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河南省洛阳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1.(2分)电视节目《诗词大会》显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下列古诗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B.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D.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2分)到2020年,洛阳城区垃圾分类覆盖率要达到50%以上,下列对废弃物的处理错误的是( )
A.易拉罐属于可回收类
B.菜叶、剩饭倒入“厨余垃圾桶中”
C.废旧电池属于有害垃圾
D.塑料餐盒、废纸可以直接点燃处理或掩埋
3.(2分)下列各图所表示的化学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闻气体气味 B.倾倒液体
C.添加药品 D.检查气密性
4.(2分)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了贡献的中国科学家是( ) A.杨振宁 B.屠呦呦 C.张青莲 D.袁隆平
5.(2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火焰
B.实验室制取氧气时,药品中一定要加催化剂
C.用碳素墨水书写档案,是利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D.铝耐腐蚀的原因,是铝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 6.(2分)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下列采取的安全措施错误的是( )口吃矫正器
勒夫波A.在点燃氢气前先检验其纯度
B.在火灾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C.在加油站张贴严禁烟火标志
D.在天然气燃气灶下方安装报警器
7.(2分)我国自主研发的抗肿瘤新药西达苯胺(化学式是C22H19FN4O2),填补了我国T细胞淋巴瘤新药的空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西达苯胺碳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C.一个西达苯胺分子的质量是390g
D.西达苯胺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16
8.(2分)分类法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氧化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
A.水银、冰水混合物、生铁 B.液氧、氯化镁、空气
C.金刚石、碳酸钙、海水 D.钢、氧化铜、石油
9.(2分)元素观、微粒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下列有关元素和微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B.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一定相等
C.元素的原子序数与该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同
D.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会改变
10.(2分)下列实验结论错误的是( )
物联网实验设备
选项 | A | B | C | D |
实验 | | | | | 张紧轮
视频会商现象 | 酒精灯熄灭 | 收集一瓶氢气 | 紫石蕊试液在通入二氧化碳后变红 | 燃烧的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 |
结论 | 隔绝氧气 | 氢气难溶于水不和水反应 | 使石蕊变红的是二氧化碳 |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
| | | | |
A.A B.B C.C D.D
11.(2分)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混合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丁一定是化合物
B.反应生成甲和丙的质量比为8:1
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D.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12.(2分)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的常用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置换反应中有单质生成,所以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B.单质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C.燃烧一般都伴随有发光、放热现象,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
D.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
13.(2分)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关系的是( )
A.用相等质量的氯酸钾制取氧气
B.将水通电一段时间
C.足量的锌、铁放入一定量的盐酸溶液中
D.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制氧气
14.(2分)氧化钙和碳酸钙的固体混合物质量为100g,将其高温煅烧至碳酸钙完全分解,称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70g。则原固体混合物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A.20% B.40% C.50% 毛发收集器D.70%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6道小题,每空2分,共32分)
15.(6分)用化学用语填空: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构成氯化钠的微粒是 ;铁生锈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 作用的结果。
16.(6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
(1)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中,常用活性炭去除水中异味,这是利用活性炭的 性。
(2)有些农村村民使用地下水作为生活用水,人们常用 检验地下水是硬水还是软水,生活中常用 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17.(6分)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A、B、C为周期表1﹣18号中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已知A原子的核电荷数为6,三种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之和为28.则A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是 ;C的化学性质与 相似(填“A”或“B”);B、C两种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
18.(4分)老师利用图甲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并结合现代传感器技术,测得过程中容器内气体压强、温度、氧气浓度的变化趋势如图乙所示。
(1)t2时打开止水夹,最终水面大约上升至集气瓶 刻度处。
(2)结合乙图曲线,BC段气体压强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
19.(6分)甲、乙、丙、丁是常见的化合物,它们有如图所示转化关系(部分物质已略去)。已知甲是相对分子质量为46的液体燃料,丙是最常见的液体;丁是石灰水的主要成分。则甲的化学式为 ;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乙在生产或生活中的一种用途是 。
20.(4分)碳粉和铜的混合物在空气中加热,充分反应后,发现质量未发生改变,请问原混合物中,碳粉和铜的质量比是 ;已知碳和浓硫酸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一种氧化物,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三、简答题(本题包括4道小题,共20分)
21.(4分)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1)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能够得出燃烧条件之一是“需要氧气”的现象是什么?
(2)为节约能源,使燃料充分燃烧,应考虑哪些因素?(写出一条即可).
22.(4分)“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核心素养之一。工业上用甲和乙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两和丁,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