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气体压缩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体压缩机用
换热结构。
背景技术:
2.气体压缩机是把机械能转换为气体压力能的一种动力装置,常用于风动工具提供气体动力,在石油化工、钻采、冶金等行业也常用于压送氧、氢、氨、天然气、焦炉煤气、惰性气体等介质;按排气压力不同压缩机可分为低压压缩机—排气压力小于1.0mpa;中压压缩机—排气压力1.0mpa~10mpa;高压压缩机—排气压力10mpa~100mpa;超高压压缩机—排气压力大于100mpa 等等。
3.目前,为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通常要在气体压缩机上加入换热结构,但是现有的气体压缩机用的换热结构,主要存在以下不足:1)换热效率不高,导致能源利用率不高;2)不便于安装、拆卸与检修。
4.现有技术中提出了公开号为cn114109780a的中国专利,来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该专利文献所公开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气体压缩机用换热结构,具体涉及气体压缩机领域,包括设在外壳内的换热机构以及设在外壳上的导风机构,
所述换热机构包括换热管。本发明在使用时向换热管中循环注入冷水,再启动风机二,这样由导风箱二中的风机二的叶轮转动,产生负压将热气快速抽入,并导入到外壳中,再与换热管的冷水进行冷热交换,与此同时,启动导风箱一中的风机一,利用风机一的叶轮转动,能够将换热过后的热气顺着导风管再次抽入外壳中与换热管冷热交换,这样经过两次冷热交换,并在导热铜片的作用下,能够提高换热效率,从而提高了能源利用率。
5.上述技术方案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会存在以下问题:
6.该装置换热固定结构多通过焊接的方式对其进行固定,当换热管使用一段时间后,换热管的外表面会产生结垢的现象,当需要对其进行清理时,则存在不方便拆卸的缺陷,从而不方便对该装置进行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8.一种气体压缩机用换热结构,包括主体装置,所述主体装置的内部设置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右侧活动连接有移动架,所述安装架的
内壁固定连接有换热
壳体,所述换热壳体的右端活动连接有换热封盖。
9.所述安装架的底面开设有插接槽,所述插接槽的内壁活动连接有承接移动板。
10.所述安装架的内壁底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液压杆,所述第一液压杆的上方设置有第二液压杆,所述换热壳体的内壁活动连接有换热管。
11.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液压杆远离所述安装架的一端与所述移动架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换热壳体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加强固定环。
12.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承接移动板的一端与所述移动架的
左侧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架的底面固定连接有辅助滚轮。
13.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换热壳体的右端开设有密封槽,所述换热封盖的左端外壁与所述密封槽的内壁活动连接。
14.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换热管的左端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环架,所述第一支撑环架的外壁与所述换热壳体的内壁活动连接。
15.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换热管的右端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环架。
16.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安装架的内壁底面开设有封盖承接槽,所述承接移动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侧位滑条,所述插接槽的内壁开设有侧位承接槽。
17.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侧位滑条的外壁与所述侧位承接槽的内壁活动连接。
18.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来说,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19.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气体压缩机用换热结构,外接电源启动第一液压杆和第二液压杆,使其推动移动架外移,移动架则带动换热封盖移动,换热封盖带动换热管在换热壳体的内壁滑动外移,当第一支撑环架移动至接近换热壳体的一端时停止,快速完成开启,即可对换热管进行清理。
20.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气体压缩机用换热结构,在换热管移动的过程中第一支撑环架和第二支撑环架在换热壳体内壁进行滑动,利用两者的支撑效果,保证换热管的顺利移动,避免与换热壳体的内壁产生摩擦,同时对换热管左端管道与换热壳体左端外壁之间对接进行导向定位。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体装置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换热壳体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架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25.图中:1、主体装置;2、安装架;3、移动架;4、换热壳体;5、换热封盖;6、加强固定环;7、密封槽;8、换热管;9、第一支撑环架;10、第二支撑环架;11、插接槽;12、辅助滚轮;13、第一液压杆;14、第二液压杆; 15、封盖承接槽;16、承接移动板;17、侧位滑条;18、侧位承接槽。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27.实施例1
28.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气体压缩机用换热结构,包括主体装置1,主体装置1的内部设置有安装架2,安装架2的右侧活动连接有移动架3,安装架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换热壳体4,换热壳体4的右端活动连接有换热封盖5。
29.安装架2的底面开设有插接槽11,插接槽11的内壁活动连接有承接移动板16。
30.安装架2的内壁底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液压杆13,第一液压杆13的上方设置有第二
液压杆14,外接电源启动第一液压杆13和第二液压杆14,使其推动移动架3外移,移动架3则带动换热封盖5移动,即可快速完成开启,换热壳体4的内壁活动连接有换热管8。
31.第一液压杆13远离安装架2的一端与移动架3的一侧固定连接,换热壳体4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加强固定环6。
32.承接移动板16的一端与移动架3的左侧固定连接,移动架3的底面固定连接有辅助滚轮12。
33.换热壳体4的右端开设有密封槽7,换热封盖5的左端外壁与密封槽7的内壁活动连接,将换热封盖5的左端插接到密封槽7的内壁中,保证换热壳体4和换热封盖5之间的密封性,同时与第一液压杆13和第二液压杆14的限制作用,进一步保证了换热壳体4和换热封盖5之间的密封性。
34.实施例2
35.如图1-4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优选的,换热管8的左端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环架9,第一支撑环架9的外壁与换热壳体4的内壁活动连接,换热管8的左端与换热壳体4的左端内壁处于活动连接,换热壳体4左端开设有密封孔,对换热管8的左端的安装密封。
36.换热管8的右端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环架10,安装架2的内壁底面开设有封盖承接槽15,承接移动板1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侧位滑条17,插接槽11的内壁开设有侧位承接槽18。
37.侧位滑条17的外壁与侧位承接槽18的内壁活动连接,移动架3在移动的过程中,侧位滑条17在侧位承接槽18的内壁滑动,通过侧位滑条17和侧位承接槽18两者之间的相互限位和导向,保证移动架3的顺利滑动。
38.下面具体说一下该气体压缩机用换热结构的工作原理。
39.如图1-4所示,使用时,需要对换热管8进行清理时,外接电源启动第一液压杆13和第二液压杆14,使其推动移动架3外移,移动架3则带动换热封盖5移动,换热封盖5带动换热管8在换热壳体4的内壁滑动外移,当第一支撑环架9移动至接近换热壳体4的一端时停止,即可快速完成开启,对换热管8进行清理。
40.清理完成之后,启动第一液压杆13和第二液压杆14反向带动换热封盖5 复位,将换热管8复位,并将换热封盖5的左端插接到密封槽7的内壁中,保证换热壳体4和换热封盖5之间的密封性,同时与第一液压杆13和第二液压杆14的限制作用,进一步保证了换热壳体4和换热封盖5之间的密封性。
41.在换热管8移动的过程中第一支撑环架9和第二支撑环架10在换热壳体 4内壁进行滑动,利用两者的支撑效果,保证换热管8的顺利移动,避免与换热壳体4的内壁产生摩擦,同时对换热管8左端管道与换热壳体4左端外壁之间对接进行导向定位。
42.移动架3在移动的过程中,侧位滑条17在侧位承接槽18的内壁滑动,通过侧位滑条17和侧位承接槽18两者之间的相互限位和导向,保证移动架3 的顺利滑动。
43.上文一般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做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于技术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思想精神的修改或改进,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气体压缩机用换热结构,包括主体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装置(1)的内部设置有安装架(2),所述安装架(2)的右侧活动连接有移动架(3),所述安装架(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换热壳体(4),所述换热壳体(4)的右端活动连接有换热封盖(5);所述安装架(2)的底面开设有插接槽(11),所述插接槽(11)的内壁活动连接有承接移动板(16);所述安装架(2)的内壁底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液压杆(13),所述第一液压杆(13)的上方设置有第二液压杆(14),所述换热壳体(4)的内壁活动连接有换热管(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体压缩机用换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压杆(13)远离所述安装架(2)的一端与所述移动架(3)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换热壳体(4)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加强固定环(6)。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体压缩机用换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移动板(16)的一端与所述移动架(3)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架(3)的底面固定连接有辅助滚轮(1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体压缩机用换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壳体(4)的右端开设有密封槽(7),所述换热封盖(5)的左端外壁与所述密封槽(7)的内壁活动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体压缩机用换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8)的左端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环架(9),所述第一支撑环架(9)的外壁与所述换热壳体(4)的内壁活动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体压缩机用换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8)的右端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环架(10)。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体压缩机用换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2)的内壁底面开设有封盖承接槽(15),所述承接移动板(16) 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侧位滑条(17),所述插接槽(11)的内壁开设有侧位承接槽(18)。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气体压缩机用换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位滑条(17)的外壁与所述侧位承接槽(18)的内壁活动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体压缩机用换热结构,涉及气体压缩机技术领域,包括主体装置,所述主体装置的内部设置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右侧活动连接有移动架,所述安装架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换热壳体,所述换热壳体的右端活动连接有换热封盖。本实用新型通过外接电源启动第一液压杆和第二液压杆,使其推动移动架外移,移动架则带动换热封盖移动,换热封盖带动换热管在换热壳体的内壁滑动外移,当第一支撑环架移动至接近换热壳体的一端时停止,快速完成开启,即可对换热管进行清理,在换热管移动的过程中第一支撑环架和第二支撑环架在换热壳体内壁进行滑动,利用两者的支撑效果,保证换热管的顺利移动,避免与换热壳体的内壁产生摩擦。擦。擦。
技术研发人员:
陈国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大庆圣启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9.06
技术公布日:
2023/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