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2F11/14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城市污泥资源化利用干化装置,其特征在于主体主要包括:调理剂添加机、混合搅拌机、泥水分离机、带式压滤机、螺旋输送机、蒸发塔、鼓风机、加热装置、调速搅拌机、螺旋加料机、关风机、第一旋风分离器、第二旋风分离器、除尘器、引风机等。通过调理剂添加机添加脱水调理剂,根据污泥性质在调理剂中混合有消毒剂,使之达到资源化利用的要求,经过泥水分离机分离大部分水后,进入带式压滤机脱水,由螺旋输送机将脱水后污泥输送到螺旋加料机中,搅拌粉碎污泥与鼓风机送来热风混合,在蒸发塔中进行蒸发干燥,经过蒸发塔顶部进入到第一旋风分离器和第二旋风分离器中,干燥后的污泥收集在旋风分离器的斗中,尾气经过除尘器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污泥资源化利用干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具有调理剂添加机添加脱水剂和消毒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污泥资源化利用干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具有密闭的蒸发塔装置,将污泥水分迅速降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城市污泥资源化利用干化装置,应用于城市污泥资源化利用预处理,对污泥进行颗粒化。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的排放量日益增多,城市污水处理率也逐年提高,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泥产量也急剧增加。污水处理厂要排放大量的剩余污泥,数量巨大的污泥需要做进一步处理,如果污泥得不到合理处理,将造成二次污染。据统计,现全国投运的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共上千座,每年产生污泥(干重)1000万吨以上,而且年增长率近10%,污水污泥的处理处置费用较高,在我国污水处理厂的全部建设费用中,用于处理污泥的占20%~50%。污水污泥的成分很复杂,除含有大量的水分外,还含大量有用资源。目前对于城市污泥处理方法有多种,一般有填埋、焚烧和综合利用,但在资源化利用之前,需对污泥进行预处理,进行调理,包括浓缩、脱水、干燥。如何提高污泥处理的脱水率,以及消毒方面,这是污泥处理的重要任务。经过干化后的污泥,可运用于土地改良,建材利用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城市污泥资源化利用干化装置,其特征在于主体包括:污泥浓缩池、污泥泵、调理剂添加机、混合搅拌机、泥水分离机、带式压滤机、螺旋输送机、蒸发塔、鼓风机、加热装置、调速搅拌机、螺旋加料机、关风机、第一旋风分离器、第二旋风分离器、除尘器、引风机等。污泥收集在污泥浓缩池经过初步浓缩后,由污泥泵输送到混合器,通过调理剂添加机添加脱水调理剂,根据污泥性质在调理剂中混合有消毒剂,使之达到资源化利用的要求,经过泥水分离机分离大部分水后,进入带式压滤机脱水,由螺旋输送机将脱水后污泥输送到螺旋加料机中,搅拌粉碎污泥与鼓风机送来热风混合,在蒸发塔中进行蒸发干燥,经过蒸发塔顶部进入到第一旋风分离器和第二旋风分离器中,干燥后的污泥收集在旋风分离器的斗中,尾气经过除尘器处理。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采用热风蒸发塔传热面积大,可使污泥含水率从80%,很快降低到15%左右,明显降低了污泥的含水量;本实用新型污泥干化装置采用自动化控制,减少操作强度,避免了污泥处理的远距离运输;本实用新型采用全封闭系统,减少了污泥的二次污染;还对污泥干化进行消毒处理,能到达资源化利用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污泥干化装置结构示意图
以上图中:
1-污泥浓缩池 2-污泥泵 3-调理剂添加机
4-混合搅拌机 5-泥水分离机 6-带式压滤机
7-螺旋输送机 8-蒸发塔 9-鼓风机
10-加热装置 11-调速搅拌机 12-螺旋加料机
13-关风机 14-第一旋风分离器 15-第二旋风分离器
16-除尘器 17-引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城市污泥资源化利用干化装置,其特征在于主体包括:污泥浓缩池(1)、污泥泵(2)、调理剂添加机(3)、混合搅拌机(4)、泥水分离机(5)、带式压滤机(6)、螺旋输送机(7)、蒸发塔(8)、鼓风机(9)、加热装置(10)、调速搅拌机(11)、螺旋加料机(12)、关风机(13)、第一旋风分离器(14)、第二旋风分离器(15)、除尘器(16)、引风机(17)等。污泥收集在污泥浓缩池(1)经过初步浓缩后,由污泥泵(2)输送到混合器(4),通过调理剂添加机(3)添加脱水调理剂,经过泥水分离机(5)分离大部分水后,进入带式压滤机(6)脱水,由螺旋输送机(7)将脱水后污泥输送到螺旋加料机(7)中,搅拌粉碎污泥(11)与鼓风机(9)送来热风混合,在蒸发塔(8)中进行蒸发干燥,经过蒸发塔顶部进入到第一旋风分离器(14)和第二旋风分离器(15)中,干燥后的污泥收集在旋风分离器的斗中,尾气经过除尘器(16)处理。
本实用新型污泥干化装置干化后的污泥,可运用于土地改良,建材利用等。如应用于土地改良添加剂,还可以添加到烧砖厂的原料中,进行制砖建材化利用。
本文发布于:2023-03-27 03:29:3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1/8066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