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后烟装框称重压力机的制作方法

阅读: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属于烟叶装框输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选后烟装框称重压力机


背景技术:



2.液压车在工作时,首先将叉臂插入货物的托板下部,通过人力和电动的方式驱动叉臂将货物顶起,通过人工拉动液压车完成货物的周转、或者通过电力驱动行走轮实现液压车的行走,在进行物料的周转过程中应用较为广泛。
3.然而在烟叶的装框过程中,由于烟叶装框时烟叶较为松散,传统的装框方式进行烟叶装框仅能够装载300-400公斤,装框后的烟叶松散,存在较大的间隙,烟框利用率较低,在运输过程中或摆放过程中还容易发生倾覆,从而引发生产事故,并且还需要对烟叶进行重新装框,作业效率低下。
4.在烟叶装框完成后,还需要对装框后的烟叶进行称重,目前的装框、称重、和运输采用了三套设备,液压车的功能相对单一,采用液压车进行不同的工序间的周转生产效率低下,无法满足烟叶在生产车车间中进行装框和周转的作业要求。
5.现有技术中存在能够进行称重的液压车现有称重液压车由于设计缺陷,仅作称重、不能用作转运或者能够压实的液压车目前没有移动烟框压实设备,只有固定压实设备,但是压实和称重两个功能无法融合到一个液压车中,当二者放置入一个液压车中时,会导致压实过程中,对称重组件的传感器造成破坏性的损害,在进行称重组件的装配时还会因为空间狭小而无法安装,影响称重的检测精度。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选后烟装框称重压力机,其结构设计合理,结构紧凑,能够实现烟叶装框时对烟叶的压实、对装框后的烟叶的称重、压实和运输,大大提高了作业的效率,使得设备的实用性更好。
7.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8.一种选后烟装框称重压力机,包括:
9.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后立架和底叉,两所述底叉左右对应布设在支撑架的前侧底部;
10.行走底盘,其设置在所述支撑架的底部;
11.悬撑架,其设置在所述后立架的前侧顶部;
12.压板,其对应设置在所述悬撑架的下部,在所述悬撑架和压板之间设置有压实驱动部,所述压实驱动部驱动所述压板升降动作;
13.称重单元,在两所述底叉上均设置有装配槽,所述称重单元匹配设置在所述装配槽内,所述称重单元用于对底叉上的物料进行称重;以及
14.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压实驱动部和称重单元的动作;
15.所述称重单元包括:
16.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两端与所述底叉之间均设置有升降驱动部;
17.称重板,其对应设置在所述安装板的上部,所述称重板与所述安装板之间设置有第一导向组件;以及
18.测力传感器,两所述测力传感器匹配设置在所述安装板和所述称重板之间;
19.非称重状态下,所述升降驱动部收缩,所述测力传感器不受压;称重状态下,所述升降驱动部伸出,物料通过称重板作用于测力传感器上。
20.根据本实用新型选后烟装框称重压力机,优选地,所述安装板的中部向下形成u型槽状的安装槽;所述测力传感器为桥式传感器或悬臂梁传感器,所述测力传感器的一端与安装槽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槽上开设有与所述测力传感器的另一端对应的变形槽孔;所述称重板的下部设置有与各测力传感器对应的垫板。
21.根据本实用新型选后烟装框称重压力机,优选地,所述安装板和称重板之间设置有至少两组第一导向组件,所述第一导向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安装板上的第一导向套和固定在所述称重板上的第一导向杆,所述第一导向杆和第一导向套匹配滑动套接。
22.根据本实用新型选后烟装框称重压力机,优选地,所述底叉包括横截面呈u型的第一底撑板和横截面呈倒u型的第一顶撑板,所述第一顶撑板匹配扣设在所述第一底撑板中,所述装配槽开设在所述第一顶撑板上;或
23.所述底叉包括横截面呈u型的第二底撑板,所述装配槽为第二底撑板的u型槽,所述称重板呈倒u型,所述称重板匹配跨设在所述第二底撑板上。
24.根据本实用新型选后烟装框称重压力机,优选地,所述压板与所述悬撑架之间设置有第二导向组件,所述第二导向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悬撑架上的第二导向套和固定于所述压板上的第二导向杆,所述第二导向杆与所述第二导向套匹配滑动套接。
25.根据本实用新型选后烟装框称重压力机,优选地,所述压实驱动部和所述升降驱动部均为液压缸;所述控制单元包括蓄电池、油箱、油泵和控制阀组。
26.根据本实用新型选后烟装框称重压力机,优选地,所述后立架的后侧设置有位于上部的液压仓室和位于下部的蓄电池仓室,所述液压仓室和所述蓄电池仓室相互独立布置,所述油箱、油泵和控制阀组均布设在所述液压仓室内,所述控制阀组位于所述油箱和油泵上侧,所述蓄电池布设在所述蓄电池仓室内,在所述液压仓室和蓄电池仓室上均设置有仓门,所述仓门上设置有控制面板;或
27.所述后立架的后侧底底部设置有控制仓室,所述蓄电池布设在所述控制仓室的顶部,所述油箱和油泵布设在所述控制仓室的底部,所述控制阀组布设在所述控制仓室的中部,在所述控制仓室的上部设置有控制面板。
28.根据本实用新型选后烟装框称重压力机,优选地,所述行走底盘为手动液压升降行走底盘。
29.根据本实用新型选后烟装框称重压力机,优选地,所述行走底盘为电动液压升降行走底盘,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电动液压升降行走底盘的升降和行走动作,所述电动液压升降行走底盘包括后支架、升降架、设置在升降架与后支架之间的抬升动力推杆和布设在所述升降架上的转向杆,所述升降架和后支架之间设置有多组第三导向组件,在所述底叉前部铰接设置有前行走轮,在所述转向杆的底部设置有后行走轮,在所述后行走轮的轮座上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前行走轮与所述升降架之间设置有连杆机构,所述抬升动力推
杆通过所述升降架带动所述前行走轮和后行走轮同步升降动作。
30.根据本实用新型选后烟装框称重压力机,优选地,所述后行走轮为横向并排布置的两个,两所述后行走轮的轮座均通过支撑轴铰接在升降架上,所述转向杆与两支撑轴之间通过齿轮传动;所述升降架与后支架之间设置有至少两组抬升动力推杆;所述支撑架的后侧设置有翻转踏板;
31.在所述第三导向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升降架上的第三导向套和固定于所述后支架上的第三导向杆,所述第三导向杆与所述第三导向套匹配滑动套接。
3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33.本技术通过称重单元的设计,能够使得压力机在称重和非称重两个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当处于称重状态下时,升降驱动部伸出,称重板和测力传感器顶撑作用于物料的底部,此时测力传感器能够显示烟框和装载的烟叶的重量;当处于非称重状态下时,升降驱动部回缩,物料支撑于底叉上,此时测力传感器不会受到烟框的作用力,从而方便进行压实和输运作业。
34.本技术通过对安装板的结构设计,可以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进行升降驱动部、测力传感器和第一导向组件的安装,结构紧凑且稳定性强。
35.本技术的压板的设置,能够对烟框中已经装载的烟叶进行压实,从而保障烟叶的密实度,方便进行再次填装烟叶,提高烟框的利用率和烟叶的密实度,避免烟叶发生倾覆坍塌;本技术的压板的动作不会对称重单元的元器件造成损伤,从而保障称重单元的结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36.本技术可以采用手动液压升降行走底盘或者电动液压升降行走底盘的结构实现压力机的升降动作,从而实现对物料的托起和放下,可以采用人工拖拉的方式进行压力车的周转,也可以采用电机驱动的方式,实现自动行走;本技术还针对控制单元的布置方式进行了多种结构设计,以保障整体结构的安全性和实用性,方便进行操作和检修。
附图说明
3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文中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进行简单介绍。其中,附图仅仅用于展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将本实用新型的全部实施例限制于此。
3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种电动行走的选后烟装框称重压力机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39.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种电动行走的选后烟装框称重压力机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40.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种电动行走的选后烟装框称重压力机的底叉和称重单元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41.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种电动行走的选后烟装框称重压力机的底叉和称重单元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42.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二种电动行走的选后烟装框称重压力机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43.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二种电动行走的选后烟装框称重压力机的结构示意图
之二。
44.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种电动行走的选后烟装框称重压力机的底叉和称重单元的装配结构示意图之一。
45.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种电动行走的选后烟装框称重压力机的底叉和称重单元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46.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手动推拉的选后烟装框称重压力机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47.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手动推拉的选后烟装框称重压力机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48.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底叉和称重单元的装配结构示意图之二。
49.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称重板的上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50.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称重板的下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51.图中序号:
52.100为支撑架、101为后立架、102为底叉、1021为第一底撑板、1022为第一顶撑板、1023为第二底撑板;
53.201为安装板、202为称重板、203为测力传感器、204为升降驱动部、205为第一导向杆、206为第一导向套、207为垫板、208为加强折边、209为安装槽;
54.301为悬撑架、302为压板、303为压实驱动部、304为第二导向杆、305为第二导向套;
55.410为手动液压升降行走底盘、420为电动液压升降行走底盘、431为把手、432为前行走轮、433为后行走轮、434为连杆机构、435为抬升液压缸、437为驱动电机、438为后支架、439为升降架、440为踏板、441为转向杆、442为齿轮、443为支撑轴、444为驱动压轮、445为第三导向杆、446为第三导向套;
56.501为蓄电池仓室、502为液压仓室、503为油箱、504为油泵、505为控制阀组、506为控制面板、507为控制仓室、508为蓄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57.下文中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示例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除非另作定义,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5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第一”、“第二”的表述用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个元件,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的限制,而只是用来将一个部件和另一个部件区分开。
59.应注意到,当一个元件与另一元件存在“连接”、“耦合”或者“相连”的表述时,可以意味着其直接连接、耦合或相连,但应当理解的是,二者之间可能存在中间元件;即涵盖了直接连接和间接连接的位置关系。
60.应当注意到,使用“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必然表示数量限制。“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
61.应注意到,“上”、“下”、“左”、“右”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其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所指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的改变。
62.参见图1-图13,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选后烟装框称重压力机,包括支撑架100、行走底盘、悬撑架301、压板302、称重单元和控制单元,支撑架100包括后立架101和底叉102,两底叉102左右对应布设在支撑架100的前侧底部;行走底盘设置在支撑架100的底部;悬撑架301设置在后立架101的前侧顶部;压板302对应设置在悬撑架301的下部,在悬撑架301和压板302之间设置有压实驱动部303,压实驱动部303驱动压板302升降动作,压实驱动部303采用液压缸,根据用户的选择,也可以采用电动推杆、气缸等能够实现压板的上下直线行走的结构;在两底叉102上均设置有装配槽,所述称重单元匹配设置在所述装配槽内,所述称重单元用于对底叉102上的物料进行称重;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压实驱动部303和称重单元的动作。
63.称重单元包括安装板201、称重板202和测力传感器203,安装板201的两端与所述底叉102之间均设置有升降驱动部204,本实施例中的升降驱动部也采用液压缸,该液压缸的形成仅需10mm左右即可,以改变在不同的状态下的支撑受力部件,本技术选择的液压缸为微型油缸,便于装配于底叉中,且能够承载10t的负荷,满足生产的要求;称重板202对应设置在所述安装板201的上部,所述称重板202与所述安装板201之间设置有第一导向组件;两所述测力传感器203匹配设置在所述安装板201和所述称重板202之间;非称重状态下,所述升降驱动部204收缩,物料支撑于底叉102上;称重状态下,所述升降驱动部204伸出,物料支撑于测力传感器203上。
64.本技术的控制单元包括蓄电池508、油箱503、油泵504和控制阀组505,蓄电池508为整个系统供电,控制阀组对不同的执行机构进行供油,从而实现不同位置的液压缸的驱动和控制。
65.进一步地,为了提供空间利用率,降低称重单元的安装难度,本技术的安装板201的中部向下形成u型槽状的安装槽209;测力传感器203为桥式传感器或悬臂梁传感器,测力传感器203的一端与安装槽固定连接,安装槽上开设有与测力传感器203的另一端对应的变形槽孔,能够使得测力传感器在形变时下放有可以变形的空间;称重板202的下部设置有与各测力传感器203对应的垫板207,垫板可以更好的使得作用力集中于测力传感器上,保障整体的贴合度更好,测量更为精准。为了加强结构强度,避免板材在受力过程中发生变形,安装板201的两侧均设置有加强折边208,可以有效的提高安装板201的结构强度,从而保障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使得其能够承受更大的作用力。
66.进一步地,由于测力传感器与称重板之间不能设置螺栓等结构件进行硬性连接,为了避免称重板侧向偏移,导致结构失效或者检测误差大,本技术在安装板201和称重板202之间设置有至少两组第一导向组件,第一导向组件包括固定在安装板201上的第一导向套206和固定在称重板202上的第一导向杆205,第一导向杆205和第一导向套206匹配滑动套接;通过第一导向组件的设置,可以使得称重板相对于测力传感器在竖直方向上移动,第一导向套可以采用直线轴承。
67.针对底叉的结构,本技术给出了两种不同的结构形式:
68.底叉的结构形式一为:底叉102包括横截面呈u型的第二底撑板1023,装配槽为第二底撑板1023的u型槽,所述称重板202呈倒u型,所述称重板202匹配跨设在所述第二底撑板1023上,具体如图1-8所示两种选后烟装框称重压力机的底叉和称重单元的装配结构。该结构中的称重板始终处于与烟框的顶撑状态下,在称重状态下,升降驱动部伸出,安装板和测力传感器整体抬升并顶升称重板,称重板的下部与测力传感器贴合支撑,使得烟框的重量作用于四组测力传感器上;在非称重状态下,升降驱动部缩回,安装板和测力传感器整体回缩,称重板的下部支撑于第二底撑板上,称重板与测力传感器分离不接触。
69.底叉的结构形式二为:底叉102包括横截面呈u型的第一底撑板1021和横截面呈倒u型的第一顶撑板1022,第一顶撑板1022匹配扣设在第一底撑板1021中,装配槽开设在所述第一顶撑板1022上,具体如图9-图11所示。该结构中的称重板在称重状态下与烟框贴合顶撑,烟框不与第一底撑板贴合;在非称重状态下,升降驱动部回缩,称重板回缩至装配槽内,使得烟框与第一顶撑板贴合,烟框与称重板分离。
70.为了保障压板在按压过程中能够实现垂直上下动作,并降低压实驱动部受到的径向作用力,避免液压缸发生偏磨或者径向弯曲,本技术在压板302与所述悬撑架301之间设置有第二导向组件,第二导向组件包括固定于悬撑架301上的第二导向套305和固定于压板302上的第二导向杆304,第二导向杆304与第二导向套305匹配滑动套接。
71.本技术还针对控制单元的仓室结构的布置方式进行了两种不同的结构的设计:
72.仓室结构形式一为:后立架101的后侧设置有位于上部的液压仓室502和位于下部的蓄电池仓室501,液压仓室502和蓄电池仓室501相互独立布置,油箱503、油泵504和控制阀组505均布设在液压仓室502内,蓄电池508布设在蓄电池仓室501内,在液压仓室502和蓄电池仓室501上均设置有仓门,所述仓门上设置有控制面板506,通过蓄电池仓室的单独设置,能够避免油箱漏油对蓄电池造成危害,通过液压仓室的布置,能够对油箱、油泵和阀组的进行合理规划布置,方便之间的管线连接。如图9和图10所示。
73.仓室结构形式二为:后立架101的后侧底底部设置有控制仓室507,所述蓄电池508布设在所述控制仓室508的顶部,所述油箱503和油泵504布设在所述控制仓室507的底部,所述控制阀组505布设在所述控制仓室507的中部,在所述控制仓室507的上部设置有控制面板506。该结构通过将控制单元的各部件集成于控制仓室内,使得蓄电池位于最上部,油箱和油泵位于最下部,阀组位于中部,从而保障各个部件的有效工作。如图1和图2、图5和图6所示。
74.针对行走底盘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结构形式,本技术给出了应用较为广泛的两种结构形式:
75.行走底盘的结构形式一为:参见图9和图10所示,行走底盘为手动液压升降行走底盘410,当底叉插入烟框下部后,通过手动频繁按压把手,实现烟框的抬升,当烟框输送到位后,通过泄压,实现烟框的回落,进而将压力车拉出,该结构在现有技术中应用较为广泛,故对其结构不再重述。
76.行走底盘的结构形式二为:参见如图1和图2、图5和图6所示,行走底盘为电动液压升降行走底盘420,通过设置液压缸代替人工频繁按压,通过在控制面板上设置的抬升按钮和回落按钮,控制底叉的升起和回落,同时在后行走轮433上设置驱动电机437,实现电驱动行走,由把手控制转向。具体地,所述电动液压升降行走底盘包括后支架438、升降架439、设
置在升降架439与后支架438之间的抬升动力推杆435和布设在所述升降439的转向杆441,本技术中的抬升动力推杆为抬升液压缸435,所述升降架439和后支架438之间设置有多组第三导向组件,在所述第三导向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升降架439上的第三导向套446和固定于所述后支架438上的第三导向杆445,所述第三导向杆445与所述第三导向套446匹配滑动套接,在所述底叉102前部铰接设置有前行走轮432,在所述转向杆441的底部设置有后行走轮433,在所述后行走轮433的轮座上设置有驱动电机437,所述前行走轮432与所述升降架439之间设置有连杆机构434,连杆机构434后部设置有驱动压轮444,驱动压轮444对应布设在升降架439下部,通过升降架439的升降能够对驱动压轮444进行施压,工作时,抬升液压缸杆435通过升降架439带动前行走轮432和后行走轮433同步升降动作。为了保障整体平稳,后行走轮433为横向并排布置的两个,两所述后行走轮433的轮座均通过支撑轴443铰接在升降架439上,所述转向杆441与两支撑轴443之间通过齿轮442传动,从而能够在转向时实现两个后行走轮的同步转动;升降架439与后支架438之间设置有至少两组抬升动力推杆,可以保障动作过程中整体结构的平稳性;支撑架的后侧设置有踏板440,该处的踏板可以设置为可以翻转的踏板,可以在使用时将翻转踏板展开,当不使用时,将翻转踏板合起来,降低装置后侧的伸出长度。在图1和图2中示出了两组抬升液压缸和两个后行走轮的结构形式,在图5和图6中示出了一组抬升液压缸和一个后行走轮的结构形式。
77.上述两种行走底盘的前行走轮和后行走轮的升降方式基本相同,仅仅是动力方式的不同,其均包括前行走轮432和后行走轮433,手动液压升降行走底盘的前行走轮432通过连杆机构434连接至后侧,并与转向杆和摇臂与把手431连接,当采用手动频繁按压把手431时,实现对后行走轮433和前行走轮432进行同步抬升;电动液压升降行走底盘中的前行走轮432通过连杆机构434和驱动压轮444连接至支撑架后部的升降架439,并与升降架439联动,采用抬升液压缸顶升动作时,升降架439与后支架438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从而使得后行走轮433下移,同时前行走轮432在连杆机构的作用下相对于底叉展开,完成前后行走轮的同步抬升。上述结构中,在进行压力车的移动时,可以采用人工拉动压力车,实现烟框在车间内的周转,也可以采用驱动电机带动行走轮行走,实现自动行走,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结构的选择和装配即可。当采用驱动电机437驱动压力车行走时,在支撑架的后部设置踏板,方便作业人员站立在踏板上,通过把手对转向杆进行控制,进而控制后行走轮的转向,对于行走底盘的操作的按键可以布设在把手上,对于烟框的压实和称重的按钮可以布置于控制仓室上。
78.本技术的图1-图4示出了第一种电动行走的选后烟装框称重压力机的结构;图5-图8示出了第二种电动行走的选后烟装框称重压力机的结构;图9-图11示出了第手动拖动的选后烟装框称重压力机的结构。在三种结构上的底叉结构形式、称重单元与底叉的装配形式、控制仓室的布置形式、行走底盘的结构形式有所不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选择不同的功能部件的结构,进而进行组合应用。
79.上文已详细描述了用于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应理解,这些实施例的作用仅在于举例,而不在于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适用或构造。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方式限定。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对前述各实施例作出诸多改变,这些改变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选后烟装框称重压力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后立架和底叉,两所述底叉左右对应布设在支撑架的前侧底部;行走底盘,其设置在所述支撑架的底部;悬撑架,其设置在所述后立架的前侧顶部;压板,其对应设置在所述悬撑架的下部,在所述悬撑架和压板之间设置有压实驱动部,所述压实驱动部驱动所述压板升降动作;称重单元,在两所述底叉上均设置有装配槽,所述称重单元匹配设置在所述装配槽内,所述称重单元用于对底叉上的物料进行称重;以及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压实驱动部和称重单元的动作;所述称重单元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两端与所述底叉之间均设置有升降驱动部;称重板,其对应设置在所述安装板的上部,所述称重板与所述安装板之间设置有第一导向组件;以及测力传感器,两所述测力传感器匹配设置在所述安装板和所述称重板之间;非称重状态下,所述升降驱动部收缩,所述测力传感器不受压;称重状态下,所述升降驱动部伸出,物料通过称重板作用于测力传感器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选后烟装框称重压力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的中部向下形成u型槽状的安装槽;所述测力传感器为桥式传感器或悬臂梁传感器,所述测力传感器的一端与安装槽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槽上开设有与所述测力传感器的另一端对应的变形槽孔;所述称重板的下部设置有与各测力传感器对应的垫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选后烟装框称重压力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和称重板之间设置有至少两组第一导向组件,所述第一导向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安装板上的第一导向套和固定在所述称重板上的第一导向杆,所述第一导向杆和第一导向套匹配滑动套接。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选后烟装框称重压力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叉包括横截面呈u型的第一底撑板和横截面呈倒u型的第一顶撑板,所述第一顶撑板匹配扣设在所述第一底撑板中,所述装配槽开设在所述第一顶撑板上;或所述底叉包括横截面呈u型的第二底撑板,所述装配槽为第二底撑板的u型槽,所述称重板呈倒u型,所述称重板匹配跨设在所述第二底撑板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选后烟装框称重压力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与所述悬撑架之间设置有第二导向组件,所述第二导向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悬撑架上的第二导向套和固定于所述压板上的第二导向杆,所述第二导向杆与所述第二导向套匹配滑动套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选后烟装框称重压力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实驱动部和所述升降驱动部均为液压缸,所述控制单元包括蓄电池、油箱、油泵和控制阀组。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选后烟装框称重压力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立架的后侧设置有位于上部的液压仓室和位于下部的蓄电池仓室,所述液压仓室和所述蓄电池仓室相互独立布置,所述油箱、油泵和控制阀组均布设在所述液压仓室内,所述控制阀组位于所述油箱和油泵上侧,所述蓄电池布设在所述蓄电池仓室内,在所述液压仓室和蓄电池仓室上均设置有仓门,所述仓门上设置有控制面板;或
所述后立架的后侧底底部设置有控制仓室,所述蓄电池布设在所述控制仓室的顶部,所述油箱和油泵布设在所述控制仓室的底部,所述控制阀组布设在所述控制仓室的中部,在所述控制仓室的上部设置有控制面板。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选后烟装框称重压力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底盘为手动液压升降行走底盘。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选后烟装框称重压力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底盘为电动液压升降行走底盘,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电动液压升降行走底盘的升降和行走动作,所述电动液压升降行走底盘包括后支架、升降架、设置在升降架与后支架之间的抬升动力推杆、以及布设在所述升降架上的转向杆,所述升降架和后支架之间设置有多组第三导向组件,在所述底叉前部铰接设置有前行走轮,在所述转向杆的底部设置有后行走轮,在所述后行走轮的轮座上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前行走轮与所述升降架之间设置有连杆机构,所述抬升动力推杆通过所述升降架带动所述前行走轮和后行走轮同步升降动作。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选后烟装框称重压力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行走轮为横向并排布置的两个,两所述后行走轮的轮座均通过支撑轴铰接在升降架上,所述转向杆与两支撑轴之间通过齿轮传动;所述升降架与后支架之间设置有至少两组抬升动力推杆;所述支撑架的后侧设置有翻转踏板;在所述第三导向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升降架上的第三导向套和固定于所述后支架上的第三导向杆,所述第三导向杆与所述第三导向套匹配滑动套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烟叶装框输送技术领域。一种选后烟装框称重压力机,包括支撑架、行走底盘、悬撑架、称重单元和控制单元;行走底盘设置在支撑架的底部;悬撑架设置在支撑架的前侧顶部;在悬撑架的下部设置有压板,在悬撑架和压板之间设置有压实驱动部,压实驱动部驱动压板升降动作;在支撑架的两底叉上均设置有装配槽,称重单元匹配设置在装配槽内,称重单元用于对底叉上的物料进行称重;控制单元用于控制压实驱动部和称重单元的动作,当行走底盘采用电动形式时,还需要通过控制单元控制行走底盘的升降和行走动作。本申请能够实现烟叶装框时对烟叶的压实、对装框后的烟叶的称重和运输,大大提高了作业的效率,使得设备的实用性更好。好。好。


技术研发人员:

贾涛 田占军 汪战杰 肖战宇 张博 冯旭 李永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天昌国际烟草有限公司宝丰复烤厂

技术研发日:

2022.09.27

技术公布日:

2023/3/28

本文发布于:2023-03-30 11:55:2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1/8182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称重   导向   压力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