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5mg/kg雷公藤甲素防治大沙鼠小区实验

阅读: 评论:0

新疆畜牧业2018年第33卷第7
杨昌济
1概述
沙鼠在科学分类上属啮齿目、仓鼠科、沙鼠亚科,是亚洲中部荒漠中的典型害鼠之一,我国主要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沙漠、半沙漠地区,昌吉州主要在准噶尔盆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地区广泛分布并形成优势种。大沙鼠个体大、危害性强,往往与子午沙鼠共同造成危害,在昌吉州东四县(市)北部沙漠主要危害梭梭、柽柳、麻黄、沙拐枣等荒漠植物,啮食梭梭等植物的枝条,状如刀割,仅剩光秃的茬桩,并在梭梭根部挖穴穿孔,使沙层纵横割裂,沙丘空虚松散,严重破坏根系,致使梭梭林成片死亡。
我们依据大沙鼠分布和危害特点及以往化学防治的效果和优缺点,选择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木垒、奇台县交界的奇台区域作为实验地,选择大沙鼠作为实验对象,投放不同量的雷公藤饵料,调查监测实验效果。2实验背景
昌吉回族自治州木垒、奇台县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东部,两县拥有可利用天然草地2010266.6hm 2,
具有发展草地畜牧业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但是草地鼠害发生危害严重,直接制约着当地畜牧业发展和人民
生活水平的提高。据调查统计,昌吉州木垒、奇台县草地有害啮齿动物32种,主要优势种害鼠为大沙鼠、子午沙鼠、草原兔尾鼠、鼹形田鼠、根田鼠、社田鼠、灰仓鼠、小家鼠等。多年来,我们对草地害鼠采用化学药物防治,达到了降低害鼠密度,减少农林牧损失的目的。但是对大沙鼠的防治早期使用的化学药剂磷化锌、甘氟等急性灭鼠毒药,在灭鼠的同时一方面二次中毒严重,毒死了害鼠天敌鹰、狐、蛇等捕食动物,使害鼠种数量失去了天敌的有效控制,从而造成了草地鼠害压力逐年增加,另一方面高残留高污染,造成了草地严重污染、破坏了草地生态平衡,生态系统恶性循环。
2001年昌吉州木垒、奇台两县实施草地“无鼠害示范区”项目建设,建设面积384666.6hm 2(木垒县235333.3hm 2,奇台县149333.3hm 2),地点在木垒、奇台两县中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东端(南以沙漠前缘为界,北至将军戈壁,西部到奇台、吉木萨县交界,东部到木垒县喀依纳尔),东经89°20’~91°20’,北纬44°10’~44°50’,占木垒、奇台两县沙漠总面积的82%。当时我们依据建设要求,对害鼠密度较高的区域先后应用生物肉毒素C 型毒素和D 型毒素开展了大面积灭鼠工作,迅速降低了害鼠密度,防治效果显著。后期一直延用C 型毒素和D 型毒素灭鼠,防治效果较好,无二次中毒,无污染无残留,相对安全环保。
蛇毒血凝酶在此基础上,2017年我们又引进了试验药物“新贝奥”生物(植物源)灭鼠剂(0.25mg/kg 雷公藤甲素)开展野外灭鼠试验,并选择木垒、
0.25mg/kg 雷公藤甲素防治大沙鼠小区实验
曾国荃郭正财
(新疆昌吉州木垒蝗虫鼠害测报防治站,新疆
木垒
831900)
摘要:本文选择大沙鼠作为实验对象,采用0.25mg/kg 雷公藤甲素为饵料,以确定灭效和最佳投饵量。
关键词:雷公藤;灭鼠;实验
10.16795/jki.xjxmy.2018.07.001
中图分类号:S812.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4889(2018)07-0045-03
收稿日期:2018-03-08
作者简介:郭正财(1976-),男,汉族,大学本科,
畜牧师,长期从事草原保护工作。
45
新疆畜牧业2018年第33卷第7期
实验区区样试验区面积(hm 2)投饵量(g )
实验前有效洞(个)投饵7d 有效洞(个)灭洞率(%)投饵14d 有效洞(个)灭洞率(%)二次中毒a a10.251
661971.2592.4无a20.25  1.5712367.6691.6无a3
0.2521044160.61288.5无b10.251983564.38
92
无b b20.25  1.51395262.61986.3无b30.25263
1773691无c
c10.25
185
21
75.38
谢尔宾斯基90.6无c2
0.25  1.51486158.82782无c3
0.25
美国爱车宝213144
66.4
3077
奇台两县草地“无鼠害示范区”项目区的大沙鼠作为实验对象。3实验内容3.1实验目的
根据不同的投饵量,在不同时间内调查灭效,以确定雷公藤甲素防治沙漠害鼠的防治效果,确定雷公藤甲素野外大面积防治沙漠鼠害的最佳投饵量,并查看有无二次中毒。3.2材料及方法
3.2.1灭鼠毒饵。试验药物为“新贝奥”生物(植物源)灭鼠剂(0.25mg/kg 雷公藤甲素)。3.2.2实验对象。北部沙漠优势种害鼠大沙鼠、子午沙鼠为主。
wiley
3.2.3实验区概况。实验地位于昌吉州木垒、奇台两县草地“无鼠害示范区”内的奇台县乔仁乡北部沙漠大沙坡战斗英雄纪念碑南部黑力霍拉地区,东经90°23′42.4″、北纬44°14′56.3″、海拔710~740m ,试验占地4hm 2。试验区年降水量70~120mm ,土壤为草原风沙土,属平原沙质荒漠区。植被种类有白梭梭、沙蒿、驼绒藜等,主要优势种害鼠为大沙鼠、子午沙鼠。3.2.4时间与方法。2017年9月27日开
始至10月27结束。在试验区设1/4hm 2实验样方9个,采取人工投毒饵方法。我们用开洞封洞法统计有效洞口数,计算盗洞率,洞口投放0.25mg/kg 雷公藤甲素饵料,投饵量分别为1g 、1.5g 、2g ,各投3各样方。样方四周设隔离带,投饵3d 后再封洞,第7d 、14d 查看防治效果,
算出灭洞率,第21d 查看有无二次中毒,并根
据不同饵料投放量的灭洞率对比,筛选出雷公藤甲素防治沙漠害鼠最佳投饵量。
3.2.5注意事项。药剂有毒,需严格管理,投饵时竖立警示标志,禁牧15~20d 。投饵时技术人员应戴手套、口罩,投饵结束时必须立即洗手,死鼠及剩余药剂应焚烧或深埋。4效果分析
根据实验表可以看出,用0.25mg/kg 雷公藤甲素防治大沙鼠,有效洞口低的样方灭洞率普遍较高,有效洞口高的样方灭洞率相对低,灭鼠效果与投饵量关系不太明显,据分析可能是由于害鼠取食饵料不均造成的,而且投饵14d 比投饵7d 灭效明显高,实验期内没有发现二次中毒。就此实验而论,笔者认为用雷公藤甲素开展野外人工投饵灭鼠,最佳人工投饵量控制在1g 以上,最佳灭鼠效果在14d 左右。因为投饵量过大,在小区范围内灭鼠成本增加不太明显,若开展大面积灭鼠,就会造成成本剧增,资金大量浪费,可能远远超出了防治的经济阈值,达不到预期防治目的和意义。另一方面,毕竟药剂本身有毒,在开展大面积灭鼠时投饵量过大,害鼠取食不尽,有可能造成意想不到的污染或中毒事件。反之,投饵量过少,达不到灭鼠剂量,就起不到很好的灭鼠效果。另外,投饵后短期内害鼠取食饵料
不尽达不到一定剂量或药效在短期内未能充分发挥,也可能影响灭鼠效果,所以最佳灭效期应在14d 左右。■
表1灭效实验表
46

本文发布于:2023-09-30 10:57:4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xueshu/55341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实验   沙鼠   灭鼠   投饵   防治   草地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