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电解加工

阅读: 评论:0

第六章: 电化学加工技术
6.1.1  电化学加工的原理与特点
1. 电化学加工的原理
图6-1所示为电化学加工的原理。两片金属铜(Cu)板浸在导电溶液,例如氯化铜(CuCl2)的水溶液中,此时水(H2O)离解为氢氧根负离子OH-和氢正离子H+,CuCl2离解为两个氯负离子2Cl-和二价铜正离子Cu2+。当两个铜片接上直流电形成导电通路时,导线和溶液中均有电流流过,在金属片(电极)和溶液的界面上就会有交换电子的反应,即电化学反应。溶液中的离子将作定向移动,Cu2+正离子移向阴极,在阴极上得到电子而进行还原反应,沉积出铜。
在阳极表面Cu原子失掉电子而成为Cu2+正离子进入溶液。溶液中正、负离子的定向移动称为电荷迁移。在阳、阴电极表面发生得失电子的化学反应称为电化学反应。这种利用电化学反应原理对金属进行加工(图7-1中阳极上为电解蚀除,阴极上为电镀沉积,常用以提炼纯铜)的方法即电化学加工。
图6-1  电解(电镀)液中的电化学反应
2. 电化学加工的分类
    电化学加工有三种不同的类型。第Ⅰ类是利用电化学反应过程中的阳极溶解来进行加工,主要有电解加工和电化学抛光等;第Ⅱ类是利用电化学反应过程中的阴极沉积来进行加工,主要有电镀、电铸等;第 Ⅲ 类是利用电化学加工与其他加工方法相结合的电化学复合加工工艺进行加工,目前主要有电解磨削、电化学阳极机械加工(其中还含有电火花放电作用)。电化学加工的类别如表7-1所示。本节主要介绍电解加工、电铸成型、电解磨削,其
它的电化学加工请参考相关资料。
表6-1  电化学加工分类
3. 电化学加工的适用范围
电化学加工的适用范围,因电解和电镀两大类工艺的不同而不同。
电解加工可以加工复杂成型模具和零件,例如汽车、拖拉机连杆等各种型腔锻模,航空、航天发动机的扭曲叶片,汽轮机定子、转子的扭曲叶片,炮筒内管的螺旋“”(来复线),齿轮、液压件内孔的电解去毛刺及扩孔、抛光等。电镀、电铸可以复制复杂、精细的表面。
6.1.2  电解加工
    1.电解加工的原理及特点
    1) 基本原理
    电解加工是利用金属在电解液中的“电化学阳极溶解”来将工件成型的。如图6-2所示,在工件(阳极)与工具(阴极)之间接上直流电源,使工具阴极与工件阳极间保持较小的加工间隙(0.1~0.8 mm),间隙中通过高速流动的电解液。这时,工件阳极开始溶解。开始时,两极之间的间隙大小不等,间隙小处电流密度大,阳极金属去除速度快;而间隙大处电流密度小,去除速度慢。
随着工件表面金属材料的不断溶解,工具阴极不断地向工件进给,溶解的电解产物不断地被电解液冲走,工件表面也就逐渐被加工成接近于工具电极的形状,如此下去直至将工具的形状复制到工件上。
高压电源设计图6-2  电解加工原理图
2) 特点
电解加工与其他加工方法相比较,它具有下列特点:
(1) 能加工各种硬度和强度的材料。只要是金属,不管其硬度和强度多大,都可加工。金属声屏障生产线
(2) 生产率高,约为电火花加工的5~10倍,在某些情况下,比切削加工的生产率还高,且加工生产率不直接受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的限制。
(3) 表面质量好,电解加工不产生残余应力和变质层,又没有飞边、刀痕和毛刺。在正常情况下,表面粗糙度Ra可达0.2~1.25 μm。
(4) 阴极工具在理论上不损耗,基本上可长期使用。
    电解加工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加工精度难以严格控制,尺寸精度一般只能达到0.15~0.30 mm。此外,电解液对设备有腐蚀作用,电解液的处理也较困难。
2. 电解加工设备
    电解加工的基本设备包括直流电源、机床及电解液系统三大部分。
    1) 直流电源
    电解加工常用的直流电源为硅整流电源和晶闸管整流电源,其主要特点及应用见表6-2。
表6-2  直流电源的特点及应用
2) 机床
    电解加工机床的任务是安装夹具、工件和阴极工具,并实现其相对运动,传送电和电解液。电解加工过程中虽没有机械切削力,但电解液对机床主轴和工作台的作用力是很大的,
因此要求机床要有足够的刚性;要保证进给系统的稳定性,如果进给速度不稳定,阴极相对工件的各个截面的电解时间就不同,影响加工精度;电解加工机床经常与具有腐蚀性的工作液接触,因此机床要有好的防腐措施和安全措施。
3) 电解液系统
    在电解加工过程中,电解液不仅作为导电介质传递电流,而且在电场的作用下进行化学反应,使阳极溶解能顺利而有效地进行,这一点与电火花加工的工作液的作用是不同的。同时电解液也担负着及时把加工间隙内产生的电解产物和热量带走的任务,起到更新和冷却的作用。
    电解液可分为中性盐溶液、酸性盐溶液和碱性盐溶液三大类。其中中性盐溶液的腐蚀性较小,使用时较为安全,故应用最广。常用的电解液有NaCl、NaNO3、NaClO3 三种。
NaCl 电解液价廉易得,对大多数金属而言,其电流效率均很高,加工过程中损耗小并可在低浓度下使用,应用很广。其缺点是电解能力强,散腐蚀能力强,使得离阴极工具较远的工件表面也被电解,成型精度难于控制,复制精度差;对机床设备腐蚀性大,故适用于加工速度快而精度要求不高的工件加工。
    NaNO3电解液在浓度低于30%时,对设备、机床腐蚀性很小,使用安全。但生产效率低,需较大电源功率,故适用于成型精度要求较高的工件加工。
    NaClO3电解液的散蚀能力小,故加工精度高,对机床、设备等的腐蚀很小,广泛地应用于高精度零件的成型加工。然而,NaClO3是一种强氧化剂,虽不自燃,但遇热分解的氧气能助燃,因此使用时要注意防火安全。
3. 电解加工应用
    日前,电解加工主要应用在深孔加工、叶片(型面)加工、锻模(型腔)加工、管件内孔抛光、各种型孔的倒圆和去毛刺、整体叶轮的加工等方面。
    图6-3是用电解加工整体叶轮,叶轮上的叶片是采用套料法逐个加工的。加工完一个叶片,退出阴极,经分度后再加工下一个叶片。
图6-3  电解加工整体叶轮
6.1.3  电铸成型
    1.电铸成型原理及特点
垂直母排
    1) 成型原理
    与大家熟知的电镀原理相似,电铸成型是利用电化学过程中的阴极沉积现象来进行成型加工的,即在原模上通过电化学方法沉积金属,然后分离以制造或复制金属制品。但电铸与电镀又有不同之处,电镀时要求得到与基体结合牢固的金属镀层,以达到防护、装饰等目的。而电铸则要电铸层与原模分离,其厚度也远大于电镀层。
    电铸原理如图6-4所示,在直流电源的作用下,金属盐溶液中的金属离子在阴极获得电子而沉积在阴极母模的表面。阳极的金属原子失去电子而成为正离子,源源不断地补充到电铸液中,使溶液中的金属离子浓度保持基本不变。当母模上的电铸层达到所需的厚度时取出,将电铸层与型芯分离,即可获得型面与型芯凹、凸相反的电铸模具型腔零件的成型表面。
图6-4  电铸成型的原理
2) 特点
(1) 复制精度高,可以做出机械加工不可能加工出的细微形状(如微细花纹、复杂形状等),表面粗糙度Ra可达0.1 μm,一般不需抛光即可使用。
(2) 母模材料不限于金属,有时还可用制品零件直接作为母模。
(3) 表面硬度可达35~50HRC,所以电铸型腔使用寿命长。
(4) 电铸可获得高纯度的金属制品,如电铸铜,它纯度高,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十分有利于电加工。
(5) 电铸时,金属沉积速度缓慢,制造周期长。如电铸镍,一般需要一周左右。
切筋(6) 电铸层厚度不易均匀,且厚度较薄,仅为4~8 mm左右。电铸层一般都具有较大的应力,所以大型电铸件变形显著,且不易承受大的冲击载荷。这样,就使电铸成型的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2.电铸设备
    铸设备(如图6-4所示)主要包括电铸槽、直流电源、搅拌和循环过滤系统、恒温控制系统等。
miankongqu1) 电铸槽
    电铸槽材料的选取以不与电解液作用引起腐蚀为原则。一般用钢板焊接,内衬铅板或聚氯乙烯薄板等。
2) 直流电源
    电铸采用低电压大电流的直流电源。常用硅整流,电压为6~12 V左右,并可调。
剪力墙加固3) 搅拌和循环过滤系统
    为了降低电铸液的浓差极化,加大电流密度,减少加工时间,提高生产速度,最好在阴极运动的同时加速溶液的搅拌。搅拌的方法有循环过滤法、超声波或机械搅拌等。循环过滤法不仅可以使溶液搅拌,而且在溶液不断反复流动时进行过滤。
4) 恒温控制系统 
    电铸时间很长,所以必须设置恒温控制设备。它包括加热设备(加热玻璃管、电炉等)和冷却设备(冷水或冷冻机等)。
3.电铸的应用
    电铸具有极高的复制精度和良好的机械性能,已在航空、仪器仪表、精密机械、模具制造等方面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图6-5为刻度盘模具型腔电铸过程。其中图(a)为电铸过程中的阴极母模简图,图(b)为母模进行引导线及包扎绝缘处理图,图(c)为电铸,图(d)为电铸产品后处理图。
图6-5  刻度盘模具型腔电铸过程

本文发布于:2023-05-17 07:02:0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2/10253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加工   电铸   电解   阴极   金属   电解液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