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理电子商务师EDI知识汇总

阅读: 评论:0

EDI的标准问题:EDI报文/通信标准
EDI报文/通信标准
智慧社区管理系统针对第二个层次的标准又分为EDI通信协议标准和EDI报文标准。EDI通信协议标准是来自国际电话顾问委员会(Intermational Consultative Committee for Telephony) EDI的报文标准通常指的是在不同应用系统间传输数据所遵循的交换协议。EDI流程中所使用的不同交换协议起到不同的作用。X.25标准是将电子报文进行具体分解和打包,发送到接收的电脑中。X.25是在通信层次控制EDI流程的传输协议标准。X.400和X.500协议是让发送和接收EDI报文的计算机处理报文的协议。它们通常与报文的内容无关,然而,X.400与数据的分解和打包有关,而X.500则与EDI流程中的地址和目录有关。
针对EDI报文标准,发达国家已经制订了一系列的报文标准,如英国的TRADACOM 标准和美国的ANSI X12标准。联合国成立了国际贸易程序简化工作组,制订了UN/EDIFACT 标准(Electronic Data Interchage for Administration, Commerce and Transport), 这个标准得到了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认可,形成了如ISO9735,ISO7372等国际标准。
车模门由于各国的标准都不同,联合国国际标准化组织做了很多的协凋工作。I986年底,美国ANSI XI2委员会就与其他国家,包括英国的标准化组织开了一次很重要的协调会议。该会议对于在国际贸易中统一EDI的重要性达成了共识。从此以后,各国基本认同UN/EDIFACT标准最终将成为国际范围的EDI标准。
EDI的标准问题:我国的EDI标准问题
我国的EDI标准问题
中国在实施国际贸易EDI工程中也积极推进标准化工作。1096年建立的国家级金关工程一直在试图建立中国的标准。中国在选择和确定标准体系结构模式的指导原则有两条:一是从我国国情出发,与国民经济管理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相协谰,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二是认真吸取相引进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为发展外经贸事业服务。
金关工程是我国的"电子商务示范工程"。电子商务的标准化理所当然成为我国开展电子商务不可回避的问题。事实上,我国已经做了许多实质性的前期工作,例如在数据传输标准化问题上,我国克服了数据传输标准化起步晚与网 络、电信基础薄弱的劣势,积极有效地采用国际标准,并取得了显著成绩。
条纹码
草甘膦母液第一 我国积极作好数据传输标准化的宣传工作。国家有关部门合作编译并出版了数据传输标准系列丛书,开发了英文版《UN/EDIFAcT数据库查询系统》,编译(写)了《贸易数据元》《复合数据元》《数据段》《代码表》KEDIFACT语法规则》K报文设计指南扒以及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EDI系统标准化总体规划》。另外,EDIFACT中文版(除报文外)的国家标准也已经完成。
其次,我国己将《外贸出口单证格式》(包括《外贸出口商业发票格式》、《外贸出口装箱单格式》、《外贸出口装运声明格式》)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口、出口许可证单证格式》作为国家标准在全国推行。
第三,我国外经贸EDI的两项重要标准:统一进出口企业代码和统一进出口商品代码也已分别完成和接近完成。统一进出口企业代码己于1998年1月1日起在全国对外经贸管理服务工作中使用;统一进出口商品代码草案也已完成,即将进人实施阶段。
我国还于1997年底完成了《发票报文》、《进出口许可证报文》的国家标准制订工作。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川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口许可证报文》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许可证报文》是在无国际报文可循的情况下,遵照EDIFACT报文设计指南与规则自行设计制订的,
这标志着我国标准化工作迸人了一个新阶段。
尽管我国在数据传输标准化研究与开发上做了大量的努力,颁布了不少国家标准,但这些标准主要仍局限于外经贸行业。我国推行电子商务,不仅事关外经贸行业,而且对国内贸易也将产生巨大影响。加快国内统一的基础代码和报文制定的标准化是当务之急。
EDI的动作模式:点对点运作模式
点对点运作模式
点对点的EDI运作模式指的是不通过增值网络服务商,而是由两个企业用户之间通过签订协议和有关安排来实施EDI的运作。
点对点的运作是EDI的最简单的运作方式。用户最低的标准需要普通的电脑和通信设备,如调制解调器就基本上可以了。因为这足以使信息从一台电脑传输到另一台电脑。实际上许多企业的EDI实施就是从两个商业伙伴之间的这种数据交换开始发展起来的。无论是大型机,还是小型个人微型电脑,也无论是什么样的商业单据和信息,其运作所遵循的步骤都是一样的。点对点的运作步骤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
(1)将有关数据输入你的主机或者是个人电脑,从你的计算机中启动数据传输的操作程序。
(2)与商业伙伴的电脑建立连接,通常情况下,电脑所设定的通信程序自动建立相应的连接。
(3)在数据传输到公共网络的邮箱或对方计算机的同时,电脑会将有关信息翻译成符合行业标准的格式,将数据通信协议转换成目标计算机所接收的标准协议。与此同时,电脑自动将信息有效地打包发送。
水垢过滤器
(4)当传输的数据被送到目标信箱或对方的计算机收到了可以认可的格式的信息后,将其存入最终用户的计算机系统中。
针对带有结构性的标准数据的传输,以上的传输方法无论从技术角度讲,还是从经济角度,或者是从时间效率角度,都不是最佳的运作。这是因为,除了计算机对数据进行翻译和在网络上进行传输之外,多数情况下都是需要针对同一个信息而传送到不同的地址,也就是信息传输的广播功能。(我们将计算机送出去的信息统称为报文(Message, 这些报文通常要同时传输给许多不同的地方。) 以上点对点的模式并不能很好地处理一点对多点,或
者是多点对多点的运作方式。因为正在接收的计算机实际上也在发送信息,点对点的运作使计算机无法应付时间不确定的多点的数据传输。因此,随着数据传输数量的增大,计算机要打断正常的工作程序来接收和发送信息,使得计算机无法正常工作。这也就是为什么EDI以清算所为中介的运作模式很快发展起来了的原因。
EDI的动作模式:以清算所为中介的运作模式
以清算所为中介的运作模式
以清算所为中介的EDI运作模式指的是EDI数据交换都是要通过一个称为清算所的中介机构来传输,从而可以实现多点对多点的EDI数据交换。这种运作模式使清算所(或称为EDI服务中心)担当了中介和交换的角。清算所的主要职能是充当信息流动中“交通警察”的角。用户的已经被翻译和被转换的EDI数据首先被清算中心(或者称为EDI服务器)接收到,然后将这些数据放到收件人的信箱中。收件人可以在以后任何方便的时间取回数据。这种运作模式克服了数据传输的流量控制、时间安排,以及管理流程等问题。EDI服务中心可以将各方所发送的数据储存起来,以便在合适的时间由接收者来提取,EDI服务中心的这一运作流程对信息管理提供了增值服务,使信息的发送和接收者都可以灵活地安排工作任
务。这一点对EDI在国际贸易中的使用非常重要,因为世界各地的时差和工作日不同,发送和接收的时间安排显得非常重要。
当然这种中介运作的优点并不仅仅表现在信息的传输管理方面,更重要的是EDI服务中心最终将成为商业机构所有商业数据的交换中介,它使传统的供应链中的各个角有机地连接起来,实现商业流程所要求的很多功能,如在线自动交易系统、适时库存管理系统、电子支付系统等。下面就从EDI系统,以及清算所中介的描述中来看一下这种多点的EDI运作模式是如何形成的。
1 EDI交易网络的形成
2 EDI适时库存管理控制
3 EDI清算所的运作机制
4 EDI与E-mail的运作区别
EDI的运作类型:封闭式EDI
封闭式EDI
由于EDI传输的信息是格式化的商业文件或商业单据,因此,它就要求商业机构之间必须统一传输技术和信息内容的标准。现行的EDI则必须通过商业伙伴之间预先约定协议来完成。
协议的范围不仅包括技术协议,例如通讯协议、报文格式和报文内容等,还包括商业伙伴之间,甚至于商业伙伴与增值网络服务商之间签订的法律上的协议。当所有协议达成后,参与方必须依据书面文件进行EDI的测试,以确保一切与协议一致。当其他贸易伙伴要加人时,也必须遵守原EDI参与方间所有的约定、协议和方法。
由于不同行业、不同地区实施EDI所采用的标准和协议的内容是不同的,这样就导致了大量不同结构EDI系统的出现。各个系统之间由于所采纳的标准和传输协议不同,彼此之间相对处于封闭状态,因此,人们称之为封闭式EDI。
EDI的运作类型:交互式EDI
交互式EDI
由于传统的EDI系统是在单一方向上传送一个完整的报文,报文发送方通过网络服务方将报文发至接收者的信箱中,接收者定期从信箱中提取报文,因此,采用这种方式,从发出报文到接收报文时存在一定的时滞,这种方式被称为批式EDI(BatCh-EDI)。这种批式EDI虽然已经比纸面文件的传送要节省许多时间,但是,它还是不能满足有些个别情况的需要。例如,有些EDI应用系统本身要求较高水平的实时反应,如机票预订、自动提款等。而且从未来的发展看,EDI用户对现行批式EDI反应时间的要求越来越高。
因此,这些因素迫使批式EDI将会被交互式EDI所代替。交互式EDI是指在两个计算机系统之间连续不断地以询问和应答形式,经过预定义和结构化的自动数据交换达到对不同信息的自动实时反应。一次询问和应答被称为一个对话。
在交互式EDI中,对于用户等待应答的时间,可以达到一秒或更短时间的应答水平。目前交互式EDI的研究仍处在理论和开发的初级阶段。交互式EDI以开放式EDI为基础,是将来EDI的发展方向。
EDI的运作类型:开放式EDI
开放式EDI
由于现行EDI应用缺乏整体标准体系的支持,使得现行EDI系统越来越复杂,并逐渐形成专用的、封闭的EDI孤岛式的格局。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些国际组织提出了开放式EDI的概念。
开放式EDI被定义为“使用公共的、非专用的标准、以跨时域、跨商域、跨现行技术系统和跨数据类型的交互操作性为目的的自治采用方之间的电子数据交换”。
开放式EDI试图通过建立一个通用基础传输协议和标准系统来解决开发中产生的问题,其方法是构造一个开放式的环境,发展EDI多应用领域的互操作性,以及创建应用多种信息技术标准的基础,同时保证EDI参与方对实际使用EDI的目标和含义有一个共同的理解,以减少乃至消除对专用协议的需求,使得任何一个参与方不需要事先安排就能与其他参与者进行EDI业务。

本文发布于:2023-05-18 23:08:4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2/10461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标准   报文   协议   运作   信息   数据   传输   系统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