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体育90年作者:张莺 徐晶来源:《体坛报·体育大周末》2011年第23期 【核心提示】
红体育,指的是上个世纪孙志刚收容案30年代到40年代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体育实践活动,包括土地革命时期和抗战时期在红革命根据地开展的体育活动。红体育在世界上来说是独一无二的,其他国家没有此类型的体育活动。 在中央苏区的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上,确定了红体育的宗旨:“苏维埃文化教育的方针在于共产主义精神教育广大劳苦大众,在于使文化教育为革命战争与阶级斗争服务,在于使教育劳动联系起来,在于使广大中国民众成为享受文明幸福的人。”这其中的文化教育就包括了体育。
体育见证历史,时代推动体育。90载的漫长岁月,90载的不懈奋斗。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体育事业的发展,始终寄托着党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执著追求;体育事业,始终是为人民服务的事业。
从1908年《天津青年》第一次提出“中国何时能办奥运会”的设想,中国人的奥运梦做了整整一个世纪。这个梦在2008年成为了现实,是新中国改写了中国体育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实现了中华民族的梦想。
体育有多重要?“体育出战斗力”
“东亚病夫”,这是西方列强加之于旧中国的屈辱称谓,却也是当时中国无奈的现实写照。胸怀救国救民理想的中国共产党人,早在革命之初就已经认识到体育的重要性。
1917年,以“二十八画生”的笔名,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体育之研究》。文中写道:“国力苶弱,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此甚可忧之现象也”。他认为体育之效在于能“强筋骨”、“增知识”、“调感情”、“强意志”,凡天下成大事者要“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
对体育同样有浓厚兴趣的周恩来,在1915年写了一篇关于体育的作文——《约友入足球队启》。文中,周恩来劝说好友加入学校足球队,并写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把拯救民族危亡与体育联系在了一起。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自觉地把体育锻炼看做是革命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出战斗力”,从井冈山到延安,从根据地到解放区,广大官兵和劳苦大众将体育运动与军事训练结合起来,增强体质,培养勇敢坚毅的精神,为夺取革命战争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型采 1932年秋,中央苏区苏维埃政府明确指出,体育运动,应在工农众中去开展,发动众经常去做各种运动,特别要做关于战争需要的运动,如跳高、跳远、赛跑、游泳等运动,强健身体,锻炼在革命战争中所需要的技能。
1932年5术中唤醒月,赣东北团省委曾向团中央报告:“体育运动的工作已引起了众的注意,两年来开了两次运动大会,都还热烈。”1933年1月,方志敏在“闽浙赣省苏维埃执行委员会对全省选民工作报告书”中写道:“去年,‘三八’曾经举行了一次春季运动大会,共开了三天,出席的选手在六百人以上,去年八月间又开始了秋季运动会的筹备,可是因为白军骚扰,苏区斗争紧急,众参加斗争不能来开会,已决定延期今年‘三八’课堂管理案例开幕,改为春季运动会,大家要加紧练习运动,准备夺取红锦标。”同年3月,第二次全省工农兵代表大会要求:大浴女 小说>诺日吉玛“发动众经常做各种运动,特别是要做好关于战争需要的运动,如跳高、跳远、赛跑
、打篮球、游泳等运动,强健身体,锻炼在革命战争中所需要的技能,更有力地粉碎敌人的大举进攻。”
同时,各苏区学校都把赤体育活动内容列入教学课程。1933年3月2日由方志敏、黄道等参加编写、闽浙赣省苏维埃执委会文化部编辑的《工农读本》第三册第七十七课(每册三十课)专门设立“体育运动”内容,其中有:“赤体育运动,可分田赛、径赛、球类、表演四种。田赛是跳高、跳远;径赛是赛跑;球类有足球、篮球、网球……;表演分个人表演、团体表演,个人表演如打拳、打棍、打花、打靶;团体表演如劈刺刀、军风纪比赛、体操表演等”的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