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义革命大事年表

阅读: 评论:0

民主主义革命大事年表
文化运动
背景:经济:一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政治:辛亥革命后,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制度;文化: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标志:1915年5月 上海《新青年》杂志创办
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蔡元培
内容: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愚昧专制;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指导思想:前期是民主与科学,后期是马克思主义。1917年十月革命
意义:A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前期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后期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创造了条件。B促进了民众觉醒,唤起了人们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为五四运动
做了思想准备C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
局限性:仅限于思想文化领域,局限于知识分子体,没有同广大工农众相结合,没有发展成为政治运动。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着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
五四运动 1919年5月4日    五四精神:爱国救亡、民主科学、文化启蒙
两个阶段:5月4日,北京,主力是学生;6月5日,上海,主力是工人阶级
结果:政府被迫释放北捕学生,罢免亲日卖国贼职务(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性质:广大人民众直接参与的、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的开端。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中共成立 1921年7月23日  中共一大召开
条件: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工人阶级队伍壮大;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早期组织建立;共产国际援助
意义:使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有了全国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有了新的奋斗目标)
中共一大 上海——浙江嘉兴南湖
内容:规定党的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阶级差别,实现共产主义;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中共二大 1922年 (中国近代以来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内容: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成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国民大革命 (北伐战争)1924——1927
兴起: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中共:工人运动遭遇挫折,认识到必须联合农民阶级和其他阶级组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才能战胜一切敌人。
国民党: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看到了人民的力量,决定“以俄为师”初中英语词汇教学
标志:1924年,国民党一大,实行党内合作,共产党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新三民主义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7月1日,广州国民政府成立。
高潮:北伐战争 1926年
目的: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
过程:两湖灭吴 汀泗桥战役、武汉战役  叶挺独立团  国民革命军第四军 铁军
    连克九江、南昌,歼灭孙传芳主力;沿长江东下,直趋南京、上海
国民政府迁往武汉,随后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
失败:1927年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众,制造四一二
4月18日,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
1927年7月,汪精卫在武汉宣布同共产党决裂,制造七一五,对共产党员和革命众大肆逮捕和大屠杀。猴王出世教学设计
南京和武汉的国民政府在共同反共的基础上,宣布合并,史称“宁汉合流”
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国民大革命失败。
国共十年对峙 (土地革命)1927——1937
南昌起义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由周恩来、贺龙等领导,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武装斗争的开始。
起义胜利后,南下广东,准备建立革命根据地,但遭到国民党部队的围攻,革命军失败了,转入粤赣湘边界地区,开展游击斗争。
八七会议
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会议,通过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提出了“政权是由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会议决定在湘、鄂、粤、赣四省发动秋收起义。
秋收起义 1927年9月
在湘赣边界领导工农革命军举行秋收起义,准备按计划进攻长沙,但城市敌人力量强大,起义军缺乏作战经验,在分析敌我形势后,改向反动力量薄弱的农村地区转移。开始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zn65
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队、湘南起义农军转战到井冈山地区,与领导的队伍会师。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不久改名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任党代表。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中心任务: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
法制与社会土地革命:在革命根据地,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开展土地革命。关于依法保障律师执业权利的规定
根据地建设:经济:努力发展生产,粉碎了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巩固了红政权;武装斗争:粉碎了敌人的四次大规模围剿;政权建设:1931年,在江西瑞金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临时政府
长征 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背景:1930年10月起,蒋介石集结重兵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实行重点围剿。
    博古、李德等人坚持“左”倾错误,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时间: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转移。
遵义会议  1935年1月
内容:纠正了当时中央主要负责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意义:会议确立了在党和中央红军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中国共
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妥善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矛盾和分歧。
孙翠凤歌仔戏1935年10月,红军同在陕北的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结束。
意义: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铸就了长征精神(革命英雄主义、乐观主义、艰苦奋斗),保留了革命火种,开始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本文发布于:2023-06-13 18:18:4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xueshu/7232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革命   中国   民主   文化   实行   马克思主义   群众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