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月令

阅读: 评论:0

葡萄月令》活动单
【学习目标】
1.简单了解本文严谨别致、详略有致的结构特点。
2.通过朗读品味本文淳朴自然、闲适自在的语言
3.运用想象和联想,体会作者文人的灵性和雅致的情趣,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知识链接
1.月令:记述每年夏历十二个月的时令及其相关事物。上古一种文章体裁,按照一年12个月的时令,记述朝廷的的祭祀礼仪、职务、法令、禁令,并把它们归纳在五行相生的系统中。
2.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京派小说传人,散文家、戏剧家。他博学多识,情趣广泛,对书画、医道、戏剧与民间文艺都有深入钻研。有“短篇圣手”之称,所作小说多写童年、故乡,写记忆里的人和事,在浑朴自然、清淡委婉中表现和谐的意趣。他力求淡泊,脱离外界的喧哗和干扰,精心营构自己的艺术世界。自觉吸收传统文化,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显示出师承沈从文的特点。在小说“散文化”方面,开风气之先。作品有《大淖记事》,还有《受戒》、《异秉》等。
【活动一】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思路 
1.通读课文,文章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写什么? (同桌两人合作完成表格)
明确: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写出了葡萄12个月的栽种和生长情况   
月 份
栽 种 过 程(人)
生 长 过 程(物)
一月
检查葡萄窖 
睡在窖里
二月
挖窖
出 窖
三月
备料.刨坑.竖柱.上架.施肥
上 架
四月
浇水
喝水、抽条、长叶
五月
浇水.喷药.打梢.掐须.
喝水.抽条.长叶.开花
膏药制作六月
浇水、喷药、打条、掐须
结 果
七月
掐须.打条.喷药.浇水.追肥
“膨 大”
八月
喷药、下葡萄、装筐、装车
“着 ”(成熟)
九月
喷药
十月
(做其他农活)
自由生长
十一月
拆架、剪枝以备来年插条、入窖
下 架
十二月
挖窖、入窖、检查
入 窖
2.从图表中我们发现本文内容和结构有什么特点?
明确:(1)葡萄的生长过程和栽种过程是紧密联系的,在人的精心照料下,葡萄才能像孩子一样健康成长。
(2)开头与结尾呼应,栽种过程与生长过程年复一年,人与物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3.作者重点介绍葡萄哪几个月的生长情况?为什么选择这几个月呢?
明确:不是。重点放在三、四、五、八几个月上。
因为上架、吸水、抽条、长叶、开花、结果是葡萄生长过程中最有情味的内容,是整个葡萄园生命涌动的时刻,是充满活力、蓬勃生长的季节,也是最能让人为所见到的自然生命感动的时刻,所以,作者对其进行详尽的描写。
教师小结
由此可见,文章只是摆出一副流水账的架势,但仔细品味却是别出心裁、别具一格。作者通过仔细的观察和亲身的实践,将葡萄的栽种过程和生长过程有机结合,不但结构严谨,
而且详略有致。它的结构和内容是紧密相关,是一种“苦心经营的随便”。
(板书:结构严谨,详略有致)
【活动二】细读文本,品读语言
国内有一位评论家评论说:“汪曾祺的语言很怪,拆开来的话每一句都是平平常常的话,放在一起,就有点味道了。”确实,汪曾祺自己也说过:“语言是活的,滚动的。语言不是像盖房子似的,一块砖一块砖叠出来的。语言是树,是长出来的。树有树根、树干、树枝、树叶,但是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树的内部的汁液是流通的。一枝动,百枝摇。”“这“活”的语言怎么来体会呢?体会语言的滋味的最佳方法是朗读和咀嚼。下面就请大家选择你觉得最能体现汪曾祺语言特的段落自行朗读,带着感情去读,读出语言的特,读出语言的灵气。(学生自己朗读)
1.交流朗读感受
请学生朗读自己挑选的段落,总结本文语言的大致特点,主要是体会语言的平实自然、口语化。   
运行网
如:“起!---起!”哎,它起来了……(三月)     
“葡萄喝起水来是惊人的。它真是在喝哎!(四月)
“它简直是瞎长!”“这样长法还行呀,还结不结果呀?”(五月)
“一串一串剪下来……倒怕是装不紧,逛里逛荡的。那,来回一晃悠,全得烂!”(八月)
事实上,我们在初中的时候就领略了汪曾祺语言的妙处。  (已学过《端午的鸭蛋》)
例如:平时吃鸭蛋“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板书:语言平实自然、口语化)
语言平实朴素,口语彩浓厚,是不是就不美了呢?
不是。这是属于作家个人的写作风格。我们说,浓妆艳抹、华冠锦服的城市女性是美丽的,这是一种时尚高雅的美;而素面朝天、罗布粗裙的乡村女性,同样也是美丽的,这是
一种朴素自然的美。本文通篇都采用口语叙述的方式,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人为的雕饰,也没有轰轰烈烈的场面,表现出的是一种变速箱试验台朴素、洁净、自然、平实的美油炸锅。汪曾祺曾经说过:“我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
医疗废物焚烧
例:“一月,下大雪。雪静静地下着,果园一片白。听不到一点声音。葡萄睡在铺着白雪的窖里。”请学生轻轻地齐读,创造意境。然后问:读着这样的文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请学生发言)
明确:“开头就是下着大雪,一股寒气扑面而来,却没想到与之俱来的是可爱的葡萄。葡萄睡在铺着白雪的窖里如同新生的小婴儿躺在温暖的床上。”“这是怎样的境界!此刻你不管怎样浮躁不安,你必须屏息静气,跟着汪老悄悄踏进葡萄园。”
从刚才的文字可以看出,阅读散文,重在发挥想像和联想,注重情感和审美体验。有人读了本文后感慨地说:“汪曾祺写葡萄的生长犹如记录一个新生的婴儿成长的过程,十分细腻。这都来源于作者对其细心地观察。我想只有真正的喜爱才会写出这样的文章吧。”确实,作者用心写,我们也要用心读。你用心去读,就会发现这是一篇很美的文章。汪曾祺将葡萄这颗小小的生命一月一月写来,竟然写出了一个生命的宁馨儿!
例如:“然后,请葡萄上架。把在土里趴了一冬的老藤扛起来,得费一点劲。大的,得四五个人一起来。“起!——起!”哎,它起来了,把它放在葡萄架上,把枝条向三面伸开,像五个指头一样地伸开,扇面似的伸开。然后,用麻筋在小棍上固定住。葡萄藤舒舒展展,凉凉快快地在上面待着。”   
明确:三月葡萄上架的情形  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写出上架后的葡萄舒展自在的情态,仿佛在地窖里藏了一个冬天,现在苏醒过来,又快活又舒坦。
例如:“葡萄喝起水来是惊人的。它真是在喝哎!……浇了水,梢头切断过的破口,就嗒嗒地往下滴水了。”
明确:四月葡萄喝水的情形。把葡萄喝水比喻成“小孩嘬奶”,仿佛能听到葡萄象孩子一样呼喊:“我渴了,要喝水啊 !” 然后又听到葡萄咕嘟咕嘟拼命地喝水,多有意思啊。亲手栽种过葡萄的汪曾祺,仿佛是一位母亲慈爱地看着自己的孩子。
例如:“下过大雨,你来看看葡萄园吧,那叫好看!白的像白玛瑙,红的像红宝石,紫的像紫水晶,黑的像黑玉。一串一串,饱满、磁棒、挺括,璀璨琳琅。你把《说文解字》里的玉字偏旁的字都搬来了吧,那也不够用呀!”
明确:八月葡萄“着”的情形。收获的季节,葡萄的彩丰富,让人仿佛进入一个五光十的缤纷世界。
教师小结
通过刚才的朗读和点评,我们发现并且体会到平淡的文字也具有无穷的魅力,短句、单字,节奏明快;俚俗方言,亲切自然;拟人比喻,俏皮活泼。文字间处处洋溢着作者的情怀。
2.那么,读了这样的文字,你觉得汪曾祺是个怎样的人?
点拨:俗话说,字如其人,文如其人。这种闲适自由、从容不迫、淡雅素净的行文风格,与汪曾祺的性格是一致的。“汪曾祺的美,美在和谐。正如他所说的:“我所追求的不是深刻,而是和谐。”
明确:确实如此,在这个随和的老头身上,在这篇别致的散文之中,洋溢着对葡萄的热爱,展现出作者对生活的一种乐观积极的态度,表现出文人的灵性和雅致的生活情趣。      (热爱葡萄→热爱劳动→热爱生活)
【活动三】资料拓展,畅所欲言
汪曾祺为人为文,向真向善,求平实,不矫情。这样一个性情中人,深深爱着生活,对生活有一种宁让它负我、我不负它的痴迷。 所以,在右派劳动改造的日子里,汪曾祺照例会成为“喷波尔多液的能手”, 还居然奉命画出了一套《中国马铃薯图谱》,他以为在马铃薯研究站画这《图谱》是“神仙过的日子”,画一个整薯,还要切开来画一个剖面,画完了,“薯块就再无用处,我于是随手埋进牛粪火里,烤烤,吃掉。我敢说,像我一样吃过那么多品种的马铃薯,全国盖无第二人。”他的最后一篇遗稿,也是为即将写而未写成的《旅食集》的题记,这篇题记的末尾写道:“活着多好呀。我写这些文章的目的也就是使人觉得:活着多好呀!”       
汪曾祺女儿汪明的文章选段:
不管别人怎么评价,我们知道,父亲自己对于《葡萄月令》的偏爱是不言而喻的。当年因为当了“右派”。他被下放到张家口地区的那个农科所劳动改造。在别人看来繁重单调的活计竟被他干得有滋有味、有行有款。一切草木在他眼里都充满了生命的颜,让他在浪漫的感受中独享精神的满足。以至于在后来的文章中,他常常会用诗样的语句和画样的笔触
来描绘这段平实、朴素、洁净的人生景。果园是父亲干农活时最喜爱的地方,葡萄是长在他心里最柔软处的果子,甚至那件为葡萄喷的“波尔多液”而染成了淡蓝的衬衫在文章中都有了艺术的意味,而父亲的纯真温情和对生命的感动也像“波尔多液”一样盈盈地附着在《葡萄》上。钢铁清洗剂
【写吧】
教师总结:是的,活着就是山,是水,是阳光,是空气,是天上的流云,是地上的泥土。物我同在,江山共适,这才是至善至美。汪曾祺的这篇散文,没有深刻的主题,没有玄妙的哲理,没有气吞山河的豪言,没有发人深省的警句,有的只是平常的劳作,平淡的语言,平和的心态,平静的人生!但它同样可以给我们带来快乐、温暖、喜悦和幸福,让我们深深体会到活着的乐趣。

本文发布于:2023-06-02 19:02:2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2/12313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葡萄   语言   作者   过程   没有   生长   文章   朗读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