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道自动调节的雾化器及其雾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阅读: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涉及雾化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道自动调节的雾化器及其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2.现有雾化器采用单一发热体的雾化芯,雾化芯工作时,雾化芯上吸附的所有雾化液都会被同时加热进而消耗掉,雾化芯容易出现供液不足的问题,由此导致容易糊芯,气溶胶会有糊味,甚至会烧断发热体,损坏雾化芯。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气道自动调节的雾化器及其雾化装置,以解决现有雾化器发热体容易糊芯的技术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5.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道自动调节的雾化器,所述气道自动调节的雾化器包括:
6.液仓组件,所述液仓组件上设有储液腔;
7.底座组件,所述底座组件包括调气机构;以及
8.雾化组件,所述雾化组件包括至少两组发热机构;
9.其中,所述液仓组件固接于所述底座组件,所述雾化组件设于所述底座组件内,所述储液腔连通于所述雾化组件,所述调气机构被构造成根据其中一组或多组所述发热机构启动向已启动的所述发热机构输送气体。
10.其中,所述底座组件包括:具有通腔的底座固定件和底盖;所述底盖连接于所述通腔的下端开口,所述调气机构设置于所述通腔内;所述调气机构包括:调气组件和电磁组件,所述电磁组件受控驱动所述调气组件执行预设动作,以致所述调气组件打开或关闭对应进气通道向对应发热机构输送气体。
11.其中,所述调气组件包括:气道开关和支架,所述气道开关具有至少两个遮挡面,所述支架设有连接耳和至少两个进气孔;其中,所述气道开关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接耳上,以致所述气道开关受控转动时,所述遮挡面对应遮挡或远离所述进气孔。
12.其中,所述电磁组件包括:第一电磁组件和第二电磁组件,所述第一电磁组件和所述第二电磁组件均包括:电磁柱,套装于所述电磁柱上的电磁线圈;所述电磁柱连接于所述底盖,所述电磁线圈的其中一端导线抽头也电连接于所述底盖。
13.其中,所述底盖上还固接有至少两个正电极,所述正电极与所述底盖绝缘设置,所述正电极还电连接于所述电磁线圈的另一端导线抽头;所述支架还设有正电极触点和负电极触点,所述正电极触点与所述支架绝缘设置,所述支架和所述底座固定件均为导电材质;所述支架连接于所述底座固定件,所述正电极触点电连接于所述正电极,所述负电极触点电连接于所述支架。
14.其中,所述雾化组件包括:雾化座、发热体和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固接于所述雾化座,所述发热体固接于所述连接件,所述雾化座、所述发热体和所述连接件内设有一贯穿的雾化气道;其中,所述发热体包括:导油介质,所述发热机构固接于所述导油介质的底部,所述发热机构受控交替工作。
15.其中,所述发热机构包括:发热膜以及电连接于所述发热膜上的正极膜和负极膜,所述正极膜分别对应电连接于所述正电极触点,所述负极膜电连接于所述负电极触点。
16.其中,所述导油介质包括:介质本体,所述介质本体上开设有开口朝向所述储液腔一侧的开槽以及连接于所述开槽底部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由所述开槽底部向上延伸。
17.其中,所述发热膜环绕于所述连接管的下端开口周缘设置,所述开槽朝向所述发热膜一侧凹设。
18.其中,所述液仓组件包括:液仓、导气管和连接座,所述液仓连接于所述连接座,所述导气管设置于所述液仓内;其中,所述液仓具有出雾口,所述导气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出雾口,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连接座;所述导气管与所述连接座、所述液仓共同围合成所述储液腔,所述连接座上还设有连通所述储液腔和所述雾化组件的进液孔。
19.本实用新型的气道自动调节的雾化器及其雾化装置,其通过调气机构根据发热机构的工作状态分别按需输入气体,使雾化液雾化更充分,雾化气体口感稳定。此外,调气机构协同发热机构交替工作,给予雾化液充分的渗透时间,以致雾化液充分渗透导油介质,均衡稳定供给发热机构,避免糊芯,为用户持续输出品质稳定的气溶胶。
20.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技术手段,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及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道自动调节的雾化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道自动调节的雾化器的液仓组件部分剖视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道自动调节的雾化器的液仓组件部分爆炸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道自动调节的雾化器的底座组件部分整体结构示意图。
25.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道自动调节的雾化器的底座组件部分剖视图。
26.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道自动调节的雾化器的底座组件部分爆炸图。
27.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道自动调节的雾化器的底盖部分结构示意图。
28.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道自动调节的雾化器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29.图9为图8的a-a向剖视图。
30.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道自动调节的雾化器的雾化组件部分剖视图。
31.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道自动调节的雾化器的雾化组件部分爆炸图。
32.图12和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道自动调节的雾化器的发热机构部分不同角度结构示意图。
33.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道自动调节的雾化器的发热机构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34.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道自动调节的雾化器的发热机构部分剖视图。
35.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道自动调节的雾化器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发热机构部分底部结构示意图。
36.图17和图1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道自动调节的雾化器的调气机构的两种工作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7.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9.请参阅图1至图16,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道自动调节的雾化器001,所述气道自动调节的雾化器001包括:
40.液仓组件100,所述液仓组件100上设有储液腔;
41.底座组件200,所述底座组件200包括调气机构;以及
42.雾化组件300,所述雾化组件300包括至少两组发热机构;
43.其中,所述液仓组件100固接于所述底座组件200,所述雾化组件300设于所述底座组件200内,所述储液腔连通于所述雾化组件300,所述调气机构被构造成根据其中一组或多组所述发热机构启动向已启动的所述发热机构输送气体,调气机构根据发热机构启动的组数,控制对应进气通道输入对应量的气体,进气量与发热机构启动组数协同配合,从而实现雾化充分和雾化气体口感稳定的效果。
44.请再次参阅图2和图3,所述液仓组件100包括:液仓11、导气管12和连接座14,所述液仓11连接于所述连接座14,所述导气管12设置于所述液仓11内。其中,所述液仓11具有出雾口,所述导气管12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出雾口,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连接座14。所述导气管12与所述连接座14、所述液仓11共同围合成所述储液腔10,所述连接座14上还设有连通所述储液腔10和所述雾化组件200的进液孔145。具体的,所述液仓11包括:液仓管111,以及由所述液仓管111的上端部延伸而出的出气管112,其中出气管112内设有所述出雾口,且所述出气管112半径小于所述液仓管111。导气管12的上端插装于所述出气管112的下端,在二者插接处还设有密封圈15。可以理解的是,于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导气管12可以是与液仓11一体成型的。所述连接座14包括:座本体141,所述座本体141中部设有一轴向容腔144,所述导气管12的下端插装于该容腔144内。于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导气管12也可以采用其他连接方式实现与容腔144连通。所述座本体141的顶面周缘还设有一环形凹槽142,该环形凹槽142内设有一密封件13,所述密封件13夹持在所述液仓11与连接座14之间,以致液仓11与连接座14之间密封连接。其中,所述密封件也可以套设于所述连接座14的顶部或侧壁。所述进液孔145设置于所述容腔144侧壁,且设有多个,储液腔10内存储的雾化液会经过所述进液孔145输送至容腔144下方腔体,再流至雾化组件300处被加热雾化。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气管12的下端与连接座14上的容腔144通过设有的螺纹结构143螺接固定。
45.请再次参阅图4至图9,所述底座组件200包括:具有通腔的底座固定件21和底盖26;所述底盖26连接于所述通腔的下端开口,所述调气机构设置于所述通腔内;所述调气机构包括:调气组件和电磁组件,所述电磁组件受控驱动所述调气组件执行预设动作,以致所述调气组件打开或关闭对应进气通道向对应发热机构输送气体。
46.其中,所述调气组件包括:气道开关23和支架22,所述气道开关23具有至少两个遮挡面231和232,所述支架22设有连接耳223和至少两个进气孔221和222。其中,所述气道开关23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接耳223上,以致所述气道开关23受控转动时,所述遮挡面对应遮挡或远离所述进气孔,在本实施例中,以两个进气孔221和222,以及两个遮挡面231和232为例进行说明,其中,遮挡面231用于遮挡进气孔221,遮挡面232用于遮挡进气孔222。气道开关23通过转轴连接于所述连接耳223上,气道开关23与支架22之间形成一杠杆结构,气道开关23受控绕着转轴转动时,遮挡面231可遮挡密封或远离露出所述进气孔221,与此同时,所述遮挡面232远离露遮或挡密封出所述进气孔222。于其他实施例中,根据串联或并联发热机构的数量,可以在支架22上设置对应的多个进气孔,对应的,所述气道开关23上设置对应数量的遮挡面。
47.其中,所述电磁组件包括:第一电磁组件27和第二电磁组件20,所述第一电磁组件27和所述第二电磁组件20结构相同,以第一电磁组件2为例,其包括:电磁柱271,套装于所述电磁柱271上的电磁线圈282;所述电磁柱271连接于所述底盖26,所述电磁线圈282的其中一端导线抽头电连接于所述底盖26,所述电磁柱271为铁芯。在本实施例中,电磁线圈282的一端通过螺钉273固接于所述底盖26上,该底盖26为导电材质,当所述底盖26为非导电材质时,所述电磁线圈282的导线抽头可以采用其他方式直接或间接连接于电源。具体的,所述电磁柱271竖直设置时正对所述气道开关23,且位于气道开关23对应遮挡面的正下方。可以理解的是,气道开关23为磁性材质,当所述电磁线圈282通电产生磁力,将对应遮挡面的一端磁吸,以致遮挡面远离对应的进气孔,与此同时,另外一端的遮挡面则会同步上升遮挡对应进气孔。
48.于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气道开关23也可以是具有具有n极和s极的磁铁,第一电磁组件27和第二电磁组件20可以同时通电产生不同磁极,以致气道开关23同时受到方向相反的作用力,使气道开关23开启或关闭更快速、更灵敏。
49.进一步的,所述底盖26上还固接有至少两个正电极29,所述正电极29与所述底盖26通过绝缘套291绝缘设置,所述正电极29还电连接于所述电磁线圈272的另一端导线抽头,该正电极29还作为雾化组件300的电源正极,因此该正电极具有功能复用。所述支架22还设有正电极触点24和负电极触点25,所述正电极触点24与所述支架22通过绝缘套28绝缘设置,所述支架22和所述底座固定件21均为导电材质;所述支架22连接于所述底座固定件21,以致支架22、底座固定件21以及底盖26形成为所述雾化组件300供电的负极线路。所述正电极触点24电连接于所述正电极29,所述负电极触点25电连接于所述支架22。如图9所示,正电极触点24与正电极29之间通过线圈电极292电连接,由于正电极29与底盖26绝缘连接,正电极触点24与支架22绝缘连接,而负电极触点25与支架22电连接,支架22通过底座固定件21电连接于所述底盖26,底盖26作为电源负极使用。通过底盖26和正电极29分别与外部电源正负极电连接,形成为所述雾化组件300和电磁组件供电通路。
50.由于电磁组件与调气组件需要对位组装,因此,底盖26的边缘还设有定位孔262,
对应的底座固定件21上设有对应的定位凸起。
51.请再次参阅图10至图16,所述雾化组件300包括:雾化座33、发热体31和连接件32;所述连接件32固接于所述雾化座33,所述发热体31固接于所述连接件32,也即,所述发热体31通过连接件32密封连接于所述雾化座33上。所述雾化座33、所述发热体31和所述连接件32内设有一贯穿的雾化气道35。其中,所述发热体31包括:导油介质311,所述发热机构固接于所述导油介质311的底部,所述发热机构受控交替工作。所述连接件32上设有连接腔以及连接孔,所述发热体31设置于连接腔内,所述导气管12下端延伸至连接孔,所述雾化座33的侧壁还设有一密封圈34,通过该密封圈34可将雾化座33密封固接于所述连接座14。所述储液腔10内存储的雾化液先经所述连接座14上的进液孔145流至连接件32,所述连接件32上设有与发热体31连通的输液孔,雾化液再由所述输液孔供给发热体31。
52.其中,所述发热机构包括:发热膜316和317以及分别电连接于所述发热膜316上的正极膜319和负极膜315,电连接于发热膜317上的正极膜318和负极膜315,在本实施例中,发热膜316和发热膜317共用同一个负极膜315,所述正极膜318和319分别对应电连接于其中一所述正电极触点24,所述负极膜315电连接于所述负电极触点25。发热膜、正极膜和负极膜可通过印刷方式固接于导油介质底部。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进气孔设有两个(分别是指进气孔221和222),因此对应的发热膜也设有两个(分别是指发热膜316和317),于其他实施例中,可以根据进气孔的数量对应调整发热膜及电连接于发热膜的正极膜、负极膜的数量。通过控制对应正电极与电源通断分别控制对应发热膜启动或停止。
53.如图16所示,在另一实施例中,发热膜316和发热膜317分别各自设置电极膜,发热膜316设有正极膜3151和负极膜319,而发热膜317分别电连接于正极膜3152和负极膜318。其中,发热膜316和发热膜317可以设置相同的阻值,也可以设置不同的阻值,对应的可以实现不同雾化功率。
54.其中,所述导油介质311包括:介质本体310,所述介质本体310上开设有开口朝向所述储液腔10一侧的开槽313以及连接于所述开槽313底部的连接管312,所述连接管312由所述开槽313底部向上延伸,连接管312内设有管腔314。从储液腔10输送的雾化液进入所述开槽313,再由开槽313底部渗透至发热膜处被加热雾化。
55.具体的,所述发热膜316和317环绕于所述连接管312的下端开口周缘设置,所述开槽313朝向所述发热膜316和317一侧凹设,在导油介质311有限尺寸上尽量降低雾化液渗透至发热膜的距离,提高雾化液供给速度,发热膜环绕设置,可以增大雾化面积,提高雾化效率。
56.请再次参阅图17和图18,图17为第一工作状态,此时,第二电磁组件20通电将遮挡面232所在端磁吸下降,远离进气孔221,气道开关23旋转,以致遮挡面231所在端向上翘起,以致遮挡面231遮挡住所述进气孔222,只有进气孔221进气,气道开关23所在空腔与所述底盖26中部设有的进气通道261连通,因此,如图中向上方向的箭头所示,气体由外部经过进气通道261流至支架22上的进气孔221,最后进入雾化通道35,携带雾化气体从导气管12输出给用户,与此同时,位于进气孔221上方的发热膜316通电发热。图中向下箭头所示为雾化液的流动方向。
57.图18为第二工作状态,此时,第一电磁组件27得电,而第二电磁组件20断电,同理,遮挡面232所在端下降,遮挡面231所在端上升,仅有进气孔222进气,同步控制位于进气孔
222上方的发热膜317通电发热。可以理解的是,当设有4个或更多所述发热结构时,可以设置其中两个发热机构同时启动工作。
58.本实施例的气道自动调节的雾化器,在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之间交替工作,可以给导油介质足够的间歇时间吸收存储雾化液,使导油介质供油充分,极大的减少糊芯概率;改变了以往的发热体工作时间(如抽3秒停8秒,本雾化器为抽3秒停8+3+8=19秒),实际抽吸时长并未改变,但给发热体提供了充足的散热回油时间,增加了发热体的使用寿命;相对于原有结构设计,本实施例的雾化器的使用寿命可以延长到两倍以上。
59.此外,本实施例的气道自动调节的雾化器,和可以提供给用户多种工作模式体验,发热膜可以设置不同阻值,提供多种功率可供选择及组合。
60.此外,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雾化装置,该雾化装置包括:雾化主机以及如上实施例所述的气道自动调节雾化器,所述雾化主机用于为所述气道自动调节雾化器供电。所述雾化主机包括:电池、控制电路板以及主机壳体,所述主机壳体内或主机壳体上设有进气通道,控制电路板上设有咪头和充电接口,所述咪头与所述进气通道连通,用于根据用户吸气动作闭合为发热体供电的回路。该雾化主机与所述气道自动调节的雾化器之间可以采用磁吸或螺接或卡接等方式连接。
61.可以理解的是,雾化主机上也可以不设置咪头,而采用按键、触摸开关等开关结构,来控制雾化主机给雾化器的供电。
62.本实施例的气道自动调节的雾化器,其通过调气机构根据发热机构的工作状态分别按需输入气体,使雾化液雾化更充分,雾化气体口感稳定。此外,调气机构协同发热机构交替工作,给予雾化液充分的渗透时间,以致雾化液充分渗透导油介质,均衡稳定供给发热机构,降低发热机构损耗,为用户持续输出品质稳定的雾化气体。
63.上述仅以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以便于读者更容易理解,但不代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仅限于此,任何依本实用新型所做的技术延伸或再创造,均受本实用新型的保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气道自动调节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道自动调节的雾化器包括:液仓组件,所述液仓组件上设有储液腔;底座组件,所述底座组件包括调气机构;以及雾化组件,所述雾化组件包括至少两组发热机构;其中,所述液仓组件固接于所述底座组件,所述雾化组件设于所述底座组件内,所述储液腔连通于所述雾化组件,所述调气机构被构造成根据其中一组或多组所述发热机构启动向已启动的所述发热机构输送气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道自动调节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组件包括:具有通腔的底座固定件和底盖;所述底盖连接于所述通腔的下端开口,所述调气机构设置于所述通腔内;所述调气机构包括:调气组件和电磁组件,所述电磁组件受控驱动所述调气组件执行预设动作,以致所述调气组件打开或关闭对应进气通道向对应发热机构输送气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道自动调节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气组件包括:气道开关和支架,所述气道开关具有至少两个遮挡面,所述支架设有连接耳和至少两个进气孔;其中,所述气道开关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接耳上,以致所述气道开关受控转动时,所述遮挡面对应遮挡或远离所述进气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道自动调节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组件包括:第一电磁组件和第二电磁组件,所述第一电磁组件和所述第二电磁组件均包括:电磁柱,套装于所述电磁柱上的电磁线圈;所述电磁柱连接于所述底盖,所述电磁线圈的其中一端导线抽头电连接于所述底盖。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道自动调节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盖上还固接有至少两个正电极,所述正电极与所述底盖绝缘设置,所述正电极还电连接于所述电磁线圈的另一端导线抽头;所述支架还设有正电极触点和负电极触点,所述正电极触点与所述支架绝缘设置,所述支架和所述底座固定件均为导电材质;所述支架连接于所述底座固定件,所述正电极触点电连接于所述正电极,所述负电极触点电连接于所述支架。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道自动调节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组件包括:雾化座、发热体和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固接于所述雾化座,所述发热体固接于所述连接件,所述雾化座、所述发热体和所述连接件内设有一贯穿的雾化气道;其中,所述发热体包括:导油介质,所述发热机构固接于所述导油介质的底部,所述发热机构受控交替工作。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道自动调节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机构包括:发热膜以及电连接于所述发热膜上的正极膜和负极膜,所述正极膜分别对应电连接于所述正电极触点,所述负极膜电连接于所述负电极触点。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道自动调节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油介质包括:介质本体,所述介质本体上开设有开口朝向所述储液腔一侧的开槽以及连接于所述开槽底部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由所述开槽底部向上延伸。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气道自动调节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膜环绕于所述连接管的下端开口周缘设置,所述开槽朝向所述发热膜一侧凹设。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气道自动调节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仓组件包括:液仓、导气管和连接座,所述液仓连接于所述连接座,所述导气管设置于所述液仓内;其中,所述液仓具有出雾口,所述导气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出雾口,另一端连接于所
述连接座;所述导气管与所述连接座、所述液仓共同围合成所述储液腔,所述连接座上还设有连通所述储液腔和所述雾化组件的进液孔。11.一种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装置包括:雾化主机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10任意一项所述的气道自动调节的雾化器,所述雾化主机用于为所述气道自动调节的雾化器供电。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气道自动调节的雾化器及其雾化装置,气道自动调节的雾化器包括:液仓组件,液仓组件上设有储液腔;底座组件,底座组件包括调气机构;以及雾化组件,雾化组件包括至少两组发热机构;液仓组件固接于底座组件,雾化组件设于底座组件内,储液腔连通于雾化组件,调气机构被构造成根据其中一组或多组发热机构启动向对应发热机构输送气体。其通过调气机构根据发热机构的工作状态分别按需输入气体,使雾化液雾化更充分,雾化气体口感稳定。此外,调气机构协同发热机构交替工作,给予雾化液充分的渗透时间,以致雾化液充分渗透导油介质,均衡稳定供给发热机构,降低发热机构损耗,为用户持续输出品质稳定的雾化气体。体。体。


技术研发人员:

黄科 吴凤霞 聂革 王灵权 魏春花 耿金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深圳市吉迩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6.30

技术公布日:

2022/12/1

本文发布于:2022-12-10 02:01:2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1/3063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组件   雾化器   气道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