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研探索126环艺
摘要:在当今民宿行业“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的背景下,为探究满族传统文化与民宿空间设计的相互作用关系。文章首先对满族文化和民宿进行了概念界定,然后提出满族文化符号的提取应当从实体环境和人文环境两个方面进行。最后得出满族文化符号在民宿空间设计中的应用策略。不仅达到了保护和传承满族文化的目的,也为民宿的设计创新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关键词:满族文化 符号 民宿设计 景观设计 设计应用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21)01-0126-03 Abstract:
Nowadays ,the construction of characteristic homestays with local ethnic style in areas where ethnic minorities are concentrated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roblem facing the homestay industry today. How to integrate unique Manchu culture symbols into the design of the B&B space is also a difficult challenge for the designer. In order to solve this problem ,the article first defines the concept of Manchu culture and B & B ,and then proposes that the extraction of Manchu cultural symbols should be carried out from two aspects. Finally draws the strategy of Manchu cultural symbols in the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B & B space. It not only achieves t
he purpose of protecting and inheriting the Manchu culture ,but also provides a new method for the design innovation of the guesthouse.
Keywords:
Manchu culture Symbol B&B design The landscape design Design application
江苏大学艺术学院 邵丹丹 韩 荣 王钰鑫
引言
近年来,各地民族村寨越来越重视旅游经济的发展,当地政府也认识到民族文化和民族风光有着独特的魅力,受到许多年轻游客的喜爱。满族作为中国少数民族中的重要一员,主要分布于中国北方,在南方乡村民宿发展日趋成熟的背景下,北方乡村民宿行业尚未形成完整的系统,仍然存在盲目套用南方民宿设计方法的问题,造成了文化相互冲突,水土不服的局面。北方地区满族人口众多,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乡村旅游的重视,辽宁省政府也慢慢加大了对民宿旅游业的投入,但是由于不够了解自身的旅游资源,风格特征较为模糊,陷入了随大流的漩涡,现如今如何在满族人民聚集的区域建设具有当地民族风情的特民宿;如何用满族文化符号营造民俗氛围;本文将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具体剖析。
满族文化符号在民宿设计中的应用
——以辽宁省大薛乡水泉地景民宿设计为例
THE APPLICATION OF MANCHU CUL TURAL SYMBOLS IN THE DESIGN OF B&B——TAKING THE DESIGN OF THE WATER SPRING LANDSCAPING B&B IN DAXUE TOWNSHIP , LIAONING PROVINCE AS AN EXAMPLE
一、满族文化和民宿空间设计
(一)满族文化:“满族”起源于东北地区松江流域附近,前身为“肃
慎族”,十世纪时受周边环境的影响与汉族,蒙古族以及朝鲜族不断融
合,最终形成以女真人为主的多民族[1]
。历史记载满族人以渔猎为生,喜好骑射,骁勇善战;旗装,旗头和旗鞋是满族的传统服饰(图1~3),与汉人的谦和内敛相反,满人表现出的气度更为“大气干练”,男子着裙裤装也是为了骑马的方便,即便是女子也操练骑射之术,赶上大型聚会时,宴席上常常以烧,烤为主,擅长调配生酱,喜好黏食,体育赛事包含多种球类运动,如珍珠球(图5)或其他各类冰上运动,这在其他民族里是极为少见的。在艺术领域,满族也为后世留下了许多重要的民俗文化,无论是舞蹈(图7),剪纸(图8)还是钉线艺术都展现出了满人大气,爽朗的性格,尤其是剪纸艺术,即使在今天也享有盛誉。除此之
外满族的宗教文化也与汉族不同,满族人信奉萨满教,部落中常见的“照壁”(图4)“索罗杆”(图6)也是萨满文化的标志。“索罗杆”是满族人用以祭天的神杆,用来
饲“神鸦”,底部堆积的“神石”象征神圣的“长白山”[2]分子蒸馏
。
(二)民宿的含义:“民宿是旅游地当地居民利用自用住宅空闲房间,或者闲置的房屋,结合当地人文、自然景观、生态、环境资源及农林
渔牧生产活动,为游客提供体验富有地域文化特的场所”[3]
。民宅、农庄、休闲中心都可以归为民宿。而民宿与其他酒店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服务设施方面,民宿主要是为游客提供生活所需的休闲环境,体验当地民风民俗的氛围,酒店则强调更为专业的服务和标准化的设施。(2)诉求与定位方面:民宿不仅具备提供游客住宿的功能,亦可同时享受当地村落的田园风光,认识各种乡村传统文化。
(三)满族文化符号与民宿空间设计的关系:满族文化符号与民宿空间设计,二者是相互关联,互惠互利的关系,民宿与酒店旅馆最大的不同在于,民宿不仅具备供游客居住的功能,更注重当地民俗的发扬与推广,艺术性先于实用性。作为以满族文化为风格特征的主题性民宿设计,不仅要具有完备的清华简
居住功能,更要突出满族文化的风格特征,只有将二者完美融合,才能打造出独具特的民宿,从而更好地保护和发扬本民族文化。
图1 旗装图2 旗头图3 旗鞋
图4 照壁图5 珍珠球图6 索罗杆图7 舞蹈艺术图8 剪纸艺术
二、满族文化符号的提取及在民宿设计中的运用
(一)满族文化符号的提取:民族文化是指各民族由于自然环境,地理位置以及社会历史文化的不同而形成的独特风土人情和民俗习惯。其中包括村落本身存在的或后天形成的能看见的实体环境(如山
脉,河流,古建筑等),也包括看不见的人文环境(如习俗、节气,语言文字等)[4] 。因此,民族文化符号应从实体环境人文环境中选择具有广泛“知名度”,并带有民族特的典型性文化为提取对象,并从文化“承载物”的构成元素上提取识别度较高的特征。满族文化符号的提取可从当地复杂的文化内容中过滤出最具象征性的元素,加以抽象化概括。如从实体建筑文化中提取“直曲相融”的形式符号,从社会环境中提取鲜为人知的民俗节气符号等。
(1)实体环境中提取满族文化符号:实体环境主要指随历史的演变形成的可看得见的资源,包括地区内山脉、河流、天际线等,也包括遗留下的建筑文化资源。例如传统满族民居由正房、厢房、院门,院墙,苞米楼,索罗杆及影壁等部分组成,院墙独立修建,院门多为“杆式”,由两根立杆支撑而成。“索罗杆”竖立在院落的中间偏东南处,长约9尺,可放置五谷杂粮供乌鸦,喜鹊饲料之用,周边保持整洁,不可悬挂杂物。早期满族民居进入大门后可以看见一段砌筑的砖墙,刻有浮雕,叫作影壁或照壁,古代人较为迷信,认为自己的住宅偶有鬼魂出入,可谓不祥,“影壁”可以阻挡院落外路人的视线,保护墙内住户的隐私,也可彰显宅院主人的地位。以上所提及的都是实体环境中客观存在的极具满族特的象征物,无论是“满族院落形式”、“杆式院门”、“起脊造型”、“索罗杆”及“照壁”,都随着时间得变迁演变为人们心中默认的满族文化符号,因此设计师在提取满族文化符号时可以将这些元素符号简化变形,融入到民宿设计中,增添民族风情。
(2)人文社会环境中提取满族文化符号:人文环境是专指除自然环境之外由于人类活动不断变迁而
形成的社会大环境,主要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而非自然形成的,对于人文环境的符号提取主要采用抽象形态化的手法将文化中存在的概念性的图案抽离出来,运用艺术性的创造手法进行主题性再设计,既保持满族文化的原始风味,给人以熟悉的印象,又能融于现代艺术设计中,不显刻板。例如在满族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的萨满文化,以及由此引申出来的萨满图案,包括龙纹,鸟纹,凤纹及其他动物纹饰,还有深受满族人民喜爱和敬重的“红”、“黄”宫廷之,都可以作为营造满族风情的元素使用。
(四)满族文化符号在民宿设计中的应用
1.满族文化符号在民宿外部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1)空间布局:满族自古以来就存在着森严的等级制度,在满族的建筑落中,“正房”通常位于整个布局中靠后的位置,高度较高,总体呈现出围合的效果,这不仅能够体现满族当权者的“王者气质“,更蕴藏着深厚的民族文化。此外,满族人在建筑选址上尤其注重“背上进水”的选址原则,究其原因,仍是为了解决用水的需求。古代交通尚不发达,人类往往“傍水而居”。“水乃生命之源”,基于此便逐渐演化为满族的居住文化,并遗存至今。因此在建设以“满族文化”为主题的民宿时,首先要考虑“水”这一元素,遵从南高北底的设计原则,不仅可以保证充足的光照,起御寒之效,也符合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
(2)满族文化符号在建筑外观中的应用:建筑一般由东南西北四个面组成,“屋顶”也被称之为第五立
面。传统满族建筑的屋顶结构常为硬屋顶,直曲相融,“飞檐”的造型不加大了光线的射入面积,也能起到较好的排水之效,整体建筑更为轻盈明快。因此在建设满族文化主题民宿时就可以借鉴这种屋檐形态,使之成为一种特定的能够唤醒游客满族文化记忆的形态符号。此外“影壁墙”、“索罗杆”也都是满族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建筑元素,都可以以抽象或具象的方式运用到设计中去[5] 。
2.满族文化符号在民宿内部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1)材料的选择:当代民宿建设主要分为两种,一是改造型民宿,不需要大刀阔斧的拆除,只需要在其内部进行现代装饰,满足旅客的基本要求即可。第二种是新建民宿,与前者不同,新建民宿要尽可能地就地取材,让建筑融于周围的环境中去,不显突兀。如对于墙面,地面或是天花板的处理可以运用该民族常使用的木、石材。
(2)装饰元素:任何物体的存在都是以“形”为基础,给观者最直观的视觉感受,设计师应该选取最具代表性的满族文化符号,将其提炼简化,成为民族文化传载物的原始形,再通过夸张抽象等艺术手法,将人们熟知的文化元素应用到民宿内部的空间装饰中去。如将其印染在抱枕,窗帘,地毯上,也可做成装饰、灯具等将其立体化,不仅可以美化室内空间环境也可以起到传播和弘扬满族文化的效果。
(3)彩应用:民宿设计中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整体设计结构上,彩的运用方面也十分讲究,“颜
”是室内环境中最具活力的因素之一,由于所占面积较大,往往最先映入游客视线之内,因此设计师在确定整体的设计风格时,要首先考虑到彩要素,根据民族文化提取彩体系,将人们约定俗成的空间彩进行重构再建,并应用于民宿空间的界面和家具装饰上[6] 。葛守江
三、设计案例介绍——以辽宁省大薛乡水泉地景民宿设计为例(一)项目概况:该项目位于辽宁省本溪市恒仁满族自治县内的校尉村,恒仁县是辽宁省满族文化发源地之一,自然资源丰富,满族文化氛围浓郁。东与吉林省,集安县,通化县相连,南与宽甸满族自治县相交,西临本溪满族自治县,北靠新宾满族自治县。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降水量610.6毫米,平均气温维持在7.4℃左右。有獐、狍、熊、鹿等野生动物,素有“东方第一卫城”,“参药之乡”之美誉,境内山水资源丰富,2019年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设计地点为校尉村内一户山脚之下年久未曾使用的空地,面积约为3000平米,坐落于村落的东南角,周边视野开阔,因多年空窗弃用,该基地被当地人家作为暂时的牲畜养殖地,基地前方为约500平米的梨花园,村内唯一河流沿基地北侧穿流而过。当地居民多为满族后代,时至今日仍有不少老人可以对满族历史典故侃侃而谈,各家各户都保留着曾经的满族文化烙印,如图9。(二)主题定位:本次设计的民宿名为“东北满舍——水泉地景”,以富饶河畔边的满族住宅为吸引点。希望给游客带来舒适居住体验的同时也能使其了解到传统满族文化的魅力。以挖掘和应用校尉村满族文化为设计主旨,提炼传统满族民俗元素和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打造民族文化形神兼备的现代乡村民宿。考虑到周边建筑的原始设计风格,民宿延续了传统的满族建筑风格,在规划设计上,以新中式景观与传统的满族院落相结合。
(三)满族文化符号在民宿外部空间设计中的体现:
1.民居布局:本次设计主要采用了满族传统的建筑布局方式——四合院围合型,历史上满族建筑布局均为中轴对称式设计,大门开在南面墙的正中间,以保持充足的光照。该民宿设计也较好地保留了这一传统,但是为保证动线的通达性,民宿大门的位置进行了调整,开在了南面墙偏东的位置。整个民宿设计综合体共分为ABCD四栋楼,主要满足游客住宿,餐饮,娱乐等需求,其中A楼和B楼为客房区,内含单人间,双人间,家庭房等多种房间类型。前台和休闲大厅位于A楼入口处,大厅内放置的供游客休息的沙发桌椅等均采用当地较为常见的胡桃木。C楼为餐饮区,提供恒仁满族自治县当地传统的小食点心等。餐厅由8个开敞式包房组成,前台位于餐厅入口处,包房分居两侧,厨房被划分在了西北角,以保持餐厅的就餐环境。与洗手间和员工休息室相连共处于布局的最外围。八个包间位于其内,对仗分布。走廊两端各设一个包间,连接处并非传统的走廊十字连接法,而是通过双转角的设计,给人一种意犹未尽之味,廊腰缦回,欲寻其意。这种布局方式恰恰是对满族民居“口袋房”的模仿,每一个包间的形态犹如方正娇俏的口袋。对廊而开的包间更是映衬了满舍“对面屋”形态。 民宿D楼为休闲娱乐区,设有琴房(图12),棋室,茶室等。该村落地处东北地区,气候严寒,为兼具美观和御寒的效能,民宿选址于村落东南角,北靠河流,南面山峦,坐北朝南,视线开阔。选址和朝向上遵从满族建筑文化中“傍山养水”、“朝南向”的范式。
2.建筑外观上体现满族文化符号特点:屋顶采用了满族民居中常见的“硬山式”顶面,摈弃了传统建筑屋
脊中繁琐的装饰样式,而是用简洁干练的线条来表现出满族建筑文化风格,不仅可以减少施工陈本,经济实惠,也是对古典艺术现代传承的必要手段。此外为了使室内空间更加明亮,也为了更具现代气息,主楼的二层做了挑高设计,窗户做成了落地窗。加入了“套方”式的窗棂结构元素。
学研探索127
环艺
学研探索
128环艺
台湾三党是哪三党参考文献
[1] 崔恩齐,刘畅.满族文化视域下的区域民宿规划与设计 [J] . 工业设计,2018(04):77-78.[2] 李正军,武超.东北地域满族特乡村景观设计与构建——以马耳山满族特乡村景观设计为 [J] . 设计,2019,32(09):158-160.
聚噻吩
[3] 黎芳.传统民居民宿改造设计——以怀化市中方县板山场村民宿设计为例 [J] . 现代园艺,2018(13):68-69.[4] 牟彪,陈艳玲.民族地域文化符号在民宿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以桂林龙胜江边组民宿设计为例 [J] . 设计,2019,32(03):67-71.
[5] 关晓轶. 北方满族建筑文化在村镇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D] . 齐齐哈尔大学,2015.[6] 刘畅. 满族文化视域下的北方民宿规划与设计研究 [D] . 吉林建筑大学,2018.[7] 陈惠钰.传统文化元素在室内设计当中的应用分析 [J] . 设计,2019,32(10):138-139.
通感
四、满族文化符号在民宿内部空间设计中的体现
(一)材料选择:本次民宿设计用到的主要材料有“木材”、“砖
石”、“瓦片”三种,皆产于当地,这样做不仅可以体现出恒仁县本土特,也能节约施工成本。首先是木质材料。民宿的屋顶结构仿制了传统满族木架结构,梁的造型成对称三角,屋顶正中间悬以红框木架宫灯,屋内所有灯具的外罩也都由当地盛产的胡桃木制成。餐厅的窗户保留了传统满族“窗户纸糊在外”的做法,以达到保温的目的。其次是石材的使用。以青石板和小青砖为主。民宿的建筑外墙上以青砖作为装饰材料以达到模仿传统满族建筑的目的。餐厅的收银台设计也加入青砖元素进行点缀,入口处的影壁墙中间镶嵌了青石板并雕刻了精美满族纹饰。之所以选用小青砖不仅因为其防腐性好,质朴淡雅,也因为它能较好地体现出了满族——这个“马背上的民族”开艄拓土的文化精神内涵。除砖石材料外,青花瓷也被作为一种装饰材料运用在民宿的室内空间中。客房内放置了诸多青花瓷作品,都完美地保留了清代青花瓷的特点,无不体现着满清的繁荣与昌盛。最后是瓦材料的使用。本次设计延续了满族瓦屋顶的传统,且仍以小青瓦为主,只是铺瓦方式略有不同,采用瓦面纵横仰面式,原因在于
东北地区气候严寒,雨雪天气较多,积雪融化后会带走瓦面上的灰泥,仰面的铺设可以极大地解决这个问题,更为坚实牢固。
(二)装饰元素:软装作为室内设计的最重要一部分,决定了室内空间风格的走向。因此装饰元素的选择就显得更为重要。本次设计中的装
饰元素主要来源于两个部分,一是筛选出恒仁县当地现存得具有代表性资源,加以变形作为装饰元素使用。笔者通过调研发现,“梨花”在当当地享有盛誉,最受喜爱,家家户户都有自己的“私人梨园”,并且民宿的正前方也是一片梨花种植园,因此在本次的民宿设计也单独开辟出了一个梨花园,名为“玉雨花阁”。园区内设有休憩亭,小桥栈道,并围绕亭台挖了一片池塘,与村内的河流相连。二是从满族传统文化中提炼出的具有典型性的元素将其符号视觉化。如将木棂和剪纸艺术重新组合,作为房间内的隔断,背景墙,屏风等;将索罗杆的造型样式转变为客房内的台灯造型;入口处设“影壁墙”并绘制萨满图案;通过材质的转换将原本“万字坑”的砖石材质改良为玉石材质加入电热的技术,解决传统火炕床易产生烟灰尘的问题。餐饮空间中加入玉米、大蒜、辣椒等表现满族东北农村农作物的装饰元素,不仅可以在视觉上给人美的视觉效果,也可以表达出满族文化的独特风格和样式。
(三)彩搭配:从民宿的建筑外形上看,主要采用了传统满族四合院的彩搭配,青砖瓦墙配以白砖立面,古朴淡雅,打眼看去大气豪迈的满族风气迎面而来。客房的室内设计以昏黄怀旧的淡黄调
为主,床头的背景墙由黄砖石铺设,天花是清代的木质方格。地面以青砖铺地。仿灯笼形制的床前吊灯散发出的微弱红光作为点缀彩,红黄相交营造出古典神秘的空间意境。餐厅收银区以红和蓝为主,灵感来源于满族刺绣中常用的对比调,相上互为补,形成艳丽、恢弘的彩效果,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感受。把刺绣作品的彩风格应用在民宿空间设计中,不仅让整个空间更具文化底蕴,还可以让现代人感受到满族刺绣艺术的独特魅力。结语
随着乡村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以少数民族文化为主题的新型旅游文化将成为少数民族居民集聚地发展乡村经济的一大特,在以满族人民为主的北方地区,打造极具满族风情的民宿将会产生良好的文化产业效应,不仅有利于传统满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更能带动当地经济产业的发展,在民宿设计上结合民族文化,凸显地域特和民族特,使游客产生强烈的文化认同感。
图12 琴房(作者自绘)图13
客房
(作者自绘)
图
10
图9图11 民宿入口(作者自绘)