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梁悬挂式过轨电动葫芦

阅读: 评论:0

著录项
  • CN94227580.2
  • 19940120
  • CN2202739
  • 19950705
  • 李昌祜;黄炳德
  • 李昌祜;黄炳德
  • B66C7/12
  • B66C7/12 B66C17/00

  • 上海市番禺路800弄11号302室
  • 中国,CN,上海(31)
  • 上海交通大学专利事务所
  • 匡宗德
摘要
单梁悬挂式过轨电动葫芦,属于起重机、葫芦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是由二台联动大车及其轨道梁、固定轨道梁、过轨机构组成,二台联动大车、固定轨道梁均采用单梁结构。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由原来工字梁二二对接的四个接头可减少为二个接头,工艺要求大大降低,另外过轨机构采用了双摆凸轮结构,只有打开活动限位板,电动葫芦才能安全过轨,不会自行滑下,起到了安全保险的作用,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专用起重设备。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起吊磨煤机部件的单梁悬挂式过轨电动葫芦,它是由二台联动大车及其轨道梁(1)、固定轨道梁(2)、过轨机构组成,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

a、上述所说的二台联动大车均采用单梁结构,每台大车是由梁(3)、电动葫芦(4)、传动轴(5)、刹车装置(6)、二套行走机构(7)、链轮(8)、链(9)组成,电动葫芦(4)悬挂在梁(3)上,梁(3)两边的行走机构(7)分别固定在梁(3)的上平面上,两边的每套行走机构(7)之间有传动轴(5)连接,传动轴(5)上带有链轮(8)及其链(9)、刹车装置(6);二台大车通过销子(19)、二根梁(10)相互连接成一体,二台大车的四套行走机构(7)均分别悬挂在二根轨道梁(1)上;

b、上述所说的固定轨道梁(2)是由二根单梁组成,固定轨道梁(2)的一端均向内呈园弧弯曲,其另一端为相互平行的平直部分,其间距及水平高度与二台大车上二根梁(3)之间的距离及水平高度相匹配;

c、上述所说的过轨机构是采用双摆凸轮结构,它由横杆(11)、手链(12)、轴(13)、轴承(14)、轴承支吊杆(15)、活动限位板(16、17)、固定限位板(18)、销子(19)、绳轮(20)、绳索(21)组成,轴(13)的一端与横杆(11)固定,另一端与绳轮(20)固定并铰接在固定轨道梁(2)上,横杆(11)的一端与手链(12)相连,活动限位板(16、17)通过销子(19)分别铰接在固定轨道梁(2)、梁(3)上,活动限位板(16)的头部在活动限位板(17)的头部之上,二块固定限位板(18)紧靠活动限位板(16、17)的内侧并分别固定在固定轨道梁(2)、梁(3)上,绳索(21)的一端与活动限位板(16)的尾部相连接,另一端与绳轮(20)相连接,轴承(14)套在轴(13)上,轴承支吊杆(15)的一端与建筑物相固定,另一端与轴承(14)相固定。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火力发电厂用于起吊磨煤机部件的专用起重设备,它属于起重机、葫芦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之前,一些大型火力发电厂通常采用“双梁悬挂式过轨起重机”作为检修磨煤机的专用设备,如上海吴泾热电厂、山东石横电厂、安徽平圩电厂均采用该专用设备,该专用设备是由二台联动的“双梁”电动大车(磨煤机分离器须用二台起重机同时起吊)、二台电动葫芦小车(小车上各装一台电动葫芦)及“双梁”手动大车组成。磨煤机检修时,二台电动葫芦小车从二台联动的“双梁”电动大车上经过轨装置过轨到二台“双梁”手动大车上,就可起吊磨煤机(磨煤机的位置是处在二台“双梁”手动大车的中间)的部件,然后再返回到“双梁”电动大车上,由“双梁”电动大车将检修物件运往修理间修理。二台电动葫芦小车从“双梁”电动大车过轨到“双梁”手动大车上要同时遇有四个对接接头,即八根工字梁二二对接,八根工字梁由于本身的平直度,安装时的平行度以及相对高度,从工艺要求上难度比较高,否则四个接头就会上下、左右错开或产生过大的间隙,使二台电动葫芦小车过轨困难或卡死,以致于整台设备无法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设计一种单梁悬挂式过轨电动葫芦。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通过下列措施来完成的:本实用新型是由二台联动大车及其轨道梁、固定轨道梁、过轨机构组成,二台联动大车、固定轨道梁均采用单梁结构,取消电动葫芦小车,将电动葫芦直接悬挂在联动大车的横梁上,这样电动葫芦过轨时只遇有二个接头,即只有四根工字梁二二对接,其工艺可大为降低。 过轨机构采用了双摆凸轮结构,打开活动限位板,电动葫芦才能安全过轨,电动葫芦过轨后,活动限位板在其重力作用下返回原位,限制电动葫芦的通行,并保证不会自行滑下。

附图1为单梁悬挂式过轨电动葫芦立体示意图;

附图2为过轨机构立体示意图;

附图3为二台大车通过销子(19)、梁(10)的连接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以下将结合附图对实施例进行详述:一种用于起吊磨煤机部件的单梁悬挂式过轨电动葫芦,它是由二台联动大车及其轨道梁(1)、固定轨道梁(2)、过轨机构三部分组成,如附图1所示,轨道梁(1)是两根平行的工字梁并悬吊在房屋建筑物上,二台联动大车均采用单梁结构,每台大车均由梁(3)、电动葫芦(4)、传动轴(5)、刹车装置(6)、二套行走机构(7)、链轮(8)、链(9)组成。电动葫芦(4)悬挂在梁(3)上,可在梁(3)上滑行,梁(3)两边的行走机构(7)分别固定在梁(3)的上平面上,处在梁(3)两边的每套行走机构(7)之间有传动轴(5)连接,传动轴(5)上带有链轮(8)及其链(9)、刹车装置(6)。二台大车通过销子(19)、二根梁(10)相互连接成一体,如附图3所示,它们地连接为柔性连接,二台大车连接成一体后,就一起运动和停止,因此称二台联动大车,二台大车的四套行走机构(7)均分别悬挂在二根轨道梁(1)上,并可以轨道梁(1)上行走,二台大车通过销子(19)、梁(10)连接,这样的柔性连接给四套行走机构(7)的轮子能均匀地与轨道梁(1)接触并在其上面行走,运行情况是:用手拉动链(9)并先后带动链轮(8)、传动轴(5)、行走机构(7)(行走机构(7)与梁(3)固定在一起),这样二台联动大车就可自由地在轨道梁(1)上行走,如果需要二台联动大车停止不移位,则只需通过刹车装置(6),使传动轴(5)不转动,则行走机构(7)就不行走,停止在 轨道梁(1)的某一部位而静止。在二台联动大车的一侧磨煤机的两旁安置了固定轨道梁(2),作为电动葫芦(4)的运行轨道,固定轨道梁(2)有二根工字梁组成,并悬吊在房屋建筑物上,固定轨道梁(2)的一端均向内呈园孤弯曲,使电动葫芦(4)的吊点接近吊运的工件,其另一端为相互平行的平直部分,它们之间的间距及水平高度与二台联动大车上二根梁(3)之间的距离及水平高度相匹配,因为二台电动葫芦(4)分别从二台联动大车上的二根梁(3)上过轨到固定轨道梁(2)的二根工字梁上,当二台电动葫芦(4)在固定轨道梁(2)上即可吊运磨煤机另部件,然后过轨到二台联动大车上的二根梁(3)上,再用手拉动链(9)把二台联动大车运往修理间。二台电动葫芦(4)从二根梁(3)过轨到固定轨道梁(2)上,需要二根梁(3)的横断面与固定轨道梁(2)的二根工字梁的横断面对准,在其横断面上采用感应式探头,当二台动大车在轨道梁(1)上运行,当二根梁(3)的横断面与固定轨道梁(2)的二根工字梁的横断面对准时,感应式探头会发出声光信号,这时,使用刹车装置(6),使二台联动大车停止在轨道梁(1)的这一位置上,此时二台电动葫芦(4)作好了过轨的准备工作,要使二台电动葫芦(4)安全地过轨,需要有一套过轨机构,该过轨机构是采用双摆凸轮结构,每一套过轨机构是由横杆(11)、手链(12)、轴(13)、轴承(14)、轴承支吊杆(15)、活动限位板(16、17)、固定限位板(18)、销子(19)、绳轮(20)、绳索(21)组成,如附图2所示,轴(13)的一端与横杆(11)的一端固定,另一端与绳轮(20)固定并铰接在固定轨道梁(2)上,横杆(11)的另一端与手链(12)相连,活动限位板(16、17)通过销子(19)分别铰接在固定轨道梁(2)、梁(3)上,活动限位板(16)的头部在活动限位板(17)的头部之上,二块固定限位板(18)紧靠活动限位板(16、17)的内侧并分别固定在固定轨 道梁(2)、梁(3)上,绳索(21)的一端与活动限位板(16)的尾部相连接,另一端与绳轮(20)相连接。轴承(14)套在轴(13)上,轴承支吊杆(15)的一端与建筑物相固定,另一端与轴承(14)相固定。二台电动葫芦(4)需要有二套过轨机构,当二台电动葫芦(4)需要过轨时,只有在二台联动大车和固定轨道梁(2)对准后,探头发出声光信号时,才能过轨,这时用手拉动手链(12),拨动横杆(11),转动轴承(13)及绳轮(20),拉动绳索(21),活动限位板(16)的尾部绕销子(19)向上转动(顺时针转动),其头部向下,把活动限位板(17)的头部揿下,使其尾部绕销子(19)向上转动(逆时针转动),当活动限位板(16、17)向上转动时,留出空间已不能挡住电动葫芦(4)了,电动葫芦(4)即可顺利通过活动限位板(16、17),电动葫芦(4)通过后,活动限位板(16、17)受重力作用,恢复原位,由于设计了固定限位板(18),防止活动限位板(16、17)过渡转动,挡住了电动葫芦(4)的活动,电动葫芦(4)不会自行从固定轨道梁(2)、梁(3)上滑下,所以过轨机构起到了安全保险的作用。另外,活动限位板(17)是通过活动限位板(16)的转动而朝反向转动的,它是被动的,所以二台联动大车只有和固定轨道梁(2)对准后,活动限位板(17)才能打开,所以二台联动大车在其它任何位置,活动限位板(17)是不能打开的,电动葫芦(4)也不会滑落下来。

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工艺要求低、操作安全,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专用起重设备。

本文发布于:2023-03-27 03:51:0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1/8067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