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边城》《老人与海》看中西文化差异

阅读: 评论:0

从《边城》《老人与海》看中西文化差异
作者:刘源
来源:《语文建设华硕z99s·下旬》2018年第06
        语文教材中收录了沈从文的《边城》和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两篇课文,两篇文章都塑造了一个具有悲剧彩的船夫形象。cos系统下载
        《边城》中老船夫与孙女翠翠相依为命,他将自己的爱都倾注在翠翠身上。他怕翠翠生病,不让她坐在热石头上;他担心翠翠会寂寞,所以给她讲笑话、讲故事和唱歌;为了给翠翠嫁个好人家,他东奔西走,最终却弄巧成拙,招致船总对他的误会,老人最终在一次暴风雨中死去。
公共住宅        《老人与海》中的老渔夫圣地亚哥连续84天没有捕到鱼,而他坚持不懈,终于在第85天捕到了一条身长十八尺的大马林鱼。这条大马林鱼将老人的船拖往深海,而老人通过两天两夜的搏斗后,才杀死了大马林鱼,但鱼的鲜血却引来了鲨鱼,并吃光了马林鱼,最终老人得到的只是一副鱼骨头。老人回来后,只能在睡梦中以过往美好岁月的回忆忘却现实的残酷。
芮成钢专访        一个人的行为活动、性格特质,都是在环境以及文化的影响下形成的。所以老船夫以及圣地亚哥的一系列行为,与他们自小所受的教育以及环境影响紧密相关。老船夫和圣地亚哥作为中西方文学领域两个较为经典的悲剧人物形象,其角在小说中的行为选择、话语表现等体现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将两篇文章进行对比分析,这有利于让学生加深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认知。
        1994年审计法>天敏高清播放器一、思维方式不同
        中国文化强调伦理。中国的农耕文化孕育了中国人的伦理思维,加之封建统治者为了便于统治而不断强化这种思维,形成了中国的伦理型文化。
        西方文化强调认知。西方从始至终就传承着一种自由的文化氛围,向往自我认知,也更倾向于平等自由。在这种文化氛围的影响下,西方的思维方式偏于科学认知型,且注重个人的奋斗,美国梦文化也正发源于此,认为只要个人坚持奋斗,都能过上理想生活。这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在老船夫和圣地亚哥身上有所体现。

本文发布于:2023-08-17 00:43:1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xueshu/36973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老人   文化   船夫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