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麻黄在临床上的使用具有悠久历史,具有多种化学成分,其生物碱是主要的活性物质。随着对麻黄的研究不断深入,其发汗解表、平喘、免疫抗炎等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逐渐阐明。该研究就近年来麻黄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麻黄的开发与研究提供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麻黄;药理作用;综述
ResearchProgressofPharmacologicalEffects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sEphedrae
HUANGLing1,WANGYan-ning1,WUShu-yue2
1.DepartmentofPharmacy,NanningFirstPeople’sHospital,Nanning,Guangxi,530022China;2.DepartmentofPediatrics,NanningFirstPeople’sHospital,Nanning,Guangxi,530022China
[Abstract]Ephedrahasalonghistoryofclinicalapplication,hasavarietyofchemicalconstituent
s,anditsalkaloidsarethemajoractivesubstances.Withthedeepeningofthestudyofephedra,itssweatingsolution,asthma,immuneandanti-inflammatoryandotherpharmacologicaleffectsandmechanismsgraduallyclarified.Inthispaper,theresearchprogressofpharmacologicaleffectsofephedrainrecentyearsarereviewedinordertoprovidereferenceandguidanceforthedevelopmentandresearchofephedra.
[Keywords]Ephedra;Pharmacologicaleffects;Review
麻黄在我国应用于中医临床已有两千年多年的历史,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为麻黄科植物中麻黄、草麻黄或者木贼麻黄的草质茎。味微苦、辛,性温,归肺及膀胱经,有宣肺平喘、发汗解表以及消肿利水的功效,主要用于风寒感冒、气喘咳嗽,并可用于小便不利、风湿痹痛及风疹瘙痒等病症,其主要有效成分为生物碱,并有多糖、挥发油、有机酸、鞣质、黄酮成分[1-2]。现如今,学者们对于麻黄的研究趋于细化,证实其不但在多种疾病中可以体现出临床价值,且能够经过不同的路径发挥出解热、发汗利水、免疫抗炎等效用。该研究就近十几年来国内对其药理作用研究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现分述如下。
1麻黄药理作用
1.1解热发汗
麻黄发汗作用明显,但不同炮制品,不同活性成分发汗作用强度不同。廖芳等[3]以大鼠为研究对象通过足跖汗液分泌着法,对麻黄不同炮制品、生麻黄及各炮制品与不同提取组分的发汗作用交叉比较的实验,结果表明:生麻黄、清炒麻黄、蜜麻黄的发汗作用由强至弱;生麻黄挥发油组分、醇提组分、水提组分、生物碱组分的发汗作用由强至弱;生麻黄挥发油组分的发汗作用最强。赵云生等[4]以高剂量(132mg/kg)和低剂量(66mg/kg)麻黄多糖对小鼠进行实验,均有发汗功效但活性较低。王艳宏等[5-6]通过麻黄化学拆分组分实验证实,麻黄中生物碱具有发汗作用,发挥解热作用的物质基础为生物碱组分、挥发油组分及酚酸组分,但作用较缓慢且微弱。同时指出麻黄产生强烈的发汗作用,需超常剂量46~93g,并与桂枝、葛根等发汗解表药配伍应用或温饮覆盖以助药力,表明麻黄具有发汗作用,但非发汗峻猛之药。 1.2镇咳平喘
麻黄总生物碱为麻黄的主要有效成分,具有扩张支气管作用,其中麻黄碱含量最高,占总生物碱的40%~90%。姚琳等[7]以豚鼠枸橼酸引咳法和整体动物药物引喘法,研究麻黄总生物碱和麻黄碱镇咳平喘作用,结果二者均在服药后2h起效,但作用维持时间有所差异,
麻黄碱药效维持时间为30min,总生物碱为60min。王艳宏等[8]考察了麻黄水煎液及其化学拆分组分(生物碱组分、多糖组分、挥发油组分、酚酸组分)对药物所致豚鼠变态性哮喘以及对离体豚鼠气管平滑肌作用的影响,表明生物碱组分和多糖组分为麻黄平喘的主要物质基础。在体内喷雾致喘实验中,麻黄水煎液、生物碱和多糖组分,均具有平喘作用,生物碱组分和多糖组分配伍后,才与麻黄水煎液的平喘作用相当;体外实验结果,麻黄水煎液及生物碱组分对离体豚鼠气管条、组织胺和乙酰胆碱所致气管平滑肌痉挛均具有松弛作用,而多糖组分则无作用;挥发油组分、酚酸组分对组织胺所致气管平滑肌痉挛具有松弛作用。提示麻黄通过不同途径、不同靶点发挥平喘作用。
1.3利尿
趙杰等[9]通过麻黄-甘草药对对正常大鼠排尿量的实验观察发现,麻黄的利尿作用无量效关系,麻黄水煎液小剂量(1.86g生药/kg)灌胃能促进大鼠利尿作用,增大剂量则利尿作用减弱。选用麻黄1.86g/kg的单一剂量与不同剂量的甘草配伍,随着甘草剂量增加,利尿作用增强,呈现配伍优势。李苗等[10]研究麻黄水煎液及各拆分组分(生物碱组分、非生物碱组分、醇沉组分、挥发油组分)对肾阳虚水肿模型大鼠的影响得出,麻黄水煎液和生物碱组分能够显著增加大鼠24h尿量,降低尿蛋白,具有显著的利水消肿功效。
1.4免疫抗炎
近年来的研究证实,麻黄中确实存在可调节免疫的物质。麻黄多糖能够干预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EAT)所产生的甲状腺激素及相关抗体水平的变化[11],麻黄多糖能够预防EAT小鼠的甲状腺组织病变,具有一定免疫抑制作用。主要是可通过抑制CD4+T淋巴细胞对自身抗原的识别和应答,使对已过激应答的免疫系统得到有效控制[12]。 脊髓损伤(SCI)作为一种严重的创伤,可引起损伤组织强烈的继发性免疫炎症反应。急性SCI后存在补体系统的激活,草麻黄补体抑制成分能够减轻大鼠SCI后的免疫炎症反应,在继发性SCI中起到重要作用[13]。缺血性脑损伤者,草麻黄水提物能显著抑制补体C3活性,阻止脑组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羟自由基的产生,降低脑水肿的严重程度,从而减轻炎性反应[14]。
王晓虹等[15]通过抗-卵黄的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麻黄单剂对小鼠体液免疫的影响实验认为,麻黄能提高血清中特异性抗体的水平,对小鼠体液免疫具有上调作用。
麻黄水提物雾化吸入能减轻哮喘小鼠气道炎症,抑制支气管肺组织中IL-13、Eotaxin蛋白
的表达[16]。单剂麻黄按低剂量0.9g生药/kg、高剂量3.6g生药/kg以蒸馏水配制后灌胃,均可抑制哮喘大鼠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白细胞的升高,调节IL-4、IL-13、IFN-γ等炎症因子的表达[17],可能是其支气管哮喘的作用机制之一。
选器孟翔宇等[18]通过小鼠耳廓肿胀试验考察麻黄、甘草单煎液及药对共煎液的抗炎活性变化发现,麻黄和甘草的主要部位均有抗炎作用,共煎液的抗炎作用优于单煎液。麻黄-甘草药对能明显抑制角叉菜诱导的大鼠胸膜炎胸腔液渗出和炎症区域白细胞数量增多,抑制肺组织中前列腺素E2(PGE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异常升高,有良好抗炎作用[19]。
殊胜诃子1.5抗菌、抗病原微生物
圆弧齿同步带
麻黄生物碱对金黄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且随生物碱浓度增加而作用增强;挥发油对流感嗜血杆菌、甲型链球菌、肺炎双球菌、奈瑟双球菌、枯草杆菌、大肠杆菌、白念珠菌等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随药物浓度增加而作用增强;对亚洲甲型流感病毒亦有抑制作用[20]。朱欣等[21]用麻黄水提液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进行体外实验,根据结果可以看出,一定浓度的麻黄水提液可通过抑制RSV合胞体的形成而发挥抗病毒作用,并且用
水平多关节机器人
药时间越早,给药浓度越高;或在同一时间内,用药浓度越大,抗RSV效果越好。
1.6镇痛
麻黄虽是解表药但临床也常用于止痛。麻黄在不同的痛证及方药配伍中可以多靶向发挥止痛功效,上可发汗透邪以止痛,下可利尿排泄以止痛,中可通调血脉祛瘀滞止痛,为寒痛、痹痛、络病疼痛、瘀血疼痛及风火疼痛等止痛要药[22-23]。
1.7抗肿瘤
充能绿柱石怎么做
在抗肿瘤方面,含麻黄的中药方剂主要在肺癌、乳腺癌、甲状腺瘤等肿瘤中有相关的研究。据实验研究[24],麻黄水溶性组分能体外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血管生成及B16F10黑素瘤细胞侵入基质膜;抑制接种B16F10黑素瘤细胞的DBF1小鼠肿瘤生长。
大量的实验研究证实,以麻黄为主的复方(如阳和汤)具有较好的抗肿瘤作用。黄立中等[25]通过阳和汤对小鼠移植性肿瘤抑制作用实验研究得出,按42.9g/kg(大剂量)给药,阳和汤对移植性肝癌抑制率达37.24%。窦建卫等[26-27]的实验证实,阳和汤对人乳腺癌组织中CD90表达具有明显下调作用,对人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并且能够显著
育苗袋抑制三阴性乳腺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增殖和转移。李仲普等[28]使用阳和汤干预阳虚证小鼠Lewis肺癌生长,结果小鼠脾脏中的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明显增加,Bcl-2表达降低,Bax表达增高,机体免疫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还能有效降低阳虚证Lewis肺癌小鼠肿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的表达,抑制肿瘤细胞释放VEGF,从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途径发挥抗肿瘤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