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循环降温式
冷却塔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循环降温式冷却塔。
背景技术:
2.冷却塔是用水作为循环冷却剂,从系统中吸收热量排放至大气中,以降低水温的装置;其冷是利用水与空气流动接触后进行冷热交换产生蒸汽,蒸汽挥发带走热量达到蒸发散热、对流传热和辐射传热等原理来散去工业上或制冷空调中产生的余热来降低水温的蒸发散热装置,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装置一般为桶状,故名为冷却塔。
3.1)传统冷却塔受目前制冷模式的限制,循环水出水温度无法降至湿球温度以下,甚至将水温降至大气温度以下都很困难,所以当客户要求更低的出塔水温时,必须将冷却塔做的很大并且加装制冷机组二次降温才能达到要求;
4.2)传统的冷却塔想要获取更稳定低温的水,需要在塔体增加制冷装置,才能实现二次降温,从而增加冷却塔的生产成本,且使的冷却塔使用时能耗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循环降温式冷却塔,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传统冷却塔受目前制冷模式的限制,循环水出水温度无法降至湿球温度以下,甚至将水温降至大气温度以下都很困难。所以当客户要求更低的出塔水温时,必须将冷却塔做的很大并且加装制冷机组二次降温才能达到要求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循环降温式冷却塔,包括风筒和
框架,
所述框架的内部设置有收水器,且所述收水器的底部通过固定件安装有配水系统,且所述框架内部配水系统的底部通过固定件安装有填料,且填料的底部通过固定件安装在框架底部的表面,且所述框架底部的第一端通过开设有排水孔和接头安装有进风冷却塔
盘管,以便于框架通过底部的排水孔和接头连接进风冷却塔盘管。
7.优选的,所述进风冷却塔盘管一端的外部通过固定件安装有调节电动阀,且所述进风冷却塔盘管的一端固定在输送水管外部,以便于进风冷却塔盘管通过调节电动阀连接输送水管。
8.优选的,所述框架顶部的内部通过固定件安装有风筒,且所述风筒的顶部通过固定件安装旋转驱动件,以便于将风筒固定在框架的内部。
9.优选的,所述旋转驱动件的输出端通过固定件安装有扇叶,且所述扇叶设置在风筒的内部,以便于旋转驱动件通过旋转带动扇叶。
10.优选的,所述框架底部靠内部的侧靠近进风冷却塔盘管底部通过固定点设置有集水盆,且所述集水盆底部一侧固定连接水管的一端通过固定件安装有循环泵,以便于集水盆通过输送水管连接循环泵。
11.优选的,所述循环泵的顶端通过固定件安装有管路系统,所述管路系统通过安装顶端的输送水管安装有调节电动阀,以便于将管路系统通过固定件安装在循环泵的顶部。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通过框架底部的旋转驱动件通过旋转带动扇叶,使的扇叶对框架内部加速空气流动,通过在框架底部增加内容为进风冷却塔盘管,并且在进风冷却塔盘管一端的外部增加调节电动阀,使的在冷却塔对水流降温时,控制调节电动阀开启控制水流速度,使的进风冷却塔盘管对其内部的水流进行风冷降温,以便于获得更低的出塔水温;
14.(2)通过将风筒固定在框架的顶部,且将旋转驱动件通过固定件安装在风筒的顶部,使的旋转驱动件通过输出端的旋转轴带动扇叶,再将进风冷却塔盘管安装在框架的底部,以便于扇叶旋转加速框架内部的空气流通,对进风冷却塔盘管的表面快速散热,因此不需要在塔体增加制冷装置,即可实现对水流降温,从而降低冷却塔的生产成本,且冷却塔使用时能耗更低。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外部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风筒;2、框架;3、收水器;4、配水系统;5、填料;6、进风冷却塔盘管;7、调节电动阀;8、集水盆;9、管路系统;10、循环泵;11、旋转驱动件;12、扇叶。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循环降温式冷却塔,包括风筒1和框架2,框架2的内部设置有收水器3,且收水器3的底部通过固定件安装有配水系统4,且框架2内部配水系统4的底部通过固定件安装有填料5,且填料5的底部通过固定件安装在框架2底部的表面,且框架2底部的第一端通过开设有排水孔和接头安装有进风冷却塔盘管6;
22.使用时,框架2通过底部的排水孔和接头连接进风冷却塔盘管6,以便于进风冷却塔盘管6对内部的水流快速散热风筒1降温;
23.进风冷却塔盘管6一端的外部通过固定件安装有调节电动阀7,且进风冷却塔盘管6的一端固定在输送水管外部;
24.使用时, 进风冷却塔盘管6通过调节电动阀7连接输送水管,以便于调节电动阀7自行控制水流流量;
25.框架2顶部的内部通过固定件安装有风筒1,且风筒1的顶部通过固定件安装旋转驱动件11;
26.使用时,将风筒1固定在框架2的内部,以便于将风筒1固定在框架2的内部;
27.旋转驱动件11的输出端通过固定件安装有扇叶12,且扇叶12设置在风筒1的内部,
28.使用时,旋转驱动件11通过旋转带动扇叶12,以便于扇叶12加速框架2内部的空气流动;
29.框架2底部靠内部的侧靠近进风冷却塔盘管6底部通过固定点设置有集水盆8,且集水盆8底部一侧固定连接水管的一端通过固定件安装有循环泵10;
30.使用时,集水盆8通过输送水管连接循环泵10,以便于通过循环泵10实现水流循环;
31.循环泵10的顶端通过固定件安装有管路系统9,管路系统9通过安装顶端的输送水管安装有调节电动阀7;
32.使用时,将管路系统9通过固定件安装在循环泵10的顶部,以便于管路系统9和循环泵10实现连通。
33.本申请实施例在使用时:首先当冷却塔出水温度满足不了客户要求或者客户需要更低的出塔水温时,开启循环泵10回水旁路调节电动阀7,冷水进入两侧进风冷却塔盘管6,降低进风温度,从而获得更低的出塔水温,当出塔水温高于设定温度时,加大电动门开度,使更多的冷水通过进风冷却塔盘管6,进一步降低进塔空气温度,经过冷水冷却的进塔空气可降低水流温度,此时我们即可以获得更低的出塔水温,同时让降低温度后的水进入到进风冷却塔盘管6进一步冷却进塔空气,进一步降低进塔空气干湿球,直至到达平衡状态,从而完成一种循环降温式冷却塔的使用工作。
技术特征:
1.一种循环降温式冷却塔,包括风筒(1)和框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2)的内部设置有收水器(3),且所述收水器(3)的底部通过固定件安装有配水系统(4),且所述框架(2)内部配水系统(4)的底部通过固定件安装有填料(5),且填料(5)的底部通过固定件安装在框架(2)底部的表面,且所述框架(2)底部的第一端通过开设有排水孔和接头安装有进风冷却塔盘管(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降温式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冷却塔盘管(6)一端的外部通过固定件安装有调节电动阀(7),且所述进风冷却塔盘管(6)的一端固定在输送水管外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降温式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2)顶部的内部通过固定件安装有风筒(1),且所述风筒(1)的顶部通过固定件安装有旋转驱动件(1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循环降温式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驱动件(11)的输出端通过固定件安装有扇叶(12),且所述扇叶(12)设置在风筒(1)的内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降温式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2)底部靠内部的侧靠近进风冷却塔盘管(6)底部通过固定点设置有集水盆(8),且所述集水盆(8)底部一侧固定连接水管的一端通过固定件安装有循环泵(10)。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循环降温式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泵(10)的顶端通过固定件安装有管路系统(9),所述管路系统(9)通过安装顶端的输送水管安装有调节电动阀(7)。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循环降温式冷却塔,包括风筒和框架,框架的内部设置有收水器,且收水器的底部通过固定件安装有配水系统,且框架内部配水系统的底部通过固定件安装有填料,且填料的底部通过固定件安装在框架底部的表面,且框架底部的第一端通过开设有排水孔和接头安装有进风冷却塔盘管。本实用新型通过框架底部的旋转驱动件通过旋转带动扇叶,使的扇叶对框架内部加速空气流动,通过在框架底部增加内容为进风冷却塔盘管,并且在进风冷却塔盘管一端的外部增加调节电动阀,使的在冷却塔对水流降温时,控制调节电动阀开启控制水流速度,使的进风冷却塔盘管对其内部的水流进行风冷降温,以便于获得更低的出塔水温。以便于获得更低的出塔水温。以便于获得更低的出塔水温。
技术研发人员:
蒋海龙 马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常州中冷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8.31
技术公布日:
2022/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