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3D打印机的制作方法

阅读: 评论:0


一种3d打印机
技术领域
1.本发明涉及3d打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3d打印机。


背景技术:



2.3d打印技术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其是结合熔融和激光烧结技术而进行打印的一种技术,具体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3d物品的技术。
3.3d打印机便是应用3d打印技术而设计的一种打印设备,其主要包括外框、设置于外框内且可以进行多方向移动的移动机构以及设置于移动机构上用于喷射材料的打印喷头。
4.目前,3d打印机的外框形状各异,虽然都能实现打印效果,但其壳体上的各结构部分的排布过于杂乱,从而导致了整体外观效果较差,且不便于操作人员进行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以上相关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新的3d打印机,以解决现有3d打印机的外框中壳体上的各结构部分排布杂乱,从而导致整体外观效果差,且不便于操作人员进行操作的问题。
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3d打印机,包括:
7.外框,所述外框包括具有安装腔体且呈矩形结构的壳体、间隔设置于所述壳体的第一侧面板上的玻璃板和门柄、间隔设置于所述壳体的第二侧面板上的标识区和usb接口、设置于所述壳体的第二侧面板上的角部位置的可翻转屏幕、间隔设置于所述壳体的第三侧面板上的电源开关和电源接口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的第四侧面板上的进线管;所述第一侧面板与所述第三侧面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二侧面板与所述第四侧面板相对设置;
8.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设置于所述壳体靠近放置平面的底板的内壁;
9.移动构件,所述移动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上的升降杆组件、可移动设置于所述升降杆组件上的升降平台组件以及设置于所述升降杆组件远离所述支撑板的一端的二维移动组件;
10.喷头,所述喷头设置于所述二维移动组件上且与所述进线管连接,并可以通过所述二维移动组件进行两个方向上的移动。
11.优选的,所述升降杆组件包括第一端可转动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上的螺丝杆、第一端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上的顶针推杆以及设置于所述螺丝杆和所述顶针推杆的第二端的固定块,所述螺丝杆的第二端可转动设置于所述固定块上;所述升降平台组件穿设于所述螺丝杆和所述顶针推杆上,所述升降平台组件与所述螺丝杆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设置,所述二维移动组件设置于固定块上。
12.优选的,所述顶针推杆包括两个且分别设置于所述螺丝杆的相对两侧,两个所述顶针推杆分别到所述螺丝杆的距离相同。
13.优选的,所述升降平台组件包括穿设于所述螺丝杆和所述顶针推杆上的升降板以及通过螺丝钉连接在所述升降板上的打印平台。
14.优选的,所述螺丝钉包括四个且分别设置于所述打印平台的四个角部位置。
15.优选的,所述二维移动组件包括中部区域设置在所述固定块上的固定杆、分别设置于所述固定杆的两端的两个固定板、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固定板上的两个导杆、分别滑动设置于两个所述导杆上的两个安装块、两端分别转动设置于所述两个所述安装块上且相互间隔的两个推杆、设置于其中一个所述安装块上且输出端与其中一个所述推杆的一端连接的步进马达以及连接两个所述推杆的传送带;所述喷头滑动穿设于两个所述推杆上。
16.优选的,所述壳体远离放置平面的顶板通过合金铰链与所述第三侧面板的端部连接。
17.优选的,所述第二侧面板和所述第三侧面板对应所述顶板的内壁位置均设置有挡板。
18.优选的,所述可翻转屏幕设置于所述第二侧面板靠近所述第一侧面板和所述顶板的角部位置,所述可翻转屏幕的屏幕面边缘设置有屏幕开关。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优化玻璃板、门柄、标识区、usb接口、可翻转屏幕、电源开关、电源接口以及进线管在壳体上的排布,从而可以提升3d打印机的整体外观效果,且方便操作人员进行顺手操作。
附图说明
20.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通过结合以下附图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上述或其他方面的内容将变得更清楚和更容易理解。附图中:
21.图1为本发明实施列提供的一种3d打印机的第一侧面示意图;
22.图2为本发明实施列提供的一种3d打印机的第二侧面示意图;
23.图3为本发明实施列提供的一种3d打印机中外框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4.图中,1、壳体;2、玻璃板;3、标识区;4、usb接口;5、门柄;6、可翻转屏幕;7、屏幕开关;8、合金铰链;9、顶板;10、挡板;11、导杆;12、喷头;13、螺丝钉;14、支撑板;15、顶针推杆;16、升降板;17、打印平台;18、螺丝杆;19、推杆;20、传送带;21、步进马达;22、固定杆;23、固定板;24、进线口;25、进线管;26、电源开关;27、电源接口;28、固定块;29、安装块。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26.在此记载的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为本发明的特定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构思,均是解释性和示例性的,不应解释为对本发明实施方式及本发明范围的限制。除在此记载的实施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基于本技术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采用显而易见的其它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包括采用对在此记载的实施例的做出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和修改的技术方案,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27.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3d打印机,结合图1至图3所示,其包括外框、支撑板14、移动构件以及喷头12。
28.本实施例中,外框包括具有安装腔体且呈矩形结构的壳体1、间隔设置于壳体1的
第一侧面板上的玻璃板2和门柄5、间隔设置于壳体1的第二侧面板上的标识区3和usb接口4、设置于壳体1的第二侧面板上的角部位置的可翻转屏幕6、间隔设置于壳体1的第三侧面板上的电源开关26和电源接口27以及设置于壳体1的第四侧面板上的进线管25;第一侧面板与第三侧面板相对设置,第二侧面板与第四侧面板相对设置。
29.其中,支撑板14、移动构件以及喷头12均设置于壳体1的安装腔体内。
30.第一侧面板作为壳体1的正面,第二侧面板作为壳体1的右侧面,第三侧面板作为壳体1的后面,第四侧面板作为壳体1的左侧面,靠近放置平面底板作为壳体1的地面,远离放置平面的顶板9作为壳体1的顶面。放置平面即为用于放置3d打印机的平面,可以使桌面,也可以是地面等。
31.玻璃板2设置在第一侧面板的中部区域,门柄5设置在第一侧面板靠近第二侧面板的中部区域,标识区3设置在第二侧面板的中部区域,usb设置在第二侧面板靠近第一侧面板和底板的角部位置,可翻转屏幕6设置在第二侧面板靠近第一侧面板和顶板9的角部位置,电源开关26和电源接口27紧靠设置在第三侧面板靠近第二侧面板和底板的角部位置,进线管25设置在第四侧面板的中部区域靠近顶板9的位置。这样排布可以提升外框的外观效果,且便于操作人员进行对应部分的操作。
32.壳体1作为3d打印机的固定部件,并提供视觉效果;玻璃板2用于观察打印模型的情况,并提供视觉冲击;门柄5用于在需要打开第一侧面板时,提供操作位置;标识区3用于作为贴图区域或标识设置区域;usb接口4用于插入u盘等其它外设器件;可翻转屏幕6用于方便读取打印信息,且可以根据需求进行旋转,以便于进行观看或贴合于壳体1进行静置;电源开关26用于打开或关闭3d打印机的运行;电源接口27用于连接外部电源;进线管25用于固定或连接外部的材料输入管道,其设置在壳体1的左面,可以方便管道与喷头12连接,且不需移动整体结构,减少进线时间,方便进行快速打印,同时减少由于材料而出现的问题,还可以避免管道打结的现象。
33.本实施例中,壳体1远离放置平面的顶板9通过合金铰链8与第三侧面板的端部连接。这样可以使顶板9可以进行抬放,优化整体结构,以便于观察打印情况及效果,同时无需将顶板9拿出来放置,减少了操作时间。
34.本实施例中,第二侧面板和第三侧面板对应顶板9的内壁位置均设置有挡板10。这样可以通过挡板10限制顶板9的位置,避免顶板9盖合后影响碰头的运行。
35.本实施例中,可翻转屏幕6的屏幕面边缘设置有屏幕开关7,用于可翻转屏幕6的启动或关闭,具体设置在可翻转屏幕6的右上角。
36.本实施例中,支撑板14设置于壳体1靠近放置平面的底板的内壁,即设置在底板的内壁上。其主要用于支撑固定移动构件以及碰头。
37.本实施例中,移动构件包括设置于支撑板14上的升降杆组件、可移动设置于升降杆组件上的升降平台组件以及设置于升降杆组件远离支撑板14的一端的二维移动组件。
38.本实施例中,升降杆组件包括第一端可转动设置于支撑板14上的螺丝杆18、第一端设置于支撑板14上的顶针推杆15以及设置于螺丝杆18和顶针推杆15的第二端的固定块28,螺丝杆18的第二端可转动设置于固定块28上;升降平台组件穿设于螺丝杆18和顶针推杆15上,升降平台组件与螺丝杆18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设置,二维移动组件设置于固定块28上。
39.其中,顶针推杆15包括两个且分别设置于螺丝杆18的相对两侧,两个顶针推杆15分别到螺丝杆18的距离相同。
40.本实施例中,升降平台组件包括穿设于螺丝杆18和顶针推杆15上的升降板16以及通过螺丝钉13连接在升降板16上的打印平台17。
41.其中,螺丝钉13包括四个且分别设置于打印平台17的四个角部位置。
42.本实施例中,二维移动组件包括中部区域设置在固定块28上的固定杆22、分别设置于固定杆22的两端的两个固定板23、分别设置于两个固定板23上的两个导杆11、分别滑动设置于两个导杆11上的两个安装块29、两端分别转动设置于两个安装块29上且相互间隔的两个推杆19、设置于其中一个安装块29上且输出端与其中一个推杆19的一端连接的步进马达21以及连接两个推杆19的传送带20。
43.螺丝杆18用于作为升降板16的控制件,并起到固定作用;顶针推杆15用于作为升降板16的限位件,并起到固定作用;升降板16用于配合螺丝杆18和顶针推杆15实现升降;固定块28用于作为二维移动组件的固定件;螺丝钉13及其位置限定可更好的将打印平台17平稳的设置载升降板16上,从而方便模型打印,并减少打印由于平台不稳而造成的问题;打印平台17用于作为打印模型的平台;固定杆22用于作为二维移动组件与升降杆的连接件;固定板23用于作为二维移动组件的支撑部件;导杆11用于作为二维移动组件的导向部件;安装块29用于作为二维移动组件其中一个方向的移动部件;推杆19作为二维移动组件另一个方向的移动支撑部件;步进马达21作为驱动推杆19转动的驱动部件;传送带20作为两个推杆19的传动部件。
44.本实施例中,喷头12设置于二维移动组件上且与进线管25连接,并可以通过二维移动组件进行两个方向上的移动;具体的喷头12滑动穿设于两个推杆19上。
45.其中,喷头12利用加热器加热出丝,以进行模型打印;碰头靠近支撑板14的一端为输出口,远离支撑板14的一端为进线口24,用于与材料输入管道连接。
4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优化玻璃板2、门柄5、标识区3、usb接口4、可翻转屏幕6、电源开关26、电源接口27以及进线管25在壳体1上的排布,从而可以提升3d打印机的整体外观效果,且方便操作人员进行顺手操作。
47.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3d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框,所述外框包括具有安装腔体且呈矩形结构的壳体、间隔设置于所述壳体的第一侧面板上的玻璃板和门柄、间隔设置于所述壳体的第二侧面板上的标识区和usb接口、设置于所述壳体的第二侧面板上的角部位置的可翻转屏幕、间隔设置于所述壳体的第三侧面板上的电源开关和电源接口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的第四侧面板上的进线管;所述第一侧面板与所述第三侧面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二侧面板与所述第四侧面板相对设置;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设置于所述壳体靠近放置平面的底板的内壁;移动构件,所述移动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上的升降杆组件、可移动设置于所述升降杆组件上的升降平台组件以及设置于所述升降杆组件远离所述支撑板的一端的二维移动组件;喷头,所述喷头设置于所述二维移动组件上且与所述进线管连接,并可以通过所述二维移动组件进行两个方向上的移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杆组件包括第一端可转动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上的螺丝杆、第一端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上的顶针推杆以及设置于所述螺丝杆和所述顶针推杆的第二端的固定块,所述螺丝杆的第二端可转动设置于所述固定块上;所述升降平台组件穿设于所述螺丝杆和所述顶针推杆上,所述升降平台组件与所述螺丝杆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设置,所述二维移动组件设置于固定块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3d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针推杆包括两个且分别设置于所述螺丝杆的相对两侧,两个所述顶针推杆分别到所述螺丝杆的距离相同。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3d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平台组件包括穿设于所述螺丝杆和所述顶针推杆上的升降板以及通过螺丝钉连接在所述升降板上的打印平台。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3d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螺丝钉包括四个且分别设置于所述打印平台的四个角部位置。6.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3d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维移动组件包括中部区域设置在所述固定块上的固定杆、分别设置于所述固定杆的两端的两个固定板、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固定板上的两个导杆、分别滑动设置于两个所述导杆上的两个安装块、两端分别转动设置于所述两个所述安装块上且相互间隔的两个推杆、设置于其中一个所述安装块上且输出端与其中一个所述推杆的一端连接的步进马达以及连接两个所述推杆的传送带;所述喷头滑动穿设于两个所述推杆上。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远离所述放置平面的顶板通过合金铰链与所述第三侧面板的端部连接。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3d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面板和所述第三侧面板对应所述顶板的内壁位置均设置有挡板。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翻转屏幕设置于所述第二侧面板靠近所述第一侧面板和所述顶板的角部位置,所述可翻转屏幕的屏幕面边缘设置有屏幕开关。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3D打印机,包括:外框,外框包括具有安装腔体且呈矩形结构的壳体、间隔设置于壳体的第一侧面板上的玻璃板和门柄、间隔设置于壳体的第二侧面板上的标识区和USB接口、设置于壳体的第二侧面板上的角部位置的可翻转屏幕、间隔设置于壳体的第三侧面板上的电源开关和电源接口以及设置于壳体的第四侧面板上的进线管;支撑板,支撑板设置于壳体靠近放置平面的底板的内壁;移动构件,移动构件包括升降杆组件、升降平台组件以及二维移动组件;喷头,喷头设置于二维移动组件上且与进线管连接。本发明中的3D打印机可以提升整体外观效果,且方便操作人员进行顺手操作。且方便操作人员进行顺手操作。且方便操作人员进行顺手操作。


技术研发人员:

白崇庆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佛山市南海区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

技术研发日:

2022.08.16

技术公布日:

2022/11/22

本文发布于:2022-11-25 01:18:1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2/121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壳体   侧面   推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