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大地的震动》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大地的震动》。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过程和方法、教学设计特这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内容:《大地的震动》是粤教版五年级上册《变化着的地表》单元中的第2车联网天线
课,本课上承研究大地的变迁,下启对火山喷发的探讨。本节课的内容包括了解地震的成因、危害和设计科学的避险方案。 地位和作用四氢呋喃除水>8gggg: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地震是一种危害严重的地质灾害,了解有关地震的知识特别是遇到地震时应采取的保护性措施对于增强小学生自我安全防护意识和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根据课标的要求和对教材的分析,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学习生活环境经历特点等,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知识目标: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性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地震的危害,知道地震产生的原因。
能力目标:通过多媒体的教学,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珍惜生命,关注科普知识,提高灾难来临时的自我保护意识。
同时,我又把了解地震的危害切入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地震产生的原因切入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下面我要讲的是教学准备:筷子、保护片、书本、积木、饮料盒等。
二、说学情
五年级学生通过不同的渠道都了解一些地震的有关知识,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课前对五年级40名同学的问卷调查让我了解到86%的学生知道地震的危害只有12%的学生了解地震形成的原因。由于我校经常进行自然灾害的演习和紧急疏散活动有98%的学生知道地震的自救方法。
三、说教学过程和方法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我安排了四个教学环节:
拼图板
一、 质疑猜想,感知地震
二、 模拟实验,探究成因
三、 科学演示,认识地震
四、 运用知识,设计方案
在质疑猜想,感知地震的环节,我首先为学生播放了汶川大地震的视频资料,然后提出问题你知道关于地震的哪些知识?你还想知道些什么?通过第一个问题的回答可以让我了解到学生的认知水平。第二个问题可以让学生在这些现象中提出自己想提出的问题。学生可能提出地震的危害究竟有哪些?地震到底是如何形成的?针对第一个问题小组交流课前准备的资料包括地震的前兆、地震的危害、人类对地震的研究并谈谈自己最深的感受。课外搜集的图片或文字资料有一定的震撼力,调动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学生从展示自己
的资料到发表自己的内心的感受,营造一个轻松、和谐、民主的探究氛围,针对学生提出第二个问题,我安排了两个活动。
活动一:两只手分别握住筷子的两边,均匀的用力使它弯曲,直至折断,体会断裂时的感觉。
活动二:在书上用积木搭各种模型,然后快速移动书,观察模型的变化。然后小组讨论地震形成的原因,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思维的训练中,让他们顺利的实现地震的形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度。
第三个教学环节科学演示,认识地震。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地震的成因,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图、文、音、动、的功能为学生播放地震形成的视频资料。请大家一起观看。(观看视频)通过这个视频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地震的成因。运用多媒体直观的动态演示功能,能把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具体,生动活泼。成功的突破了重点,攻破了难点。
第四个环节,运用知识,设计方案。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最终目的是在生活中运用,这一环节,我安排了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让同学多交流地震来临时的自救方法,老师实
时出示幻灯片总结。然后让学生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学生分组设计我校师生地震逃生路线并进行汇报。第二个内容,避震演习,定出设计的最优方后进行模拟演习:随着警报声的发出,全班同学按照最佳的地震逃生路线模拟避震逃生演习。我想这样的真实演练能让课堂气氛达到高潮,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
下面我说一下我的板书设计,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好的微型教案。我的板书力图全面简明的将授课内容呈现给学生。结构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四、说教学设计特
最后,我说一下我的教学设计特我个人认为,本节课贯彻了“以生为本”的思想。遵循了学生实践——认识——再实践——在认识的认知规律。直观的演示代替了繁琐的讲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我想通过这样的教学能有效促进学生积极的思维、主动的探索和能动的发展。
以上就是我今天的说课。请各位领导和老师多多批评和指导,谢谢大家。
板书:
成因
大地的震动 危害
自救带 设计紧急避险方案
地震演习双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