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瓶邮

阅读: 评论:0

永远的瓶邮
作者:斯捷潘.克里沃舍耶夫
来源:《视野》2005年第06
        谁也不会想到,瓶邮这种古老的通信方式,今天还派得上用场,而且,依赖它的不是遭遇海难的船员,而是研究洋流的科学家。原来,在对海洋的研究中,普普通通的瓶子有时比一些精密仪表还管用。
        第一个用瓶邮为科学服务的是法国的气象学家拉根纳尔。1763年,他往大海里扔了14只装有纸条的瓶子,用它们来研究洋流。他不曾想到,二百多年后,科学家们还在往海里扔瓶子,这种极简单却非常有效的方法帮了科学家的大忙。
        六百多只瓶子扔进大海
        1970年,苏联库尔恰托夫院士号滚动转子式压缩机科考船正在佛得角岛区域进行考察。当时,即使通过海里的声纳浮标仔细测量,也得不到洋流方向的具体数据。于是,考察队的成员之一、年轻的海洋气象学家鲁道夫·阿勃拉莫夫决定使用瓶邮。
        鲁道夫说,他们像玩似的来六百多个空酒瓶,往里面塞了些用英文写成的纸条,纸条的内容千篇一律:苏联库尔恰托夫院士号科考船。北纬15度,东经洗瓶 34度。请写上是在什么地方捡到的这只瓶子。收信人地址:加里宁格勒。收信人姓名:苏联海洋学研究所阿勃拉莫夫。
        他们把所有信件都编了号,逐一登记,还在瓶子里放了邮票,然后把这些玻璃邮差扔进了大海。这纯粹是一次研究洋流的试验。这些信件会漂向何方,谁也说不清。
        鲁道夫在1971210日收到了第一封回信:我的学生在海岸上捡到了一只封得好好的瓶子。开始我以为那是一封求助信件,后来才发现你们要求我们回信。我和我的学生很想知道详情。我只能告诉学生们一些我自己的想法,如果能从您那里得到更多信息,那是再好不过的了。谢谢。忠实于您的弗雷德里克·牛顿。寄信人地址:多米尼加圣谢维尔的塞米特里罗德。后来,类似的回信越来越多,一直持续到1993年。
        经验让鲁道夫知道,对于瓶邮来说,重要的是使容器经得起长时间的漂流,细颈的瓶子都可以担任玻璃邮差的角。玻璃能抵抗海水的腐蚀,因此可以漂流很长时间。在长时间的旅行中,容器表面蒙上的海里的植物体可以起到铠甲的作用。为了减小风力对瓶
邮的影响、有时还要往瓶子里灌少量沙子,使海水刚好能没到瓶颈。通常,瓶子里的信件以7-adca6种文字写成,内容大致为发件人的地址,并请求收件人在回信中写上何时何地捡到了瓶子。尔后,把瓶塞结结实实地缠起来,最保险的办法是在瓶口上浇火漆。
        把瓶子扔进海里之后,就是漫长的等待。一旦收到回信,便可将瓶子被扔下海时的坐标与发现瓶子的坐标进行比较,可以推算出它的旅行路线;根据发信收信的时间差,还能计算出玻璃邮差平均每天的漂流速度。
        瓶邮产生新谜团捕蝇器打印头校准
        这么看来,只要往大海里扔几百只瓶子,就会有所收获。当然,并不是所有瓶子都会被人发现,瓶子经常在大海中不知去向。
        那些失踪的瓶子去了哪里?它们可能被岩石击碎,也可能被埋在泥沙里,还有不少瓶子被冲到了人烟稀少的岛上,几十年都可能无人问津。
        据说,发信的地点对瓶子的命运很有影响。在内海水域扔下的瓶子,每5只中会有1只到达岸边,而在大洋里却是另外一回事。
        在大西洋里有过这样的例子:从一定水域扔下的玻璃容器经常在某几处岸边被到。比如说,在大西洋西经30度以东和北纬10度以南处扔下的瓶子,总是漂向几内亚湾沿岸,这能帮助科学家们勾画出几内亚海流的大致范围。
        有时候,瓶邮不仅帮助人们破解一些旧谜,还会产生一些新谜。一次,鲁道夫同时收到了两封回信,一封来自多米尼克岛,另一封来自佛罗里达沿岸。鲁道夫查阅了瓶邮的记录,发现这两只瓶子是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被扔下海的。那么,为什么发现这两只瓶子的人相距如此遥远,他们发现瓶子的时间也相差了半年?
        对此,科学家们认为,海洋在旋风的作用下形成环流,这两只瓶子中的一只被小安的列斯岛的海流卷走,另一只被大西洋流送到佛罗里达岸边。顺便说一句,印度尼西亚两座小岛的居民直到今天还靠环流将信件送走,在一昼夜之后,信件便可到达另一个岛。而这个地区的邮船一个星期才有一班。
        现代科学难离瓶邮
        也许,利用瓶邮来研究海洋是最简单、最经济的办法。曾亲手从告警系统克鲁森伊滕号帆船
上丢下成百上千个玻璃信差的世界洋博物馆总保管员伊林娜·博伊金娜认为,洋流现象虽然早就有人研究,但不少问题仍然不到答案。地图上标出的只是一些被深入研究过的主要洋流,在那些很少有海洋志专家光顾的边远海域,所谓的区域性海流从未得到过任何研究,因为在这种地方使用声纳浮标太贵,不划算。于是便产生了在这些地方使用瓶邮的念头。

本文发布于:2023-05-19 15:07:0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2/10537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瓶子   洋流   研究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