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汨罗市第四中中学 丰雪良
近来读卡尔·威特所著的《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深有体会,书中这样一句话尤其令人深思,这句话是:“我深深感觉到,父母以及家庭成员的行为,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我们的言谈举止,行为作风无时不刻不影响着孩子。” 卡尔·威特先生道出了家庭环境与孩子成长的关系,确实值得每一位家长认真思考。 的确,健康、和谐、融洽的家庭关系是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孩子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中,才会感到快乐,才能积极向上。所以,父母应为孩子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使孩子在关爱中成长,在愉快中学习,在欢笑中生活。正如爱尔维修所说:“人刚生下来时都一样,仅仅由于环境,特别是幼小时期所处的环境不同,有的人可能成为天才或英才,有的人则变成了凡夫俗子甚至蠢才。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可以说,每个孩子心理的发展都必然有家庭的印记,相信大家可以从自己的孩子或者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充分感受到这一点。作为老师,我们经常发现,一些学生之所以能比较健康地成长,实现较好的发展,与其拥有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有着密切的关
系;而一些学生之所以成为了问题学生,很大一部分是他们所处的家庭不和谐、不美满所造成的。这些问题学生,他们在家里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关心与温暖,缺乏正确的家庭教育与引导,导致了他们的情感、性格、意志等没能健全地发展。因此,要让孩子真正拥有健康心理,我们就必须千方百计地为孩子创造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环境。
那么,怎样构建一个和谐的家庭呢?我们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构建和谐家庭要做到几个转变
1.父母角的转变。
从传统观念上看,父母是教育者,子女是受教育者,但这种关系不是绝对的。我们说,父母也应该是受教育者,父母和孩子应该共同学习。特别是在知识爆炸、高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我们更应提倡父母加强学习,包括向孩子学习。在孩子面前,父母不应以教育者自居。家长只有在能够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基础上,才能够教育好孩子。 2.亲子关系的转变。
传统落后的亲子观以及由此而形成的非民主型亲子关系,使父母不能与孩子成为朋友,不能尊重孩子的人格,不能向孩子学习,不能理解、倾听、鼓励孩子,不能与孩子进行平等的交流与沟通。孩子只有“听话”的权利,没有与父母“对话”的自由。亲子教育是以血缘为纽带将父母与孩子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它重亲情,重平等,重兴趣,重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互动,使家长与孩子之间由“听话”向“对话”转变,使家庭亲子关系由居高临下向民主平等转变。
3.教育方式的转变。
空间数据库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时采取的是“灌输式”教育模式,父母与孩子之间往往是我问你答,我讲你听。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同时,父母与孩子之间也因此而缺乏情感交流,使教育变得枯燥、乏味,往往难以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我们所倡导的是随时随地的“滴渗式”教育模式,力求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的轻松美好氛围里,汲取知识的营养,接受爱的熏陶。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培养孩子积极、开朗、乐观的情绪,创造出快乐的家庭气氛,使父母与孩子问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感情、兴趣、爱好、谈吐等达到默契,彼此间能自然而亲切地交流,从而相处融洽,家庭中也因此而充满温暖感。
4.教育内容的转变。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最关注的是他们的分数,而对孩子能力的提高、创新精神的培养及素质的提升关注不够。如何真正让素质教育走进千家万户?在教育内容上,家长要转变观念,不能局限于小教育,而是要与时代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同步,在大教育的内容平台上对孩子进行教育,以利于孩子今后更好地适应社会。
二、构建和谐家庭要做到几个优化
美国一位心理学家对4000名独生儿童所进行的研究表明:“家庭气氛和睦,常有笑声的家庭中的孩子、智商都比不和睦家庭的孩子要高。”由此可见,和谐的家庭关系在青少年成长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因此,优化家庭关系是促进家庭和谐和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方面。
1.家庭气氛的优化
阻垢剂评价
心理社会理论认为,人的成长是受内在的遗传、心理和外在的社会环境的双重影响的,尤其是与个人生活最为密切的家庭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为了家庭中的青少年子女能健康成长,为青少年营造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环境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
而营造一个和谐、民主、文明、向上的家庭氛围是创建和谐家庭的重要条件和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家庭气氛是指家庭环境中洋溢的生活气息。良好的家庭气氛充满着愉快与和谐,使人心情愉悦,易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在这种氛围中生活的青少年,往往会表现出活泼、乐观、友善等性格特征和良好情绪;而良好的心情又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内驱力。当青少年处于良好的情绪状态下,易接受合理要求,遵守规则,友善待人,且协作意识强,这对青少年形成遵守纪律,乐于助人,团结合作等品格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父母要为青少年子女创设良好的家庭氛围。
良好的家庭氛围主要源于父母的性格和道德修养水平,一般而言,父母具有良好的性格和较高的文化道德修养水平,在家庭中就会礼貌待人,说话和蔼,态度可亲,做事民主,使家庭产生民主、和谐、愉快的氛围。青少年长期在这样的气氛中生活,就会受到良好的情绪熏陶,有益于良好的道德情感和行为的形成,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因此,父母应加强修养,善于用理智控制自己的心理冲动,在家庭中避免消极情绪对青少年子女的影响。
2.家庭风气的优化阈值法
家庭风气是家庭在世代繁衍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较为稳定的传统习惯、生活作风、思想作风、道德规范等(钱晓玲:《优化儿童家庭教育环境》,《绥化师专学报》2002年9月,第93页)。良好的家庭风气对青少年子女的健康成长起着独特的作用,一个家庭的道德观、价值观、审美情趣、行为准则、娱乐方式等等都无时无刻地对青少年子女的成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而有的家庭经常以搓麻将为消遣,或者当着孩子的面谈论消极的内容;或者在孩子的面前过分打扮,这样的家庭风气给青少年子女的成长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因此,广大家长应该在认识到家庭风气对青少年子女健康成长重要性的基础上,努力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做起,在家庭中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并树立民主、文明、积极、乐观的家庭风气,为我们的青少年创设良好的成长环境。
(1)树立尊重与爱的家风。尊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父母要做到孝敬老人、夫妻恩爱、爱护子女,让青少年子女生活在尊重与爱的环境中,感受爱,学会爱,并且从家人之间的尊重与爱逐渐扩展到对他人的尊重、关心、爱护与帮助。
体育的社会功能
(2)树立民主的家风。现代的民主家风应是建立在家庭成员之间平等依赖的基础上的,以
尊重青少年的独立人格和尊严为前提。父母应承认青少年子女是独立的个体,尊重其人格、自主权与参与权。如父母要允许青少年子女有自己的秘密,保留一片心理空间。青少年子女自己能决定,自己能做的事,就让其自己去做,不做过多的干涉;家庭中的事务,尽量让青少年子女参与、讨论、决定……这样的民主气氛,不仅使青少年子女在轻松、愉悦中树立了主人翁意识,而且养成了做事坦诚,不虚伪的良好品格。
三、构建和谐家庭要做到几个共同
当今社会,竞争加剧,生活节奏加快。那些只顾忙着挣钱,忙着官场追逐,忙着应酬的为人父母者,舍不得将时间花在孩子身上,很少与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活动。没有共同时间,也就无法倾听孩子的心声,无法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更看不清孩子成长的脚步,当然也无法随时拨正孩子前进的方向。可以这么说,没有共同时间的家庭是虚拟的家庭,没有共同时间的亲子关系,便失去相互沟通、分享快乐的土壤和阳光。家长一般重视在金钱支配上精打细算,但在家庭生活时间安排上,如何科学合理地配置,却很少顾及。
在美国的一个家庭曾发生过这样一个故事,父亲因整日忙于工作而无暇顾及孩子,以至于孩子长期得不到父亲的关爱。有一天,父亲刚回家就又要出门,孩子问父亲:“爸爸,您一
小时能赚多少钱?”“10美元,孩子。”父亲得意地回答。孩子想了想,用恳求的语气问:“爸爸,我想用10美元买您一个小时的时间,可以吗?”可见,孩子多么渴望与父母在一起学习,一起游戏玩乐,共同体验成长的快乐。
1.共同活动
家庭是一池活水,她的恬静与美丽,跟她的流淌与律动分不开。家庭的温馨和睦生长并存在于家庭成员的丰富多彩的共同活动中。一起做饭、做菜,一起打扫、布置房间,一起庆祝节日、生日,一起走亲、访友,一起郊游、参观,一起交谈、争议……在共同活动中,互相了解,互相磨合,互相影响,互相学习,良好的氛围自然形成了。
有的家庭,生活过于死板,除了工作挣钱、吃饭睡觉之外,没有更多的内容。每个成员都感到生活特别累,生活没什么情趣。这样的家庭应该尽快行动起来,提高生活的精神质量。
2.同甘共苦
人与人能够同甘共苦是一种优秀品质,在家庭中反映尤其强烈。人们都知道,“同甘”容易“
共苦”难。 在人们普遍重视物质利益的今天,“同甘”也变得不那么容易了。 有的家庭钱多了,条件好了,于是有的成员“节外生枝”,把共同创业的艰难忘得一干二净,重又把“甘”变成“苦”——精神上的苦。此种现象屡见不鲜。说到底是素质不高,眼光短浅所致。
家境寒苦,最能考验人。许多家庭经济不富裕,甚至相当清苦,但是成员之间患难与共,照样营造出温馨和睦的心理氛围。
3.互相激励。 nip
人们常说,家庭是每个人的安全的避风港。在这个港湾里,人不仅能“避风”,而且能得到前进的动力。许多人面对困境的时候,是家庭给了他战胜困境的动力和勇气。 融安县第二中学
著名作家刘绍棠曾被错划为右派,下放农村劳动改造。他的妻子是位华侨,在家庭处在逆境的情况下,这位妻子真正地理解丈夫,一有时间,就风尘仆仆地跑到农村去看望刘绍棠,夫妻的恩爱有增无减。刘绍棠平反之后,回忆起那段时光,特别感谢妻子的爱心、支持和激励。也因为此,他们的孩子也学有所成。
卢梭曾经说过:“家庭是个人来到世界上赖以生存的第一个社会体,是个人成长的摇篮,
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人才的培育,首先要在家庭并通过家庭教育才可能充分实现。” 我们认为,让孩子获得身心健康发展,是每一个父母的责任与义务。相信,建设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环境,必将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