管子向左偏离;调整管子使其居中为止。该方法精度高,是施工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枳橙
②边线法:管道安装前,先在管道一侧的沟槽壁上钉一排边桩,其高度接近管中心。在每个边桩上钉一个小钉,在小钉上用细线绳拉一条边线使之和管道中心保持一常数值,所以该边线是管道中线的平行线。稳管时,使管外皮与边线保持同一间距,则表明管道中心处于设计轴线位置。该方法操作简单,但精度较低,目前多用于承接口管道施工。
(2)高程控制
稳管前,在相邻两检查井之间(包括两检查井)每隔10米埋设坡度板一块,在坡度板上钉一块立板,槽浅立板方向朝上,槽深立板方向朝下。在立板上设高程钉,高程钉的位置是根据设计管底高程加上一个常数值而得到的。为了操作方便,该常数可任意取值,一般为整数。将各高程钉上挂一根细线绳,该线称为坡度线,它与拟稳管之间的垂直距离处处相等。稳管时,用一木制丁字形高程尺,将所选常数标于尺上,而后将高程尺垂直放在管内底中心位置(当以管顶高程为基础选择常数时,高程尺应放在管顶),调整管子高程,当高程尺上的刻度与坡度线重合时,表明管内底高程正确。
在稳管中,有时工程量较小或精度要求较高时,也可以使用水准仪直接测量,一般每一管节首尾各测一点,可确保精度。但该方法占用仪器和测工较多,效率也较低。
稳管工作中对高程和平面位置的控制应同步进行,相互配合,确保工程质量。
7.3.4铺管
管道铺设过程为:管材放入沟槽→接口→部分回填→试压→全部回填。管材应平稳下沟,不得与沟壁或沟底激烈碰幢。
(1)铺管宜由低向高处进行,铺设在平缓地面的承插口管道,承口一般朝来水方向,在斜坡地段,承口朝上坡。
(2)管道铺设或安装中断时,应用塞子临时堵塞管口,不得敞口搁置。
(3)管道在铺设过程中可有适当的弯曲,但幅度不能过大,弯曲半径不得小于管外径的300倍,并应浇筑固定管道弧度的混凝土或砖砌固定支墩。
长链二元酸7.4管道连接安装
7.4.1连接施工
管道连接可以采用橡胶圈接口、粘接接口,法兰连接等型式。最常用的是橡胶圈和粘接连接,橡胶圈接口适用于管外径63-315㎜的管道连接;粘接接口只适用管外径小于160㎜管道的连接。
(1)橡胶圈接口及连接
①清理承插口:对接前,清理干净承口内械橡胶圈沟槽、插口端工作面及橡胶圈,不得有土或其它杂物。
②套胶圈:在管子两侧同时把胶圈由管下部向上套,将橡胶圈正确安装在承口的橡胶圈沟槽区中,不得装反或扭曲,为了安装方便可先用水浸湿橡胶圈,但不得在橡胶圈上涂润滑剂安装。
③初步对口:采用人力使管节慢慢移动到承口处,亦可在承口端用撬棍往前拨管,观测高程和位置是否满足设计要求,然后进行调整工作。若管道低于设计标高,可将管子轻轻吊起,下面填砂捣实;若高于设计标高,沿管轴线左右晃动管子,使管子下沉到设计标高。
为了使插口和胶圈能够均匀顺利地进入承口,达到预定位置初步对口后承插口间的间隙和距离务必均匀一致。否则胶圈受压不均,进入速度不一致,将造成胶圈扭曲而大幅度回弹。
④接口后将管道除接口处外用回填土压住后,再装下一根管。
⑤一层润滑油,再将插口推入承口内。
⑥顶装:初步对口正确后,即可装上顶进设备进行顶装。顶装时应先将插口端管节轻轻吊起,然后慢慢顶入承口之内。顶装过程中要随时沿管四周观察胶圈和插口进入情况。当插口管节上部进入承口的深度不一致时,可通过调整吊管高度进行纠正;当插口管节左部或右部进入深度不一致时,可通过撬棍进行调整。在进行调整时,应停止顶装。
⑦胶圈就位检查:管道顶装后,应用探尺检查胶圈的就位情况。检查胶圈与承口接触是否均匀,发现不均匀时,可用錾子捣击,决不能出现“麻花”、“闷鼻”及“跳井”现象。
(2)管道粘接连接
①在涂刷粘接剂前,应先用砂纸将粘接表面打毛,用干布将粘接表面擦净,表面不得沾有尘埃、水迹及油污,当表面沾有油污时,应用棉纱蘸丙酮等清洁剂擦拭干净。
②采用承插口时,应对承口与插口的紧密程度进行验证。粘接前必须将两管试插一次,使插入深度及松紧程度配合情况符合要求,并在插口端表面划出插入承口深度的标线。管端插入承口深度可按现场实测的承口深度。
③涂抹粘接溶剂时,应先涂承口内侧,后涂插口外侧,涂抹承口时应顺轴由里向外涂抹均匀、适量,不得漏涂或涂抹过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