栓剂单回路控制系统作为一种最基本、使用最广泛的控制系统,结构简单,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能满足工业生产的基本要求。但是在油厂中,控制对象复杂,干扰多,大多数情况下需要运用新的控制系统,以进一步提高控制质量。这时就需要用到串级控制、选择性(超驰)控制、前馈控制等一类较为复杂的高性能过程控制系统。本章将对上述三种控制系统的组成、特点、控制原理以及工程设计应考虑的问题进行介绍。 一、串级控制系统
一、串级控制系统简介
串级控制系统是指在对象滞后较大、干扰作用强烈而且频繁的主控制系统中,对局部参数(副参数)进行预先控制以提高系统总体控制水平的复合控制系统。因此,串级控制系统主要应用于:对象的滞后和时间常数很大、干扰作用强而频繁、负荷变化大、对控制质量要求较高的场合。 根据串级控制系统的结构框图,可以看出串级控制系统的显著特点是:结构上2个回路,主回路和副回路,由两个串接工作的调节器构成双闭环控制系统。从而,在控制过程中包含2个变量,主变量和副变量,通过设置副变量来提高对主变量的控制质量。
串级控制系统通常包括主控制系统和副控制系统,其中:主控制系统是系统目标参数控制系统;副控制系统是为实现目标参数控制而设置的辅助参数控制系统。副控制器具有“粗调”作用,主控制器具有“细调”作用,两者配合进行控制。
串级控制系统的结构框图
串级控制系统比单回路控制系统在结构上多了一个副回路,副回路是一个随动系统,设定值随主控制器的输出而变化,因而能大大的提高控制质量。具有以下的控制特点:
1)能迅速克服进入副回路的干扰,抗干扰能力强,控制能力强;
2)改善了过程的动态特性,提高了系统的工作效率;
3)对负荷和操作条件的变化适应性强;
二、串级控制系统的设计
在串级控制系统中增加了一个副回路,使其设计中主副回路的选择、主副控制器控制规律和正反作用的确定等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1.主副回路的选择
ISO 14644(一)主回路是一个定值控制系统,可以按单回路控制系统的设计原则进行。
财迷微博
主变量的选择原则:
(1)条件允许时选质量指标作为主变量。
(2)其次考虑选择与质量有单值关系的参数作为主变量。
(3)所选主变量应有足够的灵敏度,且工艺合理、易实现。
(二)副回路应包括尽可能多的扰动。
在结构上看,副回路就是在整个被控过程中选取一部分作为副被控过程,这就存在如何选择副被控变量的问题。在副变量的选择上,副变量必须是物理上可测、反应灵敏的,应使副回路调节过程的时间常数不能太大,调节通道尽可能段,时间滞后小,以便使等效过程的时间常数大大减小,从而提高系统工作频率,加快反应速度,缩短调节时间,改善系统的控制品质。同时,串级控制系统对进入副回路干扰有较强的克服能力,因此副变量的选择必须使副回路包含被控过程中变化剧烈、频繁而且幅度达的主要干扰,尽可能多的包含一些干扰,将影响主变量最严重、最剧烈、最频繁的干扰抑制到最低限度。副回路设计原则:
(1)变化最剧烈、幅度最大、最频繁的扰动包括在副回路中。
(2)研究系统的干扰来源是十分重要的。
(3)并非包括的干扰越大越好。干扰包括得越大,副变量的位置会越靠近主变量,灵敏度
会降低。
(三)主、副对象的时间常数要匹配,防止“共振”。
在控制过程中,主、副回路的振荡频率w
主和w
副
接近时容易引起共振,因此必须使
3 w w>
主副,主、副被控过程的时间常数之比
02
3巴拿马运河拒绝不让俄船通航
T T>
01
,
一般控制在3~10的范围内,这
样就能避免主副回路之间的动态联系。
(四)选副回路应考虑工艺上的合理性和经济性。
在选择副参数时经常会有不止一个可供选择的方案,这时就可根据对工艺上的合理性和经济性原则来
绍兴市数字健康服务平台决定。
2.主、副调节器的控制规律
在串级控制系统中,主、副调节器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主调节器起定值控制作用,副调节器起随动控制作用。这就使主、副调节器的控制要求和控制规律不同。
对主变量来说,串级控制系统的目的是为了高精度地稳定主变量,要求较高,一般不允许有余差,所以主调节器一般选择比例积分控制规律,当对象滞后较大时,也可引入适当的微分作用。
串级控制系统中对副变量的要求不严。在控制过程中,副变量是不断跟随主调节器的输出变化而变化的,所以副调节器一般采用比例控制规律就行了,必要时引入适当的积分作用,而微分作用一般是不需要的。
3.主、副调节器的正、反作用的选择
串级控制期铜主、副调节器的正、反作用的选择步骤是:首先根据工艺要求决定调节阀的开、关形式;然后再决定副调节器的正、反作用;最后根据主、副参数的关系,决定主调节器的正、反作用。
副调节器的作用方向与副对象特性、调节阀的气开、气关型式有关,其选择方法与简单控制系统中调节器正、反作用的选择方法相同,是按照使副回路成为一个负反馈系统的原则来确定的。
主调节器作用方向的选择可按下述方法进行:当主、副变量增加(或减小)时,如果要求调节阀的动作方向是一致的,则主调节器应选“反”作用的;反之,则应选“正”作用的。
从上述方法可以看出,串级控制系统中主调节器作用方向的选择完全由工艺情况确定,或者说,只取决于主对象的特性,而与执行器的气开、气关型式及副调节器的作用方向完全无关。如果将整个副回路看作是构成主回路的一个环节时,其方块图可以简化为下图。由图可见,副回路的输入就是主调节器的输出(即副回路的给定),而其输出就是副变量。由于副回路的作用总是使副变量跟随主调节器的输出变化而变化,不管副回路中副对象的特性及执行器的特性如何,当主调节器输出增加时,副变量总是增加的,所以在主回路中,副回路这个环节的特性总是“正”作用方向的。在主回路中,由于副回路、主测量变送这两个环节的特性始终为“正”,所以为了使整个主回路构成负反馈,主调节器的作用方向仅取决于主对象的特性。主对象具有“正”作用特性(即副变量增加时,主变量亦增加)时,主调节器应选“反”作用方向;反之,当主对象具有“反”作用特性时,主调节器应选“正”作用方向。
三、串级控制系统的参数整定
串级控制系统的方案设计后,为了使系统运行在最佳状态,根据自控理论,必须对系统进行校正,这在过程控制中称为参数整定。在整定时,两个调节器串在一个系统中,相互之间或多或少有些影响,因此应尽量加大副调节器的增益以提高副回路的工作频率,使主、副回路工作频率错开,以减少相互间的影响。而在工程实践中,串级控制系统中常用的整定方法有:逐步逼近法、两步整定法、一步整定法等。
1.逐步逼近法
逐步逼近法式先副后主,逐步逼近,方法较繁琐。对于不同控制系统和不同的品质指标要求,逼近的循环次数不同,往往比较费时,该方法适用于主、副回路的时间常数相差不大,动态联系比较密切的情况。具体步骤是:
(1)先断开主回路,整定副控制器;
(2)后闭合主回路,整定主控制器;
(3)重新调整副控制器参数;
(4) 若未达到控制要求,再调整主控制器参数;
(5) 以上步骤循环进行,直到满足或逼近控制指标为止。
2.两步整定法
两步整定法就是第一步整定副控制器,第二步整定主控制器。具体步骤是:
(1)在工况稳定、主副回路闭合的情况下,主调节器为纯比例运行,比例度1100%δ=,用4:1衰减曲线法整定副调节器参数,求得副调节器在4:1衰减过程下的比例度2[]δ和操作用期2[]T ;
(2)把副回路等效成一个环节,用同样的方法调整主调节器参数,求得主调节器的比例度1[]δ和操作周期1[]T 。根据2[]δ、2[]T 、1[]δ、1[]T ,按经验公式求出主、副调节器的比例度、积分时间和微分时间,然后按照先副后主、先比例后积分再微分的次序投入运行,再观察过程曲线、必要时进行适当的调整,直到系统质量达到满意为止。 该方法适用于主、副过程的时间常数之比023T T >01在3~10范围内,这样,主、副回路的工作频率和操作周期相差很大,其动态联系很小,可忽略不计。因此,副调节器参数整定后,可将副回路作为主回路的一个环节,按单回路控制系统的整定方法,整定主调节器的参数,而不必再考虑主调节器参数变化对副回路的影响。
3.一步整定法
所谓一步整定法,就是根据副过程的特性或经验先确定副调节器的参数,然后再按照单回路控制系统的整定方法整定主调节器的参数。
一步整定法的主要依据是,理论研究表明,基于在过程持性不变的条件下,主、副调节器的放大系数在一定范围内可以任意匹配,即在1200.5c c K K <≤的条件下,12c c s K K K =,s K 为控制系统在纯比例作用下产生4:1衰减过程的总放大系数,当主副过程特性一定时,s K 为一常数。一步整定法的具体步骤为:
水族繁殖
(1)当生产工况稳定,系统在纯比例作用下,由120.5c c K K ≤或由经验确定2c K ,使其设置在副调节器上;
(2)按照单回路控制系统的衰减曲线法,整定主调节器的参数;
(3)观察控制过程,根据1c K 与2c K 互相匹配的原理,适当调整调节器的参数.使主被控参 数满足工艺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