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用配电箱的制作方法

阅读: 评论:0



1.本公开涉及施工用电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施工用配电箱


背景技术:



2.施工用电的配电箱通常为前开门,配电箱底部预留有若干个电缆孔洞,以便进出电力电缆接入配电箱。由于施工现场用电属于临时用电,施工用电配电箱的电缆接入和拆除较为频繁,当使用的电力电缆已安装有电缆头时,因电缆头的尺寸较大,故很难穿过配电箱底部预留孔洞,甚至存在无法穿过的情况,从而需将电缆头截掉或扩大配电箱底部预留孔的尺寸。从而延长了电缆接入的工作时间,降低了工作效率。
3.因此,如何避免安装有电缆头的电缆难穿过甚至无法穿过配电箱底部预留孔洞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公开所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以上提到的安装有电缆头的电缆难穿过甚至无法穿过配电箱底部预留孔洞,通过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的转动将底板打开,解决了安装有电缆头的电缆难穿过甚至无法穿过配电箱底部预留孔洞的问题。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施工用配电箱,包括:底板,底板包括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第一底板可转动地连接在配电箱背板的底部上,第二底板可转动地连接在配电箱面板的底部上;第一半孔,第一半孔开设在第一底板的第一侧边缘上;第二半孔,第二半孔开设在第二底板的第一侧边缘上,其中,第一半孔和第二半孔分别包括有多个,第一半孔和第二半孔一一对应,配合形成多个穿电缆预留孔,第一底板上与其第一侧边缘相对的第二侧边缘与配电箱背板的底部铰接,第二底板上与其第一侧边缘相对的第二侧边缘与配电箱面板的底部铰接,第一底板的第一侧边缘和第二底板的第一侧边缘上设置有连接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的插销。
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底板的第二侧边缘通过第一合页与配电箱背板的底部铰接,第二底板的第二侧边缘通过第二合页与配电箱面板的底部铰接。
7.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合页包括两个,两个第一合页具有第一距离,第二合页包括两个,两个第二合页具有第二距离,且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相等。
8.在一些实施例中,插销包括两个,两个插销分别设置在靠近配电箱的侧板处的底板上。
9.在一些实施例中,配电箱面板上开设有第三孔洞,第三孔洞上安装有可开启的配电箱门。
10.在一些实施例中,配电箱门与面板通过箱门合页铰接。
11.在一些实施例中,箱门合页包括两个,两个箱门合页具有第三距离地布置在配电箱门的同一侧上。
12.在一些实施例中,配电箱门上设置有用于监控配电箱内设备工作状态的指示灯。
13.在一些实施例中,配电箱门上还设置有用于监控配电箱内设备运行情况的电气仪表。
14.在一些实施例中,配电箱门上还设置有用于开启配电箱门的把手。
15.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施工用配电箱,通过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的转动可将底板打开,解决了将安装有电缆头的电缆穿过配电箱底部预留孔洞的问题;通过设置多个穿电缆预留孔,可以使多条电缆接入配电箱内,保证了配电箱的使用需求;通过设置插销将底板关闭,保证了配电箱使用过程中的安全。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公开的底板示意图;
18.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公开的配电箱侧视图;
19.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公开的配电箱门示意图。
20.附图标记说明:
21.1、底板;2、配电箱背板;3、配电箱面板;4、第一半孔;5、第二半孔;6、穿电缆预留孔;7、插销;8、配电箱门;9、箱门合页;11、第一底板;12、第二底板;13、第一合页;14、第二合页;81、电气仪表;82、指示灯;83、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和附图用于示例性地说明本公开的原理,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本公开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实现,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23.本公开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本公开透彻且完整,并且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表达本公开的范围。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材料的组分、数字表达式和数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
24.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大于或等于两个;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公开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25.此外,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部分。“垂直”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垂直,而是在误差允许范围之内。“平行”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平行,而是在误差允许范围之内。“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在该词前的要素涵盖在该词后列举的要素,并不排除也涵盖其他要素的可能。
26.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具体含义。当描述到特定器件位于第一器件和第二器件之间时,在该特定器件与第一器件或第二器件之间可以存在居间器件,也可以不存在居间器件。
27.本公开使用的所有术语与本公开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理解的含义相同,除非另外特别定义。还应当理解,在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术语应当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技术的上下文中的含义相一致的含义,而不应用理想化或极度形式化的意义来解释,除非这里明确地这样定义。
28.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29.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施工用配电箱,包括:底板1,底板1包括第一底板11和第二底板12,第一底板11可转动地连接在配电箱背板2的底部上,第二底板12可转动地连接在配电箱面板3的底部上;第一半孔4,第一半孔4开设在第一底板11的第一侧边缘上;第二半孔5,第二半孔5开设在第二底板12的第一侧边缘上,第一半孔4和第二半孔5分别包括有多个,第一半孔4和第二半孔5一一对应,配合形成多个穿电缆预留孔6,第一底板11上与其第一侧边缘相对的第二侧边缘与配电箱背板2的底部铰接,第二底板12上与其第一侧边缘相对的第二侧边缘与配电箱面板3的底部铰接,第一底板11的第一侧边缘和第二底板12的第一侧边缘上设置有连接第一底板11和第二底板12的插销7。
30.具体地,当需要将安装有电缆头的电缆接入配电箱时,首先通过转动第一底板11和第二底板12将底板1开启,将电缆引入配电箱内并与配电箱内的电气设备连接,电缆与配电箱内设备连接完成后,转动第一底板11和第二底板12关闭底板1,同时让电缆由第一半孔4和第二半孔5配合形成的穿电缆预留孔6穿过,具体地,穿电缆预留孔6的尺寸与电缆的尺寸要相匹配。进一步地,通过设置多个穿电缆预留孔6,保证配电箱内能接入多条电缆,以满足使用需求。优选地,第一半孔4和第二半孔5均为大小相同的半圆型孔,形成的穿电缆预留孔6为圆形孔,多个穿电缆预留孔6可等间距布置。通过第一底板11的第二侧边缘与配电箱背板2的底部铰接及第二底板12的第二侧边缘与配电箱面板3的底部铰接,使底板1从中间可以打开,将装有电缆头的电缆接入配电箱内而不受穿电缆预留孔6尺寸大小的影响。
31.进一步地,当需要接入电缆时,打开底板1,拔开插销7,第一底板11绕配电箱背板2的底部转动,第二底板12绕配电箱面板3的底部转动,使得底板1从中间打开;当完成电缆接入后,关闭底板1,并用插销7将第一底板11和第二底板12连接在一起。进一步地,插销7上可以上锁,以防止配电箱使用过程中无关人员将底板1打开,保证了配电箱的使用安全。
32.本实用新型通过将配电箱底板1设计成可开启形式,避免了因电缆头而不易或无法将电缆接入配电箱内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方便实用。
33.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底板11的第二侧边缘通过第一合页13与配电箱背板2的底部铰接,第二底板12的第二侧边缘通过第二合页14与配电箱面板3的底部铰接。具体地,第一合页13的一边与第一底板11的的第二侧边缘连接,另一边与配电箱背板2的底部连接,通过第一合页13使得第一底板11能绕着配电箱背板2的底部转动;第二合页14的一
边与第二底板12的第二侧边缘连接,另一边与配电箱面板3的底部连接,通过第二合页14使得第二底板12能绕着配电箱面板3的底部转动。
34.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合页13包括两个,两个第一合页13具有第一距离,通过设置具有一定间距的两个第一合页13,保证了第一底板11能绕着配电箱背板2的底部稳定的转动,同时也保证在底板1关闭时,第一底板11和配电箱背板2的底部牢固地连接在一起;第二合页14包括两个,两个第二合页14具有第二距离,通过设置具有一定间距的两个第二合页14,保证了第二底板12能绕着配电箱面板3底部稳定转动,同时也保证了底板1关闭时,第二底板12和配电箱面板3底部牢固地连接在一起。为方便配电箱加工,优选地,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相等。
35.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插销7包括两个,两个插销7分别设置在靠近配电箱的侧板处的底板1上。通过设置两个插销7,保证了第一底板11和第二底板12能牢固连接。
36.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3所示,配电箱面板3上开设有第三孔洞,第三孔洞上安装有可开启的配电箱门8。通过在配电箱面板3上开设第三孔洞及配电箱门8,方便了配电箱在使用过程中工作人员对配电箱内设备的检修。
37.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配电箱门8与配电箱面板3通过箱门合页9铰接。具体地,箱门合页9的一边与配电箱门8连接,另一边与配电箱面板3连接。
38.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箱门合页9包括两个,两个箱门合页9具有第三距离地布置在配电箱门8的同一侧上。通过设置具有一定间距的两个箱门合页9,保证了配电箱门8开启时,配电箱门8能绕着配电箱面板3稳定的转动,同时在配电箱门8关闭时,配电箱门8能牢固地连接在配电箱面板3上。
39.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配电箱门8上设置有用于监控配电箱内设备工作状态的指示灯82,具体地,指示灯82与配电箱内的电气设备连接,当指示灯82闪亮时,表示配电箱内的设备处于工作状态,当指示灯82熄灭时,表示配电箱内的设备处于非工作状态,通过设置指示灯82,方便了工作人员的使用。
40.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配电箱门8上还设置有用于监控配电箱内设备运行情况的电气仪表81。具体地,电气仪表81与配电箱内的设备连接,通过电气仪表81上显示的数据,工作人员在不开启配电箱门8的情况下,可以监测到配电箱内设备的运行情况。
41.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配电箱门8上还设置有用于开启配电箱门8的把手83。通过设置把手83方便了工作人员开启配电箱门8,进一步地,把手83上可以安装锁,防止非工作人员随意打开配电箱门8,保证了配电箱的使用安全。
42.至此,已经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各实施例。为了避免遮蔽本公开的构思,没有描述本领域所公知的一些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上面的描述,完全可以明白如何实施这里公开的技术方案。
43.虽然已经通过示例对本公开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示例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

技术特征:


1.一种施工用配电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包括第一底板(11)和第二底板(12),所述第一底板(11)可转动地连接在配电箱背板(2)的底部上,所述第二底板(12)可转动地连接在配电箱面板(3)的底部上;第一半孔(4),所述第一半孔(4)开设在所述第一底板(11)的第一侧边缘上;第二半孔(5),所述第二半孔(5)开设在所述第二底板(12)的第一侧边缘上,其中,所述第一半孔(4)和所述第二半孔(5)分别包括有多个,所述第一半孔(4)和所述第二半孔(5)一一对应,配合形成多个穿电缆预留孔(6),所述第一底板(11)上与其第一侧边缘相对的第二侧边缘与所述配电箱背板(2)的底部铰接,所述第二底板(12)上与其第一侧边缘相对的第二侧边缘与所述配电箱面板(3)的底部铰接,所述第一底板(11)的第一侧边缘和所述第二底板(12)的第一侧边缘上设置有连接所述第一底板(11)和所述第二底板(12)的插销(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用配电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板(11)的第二侧边缘通过第一合页(13)与所述配电箱背板(2)的底部铰接,所述第二底板(12)的第二侧边缘通过第二合页(14)与所述配电箱面板(3)的底部铰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施工用配电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合页(13)包括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合页(13)具有第一距离,所述第二合页(14)包括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合页(14)具有第二距离,且所述第一距离和所述第二距离相等。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用配电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销(7)包括两个,两个所述插销(7)分别设置在靠近配电箱的侧板处的所述底板(1)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用配电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箱面板(3)上开设有第三孔洞,所述第三孔洞上安装有可开启的配电箱门(8)。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施工用配电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箱门(8)与所述配电箱面板(3)通过箱门合页(9)铰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施工用配电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门合页(9)包括两个,两个所述箱门合页(9)具有第三距离地布置在所述配电箱门(8)的同一侧上。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施工用配电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箱门(8)上设置有用于监控配电箱内设备工作状态的指示灯(82)。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施工用配电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箱门(8)上还设置有用于监控配电箱内设备运行情况的电气仪表(81)。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施工用配电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箱门(8)上还设置有用于开启所述配电箱门(8)的把手(83)。

技术总结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施工用配电箱,包括:底板,底板包括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第一底板可转动地连接在配电箱背板的底部上,第二底板可转动地连接在配电箱面板的底部上;第一半孔,第一半孔开设在第一底板的第一侧边缘上;第二半孔,第二半孔开设在第二底板的第一侧边缘上,第一半孔和第二半孔分别包括有多个,第一半孔和第二半孔一一对应,配合形成多个穿电缆预留孔,第一底板的第二侧边缘与配电箱背板的底部铰接,第二底板的第二侧边缘与配电箱面板的底部铰接,第一底板的第一侧边缘和第二底板的第一侧边缘上设置有连接二者的插销。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的转动可将底板打开,解决了将安装有电缆头的电缆穿过配电箱底部预留孔洞的问题。底部预留孔洞的问题。底部预留孔洞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

唐爱军 黄志军 严雷 钟仁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湖南兴怀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11.07

技术公布日:

2023/3/30

本文发布于:2023-03-31 13:57:3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1/8519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底板   配电箱   合页   所述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