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阅读: 评论:0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2006-11-15 23:36:00|  分类:中韩fta 读书2 |  标签:通州事件读书  |字号 订阅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要求】
1、了解肺痿、肺痈和咳嗽上气病的合篇意义及其概念。老兵资格
2、熟悉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的病因病机及其相互关系。
3、掌握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的辨证论治。
【合篇意义】
本篇所讨论的肺痿、肺痈、咳嗽上气三个病证的病位都在肺。都有咳嗽这一共同症状,病机亦有相似之处,并可互相转化,故合篇讨论。
甲、肺痿
肺痿又作肺萎,是肺叶萎弱不振的意思。
魏念庭曰:“肺叶如草木之花叶,有热之痿,如日炙之则枯;有冷之痿,如霜杀之则干矣。”
故凡因病邪侵袭,导致肺叶萎弱,肺气虚衰的病证,称为肺痿。以咳唾涎沫,短气脉弱为其主证。
肺痿有虚热和虚寒两种类型。肺痿大都属虚证,但又不同于肺痨之肺虚,要注意鉴别。
一、虚热性肺痿的成因(一条一段)
一、问曰:热在上焦者,因咳为肺痿。肺痿之病,从何得之?师曰:或从汗出,或从呕吐,或从消渴,小便利数,或从便难,又被快药下利,重亡津液,故得之。
【词解】:
1、快药:指大黄-类攻下药。
【讨论】
1、虚热性肺痿的成因:
本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虚热性肺痿的成因:
①一是“重亡津液”:也就是一再损伤津液,这是误治(误下、误汗、误吐)所致。如汗、吐、下利太过,都会直接或简接损伤肺的气阴而发生病变;
②二是“热在上焦”:是指上焦(肺)有热的病理变化,此处为虚热,乃因“重亡津液”所引起,津液伤则阴虚,阴虚生内热,内热又熏灼肺脏耗气伤津,使肺阴更虚,如此恶性循环,肺叶则进一步失去濡养,则成肺痿。
③三是“因咳为肺痿”:因为“热在上焦”,虚热熏灼则肺气上逆而咳嗽,加上“重亡津液”,咳嗽日久,肺气耗伤,肺枯叶焦,肺气萎弱不振,便成为虚热性肺痿。
二、虚热性肺痿的证治以及和肺痈的鉴别(1条2段 10条)
(一)曰:寸口脉数,其人咳,口中反有浊唾涎沫者何?师曰:为肺痿之病。若口中辟辟
燥,咳即胸中隐隐痛,脉反滑数,此为肺痈,咳唾脓血。
脉数虚者为肺痿,数实者为肺痈。
沈阳联合产权交易所(十)火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麦门冬汤主之。
【校勘】
zhiwang“大逆”应为“火逆”,“止逆下气”后无“者”字。
【词解】
1、浊唾涎沫:浊唾指稠痰,涎沫指稀痰。
2、辟辟:形容干燥的样子。
【讨论】
1、虚热性肺痿的特点:
根据条文
①一是上焦有热,故寸口脉数,但其为阴虚之证,故脉虽数而是数而虚。热邪迫肺气上逆则咳,这在前面已经讨论,也较好理解。不好理解的是,既为阴虚,本应干咳无痰,怎么还会咳吐浊唾涎沫呢?
②咳吐浊唾涎沫也就是其第二个特点,因为此时肺痿已成,肺气萎弱,不能通调水道,津液停于肺中,热邪熏灼煎熬,成为稠痰涎沫。
稠痰涎沫随肺气上逆而咳嗽吐出,如此咳嗽不已,肺脏气液愈耗,肺痿便日益加重,故强调“反有浊唾涎沫”,“反”字提示肺痿不仅阴虚,而且肺气也伤,故与单纯的阴虚咳嗽痰少或无痰不同。这也是虚热肺痿的临床特征。
2、“火逆上气,咽喉不利”是麦门冬汤主证:
火逆是指“温针火灸”之逆,其机理同“重亡津液”,津液损伤则阴虚火旺更甚,火旺上炎灼肺,故气逆则咳则喘。咽喉为肺胃之门户,肺胃虚火上灼故 “咽喉不利”,咯痰不爽。
3、“止逆下气”是其治法:
本病虽见证于肺,其源实本于胃,是肺胃阴虚,虚火上炎,肺胃之气上逆所致。故欲下其气,必止其逆;欲止其逆,必养肺胃之阴,清肺胃之热。所以“止逆下气”含有“养阴清热,降逆下气”之义。
证:咳唾痰涎(白如银丝),气喘短气,咽干口燥,或自觉火气上冲,痰多而稠,舌质红而干,苔少,脉虚数。
理:肺胃阴虚,津液亏损,虚火上炎。
法:清养肺胃,降逆下气。
方:麦门冬汤
方中重用麦冬润肺养胃,并清虚火;人参、甘草、大枣、粳米养胃益气,胃得养而气能生津,津液充沛则虚火自降,上逆自平;轻用半夏(麦冬的1/7)降逆下气化痰。
(费晋卿:“半夏之性,用入温燥药中则燥,用入清润药中则下气而化痰,胃气开通,逆火自降,与徒用清寒者真有霄埌之别。”)半夏有大剂清润药配伍,则不嫌其燥。诸药合用可使阴津复,虚火降,痰涎化,气逆止。
【临床运用】:
1、、慢支、肺癌、胸膜炎之气喘短气,属肺胃阴虚者;
2、慢性咽炎属肺阴虚者;
3、胃阴不足、胃失和降所致呕吐、呃逆者;
4、溃疡病及胃粘膜脱垂属阴虚者。均可以本方加减。
附:肺痿与肺痈的鉴别:
肺痈的主证有咳则胸中隐痛,口中干燥,咳唾脓血,脉滑数等,说明肺痈亦属“上焦有热”的病变。由于热邪在肺,热聚成毒,灼伤肺络,败血腐肉败而成痈脓,故口中干燥、咳嗽、咳则胸痛;若痈溃脓出,即咳吐脓血;既是热证实证,所以脉见滑数。这些脉证虽未能全面反映肺痈的证候,但据此即可与肺痿相鉴别。
肺痿—口中唾浊涎沫多;咳无胸痛;火逆上气,咽喉不利;张口短气;舌红少苔;脉数虚
肺痈—咳唾脓血腥臭;咳引胸痛;振寒发热,口中燥;胸满气喘;舌红苔厚;
脉数实。
三、虚寒性肺痿的证治(5)
五、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干姜汤以温之。(若服汤已渴者,属消渴。)
注:“若服汤已渴者,属消渴”九字文义难明,疑有错简,从《脉经》删去。
【讨论】
1、虚寒肺痿的成因:胸骨
从原文“上虚不能制下”及“肺中冷”可知乃“肺中虚冷,肺叶枯萎”所致。其因有二:
①虚热肺痿失当,或病程经久而转化所致;
②病人素体阳虚,受邪后容易从寒化而成。
2、虚寒肺痿证候分析:
因为本病为上焦虚冷,故频频吐出白泡沫痰液,咳嗽不明显,口不渴;上焦虚冷不能制约下焦,故小便数甚则遗尿(当理解为咳甚时尿自出);又因肺中虚冷,气不布津,津液停聚上泛则涎沫多,十四篇云“上焦有寒,其口多涎”与此同理。
肺气虚冷萎弱不振,则清阳不能上升,头目失之温煦,故头眩,亦即内经所云“上虚则寒”也。
此外,按理还可出现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迟无力等证。治当温养肺胃,方用甘草干姜汤。方中灸草甘温补虚,干姜辛温散寒,甘辛合用,可温复阳气,肺气得温,气化功能正常则诸证可愈。此二药又能补脾温中,故又可理解为补土生金,虚则补其母的治法。

本文发布于:2023-09-23 03:20:3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xueshu/52131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咳嗽   萎弱   下气   不能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