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背景介绍
一、智慧城市概念
电缆转接箱
1、智慧城市的定义
智慧城市就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 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 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其实质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 行,进而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成长。一体化化粪池
智慧城市是以互联网、物联网、电信网、广电网、无线宽带网等网络组合为基 础,以智慧技术高度集成、智慧产业高端发展、智慧服务高效便民为主要特征的城 市发展新模式。智慧化是继工业化、电气化、信息化之后,世界科技革命乂一次新 的突破。利用智慧技术,建设智慧城市,是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趋势和特征。 智慧城市”的理念就是把城市本身看成一个生态系统,城“
市中的市民、交通、能源、商业、通信、水资源构成了一个个的子系统。这些 子系统形成一个普遍联系、相互促进、彼此影响的整体。在过去的城市发展过程 中,由于科技力量的不足,这些子系统之间的关系无法为城市发展提供整合的信息 支持。而在未来,借助新一代的物联网、云计算、决策分析优化等信息技术,通过 感知化、物联化、智能化的方式,可以将城市中的物理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 社会基础设施和商业基础设施连接起来,成为新一代的智慧化基础设施,使城市中 各领域、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 三苯基氢氧化锡
显现出来,就好像给城市装上网络神经系统,使之成为可以指挥决策、实时反 应、协调运作的“系统之系统”。智慧的城市意味着在城市不同部门和系统之间实
现信息共享和协同作业,更合理的利用资源、做出最好的城市发展和管理决策、及 时预测和应对突发事件和灾害。
2、 智慧城市总体LI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城市智慧型产业优势,集成先进技术,推进信 息网络综合化、宽带化、物联化、智能化,加快智慧型商务、文化教育、医药卫 生、城市建设管理、
城市交通、环境监控、公共服务、居家生活等领域建设,全面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城市管理水平和市民生活质量,努力改变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 和生活方式。经过若干年的努力,将城市建成为一个基础设施先进、信息网络通 畅、科技应用普及、生产生活便捷、城市管理高效、公共服务完备、生态环境优 美、惠及全体市民的智慧城市。
3、 智慧城市特征
地磁指数预报
(1)全面感测:遍布各处的传感器和智能设备组成“物联网”,对城市运行的核 心系统进行测量、监控和分析;压屏机
(2)充分整合:“物联网”与互联网系统完全连接和融合,将数据整合为城市核 心系统的运行全图,提供智慧的基础设施;
(3)激励创新:鼓励政府、企业和个人在智慧基础设施之上进行科技和业务的创 新应用,为城市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4)协同运作:基于智慧的基础设施,城市里的各个关键系统和参与者进行和谐 高效地协作,达成城市运行的最佳状态。
4、 智慧基础主要组成部分
(1)智慧的基础设施包括信息、交通和电网等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的信息基 础设施就是要不断夯实信息化或智能化发展的基础设施和公共平台,让市民充分享 受到有线宽带网、无线宽带网、3G移动网、无线宽带网以及智能电网等带来的便
利。此外,还要整合城市周边交通环境资源,实现出行成本更低廉、更便捷,形成 智慧交通框架。
(2)智慧政府:政府要逐步建立以公民和企业为对象、以互联网为基础、多种技 术手段相结合的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体系。重视推动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延伸到街道、 社区和乡村。加强社会管理,整合资源,形成全面覆盖、高效灵敬的社会管理信息 网络,增强社会综合治理能力,强化综合监管,满足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 和规范监管行为的需求,深化相应业务系统建设。要加快推进综合政务平台和政务 数据中心等电子政务重点建设项LI,完善城市管理、城市安全和应急指挥等若干与 维护城市稳定和确保城市安全运行密切相关的信息化重点工程,使城市政府运行、 服务和管理更加高效。
(3)智慧服务:完善、高效的城市公共服务是智慧城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智慧 城市公共服务涉及智慧医疗、智慧社区服务、智慧教育、智慧社保、智慧平安和智 慧生态等方面。
5、智慧城市重点建设领域。
智慧城市由关系到城市主要功能的不同类型的网络、基础设施和环境六个核心 系统组成:
(1)组织系统:公共安全、健康和教育,这些是能否给市民提供一个高质量的生 活的重心;
(2)业务/政务系统:工商业与市民所面临的政策和管制环境;
(3)交通系统:城市通过交通系统提供给组织和业务/政务相互移动的能力;
(4)通讯系统:城市通过通讯系统来共享信息和沟通;
(5)水和能源系统:城市也将为经济和社会活动提供两个必要的公用设施一水和 能源等。
二、国内智慧城市建设情况
建设智慧城市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所需要时间对有的城市来说可能需要两三 年,而有的
城市则需要10年其至更久。但在建设智慧城市的过程中既可以全面推 进,也可以重点突破。LI前国内已经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的城市中,有的是创新推进 智慧城市建设,提出了 “智慧深圳”、"智慧南京”、"智慧佛山”等;更多的是 围绕各自城市发展的战略需要,选择相应的突破重点,提出了 “数字南昌”、“健 康重庆”、“生态沈阳”等,从而实现智慧城市建设和城市既定发展战略LI标的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